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所有人都在攻略朕 完结+番外 (迎阳)


  不过他也没有走,跟着护卫一道看守募捐箱。
  最后一日演讲结束,百姓们慢慢散去,宋华指挥着护卫将箱子搬上马车,这马车还是同四通货运借来的,圣上发了话,四轮马车先用来货运和公车客运,解决了这些再开放给百姓。
  正将最后一箱搬上去,几个十来岁的少年气喘吁吁的跑了过来。
  “等等等等——”
  跑在最前面的那个跑的太快一时没刹住,扑上来撞到了兰姐儿身上。
  “哎呦!”
  “啊!”
  两人没稳住朝地上摔去,幸好旁边有人,伸手接住了,才没真的砸在地上。
  “对不住对不住……”少年连忙道歉,动作是习惯性的卑微。
  兰姐儿被母亲扶着站稳,摇摇头:“不妨事,你这样着急跑过来可是有事?”
  “不是,我们是来捐款的!”少年半垂着头,他身后赶来的几个也都跟他一样,甚至不敢走到前面来,隔着五步远就停了下来,局促的看着宋华几个。
  宋华几乎立刻识破了几人的身份,这些显然是贱民巷的孩子,只有贱民巷的孩子,面对他人才会如此姿态,俞小六最初便是这副模样,只是如今早已脱胎换骨,非同以往了。
  “可是捐款已经结束了。”他道。
  不是他瞧不起几人,相反,贱民自己都生活不易,何必为别人来捐款。
  少年神色一慌,但很快镇定下来,从怀中掏出一个小布袋,抬头对上宋华的目光,认真道:“这钱不是我们从家中拿的,也不是我们偷拿的,是我们几个这三日去搬货得来的辛苦钱。”顿了下,似乎怕宋华不接受,声音涩涩补充道,“不脏的。”
  宋华顿时心中有些不是滋味,他自小养尊处优,别说贱民,便是寻常百姓的生活他都未曾经历过,跟随师父学了法医科后,才渐渐看到了以往看不到的种种,他对贱民是有些偏见的,却不想这几个少年竟会有这样的心性。
  压下心中的感慨,道:“既然你们诚心要捐,那我们便破例一回收下了。”说着抱了募捐箱递到少年面前,“来,放进去就好。”
  少年欢喜,咧嘴一笑,露出两个尖尖的小虎牙,显得伶俐可爱,惹得兰姐儿不由多看了两眼。
  “快过来捐钱!”少年转头招呼身后的几个同伴,等人过来一枚一枚铜钱分着丢进了募捐箱中,一个个异常兴奋,仿佛完成了什么重要大事。
  宋华瞧着起了爱才之心,问道:“你可是读过书?”
  少年迟疑,道:“只是识得几个字罢了,算不上读过书。”
  宋华笑道:“我观你行事品性,你可愿随我去医学堂学法医?”
  少年目光先是一亮,随后摇摇头:“不了,我已经答应了别人,要随他一道做事,不能失信。”
  宋华不由对他更另眼相看了,贱民中有这样品性的孩子,实在难得,若说刚刚是起了爱才之心,这下是真的想要将人招揽回去了,法医科需要的便是这种品性的学生。
  “你答应了何人,我去同他说。”
  少年却坚定拒绝了:“答应的事就得做到,不能说话不算数。”
  宋华又劝了几回,甚至连自己的身份都摆出来了,仍旧没有说动少年,干脆道:“你要随那人去做什么事,我派人帮你们一道去办,待事毕再来医学堂也不迟。”
  少年又笑了,露出虎牙,目光晶亮:“我要去西天!我听说书的说了<西游记>,我想去天竺一趟,说不定我会比唐僧和孙悟空还早到一步!”
  宋华顿时明了,又是一个被《西游记》中说的天竺遍地是黄金吸引想去掘金的,自从《西游记》问世,不少百姓被里头描述的情形震到,有打算去高丽国挖高丽参的,或者去交织打算倒卖玳瑁象牙,去蒲甘挖玉石原石等等,恐怕日后伴随着《西游记》对其它各国越来越多的描述,打着发财梦出去的百姓也会越来也多。
  显然是劝不动少年了,便叹气道:“既如此,我便不再劝你了,不过哪一日你回来仍旧可以来找我。”
  少年感激道:“谢谢大人。”
  放了少年离开,宋华正要转身,忽然想起什么叫住少年:“啊,险些忘了,你叫什么?”
  少年回过头来:“朱驯,我叫朱驯!”
