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升官发财在宋朝 (放鸽子)


  而收上来的稻谷种子,也并非无用,大可留存粮库之中,等夏时蝗害过后,作为秋播之种进行发放。
  此令一出,效果果真是立竿见影的。
  一听要挖蝗虫卵进行焚烧,大多人都兴趣缺缺,但等听到是有赏时,就一个个跃跃欲试,精神起来了。
  除竞挖虫卵之风越盛外,尽管被官府所出的高价所惑,决定抛售手中遗种的人起初并不算多,但随着时日推长,加上陆辞所派之人大力劝说发放的皆为豆苖里的良种时,便越来越多人仿效了。
  对于剩下那些不为所动,观念传统地非要种植稻谷的农人,陆辞也不进行强迫,便任由他们去了。
  至于要如何鼓励汾州人畜养家禽……
  陆辞思来想去,还是强忍着羞耻之心,豁出去将脸面不要一些,无奈地将‘陆知州得御赐小名饕餮,甚喜食用以各法鲜烹之鸡鸭鹅,宅里下人四处高价收购健壮活禽’的消息,给放了出去。
  这一公示,却是远远超出他意料之外的好用。
  毕竟他在冬至时,就在众目所睹之下,亲自带了一碗野鸭肉请店家烹饪的。
  这一消息传出时,竟是所有人都深信不疑。
  一想到这说不得就是条发财之道,但凡有些能力的人,都为之怦然心动了……
  时间一晃而过。
  大中祥符九年二月,道路破冰,大地回春。
  商旅纷至汾州时,就惊讶地发现,这回不闻春鸟轻啼,只见家家养鸭。
  ——尤其一去到城郊,皆能听取‘嘎嘎嘎嘎’的鸭声一片。
  作者有话要说:  注释:
  蝗灾发生时,近臣得到一些死了的蝗虫揣在袖子里,朝议时出示,认为蝗虫已经死了,蝗灾结束了。于是有宰臣级别的官员就要率领群臣“称贺”,只有王旦不同意。第一宰辅不同意,只好作罢,但在群臣和真宗那里,这事多少有点让人扫兴。但是过了几天之后,正在上朝,忽然间,飞蝗蔽天,从大殿前密密麻麻地扫过天空。真宗见此情景,叹息道:“假使那天百官称贺,现在飞蝗忽然而至,岂不为天下所笑!”(《大宋帝国三百年7》)


第一百一十二章
  客商们面面相觑,皆对此感到十分迷茫。
  距他们上回来汾州,顶多也就隔了半年不到吧。
  怎么一个冬天过去,汾州就成了处处闻鸭声的模样了?
  在搞不清楚状况前,他们也不急着做买卖。因赶了这么多天的路,腹中已是饥肠辘辘,索性随意挑了一家生意瞧着很是兴隆的饭店,走了进去。
  伙计赶紧迎了上来,熟练地招呼道:“请问客官是几位?”
  “三位。”
  那人答道。
  他们运气不错,刚巧就有一张适合三人坐的桌椅空着,于是在其他尚在等待的客人的羡慕目光中,三人带着些微不自在地由伙计带着,直接落了座。
  伙计热情问道:“三位客官,可要尝尝咱这儿的特色菜?”
  汾州的特色菜,不外乎就是豆角焖面、石头饼什么的。
  几人对此都不陌生了,随口点了之后,又问了一句:“除这之外,你还有什么推荐的么?”
  “那当然是有的!”伙计乐呵呵道:“陆公祖都甚是喜爱的豆豉烧鸭,几位可要尝尝?”
  陆公祖?
  三人一愣。
  不过,在下一刻他们就很快想起,好似去年来这上任的那位新知州,的确是姓陆不错。
  再仔细回想一下,还能忆起这位陆公祖的名气可不小,还是颇受官家欣赏看重、三元及第的下凡文曲星呢。
  为首那人便道:“那便来一份吧。”
  伙计高兴应了,很快回去告知厨子一声,又回来给三人泡茶。
  趁这一会儿,他们便与他搭话:“你们这的生意,倒是好得很啊。”
  伙计一脸骄傲道:“那是,咱这儿的做的鸭盘,选食材时就专门挑得在田里跑、吃虫吃草长大的那种,肉质额外有韧劲,可不是关在笼里自己喂大、不但虚胖还肉柴的次等货!而且咱们这店,这州城里头唯一一家,能得公祖光顾过超过三回的!”
  连他都亲自接待过一次哩!
  三人对视一眼,为首那人又问:“我每年也来汾州做买卖,怎么今年忽然就有了家家畜鸡鸭鹅的风气了?”
