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中出了缺,必然得补上,那内应或许还能够借这难得的好机会,更上一层楼?”当时各屯驻大军,经过建炎与绍兴初年的动荡后,维持了基本稳定。各个层级的人员,除非在战场上立了特别大的军功,上升的空间已经十分有限。而左护军恰巧是一只不可能在抗金战场上立功的部队,若想获得提拔除了熬年资外,几乎没有别的途径。然而若是逮了郦琼或王德,这局面便大不相同了。
“一石数鸟的连环计,不,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吕祉道。
“是以军中所有地位在郦琼之下的怕是都不清白?”
这回吕祉不再回答,两人默默对坐,各想心事。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诸位帮我投诉闹事人的小天使,鞠躬。
很快就可以写到最终章的内容了,五年平金,恩恩恩,高兴,所以,加更一点历史随笔吧。
为什么说刘锜治军甚至不如刘光世呢。因为刘锜这衙内呀,太温文儒雅了(吴玠他弟对刘锜的评价)。军人吗,行事就得果断一些。刘锜不。当然,刘锜打仗非常勇猛,但他不识人呀。当初富平败了之后,曲端的余部有一部分给了刘锜。当时人心浮动,刘锜不是不知道,不过这个人吗,单纯,只想着打仗。结果,他刚带兵出去打仗,后脚二把手就带头叛变投金了。
这样一比较,是不是更凸显出岳飞的难能可贵了?
第53章 千古英雄手(33)
吕祉陪伴刘光世回到行在后,席未暇暖就被张浚差人请到了都堂议事。他本以为只是询问淮西大火的详情,没想到甫一进门,张宗元黑着脸,劈头盖脸先砸下一句。
“刘光世干得好事!好好的朝堂,被他生生扔下一块巨石,激起的浪头怕要把禁城给淹了。”
吕祉就是一怔。刘光世此次虽然回到行在,但只说请罪,并未明言辞职,也正因如此暂且没有献上左护军的兵籍。吕祉早知道官家喜怒无常,就防备着赵构知道刘光世撂挑子后,一时冲动把左护军交给岳飞。难不成做了种种防范后,历史依旧走上了故道,岳飞又因为官家的出尔反尔,跑上庐山了?吕祉再一打量张浚与张宗元的神色,一发肯定了自己的判断,他急怒攻心,身子不由一晃:“岳少保回庐山守墓去了?”
张宗元打量吕祉一眼,见他脸色苍白,忙扶着吕祉坐到椅子上。“安老,你这是着了风不成?看你也不像发烧的样子,怎么我一说朝堂乱了,你就能联系到岳鹏举身上?我倒看不出那位也是个平日里左一句北伐右一句北伐,真北伐在即了,反而缩头避事的主!”
吕祉这才明白,原来张宗元所指不是岳飞负气出走的事情。也是自己关心则乱,要是岳飞跑了,张宗元得立即去鄂州军中处理善后,哪还有心思在都堂跟自己说俏皮话。
吕祉尴尬重复道:“北伐?原来渊道所言是北伐虏人!直言即可,说什么掀翻朝堂这样吓人的大话?”吕祉岔开了岳飞的话题,续道:“再一说,官家终于肯振奋天子之怒,这是列祖列宗的神灵护佑,掀起的北伐声势把禁城的顶掀掉才好!让光透进来,让天下人都知道朝廷的决心。官民一体同心收复中原。”
张宗元笑着纠正道:“北伐伪齐,收复中原。安老,你可不要搞错了对象。不过有一条倒让你猜对了。官家的确刚诏告四方,凡有功名在身之人,不论是前任的宰执还是白身的士人,只要有美芹之献,皆可进呈。”
吕祉苦笑一声:“原来是伪齐,倒是我心急了。”官家那点志向,把刘豫灭了也就到头了。
一直安坐在主位上的张浚,这时才开口道:“官家的举措还不止如此。重中之重是官家要于三日后,内殿听取韩岳两位宣抚使以及都督府的北伐方略。”
“官家此举意味深远。”张宗元敲着桌案补充道。
吕祉立即明白了两人的言外之意:“敢是官家已经下定了决心?”
