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契 完结+番外 (枯泽)


  卫舟尴尬的摸着鼻头,不敢说话。那现代的孩子,哪个不是45分钟一节课,必要休息十分钟呢,课间没人做游戏,那不就吃点零食罗,何况阿茂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啊。
  不怪卫舟惯孩子,即便是卫舟那样亲缘单薄的人,在现代吃的零食种类,比这时候家境富裕的人家吃的还多,他还觉得只能给阿茂吃些果干、红薯干之类的,委屈了孩子呢。
  后世的孩子,家长追着喂都不愿意吃鸡蛋,在这里,阿茂和眉眉,捧着个咸鸭蛋,可高兴了,就这,村里的人还说他惯孩子,一个咸鸭蛋能卖三文钱,哪能这么给孩子吃着耍呢。
  这是三观的巨大不同,卫舟也不跟古人吵,他也吵不赢的。
  见卫舟气短的模样,袁先生又能心平气和跟他们讲解考试种种了:“报考后,你们且先在东都找房子住下,若有幸,圣人会接见待考学子也未可知,即便圣人不见你们,在国子监拜谒孔子时,你们去见识见识也很不错。”
  反正袁先生的中心意思是,最好去了东都后,就走动关系留下来,直到参加考试,回来过年什么的根本不重要。
  郑蕴和卫舟双双点头表示明了,郑蕴想着该如何显名,卫舟却是开始计算钱财,也不知道东都物价房价几何,在现世,首都房价高到下人啊。
  

