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所有人都在攻略朕 完结+番外 (迎阳)


  大魏与医有关的一向由太医院负责,不论是药局药库的管辖,还是医官的征召选拔培养教育等等,都属于太医院统管。
  元佩的医校算是挑战了太医院的部分权力,但偏偏这件事是皇帝亲自提的,太医们对政事又不是十分敏感,一番相商后,院使杨仲仁趁着给皇后“诊脉”的时候,跟元清帝提了一句。
  其实从梁平安提出妇产科的时候,就已经挑战了太医院的权威,只是妇产向来多由稳婆负责,医者只做事后或事前调理,倒也不算太过,那时太医院还对梁平安提出的相关孕期知识做了研究,十分赞赏。
  这一回元佩的法医科却不同了,解剖先不说,他提出了各种急救法,并且在少包中夹杂了许多新医学。
  太医院里也有看时报的,自然也看到了这些说法,有些觉得有道理并且想要深度探讨研究,有些却不以为然,甚至视为邪术。
  杨仲仁属于前者,他出生医学世家,家谱摊出来上数十代都与医有关,他祖父是太医,父亲是太医,他也是太医,儿子孙子也都是,有十代积累的医术和长辈言传身教,生下来便高出其他学医之人。
  杨仲仁学医并不像他父亲是为求生计无奈,他是真的喜爱,数十年来一直在研究,对于梁平安和元佩提出来的一些说法,他觉得极有道理,一直很想跟他们仔细探讨,当初的牛痘就是一个实例。
  这一次来跟元清帝提,并不像下面太医们提出的,想干涉元佩的法医科,而是想趁机跟他们探讨交流。
  元清帝听他说完,又听了他的心声,不得不承认这一回是他疏忽了,毕竟太医院属于重要却又不是时时都用的官部,尤其他年轻身体好,一年也生不了几次病,之前吃了长乐给的丹药,别说生病,每日精神奕奕,这半年用到太医院的,多是给百姓和他人。
  其实对于太医院,他心里已经隐隐有了想法,既然杨仲仁提起来,略一沉吟,道:“朕今日不妨先跟你透露一些,朕有意医改。”
  当初听梁平安描述了现代的医学分科后,他就有了这个念头。
  大魏的太医院还没有十分明确的分科,只是按照太医们所擅长的来区分,譬如有的太医精于口齿,有些太医精于针灸,有些精于眼疾等等,并不像现代医院有明确详细的分类。
  所以他想按照现代医学分类,给太医院来一次医改。
  其它过于先进的知识他没有办法立刻拿出来去普及,但关于医这一方面,改革起来不需要顾忌任何人。
  毕竟世上少有人不惧怕病痛,也少有人不畏惧生死。
  杨仲仁心头一凛,道:“不知陛下打算如何改?”
  【莫不是陛下对我等不满?】
  杨仲仁是元清帝最信任的太医,有了听心术后更信任了几分,便也不避讳他,将他的想法简略说与他听,最后隐晦道:“……你不妨与梁平安和宋行走多接触几回。”
  怎么说服这帮太医的事交给梁平安和元佩就好,毕竟这是他们的专长,不是他的。
  如今实验园对制造玻璃越发娴熟,想必不久就会制造出梁平安和元佩想要的玻璃器皿,还有酒精也在研究中,他丝毫不担心两人会说服不了杨仲仁。
  因为时报的缘故,宋华的事只在长安城热议了三日就褪去了热度,人们转而重新讨论起报纸上的其它新鲜事来,毕竟对百姓来说,还是更喜欢看民间发生的趣闻。
  而继宋华之后,引起百姓广泛热议的,是新式纺织机的问世。
  自从梁才人那里拿到纺织机的图纸已经过去了五个月,营造司按照梁才人描画的图纸早就制造了出来,但实际应用中出现了问题。
  梁才人的图纸是按照她还能记住的记忆所画的,这其中必然会有误差,再者她并没有亲眼见过,所谓图纸也只是她当初翻资料时浏览而过,游戏中见到的并不百分百真实还原。
  所以营造司虽按着图纸制造了出来,却并不能立刻就应用,不过梁才人的图纸确实给了营造司工匠们灵感。
  后来又有邵岩梁平安等帮忙,不但成功还原了梁才人描述的那种织布机,还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良。
  脚踏“三绽三线”纺纱车、“踞织腰机”织布机,还有改良后的大花楼提花机,相比原来的小型提花机,大大提高了织花效率。
  于是棉织品终于可以向百姓普及。
  不过鉴于大魏本土的棉花质量,要大量发展起来,还得等耕苑将适合大魏栽种的美洲细绒棉培育出来。