  于是就得到了‘陆公祖甚喜食鸭’的肯定回复。
  因店里很是繁忙,都是冲着这家店做的‘连知州都爱’的鸭肉来的,三人也不好拖着这伙计太久,问了最好奇的这几个问题后,就只好放人走了 。
  “这陆公祖,”他们下了结论:“若不是个极能吃的饕餮,就是太得人心了。”
  若说一个才上任不过半年的知州,就能得民心到这地步,他们是难以相信的。
  但要说名扬天下的状元郎是个饕餮,他们也觉得……同样不太靠谱。
  怀着淡淡的疑惑,三人很快就等来了送上来的饭菜。
  在美美地饱食了一顿后,他们倒是一致认同了‘此店做的烧鸭、确实别有风味’这点。
  临走时,他们还专程买了二十只已熏制好、可存放个数月的肥鸭,准备沿途售卖。
  哪怕卖不掉,他们送亲朋好友,或是自己销了,也挺不错的。
  在集市上逛着,仔细挑选货物时,他们还发现市面上多了好些从前不见的商品——什么知州绒被,知州绒枕,知州绒衣的。
  但凡是羽绒制品,都清一色地打着知州名头,各个自称曾有知州宅里的下人、来采买过他们摊档货物。
  当然,这样的话他们要真信,那就是傻子了。
  来这大半天后,三人也渐渐适应了远远听得城外传来鸭子的‘嘎嘎’叫声、城里多了许多跟鸡鸭鹅相关的制品的新景象,变得很是淡定了。
  三日后,他们恋恋不舍地离开这所充满各种各样的美味鸭子的州城时,所带的货物,除了以前惯例会采买的汾州特产外,几乎全是同鸭子相关的特色商品。
  这几位客商的经历,当然不是独一无二的——同样的惊奇,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但凡是过去来过汾州,都会先叫数量忽然暴增的鸭子大吃一惊,然后就乐得到处闲逛。
  作为始作俑者的陆辞,也完全没想到效果会好成这样。
  ……亏他辛辛苦苦地做了那么久的农业经营规划。
  结果是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栽柳柳成荫。
  最后效果拿来一看,竟还不如他对外正经公布自己一直引以为羞的饕餮名头、再宣称自己爱食野养的禽鸟,要来得显著。
  不过他平心静气地一想,也多少能理解其中缘由了。
  要改变农人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种植习惯,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偏偏还不能操之过急,一旦施压过度,怕是会起反效。
  但让他们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多养上几只既能帮着捉虫,平时还能下蛋的鸡鸭鹅的话,却是很简单的。
  毕竟它们不用多操心,顶多偶尔喂上一些,大多时候让它们自个儿去水塘里也好、去地里也罢,吃草捉鱼便能养活。
  等它们长大下单,孵出新的小鸭后,多的公鸭就能捉去城里卖了。
  哪怕陆知州瞧不上,州城里林立的饭店酒楼,也多的是愿投其所好、专门研制相关菜色者。
  ——根本不愁无人肯收。
  况且,就这么豁出去后,自己的吃货名头是闹得满城皆知了,但好处也十分明显。
  在三管齐下的情况下,原是最大隐患的蝗虫卵就倒了大霉。
  它们根本没等来孵化的时机,就被冲着奖励去的农人给挖了出来,烧了大半。
  剩下的里头,又被无孔不入的鸡鸭鹅,给硬生生地从犄角旮旯里扒出来吃了。
  就算有那么一点漏网之鱼,怕是也掀不起任何风浪了。
  在农人多养鸭后,不但经济上多了一样可持续发展的商品,州城里多了许多与家禽相关的菜式。
  连他这好口腹之欲的,在每顿有鸭,日日有鸭,换着店子连吃了一个月后,也终于有些腻了。
  这么一来,也彻底坐实了他爱食鸭的说法。
  农人养鸭,也跟着更勤快了。
  唯一为此感到有些烦恼的,恐怕只有狄青。
  他常奔的附近山头,几乎都被农人集资,找官府租赁了下来,专门蓄养家禽。
  背书之事,虽在经历过持续了整整一个月的、堪称无比痛苦的背诵过程后,他艰难地记下来了,可不但背得磕磕绊绊,还真真是不求甚解的。
  他每在床上躺一晚,就觉得脑子如同一个漏斗一般,往外悄悄地漏好不容易死记硬背下的内容。
  最糟糕的是,他根本不知下回见到无比忙碌的陆知州会是什么时候,也不知何时会被对方考校!
  若是当陆辞考校他时,他已忘了大半,那岂不是白受了这么久煎熬,还是让对方失望了?
  在过了小半个月这样的日子后,狄青实在受不了了,干脆向夫子虚心请教自己不懂的地方。
  他是发现了,自己看不懂的部分,虽然勉强背了下来,但也记不牢靠。
  相比之下,倒是自己能理解的那些,背起来也很轻松。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