  ☆、38

  
  卫舟收拾行李的时候,郑蕴拉着他,将房间里贴墙的柜子拉开,柜子后面挪动一块转头,从里边拿出一个油纸包。
  卫舟打开一看,里边都是钱,还是纸币:“这是银票?!”
  这纸币比他看过的电视里的银票还要精致,纸张很厚,没有折痕,是平铺着保存的,还有彩印,边角有些奇特的纹路,想是用来犯伪造的,上边不知是刷了油还是用了什么特质的材质,像过胶一般。
  郑蕴道:“这是汇票。”
  “前朝炀帝造过一批,后被搁置废弃了,本朝圣祖年间又重新翻印了,现世面虽然留存不多,但还可用。”
  卫舟点头表示明了,都是穿越前辈留下的跨时代结晶。
  郑蕴解释一番后道:“这是曾祖当年特地从京都换来的,言明家中子弟除科考仕途以外,不可轻动这笔钱财。”
  郑家在先朝虽不是大家士族,却也有些门户,后来因为战乱,族人四分五散,以至于门第没落,甚至沦落为逃民。
  自曾祖兄弟被强制迁丁过彭蠡,从不曾放下起复的心思。
  郑蕴把汇票连纸包一并递给卫舟:“这回去东京的费用不必担心。”
  眼见着因为银钱的事,卫舟愁眉苦脸,又想怎么变卖他那仅存的少的可怜的行礼,郑蕴只能这么安抚他。
  这年头挣钱是真的不容易,郑家要科考,便不能行商,只能做些小打小闹的农户产品买卖,又因为守孝的原因,还不能经常出门,这几年来确实积蓄不多。
  作为一个穿越者,他到底还是有些改变世界的野望,哪怕只是一小部分的改变也不枉穿越一朝。而除了最开始卖给酒楼的鱼菜方子,后来的那些点子他基本都是送出去的,并没有进项。
  所以他最开始是希望村里人日子能过的好点,自己买东西也能方便点,二来也是想如果他们是免费得到的方子,会不会愿意大方点,这样这些东西就能推广的快一些远一些。
  鸭货现在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但一来买鸭子、人工钱、送礼,本钱花销很大,积累下来的钱财不算很多。
  卫舟觉着就家里那么些钱,并不保险,所以才想着还有什么可以换钱的,最好是能换一笔大钱的。
  现在又郑蕴的纸笔,卫舟自然放心挺多,不过他又担忧道:“也不知道可以用多久,日后阿茂若是考试可怎么办?”到底是农耕社会,光靠些吃食买卖挣不了什么钱,他还是得想想以后做什么营生。
  郑蕴浅笑:“阿茂日后不必担心,自有我这个兄长。”待他日后选官了,还怕没有钱么。
  卫舟认真道:“我打听了,便是我们两个人都幸运中了,俸禄也不多的。”除了手机里一些只言片语,卫舟趁县考的时候确实着重打听了一下。
  郑蕴哭笑不得:“这怎么好打听。”这年头的读书人都是不愿意把钱财挂在嘴边的,阿弟这番打听必定会受奚落,甚至被人背后非议。
  卫舟不在意道:“我可没直接问多少钱,只是问了些礼数上的事。”他也没那么不懂人情世故,先看人家的穿着打扮,再放低姿态的请教一下对方给同年、先生和上官的礼,便也能心里有数了。
  郑蕴便道:“不必太忧心,我们也不是要跟人攀比的人家。”他虽然会因为名声仕途做些附庸风雅之事,却也向来是量力而行,绝不会本末倒置因此将家里拖垮。
  至于日后,他一出仕,万家村有了底气自然会将纸坊做大,那时候即便他不接,村中长老和纸坊的管事肯定也会叫他分利。
  而且他已至弱冠之年,很快就能获得授田,便是阿弟也快可以授田了,田地所出足够他们一家花用。
  卫舟便暂且按下这一块,不过一边心里却想着,看袁先生挺喜欢他做的那个农家小模型,不知道其他世家子喜不喜欢,能不能想办法挣一笔。
  到了出行的日子,袁先生果然带着阿茂跟他们一路同行,到了彭蠡县就下车了,还体贴的把马车借给他们用,袁先生自家配备的车夫也一并借了。
  郑蕴还联系其他地方的举子一并行路,从江南到东都,这一路上卫舟唯一的感想是,古代的路真是是用屁股和鞋子堆出来的,他要是早知道有这么一早,必定早早点亮科技树,立刻发明水泥弹簧。
  总而言之,这一路上并没有看什么风景,也没吃什么沿路美食,更没有享受到旅游的趣味,到了东都后,卫舟全身都酸痛,腰也痛、腿也痛,屁股更痛。
  原本还想着,作为家里主要体力劳力者,这一路得是他照顾郑蕴,最后却是郑蕴这个斯斯文文的书生,照顾了他一路。一路同人打交道,找吃食,借宿,进城检查,通通都是郑蕴出面。
  一到东都,郑蕴便凭一口流利的官话先找到牙人,租好了房子(高峰时期,客栈都住满了),又请大夫上门给卫舟诊治,因卫舟不但全身酸痛,还上吐下泻,大夫说水土不服,开了药方。
  郑蕴便要每天给卫舟熬药,偶尔还要出门去联络其他举子,等到卫舟能好好的站着,郑蕴一切安排妥当,只要跟着郑蕴一起去报个名签个到就了事。
  这倒是令卫舟既愧疚又讶异,他一直拿自己穿越前的年龄来算,悄悄在心底把自己当做年长者,总觉得合该是他照顾郑蕴才是。讶异的是,分明三年前初见之时,有好长一段时间卫舟都担心郑蕴快挺不下去了。
  那段时间县考过了,生母去世,郑蕴大喜大悲之下又感染风寒,本来就身子骨不好,偏偏全村人都把他当希望给他施加诸多压力,郑蕴在那样病种的情况下还不愿意放松,还要每日苦读,简直就是恶性循环。
  哪成想,才过了三年,当初那个刚一穿过来遇到熊瞎子都没点事,还能下田耕地的卫舟一下子变成弱不禁风的读书郎,郑蕴这个真正的书生气质的人反而挺了一路,除了略有些疲惫,竟一点事没有。
  卫舟喝了郑蕴亲自熬好的药,内心感慨万千。
  剩下时间他们大多是在出租屋里读书,卫舟把锻炼身体的事又捡起来了,自从有村里人帮衬不必下地后,他劳作的时间缩短,家里又有凌婶子忙活,他真的只顾着读书出题了,平日里确实锻炼不够。
  卫舟在东都便很少出门,郑蕴倒是偶尔会参加一些学子、才子、举子的诗会的活动,这样的活动里喝酒、品鉴、听曲,每日动辄三五首诗词的,卫舟是万万不肯去的,他可做不了诗,好在他一个明算科,也没什么人来找他。
  因为袁先生提前吩咐和教导,他们虽然及时报好名,但却没急着回家,依然打算直接在东都待两个月直到考试为止。
  因着这些时日,圣人迟迟没有下令提前召见考生,众位才子少了一个在圣人面前露脸显才学的机会,都牟足了劲的写诗,各种传唱,连他们这出租屋的房东都听了两耳朵,卫舟被这氛围吓得,险些要放弃科举之路。
  好在国子监安排考生一块拜见孔子后,考生们终于安定了些,也开始写写除诗词以外的治国文章。
  卫舟自然也能些长篇论文,但他思维已固定,文采平平,写东西的时候老喜欢逐步来个一二三四五点,被郑蕴点评实用。他自家直到自家的缺陷,也没想青史留名做多大的官,只单纯的在这个万般皆下品的年代能有一席之地,即可!
  国子监对各科考生是一视同仁的,因而宅在家中毫无名气的卫舟也有幸进了千年前的孔子庙,来到古代也算终于到才子中的网红地点打了一次卡。
  孔子庙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宽阔典雅,或者说受时代局限,这时候的建筑都比他想象中要灰蒙蒙一些,后世里那些保存下来的名胜古迹显然都有现代加工保存的痕迹。
  日子平平过去,他们又在东都过了一个热闹又冷清的年。热闹是指这东都是本朝副都,自然比万家村甚至比彭蠡那小地方要豪华的多,且这里商贩物资也多些,街上人来人往很是热闹,还有许许多多买手工艺品的小贩,卫舟这样说好要省钱的人逛了没一会也忍不住买了几个泥人、糖人、面人等玩意。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