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无奈道:“师兄又揶揄我。是与不是,您自己不知道么。”
王溱:“小师弟近日越发大胆起来。”
“我如何大胆了?”
王溱学着唐慎的语气,道:“如何大胆,您自己不知道么。”
师兄弟二人相视一笑。
王溱打开盒子,看清楚里面东西的那一刻,哪怕他早已做好准备,却还是心神一惊,失神了半晌。
只见小巧精致的锦盒中,放着一只巴掌大小的琉璃瓶。
这是个奇怪的琉璃瓶,通体透明,形状方正,很有棱角。在瓶口处,用细细的金线镀了一层。瓶身上,又嵌着一朵梅花。说它精美夺目,巧夺天工,这绝对不为过。至少过去的二十六年中,王溱从没见过无色的琉璃瓶,哪怕在皇宫国库,都没这样的玩意儿。
可要说它精致,它金线描摹的手艺又略微差了点。只不过因为瓶子里盛着淡黄色的液体,能让人忽视上面勾画的金线。
王溱凑近闻了闻:“这是黄金缕?”
“是。”
王溱又看了会儿:“这个琉璃瓶,是从何处得来的?”
琉璃制品,大多为皇族所用。皇宫外能找到的琉璃器具不多,更不会这般精致,几乎比得上贡品。
唐慎:“我为师兄亲手做的。”
闻言,王溱倏地抬头,定定地看着唐慎。
唐慎笑道:“与师兄相识三载,收获颇多。这是今年的新年礼物。”
王溱望着唐慎,良久,他语气悠长地说道:“小师弟为我准备了礼物,我却未曾备下。看来,是要还了啊。”
王溱要给他送礼物,唐慎当然不会拒绝,还会双手双脚地赞同。
有便宜不占是傻子!
然而等了两天,唐慎都没等到王子丰的礼物。
“想不到啊,连王子丰都会骗人了。男人的嘴果然不能信。”
唐慎感慨过后,收拾行囊,与唐璜一起回乡过年。
不错,今年唐慎决定回姑苏府省亲。
姚三还有事情要办,就留在盛京。唐慎带着自家妹妹和书童奉笔,登上船,顺着大运河一路南下。十天后,回到姑苏府。
三人刚从船上下来,便听到锣鼓震天,彩炮齐鸣。
唐慎吓了一跳,只见唐举人和唐氏族长快步走来,道:“景则,你可回来了。我们等你一年了!”
第67章
离了码头, 唐举人立刻给唐慎套上了一身簇新的锦袍。头戴雕冠, 脚蹬玉靴, 腰间系着的是宝石腰带,连手中拿的都是前朝古扇。唐慎去紫宸殿被皇帝钦点探花郎的时候,穿的都没这么隆重!
唐氏一族, 无论是唐慎认识的、不认识的,纷纷给他塞各种礼物。
等到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来到唐氏宗祠,奉笔手里已经捧了一大堆锦盒。
唐慎跟着唐举人、唐氏族长进入宗祠, 两边的太师椅上, 唐家的各路叔伯坐得满满当当。唐举人先跪下,道:“唐氏先祖在上, 今唐家二房唐慎,高中探花, 光耀门楣。身为其伯父,吾辈深感欣慰。得此麒麟儿, 我唐氏一门必然能昌盛百年!”
唐氏族长站在一排排的先祖灵位前,展开族谱,对着上面唐慎的名字, 朗读起家规。
在这个时代, 考中进士是光宗耀祖的事。如果考的是状元,在考上的第二天就得由十六个差役举着状元牌匾,跟着新科状元郎回乡省亲,这叫奉旨还乡。和唐慎同一届的状元姚僐就奉旨还乡过,不过他家在盛京, 直接在当地办一场就行,没耽误什么事。
唐慎是去岁考上的探花,整整一年半他没回过姑苏府,唐氏族人一天天的望穿秋水,就差直接上盛京找唐慎,当面问他还想不想回乡省亲了。
如今唐慎终于回来了,唐氏族人怎能随意对待。
唐举人激动地说道:“慎儿,我们唐氏一族就出过你这一个探花郎,甚至就你一个进士。你可是我唐氏一门的荣耀,大伯父在这里谢谢你了!”
