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期间,白灾黄灾都有肆掠,其他几族都或多或少有些损失,等春天各族借着节日的名号相聚,这才看出来试点改革的两族发展的有多迅速。
他们的牛羊体积得到了极大的扩张,而且还有吃不完的新鲜蔬果,那都是明朝作为嘉奖定期送过来的。
——不干了!老子也要这么多的好处!
——凭什么俺弟弟有这些,俺没有?!
——就两个名额怎么够啊,这还这么多人呢你忍心让他们都饿死吗!
“唐荆川写信跟我说,他们其他几族还有人试图盗窃制造饲料的技术,可惜这些人连泡菜都不会做,更别说黄贮牧草了。”陆炳示意他看那两组直线上升的发展数据,低头一笑道:“陛下以为,是开放,还是不开放?”
“不开放更多的名额,”虞璁抬手剥了葡萄喂给他:“这样等三五年以后,恐怕配合度会有惊人的表现。”
他的手指随着葡萄一起喂进他的唇里,让陆炳眼神一动,只握了他的手腕浅浅的亲了一下,继续开口道:“应该不会出什么乱子。”
“可能会出。”虞璁低头擦净指尖,不紧不慢道:“这两三年里,如果看见邻家亲戚发展的如火如荼,有些耐不住性子的,恐怕就会随便找借口找茬了。”
他要的,不是蒙古如何发展的蒸蒸日上,而是这个民族,要衰落到足够疲颓的状态,被大明朝完全的征服。
“既然蒙古与女真情况都不错,那边再催名额就随便找借口回绝掉。”虞璁收好了两大卷轴,抬眸道:“你说的试点城市,是什么意思?”
“如今国家经费充足,人口也在迅速发展。”
陆炳唤来虞鹤,让他把全国地图抱过来,直接在玉阶之下展开,让他看清楚整个中原大地的城市分布:“如今发改委内部开会,一共划了四个地方。”
大同、杭州、天津、苏州。
“南京作为旧都,仍然保留宫城和旧制,臣等担心把南京发展壮大之后……有隐患。”
陆炳的话没有说完,但是虞璁已经听懂了他的意思。
南京不能发展的原因,很简单。
这个城市拥有相当不错的地理位置,港口条件也很不错。
可是他作为曾经的旧都,保留了六部和宫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差一个皇帝了。
如果南京发展到如今北平城的状态,政治上又出现什么动乱的话,极有可能造成国家的分裂。
虞璁垂眸看了许久,问道:“为什么会有大同?”
“因为交通政策是联通西北和东北,有天然的基础——赵尚书那边已经开启了修阔路通山道的计划,将来还会有大量的固定车辆往来。”
晋商如果发展壮大,同样可以为国家带来客观的税收。
而且……山西那里,有煤。
现在边患已除,国防巩固,基本上不会有什么大患。
皇帝接过白玉杖,立在长卷地图旁看了许久,突然点了一个地方,开口道:“这里呢?”
“这里?”陆炳皱眉凝神看了一刻,问道:“松江?”
“嗯。”虞璁握紧手杖,垂眸道:“苏杭虽然城市发达,而且人口云集——可是徽商浙商已成气候,再纵容他们肆意发展下去,恐怕会更加势力虬结,难以管理。”
当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当地的政府力量都不能奈何他们几分。
陆炳看了眼附近的河流山海,思索道:“松江此地临河傍海,水运自然便利,不过……”
“一定要有配套的政策。”
光有漂亮的海关和税收优惠可不行,等级制的个人所得和商业税也要一并发展。
“这样,”虞璁深呼吸道:“你把这个地方告诉王老爷子,让他暂时把手头忙得事情跟其他几个阁臣分一分,重点来看大同与松江两地的改革。”
“同时改革两地吗?”陆炳想了想道:“不是不成,只是经费恐怕……”
“不要紧,”虞璁淡定道:“之前第一轮改革商税要求在嘉靖十二年前收缴清楚,现在还剩半年不到,国库已经充的都要扩建新库了。”
大胆干,徐阶他不批你经费朕就去亲自削他。
陆炳噗嗤一笑,点了点头。
沈如婉最终还是决定去理工大学里呆几年。
一方面确实需要借阅大量的书籍,另一方面……她总觉得,这些数理之论,虽然与治国心术无关,日后却也总会派上用场。
而她是这大学之中唯二的女学士。
第一批大学统共有近两百人入学,相比于从前的科举,现在扩招的名额增多,同时还有之前国子监里的贡生跟着来学习研究。
整个大学放眼望去,男女老幼都有,只是女性相对而言少一些。
不过有陛下的圣训在那,也没人敢发出什么不敬之语——陛下说要拔舌头,那可能是真的会拔舌头,没人敢冒这个险。
但是,哪怕她穿着的再简朴不起眼,也会有无数人闻名而来——毕竟之前的种种传说,都实在是太令人浮想联翩了。
这年代大家都信鬼神,何况这中了科举寻仙考双试第一的大才女,之前有仙姑下凡的传闻,别说是那些小心翼翼的士子了,任教的老先生们都会忍不住多看她两眼。
得亏纱帽可以掩饰自己的神情目光,不然沈如婉平时上课都觉得不自在。
她从藏书楼里顺着旋转楼梯走了下来,还没等站稳,便瞥见一位年近五十的老先生在旁边等着她。
在这里,所有的讲师都有朝廷特制的朱玄袍,上面按职称绣不同的纹饰,作区别之用。
沈如婉平日好学多问,基本上都认识这理工大学里所有的老师,此刻见了这老先生一面,竟然反应不过来他是谁。
“请问,是沈姑娘吗?”老先生摸了把胡子,笑呵呵道:“可否去前方茶社一叙?”
