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律觉得卫盛拿下苏尔伽没有问题,纯粹是从纸面实力分析的。
都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卫盛带到凤台关的军队是大衍皇朝最精锐的军队。而铁勒最厉害的铁骑又被舒翰带走了,留给苏尔伽的明显差了两等。
再加上卫盛对苏尔伽个人能力的碾压,打赢不算稀奇。
苏尔伽扛不住卫盛的猛攻,肯定就要召舒翰回援。舒翰固然是不愿意的,可他迟迟攻不下凤台关,底下的将士也有情绪。如今老巢又被人围住了,也是不走不行,毕竟苏尔伽才是大汗。
由于君律跑出去太远,卫盛好几日没有他的消息了,等到两人会合,都被对方的战绩给震惊了。
卫盛所谓的骚扰,真的就是骚扰,让右贤王无心分神就可以了。
可君律一路砍杀过去,自身损失不过百余人,愣是收获了数十倍于己身的人头。
再说卫盛这边,他不是一般地打败了苏尔伽,而是直捣王廷,差点就生擒了苏尔伽。
舒翰主动撤兵了,天庸三关顺利收回,只是没能同舒翰进行直接交手,让卫盛深感遗憾:“舒翰是个祸害,此次没能除掉他,日后必生事端。”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皇上有旨,不得贸然出击。”事实上,就是没有神佑皇帝的那道圣旨,卫盛也不会再出兵的。
当年兴祖皇帝打铁勒,那是倾国之力,所以长宁武王和昭阳桓侯才能无所畏惧,几度越过大漠进行作战。
这回卫盛打苏尔伽,君律打右贤王,都是出其不意,而且是在舒翰被牵制在凤台关的情况下。如今舒翰已经回撤了,他们各方面准备都不足,再度出击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即便如此,接到皇帝的旨意,君律的心情还是很不爽。
他很清楚,神佑皇帝下令不打了绝不是考虑到实际情况,他只是没想到卫盛那么能打。
不是每个皇帝都像中宗皇帝、成祖皇帝那样信任自己儿子的,神佑皇帝尤其是个多疑的。他用卫盛带兵是因为信不过长宁王,可卫盛的战斗力如此强悍,皇帝心里怎么可能不打鼓。
收复天庸三关也就罢了,卫盛还直接打败了铁勒大汗,在军中的威信大大上升,这是比让卫盛掌握军权更让皇帝感到可怕的事情。
君律同样是被卫盛给震撼到了,他以前就知道卫盛能打,可他不知道他这么能打。
由此可见,卫盛前世打舒翰的时候,他的弟弟拖后腿有多严重,以至于君律低估了他的实力。
有那么一瞬间,君律都想改投门庭了,因为比起处处以成祖皇帝自居的神佑皇帝,卫盛才是真正的具有先祖遗风。
大衍皇朝积累的问题太多了,牵一发而动全身,动不好就是动摇根基。君律以前不看好卫盛也是这个原因,可是现在,他有点动摇了,说不定卫盛能以毒攻毒呢。
遗憾的是,命运没给君律这个机会,如果他知道回京后等待卫盛的命运是什么,他一定会阻止他的。
然而君律不知道,所以他是带着点兴奋的心情回到渝京的。
“那群兔崽子,竟敢贪污军饷,看我回去怎么收拾他们。”卫盛在凤台关收集了不少证据,打算回去先把卫盏给解决了,什么钱不好污,竟连军饷也敢打主意,简直是活腻了。
君律就没想那么多了,他出来一趟来回三个月,回去他儿子说不定都会动了。
满心喜悦的君律万不会想到,在渝京等待他们的,是比边关更险恶的处境。
第100章 小鱼
站在皇帝的立场, 他是恨不得卫盛越快回京越好,他在朔州多停留一日, 在军中和民间的威望就越高, 这是皇帝最不希望看到的局面。
毕竟军队是看真本事的地方,卫盛的皇子身份非但不是优势, 反而还是负担。可他正面打赢了铁勒大汗苏尔伽,还逼得舒翰放弃了到手的天庸三关, 在将士们心目中的地位立刻就不同了。
而民间就更不用说了, 舒翰太凶残了, 上来就是屠城,卫盛的功绩简直可以让人给他立生祠。
但是卫盛没法马上就走, 凤台关好歹还有个霍泽支应着,可天庸关、阳岭关和落霞关,那是守将和当地官员都几乎没了, 卫盛不派兵驻守, 不就是给舒翰创造机会么。
收到卫盛八百里加急送回宫的折子, 皇帝无声地叹了口气, 一边火速选派官员前往天庸三关接班, 一边令卫盛分兵五千人出来, 和原有驻军进行整合, 以便留守天庸三关。
如果有得选择, 皇帝是不希望卫盛带过的兵留在朔州的,可改派西城大营太不现实了,他们到底没有和铁勒人交锋的经验, 而且一来一回也要时间,所以皇帝勉强妥协了。
“二皇兄勇猛善战旗开得胜,待他回到京城,父皇想必是要给予重赏了。”长久以来,卫盈表面上和兄长们的关系都还不错,卫盛出征后,他更是在皇帝面前说了他不少好话。
卫盈言辞恳切表情诚挚,怎么看都是个仰慕兄长的好弟弟。
神佑皇帝最恨有人窥视帝心,平日里有人随意揣摩他的心思,后果都是很凄惨的。但是今日,他并未对卫盈发脾气,还接着他的话道:“盛儿战功显赫,朕不重赏如何说得过去。”
卫盈闻言淡然一笑,貌似不经意地问道:“父皇打算如何重赏二皇兄呢?”