张浚颔首:“若不是那场火。”
原来,赵构在回行在的御舟上,就得知了左护军大火的消息。回到平江府后,又收到了刘光世接连发送的三份赴行在请罪的奏札。赵构优礼封还了第一份,但一天之后竟然同时接到了第二份、第三份请罪的奏疏。奏疏虽未明言,却已经微露了辞职的意思。赵构明白刘光世心意甚坚,便允了刘光世赴阕的请求。
官家虽然胸无大志,但其人聪明得紧,知道这次回朝,刘光世肯定是要请辞宣抚使的。如此一来,淮西军的归属便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必须妥善解决。但因为刘光世本人尚未回到行朝,赵构手里也没有刘光世递上的兵籍名册,所以并未像历史上曾经做的,直接任命岳飞掌管淮西一军。
没了寝阁之对,官家的一腔热血无处宣泄。他想到左右整顿淮西是为了讨伐伪齐,便一力主张,要向四方臣民征求北伐的方略。这回难得首相赵鼎没有阻挠,大概也是陪官家阅军,被岳飞言行感染的缘故。诏书便由张浚撰写辞章,又刻板数百,此时正经由遍布江南的驿站,遍传天下。
论起来,这的确是提振士气最好的手段,一时却未必能收到显效。但诏韩、岳以及都督府幕僚各陈方略,则是官家为确定接替刘光世人选做下的安排。哪个论得详尽可了官家的心意,哪个便有机会执掌数万大军。
“相公可有中意之人吗?说起来,彦修(指刘子羽)是刘帅(刘韐,曾经帅浙东,又长时间做过童贯的幕僚)的长子,自幼生长兵间,未及冠便任安抚司书写机宜文字,后又参谋富平之战,再镇守兴元府,屡立奇功。世人论起都督府诸人,彦修将才堪称第一。他在临安做留守已经快半年了,想来也郁闷得紧,正想着大展拳脚做一番事业。”
吕祉并没有夺军的贪念,何况无论从资历深浅抑或是官位高低各方面考虑,刘子羽原是最恰当的人选。刘子羽的父亲刘韐原就和西军将士有些交情,他又跟大将之中镇守川陕的吴玠交好。吴玠肯为了救兴元府一人三马日夜疾驰赴援,在当时已经是广为流传的佳话。将来如果中路、西路、东路三路出兵,北伐中原,刘子羽有天然的协调优势。由他居中调度,不怕吴玠不尽力。
张浚起身,抚着吕祉的肩膀,点头道:“安老这话甚是有见地。有一句话,安老莫怪,我知道官家的意思后,最先想起的也是彦修。”
吕祉微笑道:“这就是相公的识人之明,下官正要为相公庆贺得人,怎么会怨怪呢?”
“可惜呀,”张宗元冷冷接道,“有人不这样想,觉得左护军是个烫手的山芋,必择一大将为镇守方可保平安无事。嘿,彦修在兴元府的时候一人一马便敢独卧孤城,真是吞了熊心豹子胆一般。如今想是喝多了江南的水,把那豪杰胆尽数洗做了儿女情。”
“未必如此。彦修老于兵事,他这样说自然有他的道理。”吕祉直言道。他还是希望试探一下张浚的态度,看可否举荐岳飞掌兵。“下官刚刚从左护军督军回来,此一军中的详情,的确如彦修所料。”
吕祉正想趁机介绍左护军诸将如何互相猜忌,又如何有内鬼勾结伪齐,却被张浚硬生生打断。
“左护军是朝廷的大军,就算诸将之间有些纷争,也不过是些许小事,又能闹出什么大乱子来!”
吕祉被张浚噎了一句,着实郁闷,但他还是只能用张浚能够接受的话语,尽量劝说道:“相公,当初曲端死后,他原来的部将就大多叛变。彦修或许正是想到了这件往事,所以才推辞的。”
吕祉小心地避开了,正是张浚、刘子羽两人通谋处斩的曲端。曲端这人,虽有才干但不听号令,又跟吴玠势同水火,杀他也不能算错。只是处斩之后,两人却对其旧部放任自流,不曾做好安排,导致其旧部多叛,平白为金添了数员了解西川形势的大将。这些叛将在后来金宋攻守中所起作用巨大。
虽然吕祉的话已经尽量说得委婉,张浚犹自挑眉道:“安老,提起这些陈年旧事,平白教人生一肚皮闷气。当初,我还不是将曲端的泾源兵给了刘锜,吩咐刘锜一定要善为调护。只是那些个不懂得礼义廉耻的赤佬们,与曲端一样满心只想着做贼,叛服无常,算起来只安生了三个月,就逮到一个机会投了金人。我看,那年还不如把泾源兵留下归都督府,说不定倒不至于倒戈相向了。”
说话间,张浚捻须微笑,甚是志得意满。不过张浚也就说说大话罢了,吕祉还记得富平败后,这位张相公仓皇逃窜,一路奔到成都才想起喘一口气的光荣事迹。当时,张浚若是有胆量在蜀口开府收拢败兵,也不至于被朝中言官弹劾罢相了。
吕祉知道多说无益,叹道:“不知我公现在有何打算?”
“安老三日后自去内殿应对官家北伐之问,不知你意下如何?”张浚含笑问道。
张宗元也怂恿道:“安老,你屡次督军,经验颇丰。难得这样好的机会,就不要再推辞了。也好叫那帮赤佬们看清楚,老书生胸中自有百万兵。先贤有云,为生民立命,为天下开太平。我辈身体力行,将来收取关山五十州,勒石燕云岂非是天大的美事?”
相似小说推荐
-
故人归 完结+番外 (秦柒誓) 晋江2018-06-14完结传闻盛京有一奇才,四岁识字三千,六岁作诗成词皆自成一派,七岁策论经书亦极精通,于八岁那年被...
-
佞骨青山 完结+番外 (又生) 晋江2018-05-29完结举杯共聚有缘人艺倌青颜,因那花楼一曲,卷入山河国运,改名换姓。二十年后,韩水微微一笑,这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