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帝恍然大悟,抚掌道:“你的意思是,父王其实知道并州军谋反案的真相,他没有说,因为赵王是皇亲,他控制并州的兵权,能拱卫王室;而赵家人是外人,他们掌握兵权,只能令世家的势力扩大,危及王室的利益。至于老齐王,他虽是父亲的亲哥哥,但总比不过我这个儿子亲近,当年他暴毙京中,是父王不让人替他治病?”
董晗不置可否,只道:“赵铎是曹魏旧臣,老齐王即位的呼声超过了您,这两人相互扶持,先帝怎能不忧心?诚然,他们都忧国忧民,都深受老百姓爱戴,但这恰恰就是他们的罪——因为天下姓梁,不姓赵;天子是您,不是老齐王。为人臣者,忠君爱国,国是天子之国,非是百姓之国,故而,忠君远比爱国重要。他们一味爱国,却不知忠君,实在是太僭越了!”
惠帝虽完全明白董晗所说的道理,可他仍觉得难以接受,愤愤道:“这世上总会有大公无私的人,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父王为何不明白?而且,若他们都蒙冤受屈,为何满朝文武没有一个敢站出来替他们发声?”
董晗无奈,道:“赵家父子、老齐王,确实大公无私,可谁也不能将他们的心扒开来看,事关江山社稷,不容半点差池,只能疑罪从有。先帝不是不明白,他如此决断,想必亦是于心不忍。再者,朝臣为人臣,俱知忠君应在爱国前,皇帝所说所做,只要利于朝廷,他们都不会反对。至于那些认死理的人,譬如曹跃渊、周瑾,陛下看哪一个有好下场?”
惠帝摇头,眉目间带着难掩的失落,道:“我不明白,真的不明白。”
董晗怕惠帝伤心,便换了话头,不再提先帝,而是说:“微臣想,赵王对并州军痛下杀手,道理亦是如此。”
惠帝不解,道:“赵铎在曹魏时,几乎不曾参与过三国纷争,一直只在玉门戍边。及至大周开国,他亦是不曾说过一句大逆不道的话。并州将士,无论是胡是汉,都只是想护卫家园,纵使战事吃紧不可临阵换将,他们何错之有?怎么就危及江山社稷了?”
董晗轻叹一声,道:“幽、并、凉三州,本是赵王的封地,他在京中谋事时,自然乐得赵铎为他戍边治军;等到您坐稳了太子位,他自知无缘帝位,便将视线转回自己的封地,赵铎若真的聪明,便该及早教权。试问,哪一个藩王,能忍受旁人比自己更受百姓爱戴?哪一个藩王,能忍受军士敬服旁人更胜自己?杀五万并州军,换回自己的绝对权威,这在王爷眼中很是值得。”
董晗顿了顿,想必他说出此话,心中亦感悲哀,过了片刻才道:“更不用说,并州军被剿灭以后,匈奴乌珠流上位成为右贤王,同大周言和修好,换来胡汉间数十年的和平。先帝龙颜大悦,赏赐赵王十万兵力充实边关。”
惠帝听得目瞪口呆,不知该说些什么,不敢再深究帝王心术,只道:“你说得很对,朕、朕经不起第二个谢瑛了。”
董晗点点头,道:“微……皇后,还有微臣,都会一直陪着陛下,请您莫要过度忧心。”
惠帝想到皇后,无奈地笑了笑,道:“若无穆淑,我就没有今天。可皇后脾气狠戾,不循常理。思来想去,我真正能信任的只有你。”
“谢陛下赏识。”董晗双目濡湿,别过脸,不愿让惠帝看见,“冯司空虽说向来不偏不倚,但总归从前是不看好陛下的。臣觉得,孟殊时忠君爱国,往后可以重用。”
惠帝想到孟殊时,总忍不住想他同赵灵“在一起”的模样,不禁脸颊泛红,道:“他们真的在一起?”