皇帝抬起手,随意指了指身后的堪舆图,笑道:“你看这处藩地如何?”
刹那间,卫盈心中惊涛骇浪涌起,他太过惊讶了,以至于忽略了皇帝的笑意根本没有到达眼底。
皇子封王才有藩地,神佑皇帝的意思很明确,他要给卫盛封王了。可果然卫盈没有看错的话,皇帝在堪舆图上指的地方恰是渝京。
京城当然不能作为皇子的封地了,就是太子也不行,可渝京周围一圈的地盘,却是没有问题的。
如此看来,卫盛的封号不是雍王就是秦王。
在大衍皇朝的历史上,雍王和秦王这两个封号都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而最有名的秦王,就是废了侄儿的帝位,自己取而代之的中宗皇帝。
卫盈摸不清皇帝的心思,也不敢多想,只得笑道:“儿臣要恭喜二皇兄了。”
从宣室殿出来,卫盈还有些心神不宁,父皇到底是什么意思,他是真的看好卫盛么。卫盛出身和排行都有优势,现在又有了军功,再封个雍王或是秦王,距离入主东宫也就不远了。
可据卫盈长期观察,皇帝对卫盛并不看好,几位已成年的皇子似乎也都不是他中意的人选。这是父皇临时改了想法,还是另有用意,卫盈思来想去也没个确切的想法。
无论如何,他的计划还要继续,干不掉老二没关系,解决老三那个蠢货是没有问题的。
通常来说,有重要位置出缺是皇子们最紧张的时候,因为谁都想趁机往里塞自己人。
偏偏这回不一样,他们不说往后躲,起码是没人主动往前凑的,爱谁谁好了。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北疆风平浪静的好时代结束了,不说大战一触即发,各种小摩擦肯定是少不了的。北地穷苦,一向没什么油水好捞,再遇上铁勒人年年打秋风,真心是个苦差事。
皇帝催得紧,吏部一再放宽标准才选出了接班的人选,然后就把人直接打发去朔州了。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去朔州都是不情不愿的,至少季诗安就是主动请缨的。
昨年因着琅琊的假祥瑞,原是御史台监察御史的季诗安被皇帝免了职,赋闲在家大半年,再难复起。这回天庸三关缺人,他是仅有的一位主动请缨的,吏部官员怎么可能不如他的愿。
尽管季诗安是因为得罪了皇帝才被免职的,可他并不是犯了什么不可饶恕的大错。就是脾气耿直了些,说话不好听,皇帝不想见他,他主动去边关吃苦受累,皇帝没道理不高兴的。
完成后续的种种交接,君律回到渝京已经是六月初了,夏天的气息扑面而来。
此时的渝京城里,有关武安侯霍博通敌叛国的流言已经衍生出各种版本,叫人真假难分。
只是随着前方捷报频传,怀疑武安侯的人越来越少。大部分人的想法其实很简单,二皇子在前线呢,谁忠谁奸他能分不清楚,要是武安侯真有问题,他怎么可能一直让他们父子镇守凤台关。
倒是天庸关的守将傅新,一直神神秘秘的,给人的感觉就不光明磊落。
最早说铁勒人是武安侯放进来的人就是傅新,可他从来没有露过面,更别说去告御状。
所以到了后期,流言出现了反转,有说法称,武安侯没有问题,倒是傅新自己,引了铁勒人进朔州。
然而,由于当事人都没有出现,皇帝也罕见地没有追究,于是流言一直就是流言,始终没有拿到台面上说。
即便如此,君律也不难猜出,永安王府有对流言进行引导,姜家和霍家休戚与共,不把霍家摘出来,对永安王府没有任何好处。
多数士兵直接就回东城大营了,只有卫盛带着少数有功将领进了城,享受了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
相似小说推荐
-
黄金万两 完结+番外 (司马拆迁) CP2017.9.27完结 10.15更新番外群像戏,主cp美强,年下,尘外豪客驰江海,世间美人作帝王。年下,主cp萧尚醴X乐逾,加粗...
-
盛宠男妃 (易君闲) 晋江2017-11-01完结世人皆知如今的皇上是个傀儡皇上,现在的王爷更是有名无实。世人也知如今的才子已不负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