  其实还有一种品质更优良的美洲长绒棉,但按皇后对两个种子的对比,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长绒棉的生长期比细绒棉要长十到十五天,而且最适合长绒棉的地方在埃及和穿越者世界的新疆,埃及太远,而新疆目前并不在大魏国土范围内,基本被黑汗和回纥瓜分。
  所以综合对比,最适合大魏广泛种植的还是细绒棉。
  而在织布机被时报宣扬出去的同时,元清帝终于接到了肃王传来的回报,看完回信长松了口气。
  高晏没事,皇叔也没事。


第83章 凶手┃想念。
  按照传信来的时间算一算, 高晏是在三日前被找到的。
  高晏落水, 云喜昏迷, 一时高家上下慌了神,好在高晏的管家稳重,暂时稳住了大局, 但因为当时太过混乱,高家出事的消息还是传了出去。
  不过也因为混乱,管家编造的高晏和云喜一道昏迷的谎言没有被戳穿, 除了高福小巧跟当时被他们叫住帮忙的几个人, 还有制造事故的凶手,没人知道高晏失踪。
  管家原本担心凶手会在这个时候搅风搅雨, 但凶手似乎这会儿变得聪明了,没有趁乱散播谣言, 否则可以顺着这一点查到蛛丝马迹,当然也有可能他们根本不在意管家隐不隐瞒, 为的只是要高晏的命。
  高晏顺着水流被冲到了下游,恰好有住在山林里的猎户路过救了他,然而猎户的家并不在傍河附近, 而是在隔壁山林里, 加上管家顾及为了稳住高家编造的谎言,不敢大肆寻找,等肃王到了之后,假借销毁罂粟的名义四处搜罗,才将人找到。
  找到的时候高晏刚刚清醒, 但因为伤了腿,不能走动,加上不知道外界是什么情况,不敢贸然联系,肃王找去的正是时候。
  元清帝看到这长松了口气,只要高晏还活着就好,只要活着,其它都不成问题。
  肃王知道他担心高晏,所以一找到人就派属下快马给他送来了消息,关于事故的幕后黑手还没有查出来,得再等一等,不过按照暂时得到信息,肃王认为跟他之前推测的相近,虽是预谋犯案,但背后指使的人并非他们以为的那些人,恐怕是高晏与河间府当地几个势力的冲突,他暂且锁定了几个目标,正在调查中。
  元清帝看完当即提笔写了回信,然后又立刻让人送走。
  其实冷静下来,他也觉得这一回的事故约莫是“意外”,若是半年前使出这样的手段还有可能,但经过这半年,他的声望、朝廷的声望在民间极好,皇后说的舆论学他已经运用的炉火纯青,加之今年出奇的风调雨顺,至今未听到有哪里受了灾,那些人不会傻到在这个节骨眼上跟他作对。
  而且就算为了盐改跟他对抗,那也得等他提出来再说,他如今什么都没有做,高晏虽然将新盐制了出来,但除了上贡给宫里用之外,还没有开始出售,这些人不至于这般着急,也不至于如此没有远见。
  所以很有可能那幕后之人针对的只是高晏。
  但不管怎么说,事情已经发生了,高晏也没有事,这个机会却递到了元清帝手里,只要操作的好,能趁机解决不少事情。
  于是元清帝和太傅一番商议,通过时报,将高晏遇袭的事透露了出去,头版头条加粗加黑。
  历代都有过官员受到袭击甚至被暗杀的记载,大魏也不例外,但对百姓来说,这只是朝廷的事,是皇帝要关心的事,与他们没有多大干系,但这一次不同,时报不再只是歌功颂德,或者专注民间小事趣闻,十分明确清晰的将政治阴暗面掀开了一角,展现给众人。
  操纵舆论这种事,几个月下来,皇后已经给了元清帝最好的示范,以大魏目前的情况,不需要做的太过,仅仅只要在发表新闻时调整一些语序,或者加入一些稍微带有引导性的词语,便很容易调动百姓的情绪。
  高晏这件事便是如此。
  大魏如今的盐价虽比周时要便宜许多,但也不是足够寻常人家肆意挥霍的,至少不够让他们在冬日用盐大量来蓄存腌菜腌肉,所以文章中明确写明高晏带领一众属下研究出了新的制盐法,这种制盐法能够促使盐大批量产出,同时隐晦表明陛下有降盐价的意图,然而高晏却在这个节骨眼上受了重伤。
  文章丝毫没有明确提及高晏的重伤跟新盐的出现有关,但结合上下文,任谁听着都有一种高晏是因为发明了新盐,所以才被人加害。
  盐不是别的东西,它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每家每户每日每餐都会用到,不管是高晏制出了新盐,还是陛下有降低盐价的意思,都让百姓欣喜,而想要阻止的,在百姓眼中都成了恶人,顿时激起不少民愤。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