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升官发财在宋朝 (放鸽子)


  远在秦州的陆辞,虽无法亲眼得见这幕,却似有所感应般,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噤。
  “就让你出门前多披一件吧,这不冷了?”
  滕宗谅抱怨了句,却随手解下身上大披,毫不犹豫地往陆辞身上一晃:“赶紧披上。”
  陆辞微微一愣,并没顺势系上大披,而是犹豫着接了下来,仔细看了几眼:“滕兄。”
  滕宗谅当他要客气推拒,潇洒一摆手,大气道:“我比你经得起冻!别瞎客气了,赶紧披上,别叫那点热散光了。”
  “多谢滕兄美意。”陆辞冷静道:“只是,这件大披左袖上的那块茶渍,好似是去年十月末,你与我对饮时不慎沾上去的吧?”
  滕宗谅一愣,下意识地瞟了眼大披,又仔细回想片刻,顿时惊奇道:“这你也能记得?!究竟是怎样好记性?”
  陆辞漠然道:“我不止记得这些,还记得就在那天,我还提醒过你,关于这件大披已有两年未曾浣洗过一事。”
  “哦。”滕宗谅眼神飘忽,半晌干笑一声:“好像是有这么回事罢……”
  不等他顾左右而言他,拙劣地转移话题,陆辞已嘴角抽抽,将这身大披优雅解下,披回滕宗谅身上:“——里层都快长菌子了,还是留给滕兄自己消受吧。”
  滕宗谅悻悻然地接了回来。
  长菌子了?
  哪儿有,不会吧!
  他心里犯着嘀咕,到底只搭在了手臂上,而无胆量顶着陆辞的眼刀穿上了。
  因近年关,营房中的军士训练也大为减轻,批准将士们轮换出营、或是增加亲人前来探视的条例,则相对变得宽松许多。
  狄青虽吃住几乎都在营房中,但每到年节,就顶着一干人羡慕的目光,毫不迟疑地收拾包袱回陆辞临时租赁的宅院小住去了:这种难得与公祖相聚、亲近地说说话的时光,可是促动他继续努力的宝贵动力,岂能放弃呢?
  走进屡经修缮,较陆辞来前要扩大了近一倍,居住的兵丁也大为增加的营房后,滕宗谅在感到欣慰和自豪之余,又有些许担忧。
  尽管已经不是头一回了,也得了陆辞的保障,滕宗谅还是没忍住,又小声向陆辞询道:“摅羽弟,自澶渊之盟以来,两邦可是协定过不得再在边境增兵、修寨的。我们这动作,会不会太大了些?”
  若是叫辽国知晓,定要前来诈上一笔。
  陆辞眼也不眨道:“前不久,秦州城还险遭吐蕃大军屠戮,叫我等心有余悸,寝食难安。之所以增兵修寨,也是为防范吐蕃,而非针对友邦。大辽每年领那么多岁贡,想必不会连这点情分都不肯通融吧?”
  滕宗谅道:“……只怕他们会得理不饶人。”
  即使信了,也多半要不依不饶,要么通过增更多兵、修更多寨作还击,要么派出使臣进行谴责、抗议,直至大宋妥协。
  “这就奇怪了。”陆辞懒洋洋道:“我不过看营房破败不堪,又因军护民,民拥军,得富户筹资,才对营房进行修缮,所谓增加军户,也不过是散去别的州城征来的兵士,优先在本城人里进行招募而已,实际上增减的具体数字,整个秦州城中,只有你知我知;放在庙堂之中,也仅得议事堂中那寥寥数人;那敢问,辽国又是从何得知的?莫不是他们早怀不轨之心,埋下细作,对重要军机伺机进行刺探?”
  滕宗谅听得一愣一愣:“他们大约也不必给出具体数目,只需说个大概——”
  陆辞不慌不忙道:“那更不应该了。难道无凭无据地信口雌黄,就是一介大国该有的作风?如此张狂的横加勒索,除非朝中无一血性男儿,否则绝无可能连这也忍得。”
  滕宗谅:“……”
  陆辞意味深长道:“禁军不是当年的禁军,大辽……也不是当年的大辽了。”
  谁不想抓紧时间休养生息,而若有机会,又有谁不想趁火打劫呢?
  在两边都有小动作的时候,那越是理亏,就越要理直气壮。
  若真的为了让卧榻之侧的强敌放心,就放任边境变成一块不堪一击的嫩豆腐,那才是愚不可及。
  滕宗谅品出陆辞话里隐藏的另一层意思,不由心头一动,抑制不住地兴奋起来。
  “你那些想法……”滕宗谅含混道:“都已经同殿下说过了?”
  陆辞道:“那倒还不曾。只给寇相公通了信。”
  自年初起,寇准就在小太子的坚持下,重归副相之位,首相仍为李迪,末相则从丁谓变成了王钦若,而原本的末相丁谓现任枢密使。
  滕宗谅满怀期待道:“相公如何说的?”
