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生存攻略 (小蜗牛跑得快)
- 类型:古代架空
- 作者:小蜗牛跑得快
- 入库:04.09
明宣帝……就姑且这么称呼他吧,这想法倒是为他们好,可惜操之过急了。
新帝此举,落在老臣眼中,就是新帝翅膀硬了,要抛下一干老臣了。
他也不问怎么解决的,杨锋悄悄压低了声音道:“言官讽谏陛下此举,嗯……是徇私,陛下大怒,最后贾丞相上了辞疏,陛下才收回成命。”
罢了,不必杨锋说,沈瑜也猜得到“徇私”二字的根源,因为沈玥嫁给了楚王,他身上多多少少背了些外戚的名声,自然不得清流好感。
沈瑜心中有了算计,就把陈鸿鹏叫回来,问两位各自领了什么职衔。
听杨锋说,他们两个都是校书郎,只是分配的地点各不相同。
沈瑜沉吟片刻,道:“我也有心与两位兄长一同校勘典籍,只是吏部那位员外郎大人,却让我跟着起居舍人修订起居注。我一时,也不知该怎么推拒。”
“这可是难得的机会,毕竟能一睹天颜哩!”杨锋急忙劝他,“你既有此境遇,显然是状元的优待,刑部文书已发,你且去踏踏实实干几日,圣上心中自有分辨。”
沈瑜与他们闲话一会,就出去往起居司走。
轮值的那位起居舍人自陈姓张,见他来,先点点头,很客气地说:“我已得大人吩咐,沈状元,你今日便跟着我去御前走一趟吧。”
第57章 第 57 章
张舍人正是不惑之年,对后辈也有意提点,既肯带沈瑜去面圣,一路上还在跟他嘱咐在御前的种种:“史官春秋笔法,许多事不需说的那么确切。譬如,陛下召见大臣,谈论朝政,自然要议论,可若是说起家事,记不记便在两可。”
沈瑜是第一次听说这些。他从前只道史官不偏不倚,下笔自然也是公正的。没想到其中还有这样的为臣之道。
张舍人见他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又压低了一点声音说道:“陛下也是常人,平日难免有诉诉苦,发发牢骚的时候,若是一字不落记录在案,岂非太过不近人情?”
说话间,两人已到了乾清宫门口。
李起就在门口候着,见到张舍人熟稔地一点头,倒是看见沈瑜略愣一下,便真心实意笑起来,“请,陛下正等着呢。”
张舍人已经说了,起居舍人是轮班的,一来不宜过于劳累,二来也防止史官倾向帝王,帮助隐瞒什么。而每日午膳后是舍人换班的时候。这个时候皇帝可以小憩片刻,舍人则把记录送回起居司封档。
有道是“君王不阅史”,除了皇帝驾崩,新帝继位编撰实录时掉出来作为资料,《起居录》是严禁外传的,否则是有窥伺帝踪之嫌。
两人进殿时吴君翊似乎刚起没多久,身上批了一条披风,正倚着靠垫看折子。沈瑜跟着张舍人踮着脚尖走到他身旁屏风后的位置处。张舍人坐下,沈瑜就只能在他身侧站着了。
“陛下,张舍人已经到了。”李起低声通传。
“知道了。”吴君翊头也不抬的说道,手里的奏折又翻过一页,毛笔落下,安安静静写字。
张舍人手中的笔也跟着落下,记:午后,上起,阅奏折。
过了一刻,也许是终于意识到只是起居舍人到位的消息,李起平日不会特地说一声,吴君翊终于朝屏风后投来一瞥。
这一瞥之下,他不由屏住呼吸。
“沈状元,是随张舍人来的?”吴君翊最终,只是淡淡一问。从屏风后看不清,他的手死死捏紧了那本奏折,把锦缎封片都捏出痕迹。
沈瑜躬身复命:“是。”
“既是舍人,赐坐。”吴君翊再次低头,重新执笔。李起早做好准备,将一杌凳搬过去,沈瑜谢恩后又冲李起道谢,才坐下。
张舍人的笔顿了顿,最终没有记下这一段。
一下午,沈瑜便坐在乾清宫中,冷眼旁观。他试图跳脱自身的经历和情感,以一个史官的角度去审视吴君翊的一言一行。
他们这位陛下年少却稳重,即使是倚在榻上,坐姿也十分端正,持着笔悬空写字,同样稳稳当当,足可看出书法高超。
他看折子的同时命李起在一边念请安折,手上批复,嘴里还不时点评几句,诸如,“废话。”“不必回了。”“准奏。”
根据他所说,李起便把那写折子分好类。
而吴君翊面前的桌案上,堆得像小山一般高的奏折也迅速的分作三类,一类最多,是驳回或留中的,一类较少一些,似乎是准奏,还有不躲不闪,一掌高的一叠,吴君翊没有做吩咐。
一下午,吴君翊感受到那束目光,只觉得坐卧不宁。
从前他只当起居舍人是个物件,或者和李起没有区别。可直到沈瑜坐到那里,他才意识到区别所在。
