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家不入仕途,却有王家护航,我们如何奈何得了?王家顺势养兵,连陛下都挑不出错来,我们又如何?”宁戟不耐烦道,他粗人一个,最不耐烦说教,偏偏他二叔说什么都能拐到当朝时事上去,长篇大论唇舌不休。
这些道理他听得耳朵都起茧了,也没见家里和陛下福王他们商量出什么结果来。
倒是福王一直致力于釜底抽薪,从齐家出手,去和他们一样搞那劳什子的茶去了,这也没见……不对!
宁戟脑子一下子被敲醒了一样,指着下面依旧熙熙攘攘热闹不已的人群激动道:“您是说,这就是转机?”
宁千持露出孺子可教的眼神,“总算是多长了个心眼。”
“可……”宁戟大刀阔斧往围栏上一坐,屁股冲着阁楼对面,认真看着他二叔,有些疑惑道:“齐家不是傻子,若有人抢生意自然要横加阻拦,福王和,呃,弟弟的根基又不稳,如何能越其而出?”
宁千持收起折扇,轻打手心,“若只一次便可让齐家不可阻挡呢?”
宁戟半晌消化了这句话,蓦地咽了口口水。
*
应该说宁千持作为一国之师,眼光确实独到,福王这一场拍卖会,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撬动了齐家牢不可破的垄断地位。
全新的竞夺卖场、闻所未闻的馥雅花茶,加上福王那些“可延绵寿命”的噱头,恰到好处地抓住了人们的赌竞、贪小利之心,无不让京都人人疯狂,竞相购买。
在这些人中,文人雅士追风更盛,东陵素以清雅著称、被誉为花中君子的国花茉莉,再一次在这些文人中掀起了狂潮。
以茶话诗,以花作赋,墨客云集,诗宴不断。京都国子监中的日考都绕不开这两个话题,学生中心思玲珑者,必讨巧作有关课题以搏祭酒之青睐。
拜帖纷纭之繁,让民间野史记录者几度在记载此间事件时,都不忘夸张的说一句“由此京都纸贵一时”,而与此相随的,茉莉花一度在京都销售一空,出现了空前之象。
茶客,是民间对茶艺甚笃的制茶大师的尊称。而那个传说中制造出这一切的茶客,也在福王的讳莫如深中愈发神秘而不可测。
这一切来的在意料之中又出乎预料,至少福王在朝上每每对上王家父子青黑的脸色时,总是心中哭笑不得又畅快异常的。
以京都之象窥测全貌,想来其他各处的拍卖场也不遑多让,否则一向以笑面示人的王家人不会连表面的客套都做不到了。
而且居言葛正修他们发的书信也证实了这点,各地银钱创收、民意反应、齐家茶坊可察的萎靡,都说明了问题。
这段时间,可以说是福王自营商以来,打得最漂亮的一场翻身仗。
不光是他,东方拓翌每日听宫宦汇报情况,都能每顿多吃半碗饭。
宁府老侯爷一家从福王那里得知事情首尾,更是对还未见面的傅居言夫夫抱有了极大的好感。
尤其是那一生威名赫赫的宁老侯爷,可谓是在天天盼着府里派出去接傅居言他们的下人的回信。
老侯爷爱茶如命,无奈家门清正,说白了就是两袖清风不名一文。福王那一场拍卖会邀了宁千持和宁戟前去,两人看了个热闹,自觉其价格不是他们能负担得起的,只好拍拍屁股拿着那一点参与“奖”回来了。
虽说过后福王送了不少过来,但宁千持和他爹一样,酷爱吃茶,更别说这有诗可言,象征了文人至高品味的花茶了,比他舞刀弄枪的老爹还要爱不释手,福王送的大半花茶,多是被他截胡了。
老侯爷拉不下脸面来向二子讨要,暗地里暗示孙子去讨,结果说了半天,搞得宁戟一个大老粗莫名其妙不知所云,每日请安只速速请了逃出来去练武了,弄得老侯爷顿首不已,大儿子智勇双全,大儿媳聪慧有贤名,这俩人,怎么就生出这么个蠢笨的东西。
所以当下人来报,说是派出的小支军队已经走到了华曲县见了人的时候,老侯爷才高兴了,退守京都之后因为锻炼不坠颇有些童颜鹤发仙风道骨的老脸上顿时笑成了菊花。摸着顺溜的白胡子,转头就想出了一个好主意。
于是第二日的时候,称病已久,久不出现在众人眼前的宁老侯爷等着众位昔日同僚下朝之后,就请求拜见了今上。
惹得百官纷纷议论,莫不是边关蛮族有变?不然怎么如此心急如焚。想到此,一时人心重又惶惶起来,宁小将军五年前随父出征大庸,后随先皇亲征,三年间建功无数,又于当今登基之元年出征抵御北蛮入侵,打了一年多才成功退敌,如今归京才不过半年,国库空虚,东陵如何再经得起战事耗损?
