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明朝]科学发展观 完结+番外 (青律)


  沈如婉已经很久没有回过家了。
  她几乎成日泡在发改委的衙门里,连洗漱也是在自己专用的房舍中匆匆解决了,再去大厅里跟着各路大小官员开会议事。
  她不仅要考虑人口的扩张速度,还要去算附近农耕用地的侵占,京师其他朝廷待建建筑的用地,以及城墙和防御堡垒的设置。
  兵部工部礼部的人来了又走,几乎每天都要说到嗓子冒烟。
  王守仁本身年纪大了,也知道自己要多活几年,不能透支体力,还是会按时回府休息。
  但是他还是明着暗着,让沈如婉在端午节前后,回家休息两天。
  老这么心力交瘁的过日子,也太为难她了。
  沈如婉在家里昏昏沉沉的睡了八个时辰,吓得侍女们都以为她病了。
  待起床以后喝了点稀粥,她揉了揉眼睛,决定叫上虞鹤安排的那些暗卫,再去城西看看情况。
  纱帽轻便而方便掩饰面容,长袍不露身段,骑着马的时候不会引起任何人的主意。
  待离目标地点近了,她下了马,穿过那叫卖蔬果的小商贩们,想要去找之前见到的一处暗巷。
  一对夫妇正抱着一只鸡,低声交谈着与她擦肩而过。
  在那一瞬间,沈如婉怔怔的站定,半晌没有说话。
  她脊背僵直,却不敢回头再看一眼。
  那一对已经变老的夫妇,是她的爹娘啊。
  女儿在这里啊。
  自打出宫之后,沈如婉就不曾主动的回去找过她的父母,只托人继续给他们寄不多不少的银子,让他们日子过得平淡而简单。
  她太聪明了,以至于清楚自己如今的身份,是父母无法承载的。
  如果她以如今道师和高官的身份回归这个家,只会造成无穷的麻烦。
  从前在宫里例奉提高的时候,她都不敢多往家里寄太多的银子。
  有时候清福这种东西,一旦破坏,就再也不会回来了。
  沈如婉在后宫中人缘极好,却也看透了人心和贪欲。
  她清楚,无论是她的父母,还是自己,都是普通的俗人。
  一旦被利用,都极有可能做无可挽回之事。
  还不如把某些东西,全都扼杀在萌芽前。
  即便如此,在与父母擦肩而过的那一刻,她还是只感觉如晴空霹雳一般,眼泪控制不住的就流了下来。
  近十年没有相见,你们还记得女儿吗。
  她只停在那里了半晌,便继续脚步,往西行去。
  不曾回头。
  有关京城规划改革的事情,还都在酝酿和筹备之中,要等通案全部撰写完成了,才能联合内阁和六部正式召开会议。
  在此之前,更令人关注的事情,是两大干线的开通。
  从京城到西北、东北的两条大路,已经进入试运行的阶段。
  赵璜他们带着专门的工匠,不仅改良了前后十六挂的马车,还用之前的飞信局通了信号,吩咐沿途的官府参与修路和驿站的设置。
  为期半年的交通线铺设阶段,车夫、驿站伙夫、官差等种种人员,都会进入不断熟悉的过程里,在试运行的同时监察道路的修缮和维护。
  虽然是休沐日,但官员和百姓们也都簇拥在城外,看着那高大宽阔的客车缓缓驶来,几十匹马昂首长嘶。
  李承勋和杨慎领头说了几句话,紧接着是赵璜跟百姓们展示江山图和线路图,清晰而透彻的讲解这件大事对整个大明国的意义。
  伴随着爆竹响起,准备好的车队一西一东,在欢呼声中各自远去。
  赵璜心中还惦记着飞信局的完善,决定等会儿拉着虞鹤给皇上写封信看看。
  这一次的客车运输之事,虽然是他独自全权设计和发展的,但毕竟被皇上教导了这么多年,赵璜也摸索着开了窍。
  这专车目前是仅供官僚和少数皇族出行使用的,战备和政治意义更重。
  但是在调整路线的时候,他还是尽可能的串通了商贾繁茂的城市,因为迟早百姓们会坐上这样的车,更加自由的往来。
  只是那个时候,整个国家会蜕变成怎样的样子,自己都无法想象。
  如今的北京城,都已经如朝霞一般,欣欣向荣而令人眷恋了。
  虞鹤带着四个小孩看完发车仪式以后,和严世藩一起带着他们去竹茂集吃了顿徽菜,然后跟赶鸭子似的把他们一个个抱上车,带回了皇宫。
  四皇子和二公主近日感情是越发好了,没事就凑在一起嘀嘀咕咕,恐怕在商量什么事情。
  虞鹤本身从他们不会说话的时候,就开始给小家伙们缝布老虎小兔子,对这几个孩子也亲近的没半分架子。
  陆炳和他在外都是面若寒霜的锦衣卫,可一进这宫里,就从里到外都软了下来。
  “又琢磨什么呢?”他随手塞了颗桃花糖给三皇子吃,笑眯眯的捏了捏朱载圳的小脸:“说给我听听?”