“这些,朝会上再议。”吴君翊话音刚落,就听李起奏报:“邓大人求见。”
“宣。”吴君翊说。
沈瑜暗暗屏息。他一直听说邓先的威名,从不曾亲眼见过,如今终于得偿所愿了。
谁知步入宫殿的,却不止一个人。
“臣邓先/冯远道/应昱,参见陛下,陛下万岁。”
“免礼,快起来。”吴君翊见到他们,顾不上客气。
应昱是鸿胪寺卿,主管外宾之事。冯远道调入京中,在邓先手下任职。兵部与鸿胪寺的关于一同前来,显然是军国大事。
沈瑜刚刚步入仕途,就能听到这等要事商议,自己都有些悚然。但没人提起他,张舍人在奋笔疾书,他于是也正襟危坐,竖着耳朵仔细聆听。
吴君翊忙起正事,也忘了在意那道若有若无的目光。
“陛下,南凉与代国使臣两月后将抵京。”应昱面沉似水地说道。“虽名义上是恭贺陛下继位,可是,来者不善。”
吴君翊冷笑道:“恭贺?只怕是给朕添堵的。”
邓先的脸色同样不好看。“宣庆之约尚有十年,若他们派人来只是为示威也就罢了,若是徒生变故,恐怕……”以现在国库的情况,绝不可能打得过鲜卑。
鲜卑原为匈奴崛起后建立的游牧民族,靠着与生俱来的骑射天赋,一扫军队南下。但他们天性好斗,扩张时分裂成了两个部落,并分别建国定都,国名为南凉国和代国。不过,大齐的官员子民一般还是习惯按地域称之为东西鲜卑。
先帝即位之初,东西鲜卑争端不断,然而后期却再度联手南下,先帝不战而降,主动求和,签订宣庆之盟,约定大齐称臣,每年纳贡,持续二十年。
沈瑜注意到,提起宣庆之约,吴君翊的瞳孔骤然一缩,张舍人的笔顿了顿。而他自己,也不由地握紧了拳头。
一阵沉默后,冯远道主动说:“入京之前,沿途各州县皆以戒严,臣以为,应限制使臣居于四方馆,派重军把守,谨防扰民,宫城亦需加强防备。”
他们稍稍商议了一番,吴君翊发下几道口谕。随后三人告退,吴君翊却单单把邓先留了下来。
“邓大人,大齐如何与鲜卑一战?”那两人的身影一消失,吴君翊就径直抛出自己的问题,字字掷地有声。
邓先毫无惧色,却保守地回答:“若无汴州事变,分而击之,或可一战。”
“如今只能徐徐图之,养精蓄锐。”
他稍稍犹疑了一下,又道:“虽说如此,陛下,张继才此人绝非凡俗之辈。此人能守汴州多年,与鲜卑数次摩擦全身而退,也算一代枭雄。”
“够了。”吴君翊面沉似水。“张继才背信弃义,倒戈相向,朕记得。邓大人,多谢,你可回去了。”
沈瑜这才发现,五月的天,自己背上的衣衫竟然湿透了。
除了商议朝事、批改奏折,每逢单日还有日讲,沈瑜又看着吴君翊神色沉肃、专注地听老学士讲了一会书,甚至看他去院子里练箭,回来换了一身衣服。
一直到吴君翊用晚膳,沈瑜他们才退下。
临行前,沈瑜倒是瞥见,这一桌晚膳不过三菜一汤,都是白灼菜心、蘑菇、海菜之类,倒不见什么名贵的珍品,若不是有点鲜味,恐怕还顶不上沈家的用度。
联想当日明宣帝继位下诏为先皇守孝时民间的嗤之以鼻,沈瑜心中怅叹,倒趋而出。
谁知他走到一半,却被叫住了。
吴君翊因出汗沐浴,重换了一件镶白边的玄袍,湿发披下,更衬得他眉目如画,气质卓然。“张舍人与沈状元今日操劳,赐宴席。”
张舍人连连谢恩,沈瑜也跟着一同行礼。只是他隐约觉得,这宴席似是并非每日赐下的。他难道真是赶巧了?
李起立刻引着两位下去吃酒席,和皇帝的清粥寡菜不同,这可是御膳房为经筵的讲官准备的酒宴,都是各地的珍馐美味,还有上等河鲜。
张舍人挑着那些平日吃不到的野味,赞不绝口。沈瑜想想尚在吃素的陛下,自己也没了胃口,反而多是夹一些菜蔬。
两人吃饱了肚子,这才回起居司。
如今新皇登基,正是整理《起居录》,编撰英宗实录的时候。翰林忙得团团转,起居司也人来人往,到处翻阅资料。
忙归忙,实录修好是一桩实绩,所有参与的人都要晋升。所以这些人都痛并快乐着。
相似小说推荐
-
调香 (果子) 阿里文学网VIP2018-01-25完结人气值:2232一个丫鬟生的庶子被嫡母卖给大户人家为人冲喜。死后重生的宁晓枫一...
-
皓月冷千山 完结+番外 (林子律) 晋江2019-01-12完结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姜夔《踏莎行》成长与复仇,伪兄弟年上,武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