沈如婉又看了眼他袍子上的兰草纹饰,点了点头。
“在下李言闻,号月池。”他要了一壶龙井茶,淡淡道:“从前是太医院吏目,如今被调遣过来做医科大学的讲师。”
沈如婉客气的跟他寒暄了一刻,提问道:“请问先生与不才素不相识,是有什么事吗?”
“不错。”李言闻虽然年纪不算非常老,可是明显操劳过度,脸上皱纹纵横,皮肤粗糙。
他缓缓起身,对着沈如婉作了个揖道:“近期医科大学将进行修书编撰,老臣想恳请沈姑娘向陛下相荐犬子,让他也参与其中,哪怕只打个下手也好。”
“令郎没有参加寻仙考吗?”沈如婉好奇道:“他也很喜欢行医救人?”
“确实如此,”李言闻叹息道:“他落榜两次了,恐怕是因为年仅十四,对改革之论又一窍不通。”
沈如婉心里多了几分不放心,已经有了回绝之意。
“爱子名唤李时珍,已经在门外候着了。”老先生抬起眼眸,露出恳求的神情:“可否请姑娘见一见?”
第108章
沈如婉思忖片刻, 那李大人也不急,只静静地等她决定。
“见一面吧。”她叹了口气, 终于让步道:“我见一面看看。”
“进来。”
木门传来两声轻叩, 一个少年出现在了他们的面前。
那男孩只有十四岁, 干瘦而沉默,也不肯抬头看她。
但是手中却捏着两三本册子。
“还不见过沈天师!”李言闻喝道:“越发没规矩了!”
沈如婉制止了他继续训斥下去, 低头看向他手中的册子:“这是什么?”
“《脉考》与《脉学》。”那少年低着头闷闷道:“见过天师。”
“这是你自己写的?”
“嗯。”
“都是些不成气候的梦呓之语,”李言闻无奈道:“这孩子太执拗了, 带这种东西来见您,还不如拿几本文章有用!”
沈如婉皱眉想了想道:“为什么不让他参加杏林测?”
李言闻叹息道:“杏林测要等明年了,有年岁限制。”
她想了想道:“李时珍是什么时候跟着你学医的?”
“四岁。”李言闻知道这孩子闷得慌,这时候屁都放不出来, 忙不迭开口道:“让他去写文章什么的, 虽然也有点出息,可这孩子天生就是个学医的料——去年疫病流行的时候,他一个人便开了药庐, 抓药开方煎药全都娴熟,不比那太医院里的医生差!”
医生虽说是中下等的职品,没有医官来的有说服力, 可是看这孩子还这么年轻,倒还真的让人有几分想多看两眼的感觉。
沈如婉放缓声音道:“你抬起头来。”
李时珍缓缓抬起头, 突然开口道:“我真的很想去大学,拜托大人给个机会。”
这话说的她哭笑不得——自己又不是管太医院和医科大的,怎么可能说给就给。
“你把这两本书交给我, 我先回去看看吧。”
待从茶社里出来之后,沈如婉思索了片刻,叫车夫送自己去了严府。
等严世藩下朝回来的时候,已经过了一个时辰了。
“沈大人?”严世藩愣了下,迅速换上官场专用的客套神情:“今儿过来坐坐?”
沈如婉沉吟片刻,把事情来去都跟他说了。
相似小说推荐
-
争香 (麟潜) CP2018.05.19完结受是齐王府影卫影十一,在一次刺杀任务中救下一对双胞胎小崽,受因为两个孩子太小于心不忍,偷偷...
-
大唐首辅房遗爱 (石九溪) 晋江金牌推荐VIP2018-05-16完结身为纨绔首辅(宰相、仆射、司空),朝臣都以为他是媚上奸佞,为此和离公主—&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