宁老侯爷可没想到他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就让这群人肠子转了无数个弯弯,随着东方拓翌的亲信宫宦进入无封殿,等了一会儿才见到了下朝后沐衣完毕的当今圣上。
老侯爷恭恭敬敬行了臣礼,却被身边的宫宦托起,宫宦语气奉承:“老侯爷快快请起,莫怪咱家多事,圣上隆恩,咱家如何敢看您如此,只怕过后免不了一番磋磨。”
东方拓翌也上前轻托了下老侯爷,尊敬道:“老侯爷折煞朕,如何使得?外公待福王如何,应当一视同仁才是,快赐坐!”
老侯爷心中自然明白。
当今乃他外孙,福王却是他二子亲子,是一脉之承的亲孙,都说女之外嫁,莫若泼水难收,外孙和亲孙,到底是亲疏有别。圣上却如此态度,一来自降身份以示亲近,二来,怕是在敲打宁府,傅居言虽是外孙之子,亦当等同至亲。
宁府一脉素与皇室亲近,老侯爷和宁府诸人的人品帝王自然是信得过的,如此一再强调,想来是对自己的侄儿颇为重视。
老侯爷心中好笑,那是自己的亲曾外孙,他不疼谁疼?圣上如此,看来是近乡情怯,倒是有些孩子气了。面上却不敢表露出来,郑重道:“陛下放心,居言乃我宁府血脉,宁府自然亲之厚之。”
这话有些说得过于直白了,东方拓翌却不恼,反而放下了心,这才问起老侯爷拜见之事,“不知老侯爷有何事告朕?”
老侯爷呵呵一笑,摆摆手道:“陛下莫急,不是什么大事,”说着将手中的书信递了过去,“不负使命,那孩子已经答应不日随军启程了。”
作者有话要说:
这篇文更的,在这里和大家说对不起了,开学以来被一些事绊住了脚,精力有限,很不负责任的断更了。
更对不起的是作者往后课业繁重一定是无法保持日更了,真心建议大家养肥,鞠躬鞠躬。
非常感谢一路陪我走过来的姑娘们,也非常抱歉,不祈求大家的谅解,只希望大家相伴一场,少骂作者两句。。。
第79章
老侯爷得偿所愿, 从喜不自胜的东方拓翌那里“讨”了好些花茶出来,还是傅居言当初托福王专门献给皇上的“九吐龙珠”。拿回去的时候没少叫一家子茶痴垂涎三尺。
而傅居言这边却没有他们这般悠闲了。
这话要从两日前说起。
东陵玄始三年八月,泱泱一队军队声势浩荡进入了顺东华曲, 随行者包括了宁戟亲选的忠厉军下一支分队队长、老侯爷亲信、宁府精挑万选的随侍下人、女使, 加上带队的武宁将军, 浩浩荡荡闯开华曲县衙的大门时, 差点没把大腹便便的县长大人吓晕过去。
兢兢战战将人迎进了府门,等魁梧高大一脸络腮胡的武宁将军说明了来意, 县长才敢擦了擦额上的冷汗,震惊于他们这么一个小地方,居然藏着这样一位背景不俗的人物,这可是不得了了。连忙小心翼翼恭维道:“应该的应该的,不知小公子……如今具体身在何处?”
武宁将军摆了摆手, 粗声道:“本将带人将公子接走即可,你这里, ”他顿了顿,“我这些手下就暂时叨扰了,之后小公子直接随本将北上进京,不用备宴。”武宁将军人粗心细, 早看出这位县长打的什么主意, 不耐烦应付这些,干脆跟他说明白了。
那位县长果然笑容一凝,随后诺诺道:“是是!下官这就好好招待贵人们,您请便宜行事, 若有需要, 下官义不容辞。”
武宁将军素来雷厉风行,风尘仆仆一路赶来澡都没洗一个就于当天下午带了队长和几个亲卫赶到了半山村。
半山村地域并不偏远, 但幽静的山村中也少见如此人物,几人都是人高马大身形粗犷的,尤其领头的那位,满脸络腮胡,一身腱子肉,再加上常年征战因而很是杀气腾腾的一双眼睛,还未说话,被捉住问路的村民就一个腿软,跌了下去,嘴里不住喊道:“大爷饶命!大爷饶命!小人身无分文,上有……”
被无奈的队长一把揪住衣领提了起来,亮出身上的腰牌,“军中要事,不得延误!我且问你,迎了傅姓公子的葛家二郎家在何处?”
那不识字的村民盯着腰牌哆嗦半天,好歹是信了这伙人不是什么山贼盗寇,一听队长找的人,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是谁,颤抖着指了个方向,“葛葛正修家……”
武宁将军鼻子里喷出一股气来,显然对这村民将他误认为贼寇相当不满,见消息已经问出,立马招手一下带人走了,留下尿欲强烈的村民看着他们的背影后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