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形象虽然像是照搬诸葛亮,可崔燮毕竟是个状元,丁忧前又当到了翰林侍讲,在百姓眼里相当有可信度。不少人见他家这样重田,也悄悄划出一小片田地,间杂着洒了些豆粒进去。
有些怕自家种不好的,还暗地里拎着鸡蛋、米粮到崔家,问他家庄户该怎么种。
这一茬春麦种下来,庄户们不仅没累瘦,还有不少长肥了的。几位庄头看在眼里,气在心间,跟崔燮当面举发了这群吃里扒外的白眼儿狼。
然而崔燮沉迷农科,根本不管下人,听说这事后还叫试验田里的老农到处走一圈,看看有人家种错的,都帮着纠一纠。
管事、庄头们痛心疾首,堵在他书房外头劝:“大人怎能弄点什么东西就教人!给那些相公们印书,教他们科举就罢了,这种田的本事不是得献给皇上和阁老们吗?怎能白白地叫人占了便宜去!”
一群人都仿佛化身成了纣王身边的商容、比干,谏得崔燮小论文都写不下去了,无奈地出来说了一声:“这本来就是要推广北直隶乃至周边几处布政司的东西,谁要学就叫他们学去,难不成谁还能窃了我这阁老门生的功劳安到自己身上?你们若闲得难受,就出去开几亩荒地种落藜,比在我门外堵着有些用处!”
落藜就是灰灰菜,刚下来能当野菜吃,到秋天烧成灰还能卖钱。迁安县绕程有滦河、三里河两处水脉,还不算缺水的地方,但也有大片盐碱地。北直隶大片地方都是这样的荒地,种不得粮食,唯自然生长着些耐盐碱的灰菜、蒿子,烧出来的灰雪白雪白的,能做香炉里的香灰、烧炭盆时添的炉灰,还能制碱。
锦荣堂化妆品店里卖的雪白的桃花碱块,就是庄户们农闲时淘的。
他原先都叫人买碱土提炼纯碱,如今种田种上瘾,倒想试试用落藜灰制作另一种碱块。落藜灰加水沉淀,再加些面粉搅合,就能制出比碳酸钠更白的碱块。这种碱里含的主要是碳酸钾,也能制皂、洗衣服、熬粥,但不能发面,只能和在面条里——据书上写的,掺了碱的面条味道好像不错。
要是能在这种有大片盐碱地的地方都建个纯碱加工产业,多提供些就业机会,百姓就能过好些了。
崔燮想的其实不止这些,只是知识有限、条件有限,不得不一切从简。
谁叫他一时半会儿研究不出来引水洗盐碱地,把荒地变成稻田的技术呢?更别提小冰河时期恶劣的环境、气候,不是人力可以改变的。只要造不出金坷垃来,他再怎么搞粮食生产,产量仍是不够,还不如回朝之后撺掇李老师他们开海禁,从占城、安南一带买粮来。
他隔着窗子望向京城方向,叹了口气,再度提起了笔。
人一写起论文,时间就过得特别快。
十月下旬,崔和给他寄信来,说是李阁老帮他选了一位致仕南京国子监祭酒谢铎家的淑女,父祖皆是名士,家法严整。不过谢家祖籍浙江温岭,谢祭酒致仕后一直在乡里办学教书,想亲眼看看这个未来孙女婿,要他到江南成亲。
王守仁就是到岳父家成亲的,崔衡也回新妇家住过两三个月,这不要紧,只要亲家人好就行了。
崔燮提笔回复了弟弟,又写信谢李东阳给他家挑了这么一门好亲事,痛快的把三弟送给了谢家。
因弘治十一年有乡试,崔和得回来赴考,两家就把婚事订在了明年八月。崔燮写信吩咐崔良栋给三弟备办聘礼,又敛了敛自己的私房,送了他几样上好的玉石、玩器,让他拿去讨好谢祭酒父子们。
这一年没有两个弟弟在身边碍事,谢瑛过来住时更方便了。他没再带谢山一道来,而是单人独骑到了迁安,又足足地在嘉祥屯消磨了五天。元宵夜里,他明着出去观灯,晚上院子里没人了,就带着七八盏灯笼回到崔燮房里,偷着在屋里点了起来。
崔燮看着灯上映出的谜题,含笑问道:“这些灯莫不是谢兄赢回来的?不愧是明查秋毫的谢镇抚,天下事都难不住你,竟能这么快就赢了这些灯笼来。”
“哪里,不过是些玩熟了的旧谜,嘉祥屯这边没京里那么多才子,才叫我偶尔赢了几回。”
谢瑛也站在灯光汇聚处,观的却不是灯,而是灯下人。满室灯火映得屋里如同白昼,看什么都纤毫毕现。他朝崔燮背后走了一步,目光落入系得不太严实的后领里,就清清楚楚见着了那里印下的艳色痕迹。
他昨晚恐怕有些忘形了,下回还得小心些,别弄出这么容易叫人看见的痕迹。
他想着想着,却不由自主地走上去,低头嗅了嗅那片略敞开的领口。内里清湛的皂香里仿佛还染着他身上的衣香,诱惑着他将它扯得更开,温柔如水地说:“许久没在这么亮的地方看过你了。叫我细看看,我们燮哥这两年可清减了?”
