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升官发财在宋朝 (放鸽子)


  赵恒没有听到王旦心情复杂的一句谢恩,他一出府门,就忧心忡忡地回宫了。
  王旦那精神气和模样,哪怕不通医理,也能看出势头不好。
  若是王旦没了,谁人还能替代他,朝中将会是如何模样?
  赵恒深深地叹了口气。
  他修仙求佛吧,天降大火,再降蝗灾。
  他不再修造宫观了吧,一直视作壁垒的王旦,却要命不久矣。
  官家郁闷着,早朝时也恢复了许久前的没精打采。
  而官场上以寇准为首的其他人,却是兴奋起来了。
  王旦若是致仕了,被空出的宰辅之位,无疑是他们梦寐以求的机会。
  却说王旦厌恶争抢挑拨,也极少卷入党争之中,就连举荐能人,也是极其低调,不愿归做自己功劳。
  这便导致了在许多情况下,连受恩惠的被举荐人都毫不知晓王旦的作用,只一心以为陛下看到了他们的才干,对陛下感激涕零。
  有好几次,还是赵恒自己都看不下去了,主动与对方说起的。
  最让人感到匪夷所思的还是,即使王旦数十年如一日地这般行事,从不邀功谄媚,却是一直四平八稳地位极人臣,当了足足十几年的太平宰相。
  就连在檀渊之盟里立下大功的寇准,或是天书下凡里‘居功至伟’的王钦若,都是一路浮浮沉沉,未能越过这位正人君子的楷模。
  他们不能理解的是,即使是行事荒唐、看似稀里糊涂的赵恒,也是会怜惜和敬佩这么一位百年难得的德才兼备、品格无缺的完人的。
  王旦病倒的消息,在十日后才传到了陆辞所在的汾州。
  还是王旦某日身体情况稍微好一些时,以病躯挣扎着,亲自给陆辞写的一封短信。
  在这封信中,他以平静得宛若事不关己的口吻,简单地阐述了自己身体有恙,恐怕时日不多的事后,便给陆辞提供了三条关于出路的建议。
  一是王旦将在近日向陛下提议,早立太子,从而可将去年起就担任着太子舍人这一职的陆辞召回京中。
  二是陆辞继续留在地方上,安心等待些时日,寇准当权之后,定会设法将历来就甚是看重的他召回。
  三是如果立太子之事不成……
  陆辞看完,面上茫然片刻后,就只余苦笑了。
  王旦在朝中的重要性,显然是目前包括对此颇为忧虑的官家在内的所有人,都彻底低估了的。
  陆辞清楚,这位勤勤恳恳,刚柔并济,果断机敏的王相公的呕心沥血,是让大宋折腾了这十几年,却还能一直保持表面上的繁荣的最大原因。
  虽未明示,但王旦的意思,已极其直白了:他已有预感,自己死后,朝中将无人能把持大局。
  奈何无人可用,在两害取其轻后,他还是准备向陛下举荐寇准继任。
  然而情况却不容乐观。
  王钦若虽已遭贬黜出京,单凭寇准一党,也无可能压制得住对方的死灰复燃。
  倒不是因为王钦若有多神通广大,而是寇准容易得意忘形,尤其是激怒对他本就不剩多少耐心的官家的本事,可不是一般的高。
  这么一来,想必不出多久,王钦若他们就要卷土重来了。
  ——那才是最不堪设想的一幕。
  正因知此事难以阻挡,王旦唯有退而求其次,请官家早立太子。
  日后即使大乱,也终究有个主心骨在。
  而对于陆辞等资历尚轻,即使有被委以重任之能,也因资太浅而难以服众的青年才俊,在未来的天子身边呆着,尽可能地远离朝中纷争,便是最好的保护了。
  陆辞看出王旦平静语气下的惊心动魄,也看出他轻描淡写间对自己不留余力地回护,甚至在病入膏肓的情况下,还毫不顾惜身体,仍是殚精竭虑,为自己这一非亲非故的人,尽心尽力地做好安排……
  他要如何,才能回报?
  陆辞将密信投入火盆中,看着它很快被火舌舔舐,化为灰烬后,内心那沉甸甸的压抑感,仍压得他透不过气来。
  他自是明白的。
  王旦神魂所系,不过一事。
  陆辞静静地闭上了眼,眼前却浮现出那日宰相府中一叙时,王旦带着赞许和期待的微笑。
  ——大宋安泰。
  作者有话要说:  注释:
  1.王旦的做事风格:
  王旦在中书政事堂,做事直接负责,有文件拿来往往批示后就执行。这事在陈彭年和几位同事看来未免大权独揽,且不经请示皇帝就执行,未免□□得可以。所以,在他参知政事之后,就向王旦提出了这个意见。
  王旦极为自信,只是对他们的批评表示感谢,但坚决不改。
  随后,这几位同僚就在向皇上奏事时,不退。
  等到王旦走后,真宗发现他们不走,就问:“你们有什么事,怎么不跟王旦在一起?”
