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郸无奈的叹了口气,捏了捏有些发紧的眉心,这才徐徐道:“你也不必求为父了,陛下已经下了旨意,派你随军督战。”
“什么?陛下派我随军督战?真的?”李承欢诧异,有些没明白过来,亲王亲征派他一个小小兵部职方司郎中督战……陛下在想什么?
仿佛是看出了李承欢心中的疑问,李郸道:“自然是真的,此次与北凉之战非同小可,若是再次败北,我齐国北境边线必然会被迫往南退避,若是失了北边的草场,必定有损我国骑兵的后续战力,若是失了骑兵的机动力,往后北凉再犯,我们便只能一退再退,后果不堪设想。”
李承欢点点头,道理他都懂,可是这和派他随军督战有什么关系?
“陛下想要此战万无一失,这才同意派睿亲王亲征,可是朝中百官中,少有睿亲王的亲信部下,能够毫无保留的辅佐殿下,而你,是个例外。”李郸道。
李承欢将其中关节略一思忖,便领会了其中的意思,他不禁有些惶恐,“陛下他,难道已经知道我与殿下……”
“现在知道怕了?”李郸轻轻哼了一声,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意味。
“那,陛下的意思是?”李承欢心中惊惧万分,不知道皇帝这样的安排究竟是什么意思?只是利用他辅佐萧胤打赢这场仗,还是想借此了结他与萧胤的关系?若是皇帝真的知道了,或许他不会将萧胤如何,可是他李承欢又算得了什么?
若真是如此,此次北境之行,恐怕他真的有去无回了。
李郸见李承欢倏然变得苍白的脸,这才缓声道:“陛下自然是希望借你的身份,将为父与盛大人绑上睿亲王的船,助他一臂之力,挡住后方的一切暗箭,好好打这场仗。此战若是败了,一切皆休,可若是胜了,此战之后,你却要小心些了,陛下,看来是有意扶持睿亲王的,如何会允许你留在他身边?”
“我,自然明白。”李承欢有些颓败的垂下了眼皮,想到李郸,又有些忧虑:“那父亲您呢?”
“公是公,私是私,陛下是大气魄者,不会因为小儿女的私情,随意处置朝廷重臣的。况且为父对如今的朝廷,还是有些用处的。你只需管好你自己便可。”李郸说着,又低头抿了口茶,顿了顿才说道:“你与他究竟到哪一步了?还能回头吗?”
李承欢听到前面的话,这才稍稍松了口气,心说如果能自己一力承担这个罪责,也能叫他少些愧疚。可听到后面半句,又些有茫然起来。
还能回头吗?
若是在了解真实的萧胤之前,他觉得他是断不可能回头的。
可是如今,他却有些看不懂了。
他甚至不敢直接面对现在的萧胤,更遑论今后携手共进,一同走下去。
李郸瞧出了他的犹豫,察觉出了他与萧胤之间似乎出了什么问题,不禁追问,“你们,出事了?”
李郸不禁有些期待起来,若是能就此止步,也算是个好兆头啊。
年轻人嘛,想一出是一出,总是冲动的。热头过了,也就过去了。
只是前几日遇着萧胤,似乎并没有觉出不妥啊,若是两少年闹了矛盾,为何萧胤对他依旧如往日般亲和守礼,仿若晚辈?若说这是萧胤笼络大臣的手段,可也不曾见他对旁的大臣如此啊。
李承欢支支吾吾了半晌,也没有说出个所以然来,这事儿确实不太好解释。
在李郸的眼神压迫下,只好说道:“没什么事儿,只是我们之间毕竟不妥,孩儿之前实在鲁莽,现在想来,终归有些失了分寸。”
李郸闻言,眉头都舒展了一些,“咳,是该好好思虑一番。你们毕竟还年轻,少年人嘛,容易被感情左右。只是这样大的事情,是该好好思量思量的。”
“是。”李承欢抿了抿嘴,没有接话。
李郸觉得此事有戏,不免心情畅快了一些,想到自己另外一个不省心的儿子,又问:“听说你大哥去淮州找你了?”
“是,大哥听闻江南路遭了水灾,筹措了大批粮食物资援助江南路百姓。”李承欢如实相告。
李郸欣慰的点点头,“他还是有心的,他可有说几时回来?”
李承欢摇头,“若是父亲不招他回来,恐怕一时半会儿他是回不来的。”说道这里,李承欢犹豫了一下,又道:“有件事,须让父亲知晓。”
“何事?”
“大哥经商的事情,殿下知道了。”
李郸捏着胡子的手一顿,回头看李承欢:“被查了?”