唐慎道:“都是一家人,何须此言。”
唐举人高兴得双眼泛红,他想再对唐慎说点什么,可是在新科探花郎、当朝四品大员面前,他露了胆怯,没敢多说。
到晚上,唐家摆了三天三夜的流水席。
整个姑苏府的人都来唐家道贺。他们为的不是吃这一顿流水席,而是为了沾沾探花郎的喜气。
姑苏府人才辈出,自古就是钟灵毓秀的风水宝地。然而哪怕是人才济济的姑苏府,在开平年间,也只出过五个进士,其中只有一个高中榜眼。
三天三夜的流水席结束后,唐慎终于有了休息的时间。不过他回来第四日,唐家的流水席刚结束,姑苏府尹就登门拜访。
新任姑苏府尹姓贾,是开平三年的进士。因为在朝中没什么靠山,考上进士后二十多年,贾府尹都只能在一些偏远的地方做知县、做府尹。他熬到五十多岁,才被陈相公任命到姑苏府,当了个府尹。自此,他就苦尽甘来,可以在这鱼米之乡安度晚年了。
贾府尹是四品官,唐慎也是四品官。可他这个四品官,在含金量上远比不上唐慎。
地方官比不上京官,普通京官比不上勤政殿的官。
贾府尹亲自登门拜访,唐慎没觉得有什么不对,他以礼相待,在花厅中宴请了贾府尹。贾府尹小心谨慎地向唐慎道喜,询问了一下近日盛京发生的事。酒过三巡后,贾府尹道:“唐大人,今日来贵府拜访,其实我还带了一个人来。”
唐慎问道:“哦,带了何人?”
贾府尹命令官差去府尹衙门,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带到唐府。唐慎看见对方,心中一愣,他仔细端详片刻,突然道:“村长伯伯?!”
唐家村的村长站在花厅里,颇有些忐忑不安。
唐探花回姑苏府的事传遍了整个姑苏府,唐家为唐慎摆了三天三夜的流水席,唐家村的人也都听说了。知道唐慎回来,村里人撺掇让村长来府城一趟。不是为了向唐慎套近乎,而是为了从他手里求得一张墨宝。
唐慎道:“村长伯伯,五年不见,我竟然差点没认出您。”
说着,唐慎站起身走上前,扶着村长坐下。
村长:“这可使不得!”
这张桌子上坐着的两个人,一个是姑苏府尹大人,一个是高中探花的唐慎,村长哪里敢坐下。但他刚想起身,一只削瘦却有力的手轻轻按在他的肩上,阻止了他的动作。村长回头一看,只见唐慎含笑地看他。
明明很温和地笑着,可唐慎身上那股难以忽视的官威让他显得庄严郑重,令人无法反驳他的意见。
唐慎差点没认出村长,村长又何尝不是。
谁也想不到,五年过去了,当初那个在唐家村村头,靠卖果子汁为生的小儿郎,竟然变成了如今模样!
村长顺势坐了下来,唐慎让奉笔为他多加了一双碗筷。
聊了一会儿,唐慎才知道村长的来意,他哭笑不得道:“当初只是阿黄的一句玩笑话,没想到大家还当了真。其实不必改成唐家村,不过既然已经改了,那就算了。村长伯伯,您是要我给你写‘唐家村’这三个字是吗?”
村长点点头。
唐慎想了想,让奉笔准备好笔墨纸砚。他拿起狼毫大笔,在宣纸上迅速地写下“唐家村”三个大字。
他刚一落笔,贾府尹一声惊喝,鼓掌道:“好!好字!这字气势轩昂,劲头如松,笔走龙蛇,大气磅礴啊!”
这彩虹屁吹的,唐慎摸了摸耳朵,心道:吹过了可就不真了,要适可而止懂不懂啊。
贾府尹有心捧着唐慎,村长又看不懂书法好坏,他听贾府尹这么一说,只觉得唐慎的字果然是天上来的。探花郎的字就是和寻常读书人不一样,等他把这幅字带回唐家村,刻完村头的石碑后,他就要把这字偷偷留下来,做传家宝,传给儿子!
村长来了,唐璜也从后院里出来,与村长叙旧。
就这样一连忙了四日,到第五日,唐慎终于可以真正休息了。
然而才歇了不过两日,就到了新年。
除夕夜,唐家兄妹去了唐举人家,两家人一起过年。唐举人和唐家大公子唐云都对唐慎有些胆怯,不敢向从前那样对他说话。只有唐夫人依旧像对待子侄一样,她给唐慎和唐璜各夹了一筷子鱼肉,道:“年年有鱼。”
唐家在姑苏府的亲戚很多,但不需要唐慎亲自去拜访他们,大年初二,他们便纷纷来唐家拜年。
唐慎送完一拨又一拨的客人后,他回到书房,开始写字。
在盛京时,唐璜便求着唐慎,想哥哥给自己写一本字帖。唐慎每日去勤政殿当差,回家又要埋头做玻璃,根本没时间写字帖。如今他捣鼓出了玻璃,又休沐回乡,终于有时间给自家妹妹好好写一本字帖,让她学着练字。
唐慎在宣纸上端正地写下:“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写完一整本《千字文》,唐慎凝视着纸上的字,良久,他轻声道:“气势轩昂,劲头如松,笔走龙蛇,大气磅礴?我看,明明是只有王子丰的形,根本没有其意吧。”
唐慎写字启蒙时,学的是梁先生的字,让他初入书法门道。那时他的字还没定型,王子丰给了他一本钟泰生的字帖,让他学会了写字的横钩撇捺。当他真正要写出一个字的意时,他学的是王子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