  几个人就向皇上说了王旦不经皇上预览就批旨奉行的事。
  这事要是遇到秦始皇汉武帝明成祖清世宗,估计王旦危矣,但真宗对当朝宰辅的信任真是无以复加。他听后对这几个告状者说:
  “王旦在朝廷多年,朕知道他在政府,从无丝毫私欲所求。自从东封以后,朕已经告诉他一些小事可以独自裁定奉行。你们就去恭敬谨慎地奉行好了。”(《大宋帝国三百年7》)
  2.大宋历史上接下来的格局:
  公元1017年,宋天禧元年的六月七日,首相王旦终于操劳过度,心神交瘁,因病罢相。在这一年的十月六日,他死了。享年六十一岁;八月二十八日,王钦若卷土重来,他打破了宋朝南人不许任宰相的成规,一跃成为了大宋的首相;再往前数,公元1013年二月二十七日,刘娥已经受封为皇后。
  这样宋朝的格局就变成了皇帝晕病、首相去世、寇准被贬、皇子年幼、皇后精明强干,而奸邪之流像王钦若等人却激流勇进,攀上了政坛最高峰的局面。
  3.寇准的脾气再作补充
  寇准是个欺负人的人,要获得寇准的尊重,那实在太难了。历史早已证明,你是他的上司不成,他甚至会找办法搞垮你;你是他的下属更不行,他对你呼来唤去,如使奴仆,如曹利用;你就是皇帝,他都能把你按到椅子里,何况他是你的恩人,而你还低三下四……唯有你既有才华,又有原则(别是个性,不然就掐起来了),还得自尊自重,这样才能千辛万苦地获得寇准的低头——比如王旦,那过程多艰难。
  (《如果这是宋史2》)


第一百一十八章
  在因病休职了近八十日后,王旦再一次出现在了中书省。
  虽知他定是病得不轻,但真正看到形销骨立的首辅,大多数还是头一回,不禁暗暗吃了一惊。
  王旦对他们投来的诸多目光宛若无觉,只沉默地坐回案前,一如既往地处理起这段时间由次辅分担、仍积压了不少的政务来。
  除了他那让人触目惊心的骨瘦如柴外,他那波澜不惊、风雨不变的神容气质都如往常。
  唯一不同的地方,恐怕是他随身带来的一个孔明瓶口,正冒着淡淡的药气。
  王旦为相已有十数年之久,在中书政事堂的权威之高,绝非朝中任何一人能比得的。
  亲看看到他的回归,就如落下一根定海神针般,让这段时间里跟着心思浮动的众人,在不知不觉间受到感染,跟着平静下来了。
  王旦对周遭人情绪上的微妙变化宛若无觉,只专心致志地筛选着手中公务,手持墨笔,全神贯注地批注着在卧病期间里列出前后优先等级的事务来。
  然而他的心情之所以平静,却非是因病将痊愈之故——而是因知药石罔效,又着实挂心未安顿好的事务,不甘心在缠绵病榻间撒手人寰,才宁可要了虎狼药服下。
  既然时日本就无多,多几天少几天,也无太大区别,倒不如将有限的日子派上最大的用场。
  ——他需要保护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王旦面色沉静地一条条批示下去,让人具体执行,效率竟比病前还快上几分。
  对于他越过问询皇上这一步、直接负责经手过的大小事务的做法,从陈彭年的状告落得铩羽而归的结果后,就鲜少有人会去质疑了。
  此时也没人自讨没趣地去撞那枪口。
  他们在暗暗惊叹于王相公病了一场、竟好似变得更具锐气了后,皆自然地选择了服从。
  王旦的重新归位,很快在波澜丈起的朝中又掀起了一阵暗潮。
  既然王相公病好了,那以陛下对其的极致恩宠,根本没有别人的事了啊。
  原是对首辅之位最有竞争力的寇准,在感到几分意兴阑珊之余,倒也没有不服气的意思,而是很淡定地接受了。
  换作任何一个别人他都不会服,但说起王旦的器量的话,那是真真当得起宰相之位的。
  赵恒却敏锐地嗅到了几分不对劲的地方,并未急着欢喜,而是在早朝之后,将瘦得仿佛只剩一把骨头的王旦叫进宫来,心惊胆战地询问道:“王相公,真要好全了?”
  王旦默然片刻,一俯首,选择了实话实说:“不敢瞒陛下,臣下至多还得半月可活。”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