“是大哥自己跑去与殿下说的。”李承欢无言以对。
李郸差点没把胡子给扯下来,他长长吸了口气,捶了锤胸口,觉得脑袋有些抽痛。这得亏睿亲王看着没有翻脸的意思,否则,这会儿,李家估计就糟糕了。
万幸当年没有硬逼着老大入仕途啊。
老半晌,李郸才缓过劲儿来,哀声长叹:“这是造了什么孽……”
李承欢心虚垂下了头。
李承欢既已回京,按理说是要立即入宫面圣述职的。便趁着晨光与李郸一同坐了官轿去往皇城。
在侧殿等候入朝时,他看到了一身黑色绣金蟒亲王朝服的萧胤,冷峻肃杀,仪态端方,又是那个高高在上的天家贵胄,一如当初的宫廷夜宴时见到的模样。
萧胤并没有多看他一眼,只是与身边攀谈的大臣闲话,从容练达。
李承欢蓦然想起萧胤当初孤身一人入京时的情景,门庭冷落,满朝皆敌,周围连只苍蝇都不肯靠近。而如今,不过半年多的时间,萧胤已然成了朝中炙手可热的睿亲王。
反观曾经意气风发雍容显达的太子,如今却是收了爪牙的老虎,被压得几乎没了脾气。如今战厉南一死,曹阔又被撤了职,一时之间痛失双臂,太子的日子,恐怕不会太好过。
李承欢不禁有些唏嘘,再看向萧胤的目光,便更加的闪烁不定起来。
一路走来,萧胤如有神助,一路开江拓海,不可阻挡。
而太子却连战连败,几无还手之力。
最初时,没有任何人会想到,仅仅半年时间后,京都朝局就天翻地覆,成了如今的模样。
这些真的是天意么?
李承欢突然抬手轻轻抚了抚自己的手臂,觉得有些冷。
而此时,钟声响起,要上早朝了。
第51章
百官入朝,太极殿一片庄严肃穆,皇帝高高坐在上首,苍老的眼眸耷着眼皮,淡漠的看着殿中众人。
百官高呼万岁,李承欢随着众人拜倒,心中却是紧张惶恐。皇帝冷漠的目光,好似一柄利剑,直直刺入了他的胸口。让他本就心虚不安的内心,更加的纷乱无章起来。
皇帝命百官平身后,他又随百官起身,站起身时,他忍不住看了一眼前列那道肃立静默的背影,稳若泰山。
哎!果然只有他李承欢一人担惊受怕惶惶不可终日啊。
殿下应当没有将他的事放在太重要的位置上,或许在殿下心中,这样的小小儿女私情,是登不上台面的,自然无法影响到他。
李承欢有些落寞的想着。
正此时,突然听到上首苍老威严的声音提及他的名字。
他惊愕抬头,便听皇帝徐徐道:“江南路淮州同知李承欢,此次江南水灾中做的不错,所定方略,可圈可点,实为安民良策。”
皇帝一句话,便定了李承欢在江南的功绩。殿中百官纷纷侧目看向李承欢,眼里不乏艳羡与欣赏。这位小李大人年纪轻轻,便得了陛下如此青睐,未来可期。
李郸却是不动声色,抱着手站在班列中,垂眸看着地砖。他自觉已经猜到了皇帝的用意,自然不觉得欣喜。李承欢刚刚在江南立了这样大的功劳,却立刻被派往前线督军,说心里没点不痛快是假的。
虽说他知道李承欢的本事,去了也未必会有多大危险,但那毕竟是战场,稍有不慎,便是性命攸关的。况且即便李承欢不去北境,为了大齐的江山稳固,他也会倾尽全力支持睿亲王,皇帝却偏要用他的儿子来压他,实在让他有些不是滋味。
皇帝又夸赞了李承欢几句,便提到了让他随军督战之事。其实前几日廷议之时,这事儿已然定下了,只是当时正主不在,今日皇帝又点了出来,看来是极为重视此事。
百官接受到了皇帝放出的讯号,纷纷赞叹陛下英明,小李大人乃是国之栋梁,正该担起国之重任云云。
李承欢余光扫过殿中诸人,只觉得心中发苦。从前皇帝也赏识他,但那时他觉得是荣耀,洋洋自得。可是现如今的圣眷,却让他心头发紧,只觉得皇帝是看他不顺眼,要想方设法处置他了。
“此次北凉来势汹汹,战将军已为国捐躯,前线不可一日无帅,朕已封睿亲王为征北大元帅,率八万精兵驰援北境,抵抗北凉三王子的袭边。李承欢,你乃是我朝廷栋梁之才,可愿随军北上,任督军一职?”
李承欢连忙出班拜倒,朗声道:“臣李承欢,愿为陛下效死!”
“如此,便定下了,征北军三日后先行出发援北,李爱卿也要早做准备,莫要耽误了行程。”皇帝看了一眼殿中跪倒的少年,浑浊的眼眸闪过一丝难明的神色,挥了挥手,令李承欢起身回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