  朱载圳昂起头来,看着他慢慢开了口:“虞哥哥。”
  “我跟媛儿觉得,沈姐姐恐怕要有大麻烦了。”
  虞鹤愣了下,狐疑道:“你们又不没跟着我们开会商议,怎么会知道沈姐姐的事情?”
  “我和媛媛这几天,都在悄悄听公公们的墙角,”朱载圳一本正经的说:“你最好提前探听下口风,免得以后出问题。”
  她恐怕,动了什么不该碰的东西。
  虞鹤神情一凝,只看了眼严世藩,点了点头。
  “我知道了。”


第128章
  五月二十一日, 急信一式四份从苏州送到了北京。
  飞信局两份,疾书局两份, 字迹玉印全部一致, 没有任何缺漏。
  当初在建立朝廷专用的通信网络的时候, 算是托前几任皇帝的福,无论是飞鸽传书还是快马人力送信, 都已经有基础准备了。
  虞璁那时候之所以突发奇想的要建立这个,还是因为一筷子的鲥鱼。
  这种鱼哪怕在现代, 也精贵的很。
  因为它虽然繁殖于长江下游,但是对水温要求极高,基本上捞出来出水就死。
  虞璁还在现代的时候,去江苏旅游过几次, 这时候在北京城里吃到这鱼, 可以说是相当新鲜了。
  刚好黄公公在旁边伺候着,皇帝随口一问,就把来龙去脉都交代清楚了。
  这鱼口味极鲜, 前几任皇帝也颇为喜爱。
  所以基本上在捞出来的那一刻,这鱼就会立即被放入泼了猪油的冰块中,日夜兼程的往皇城送。
  南京那边有专用的冰窖, 三十里立一站,白天悬旗晚上挂灯, 三千里路三日及到,那可比所谓的八百里加急还要来的强悍。
  虞璁掰着手指头一算,这一箱鱼从南京那边送到北京, 只要三天——这也跟顺丰速递差不多了啊。
  如今送鱼的能耐用到送信上,更是做到了极致。
  虞璁那边苏州遇了麻烦,第四天凌晨信就递到了宫中的虞鹤手上,只写了六个字。
  来杭护驾回京。
  皇上遇到什么事了?
  虞鹤只愣了一下,直接拿着信冲出宫外,找那李承勋领兵。
  那头李老头还在闲闲喝茶,一瞥见那小年轻心急火燎的样子,也没好意思跟他墨迹,只把信看了眼,唤他等半个时辰,自己拟了文书去禁军三大营那边调了精兵五千,把旗牌递给了他。
  虞鹤匆匆道了声谢,直接带上了老将毛伯温快马出京,往杭州那边赶。
  而另一边,虞璁带着钱太守直接往杭州走,路上两侧均有官兵相护,车行在最中间。
  陆炳已经能自由活动了,只是因为失血的缘故,脸色略有些发白。
  这可不是儿戏。
  皇帝坐在车厢中,心里盘算着回京的日子。
  南京那边的事情,是绝对要管的——但不是现在。
  自己现在孤身一人过去,哪怕是领着这些官员,也完全不够掀翻那边的旧制度。
  当务之急,是把浙徽两处的两个巨头连根拔起,再去管那只剩一半兵权的藩王。
  因为之前这些事情都是自己亲手达成的,所以哪怕时隔两天,他也对其中利害清清楚楚。
  要紧的,根本不是藩王——那周王不管实际手中握着多少兵,都是虚的。
  只有资本才是真实的。
  在四五年前,藩王宗亲是土地兼并的罪魁祸首。
  虞璁一纸明誉令让藩王去盘查宗亲,再烽火戏诸侯式的把兵权大量回收重组,在当时直接平衡了地方政府和藩王手中的兵力制衡,既能避免藩镇割据,又可以控制中央集权。
  在那之后,他又以万寿节贺礼的名义,巧取豪夺着让藩王把之前抢掠来的种种好处吐回来反哺京城,基本上算是把秩序彻底搅碎以后重组了。
  在这种情况下,周王唯一值得被利用的,就是他的血统。
  毕竟自己跟他都只是藩王出身,换谁当皇帝都完全一样。
  距离杭州城还有四五里地的时候,远远有军阵相迎,仿佛早有准备。
  “来者何人?”那都督率兵守在城前,恐怕是听见了风闻。
  虞璁早有准备,直接把那太守推了出去,让他去跟人家交涉。
  苏州这边之所以能够调兵,就是因为太守和当地统兵是亲家,什么事都好商量。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