  陆辞实话答道:“他还未回我。”
  他还隐去没提的真相是,寇准对此虽十分赞同,但还顺嘴提起身体越发不好,殿下对他也十分思念,暗示催他回来……
  陆辞便无比诚恳地写信去,劝他当进则进,当退则退,该养病时请个长假,实在撑不住就该退休。
  就这么一封写满了他难得的大实话的信,好似将寇老西儿气得厉害,才半年不愿理他。
  就在滕宗谅想就这话题继续追问几句时,背着小包袱的狄青,就从营房一窜而出了:“公祖!”
  于是滕宗谅就亲眼目睹了陆辞瞬间变脸——原本的冷漠讥嘲倏然冰消雪融,成了春风和煦。
  陆辞莞尔一笑,温和道:“青弟。”
  滕宗谅眼皮一跳。
  真的怪不得柳兄,这态度好得……
  连惯来只饱受剥削的他,都要忍不住吃味了。
  等狄青跑到跟前,脸红红地站住后,陆辞微微抬起头来,难掩艳羡地感叹道:“你这个子还没长完?”
  对这种绝对不能接茬的危险话题,狄青几年下来,也彻底学机灵了,果断只腼腆地傻傻笑。
  陆辞看他一脸老实乖巧,果真就没继续抱怨的意思,将手中多买的点心交到狄青手里后,在故意俯身,供他摸脑袋的狄青肩上重重一拍:“——加餐,顺便给你的长高大业添砖加瓦了。”
  狄青将小食小心塞进包袱里,没舍得当场吃,然后就自然而然地跟在陆辞身后,前后脚地出兵营去了。
  陆辞在关心了他几句后,听一切都好,便放下心,笑着问道:“你那万胜军训练得如何了?若是后悔了,现在告诉我,我换人去接担子也还来得及,不必硬撑着。”
  狄青认真想了想,谨慎道:“都好。若能有个机会,真正出兵练练,就更好了。”
  没见过血的兵丁,哪怕练得再好,也只是一群装狼的羊崽子。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陆辞轻松回道:“好啊。”
  作者有话要说:  注释:
  1. 万胜军:
  史上还真有过这么一支队伍,为王韶灵活运用:
  当时,朝廷为补充西北战场的兵力,在开封内外招募了一批市井无赖子弟,组编为“万胜军”。但这些士卒因训练不够,素质低下,所以来到前线后以怯战而出名。张亢便利用敌人轻视万胜军的心理,令精锐的虎翼军扮作万胜军,然后率领他们与夏军对阵。战斗开始时,掉以轻心的党项军发起进攻,然而没想到却遇到强手,屡攻不下。正当双方僵持之际,埋伏的宋军射手从侧后翼发起猛攻,遂大败党项人,取得了斩首二千余级的重大胜利。(《生逢宋代:北宋士林将坛说》)
  2.关于招募当地兵士和营田制度,是史上的范仲淹提出的
  范仲淹着重讨论两种制度:第一,为解决军需问题,建立“营田”制度。北宋西北边防最大的弊病之一是:军队所需,全部依赖远途输送。“日给廪食,月给库缗,春冬之衣、银、鞋,馈输满道不绝。国用民力,日以屈乏。”这当然不是持久之计。“营田”制度的建立,可以“兵获羡余,中粜于官。人乐其勤,公收其利,则转输之患,久可息矣”。第二,适当招募当地壮丁,建立“土兵”制度。这一制度,与“营田制”亦密切关联。北宋西北边防的又一大弊病是:“远戍之兵久而不代,负星霜之苦,怀乡国之望。”将士离心,士气低落,军无斗志。录用当地“土兵”,或者让守边土兵“徙家塞下”,让士兵家属分担“营田”劳作,收入部分归个人家庭所有。这种制度,还能帮助解决赤贫士兵家庭无耕种土地的问题,缓和部分社会矛盾。那么,军队士兵必将“重田利,习地势,父母妻子共坚其守,比之东兵不乐田利,不习地势,复无怀恋者,功相远矣”。(《如果这是宋史3》)
  3.关于曹玮和李元昊:
  “曹玮痛打过李继迁,更明目张胆地欺负李德明。党项族内部有点风吹草动小矛盾,他就敢大范围大动作的招降策反,结果导致李德明的辖区人口大规模缩水,党项部落里的逃民成批的拥向了宋朝边境。
  曹玮来者不拒,全部收编,这些人反过来都成了宋军里的骨干,忠实追随曹玮东征西讨,不仅党项人,连吐蕃人都被他们砍得肢体不全。这些李德明都只有干瞪眼。但是现在不同了,党项人的下一代又己经长成,曹玮必须得有一个提前量。他密切关注李元昊。
  李元昊的学识、习惯、性情,甚至长相,都在曹玮的刺探之中,兴趣越来越浓,曹玮终于决定亲自出马,要亲眼见识一下这个未来的敌人到底什么样。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