  很多年以后,朱驯这个名字出现在教科书上,被称为大魏第一富商,著名经济学家,开启全面国际贸易第一人。


第145章 俞生
  黄河水患救灾还在继续, 早在急报送来的第二日, 元清帝便招来如今的步兵统领吴靖, 命他着手派兵奔赴前线抢险救灾。
  元佩和梁平安包括皇后几人,连夜回忆现代各种救灾事宜,整理出来交给了元清帝, 只等禁军们去执行。
  因着筑堤拨款被贪一事,元清帝不是十分相信当地府兵厢军,再者当地的士兵也及不上精心训练出来的禁军。
  吴靖接到消息当场就应了下:“请陛下放心, 臣等必不负陛下嘱托!”
  军改之后军队设立了严格的升官制度, 虽说士兵们的待遇越来越好,但除非有战事, 和平时期要想升官难上加难,这一次的抗洪救灾恰巧是个机会, 先前肃王去剿匪带走了一部分,没有被选上的士兵们无不遗憾, 如今好了,机会又来了!
  吴靖作为步兵统领并不会亲自前去,他还有负责驻守长安城的职责, 尤其肃王不在京城, 他更得尽心尽力,立刻派了两个手下带兵前去。
  吴靖是皇叔的亲信,元清帝对他还算放心,不过出于谨慎,还是派了金吾卫一道协同处理, 这一回他没有派锦衣卫,之前因锦衣卫失职一事,他便考虑过要再提拔一卫与锦衣卫一道办事,互相竞争互相监督,如今救灾便是个机会。
  金吾卫指挥使谷瞻接到旨意立刻打起了精神,帝王亲军本是十七卫,如今多了一卫金吾卫,金吾卫的作用作为统领他再清楚不过,想想锦衣卫人前的风光,其它各卫也是羡慕不已,如今有了机会,自是得抓住。
  这是金吾卫头一次任务,即关乎金吾卫的名声,也关乎他自己的前程,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两批人马心里皆怀着趁此建功的念头,气势汹汹快马加鞭冲向灾区。
  至于说会不会一去不回,金吾卫们还会考虑考虑,谨慎行事,那些步兵们却根本不考虑这点,毕竟军改后军人得到的福利能叫朝堂上的官员都羡慕不已,如今百姓间流传关于士兵的一句话,一人牺牲全家不愁,甚至一开始不少报名投军的都是冲着这一点去的,早就做好了牺牲自己的性命保得全家安稳一生的打算。
  尤其即将修建成的长安书院,早在修建时就传出话来,除了准许慈幼局的孤儿免费入学外,凡之前与匈奴一战中为国捐躯的烈士和日后被评为烈士的,他们的直系子女,都可得到两个免费入学名额。
  消息一出,更有不少百姓想来投军,只是报名时间早已截止,除非有老兵退伍腾出名额,暂时不会再招兵了。
  以如今的军人福利,再招揽太多,便是元清帝也要养不起了。
  虽然随着各国开始修建水泥路,通过四通物流和各大使馆,各国之间已经构架起了简单的贸易链,不少大魏研究出来的新鲜物品远销各国,但贸易链才刚刚开始,要靠此支撑国库,还得再等一等。
  不过元清帝私库倒是添了不少进项,自从镜子研制出来,还有各式各样的玻璃制品,最初趁着新鲜售出的头一批狠赚了一大笔,这些钱他没有归户部,而是纳入了自己的私库,等赚的差不多,才开放交给户部出售。
  元清帝如今已经在思考打算将户部再做细分,分出一个财务部来,专门来管理国家收入和支出。
  这一点,是为了将来的纸钞和银行做铺垫。
  是的,纸钞,或者说银票宝钞,早在皇后几人发明出卫生纸的时候,他就在考虑这个问题了。
  大魏虽不缺铜,但因大魏货币的通用性,不仅仅在大魏境内,连辽匈奴甚至交织等国都用的是大魏铜钱,导致铜钱外流严重,再者使用铜钱交易,一旦超过十贯便得需箱筐来装载,百贯千贯的,就得马车来拉,实在太过不便,于是在元清帝看到皇后几人发明出卫生纸后,结合他们所说的后世纸币,有了启用银票的念头。
  既然卫生纸能造出来,那么能够适用于制造银票的纸张想来也能造的出来,果不其然,前些日子资善堂的学生们研制出了简易的水印纸,还有更适合用来印刷报纸的新闻纸等等。
  更有一桩重大研究,崔昭同班中两位同学一道研发改进了如今的印刷术,在原有的活字印刷基础上加入一些机械原理,大大加快了印刷效率,并且研究出了四色彩色印刷。
  元清帝欣喜,当即给予了几人发明创造奖,同时登上时报宣扬全国以作表彰,并亲自鼓励几人继续研究,他期待有一日穿越者所描述的印刷机能诞生。
  有了这两样,他对制造出银票信息十足,只等适当的时机制造发行。
  同样的还有银行。
  通过这一年多与辽匈奴等诸国的贸易,元清帝已经太清楚掌控经济命脉的重要性。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