第267章
弘治十年四月初, 和哥便带着几名家人, 轻骑来到迁安,向崔燮道别。他八月间就要成亲, 江南气候湿热, 他这个土生土长的北方人恐不适应, 故而要提前几个月动身,以免在江上遇上暑热得了病, 耽搁婚期。
崔燮引他去拜了祖宗, 又叮嘱他在船上万不可喝生水,再渴再急也要煮开了再喝。运河里日日都有大量船只往来, 垃圾废水都是直接往河里倒的, 不知有多少细菌。
李清照的前夫赵明诚就是喝生水病死的, 和哥这体质,一杯下去估计也不行了。
崔和喏喏地领了他的教训,带着兄长的叮嘱和一提治晕船、中暑、泄泻的药,直奔通州坐船。崔家租的大船已停在码头等他, 船上已装好了聘礼和他日常用的家具、衣被, 接了他便往南去。
两家已有约定, 和哥要在谢家住到明年开春再回来,这段日子正好随未来岳祖、岳父念书。
还没等到谢家办婚事,崔燮却已守满了祖母的二十七个月孝期,收拾了守孝时用的东西和写的文稿,带着几辆车的新鲜吃食重回京城。
回京当天,崔衡带着家人到城外迎他, 想接他回老宅休息,崔燮却不肯回去,而是叫他到侍讲府吃了盏茶。但因今年夏天杨氏怀了身孕,如今月份尚浅,崔衡心里惦记着,坐立不安的。崔燮也不愿让他在家碍事,便早早打发了他,自己把整个院子转了一遍。
从外表看,这座院子和他离家时并没多大区别,只是重新粉饰了一遍,碧漆廊柱,酱色门窗,配上新糊的半透明窗纸,显得格外新鲜干净。
可是到了他卧房和书房这样的地方,装潢便大不一样了。
书房四面糊了淡绿色的纸,墙上挂着镶在框子里的彩笺,都是他自己原先制的,画着占满笺面的淡色蔬果、供器,清雅素淡。吊顶架了细木条编的天花,当中镶着半透明的明瓦板子,中间垂下一个大的吊灯,灯身上方是个青花瓷罩子,下方是将半透明羊角灯座在一个花托似的铁架上拼成的。
和他画里的吊灯不大像,却也是大明朝独此一家的现代风味了。
卧室也同样是照着他画过的样子装的,不过墙上糊的是浅黄色绘碎花的纸,像是用黄连水或栀子水染过,有种温馨的感觉。头顶上也同样是不易着火的明瓦吊顶和吊灯,床上铺了羽绒垫子和靠枕,躺上去松松软软,说不出的舒服。
他忍不住一觉睡了过去,到晚上才听到家人敲门,说是隔壁谢佥事家听说他到家,特地设宴款待他。
崔燮“噔”地一下子就醒了,利落地跳下床,起身盥沐更衣,叫家人备了礼物,正正经经地从谢家大门进去,递上礼单,感谢了高邻谢大人这些年帮他看房子,客客气气地吃了一顿接风宴。
有人看着时从大门出入,撇清私情嫌疑,没人看着时……自然还是打开花园门,到小楼里幽会。不过崔燮刚从五百多里外的老家赶回来,谢瑛舍不得折腾他,就只替他按摩开坐车坐得酸涩的筋肉,抱着他静静地睡了一夜。
转天早上谢瑛就得回镇抚司点卯,崔燮睡眼惺忪地帮他递腰带、拿网巾,送他从后门回了家。
折腾这么一趟,崔燮自己也睡不着了,索性回去收拾了带回来的礼物,就叫人递帖子给亲友故旧,或挑日子上门拜访,或约着一起去喝酒。
帖子刚刚送出去,两位国舅就穿着内赐的飞鱼服,满面红光地来见他。一进门就赶着讲他们兄弟如何费心耗力地给太子出题,逼着小太子认真做卷子,从小扳正他的学习和做事态度。
他们俩自己当年学的也不怎么样,受罚的经验丰富,对付太子就拿出当初崔燮对付他们十分之一的手段,也能折腾得小太子到处告状……而不得。
俩人没事就回忆自己是怎么挨罚的,居然没回忆出心理阴影,反而体会到了当年崔先生罚他们时的快感,不,是苦心,然后越发喜欢忆旧了。
两人情真意挚地说:“当年若没有恩师苦心教导,我二人焉有今日的担当和本事?请老师受我们兄弟一拜,以后还不吝管教我们兄弟。”
崔老师一时竟不知如何评价他们这学以致用的态度,想了想还是鼓励为主,表扬了他们几句。
不光表扬,还上了两位国舅最上心、最喜欢的奖励:“第二回 少年锦衣卫印出来后,给你们兄弟各画一张真人大的立像,你们可喜欢什么服色的?”
相似小说推荐
-
我家门主太可爱了怎么办 (红口白牙) 晋江2018-03-06完结刘旷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个面容狰狞,性格变态,这个他看着就吓得腿脚发麻,恨不得立刻跪地求饶...
-
上雨旁风处 (天痕壹月) CP2017-12-13完结采花大盗给受下药,然后攻救了受,然后激烈鼓掌[鼓掌]└( ̄  ̄└)(┘ ̄  ̄)┘[鼓掌]救了中春药的谢家公子,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