暮色霭霭,大风又吹起雪花。
点点冰晶纷扬浮空,一面雪白,一面映着晚霞的紫红。冰晶的边缘白而透亮,闪着夕阳的红光,仿佛能反映出世间万象。
董晗看着惠帝,笑而不答,把一只用绿竹叶折成的蚂蚱递给他。
“阿晗……咳、咳!”惠帝同董晗说过话,忧心一扫而空,乐而忘形,张嘴就灌了口冷风,发出一连串咳嗽。
董晗劝道:“陛下回去吧?”
惠帝望了眼已经结冰的湖面,牵着董晗的手,往大殿里走,“有时候,朕会异想天开:天下哪儿那么容易被别人夺去?自古敢篡逆的人,没有几个能得善终。说句大逆不道的话,当年曹家只剩孤儿寡母,梁……”
“陛下!”董晗一声,他知道惠帝想说什么——昔年曹氏幼帝孤弱,梁周趁机逼宫,如今周朝惠帝羸弱,身边虎狼环伺,仿佛天理循环,报应不爽。
然而,皇帝是不能说这些的。
董晗岔开惠帝的话头,道:“陛下请莫要泄气,天道在梁不在曹。”
“我失言了。算,不提也罢。”惠帝自嘲般笑了笑,“我早就说过,自己不是当皇帝的料。”
董晗:“今日在朝堂上,陛下做得很好。经过谢瑛的事,您老练了许多。”
惠帝摇头,道:“今日审问赵王,我其实并未考虑这许多,只是觉得他做错了事。”
董晗:“陛下觉得,赵王有何过错?”
惠帝想了想,道:“我记性不好,从小就是学过就忘,唯独记得念书的第一天,袁师傅教我写了一个‘正’字。”
董晗提醒惠帝,不可自称“我”,而后说到:“臣记得。袁师傅说:正,守一以止;方直不屈,谓之正。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君子持身正道,刚正不阿。”
惠帝叹道:“宁可正之不足,决不斜之有余。你还记得呢!朕觉得赵王行事不正,则当受罚,以儆效尤,如此方不至于失尽人心。反正,朕已经这样丢人现眼,不如任性一回,把案子办了,不枉做一回手握天道的皇帝。大家不都说么?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董晗:“陛下登基前夜也说过这话。臣都记得。”
惠帝忽然没头没脑地问:“若朕不是天子,你还会记得?”
董晗不假思索道:“臣遇见陛下的时候,陛下还在哭鼻子呢。”
梁衷大笑,道:“阿晗喜欢朕,所以,纵使朕做了错事,你也不会指出来。”
董晗摇头轻笑,道:“您是天子,想做什么便做什么。臣总是会陪着您的。”
惠帝:“走吧,还有两个疑问,等着朕回去确认。但想必皇后已经帮朕找到了答案。”
世人都说惠帝愚痴,事实当真如此?董晗从不这样认为。惠帝,只是不适合做杀伐决断的天子罢了。
※
夜色笼罩洛阳城,大理寺中一片死寂。
廷尉吊死公堂,他手下的官员们看不清形势,惶惶然不可终日,什么案子都不敢再接,个个在家称病谢客,强行暂停了一切事务。
府衙森严,至夜更显寂寂,黑暗中唯一的声响,便是巡逻官兵所发出的整齐脚步声。循着这脚步声,穿过公堂、绕开后院,通过一条竹林掩映下的青石小路,便能见到守卫最为森严的大牢。
大理寺牢房特殊,共有两院,东院关押待审的犯人,因时人喜好吃寒食散,洛阳街头常有浪荡子因吃多药粉而冲动犯事,罪责不大不小,皆被塞在东院反躬自省。走过东院,再穿过狱卒的卫所,便能进入关押重犯的西院。
西院中犯人不多,灯火昏昏,只有丙字牢前燃着篝火,火上架着两口大锅,羊汤冒着滚滚白烟,鲜美的气味令人垂涎三尺。
此刻,岑非鱼坐在丙字大牢前的走道上,牢狱逼仄,走道十分狭窄,他身材健壮、手长脚长,如此勉强坐着,直觉浑身不自在,时不时伸脖子、晃脑袋,更越过围栏,把长腿伸到丙字牢中,活像个被强行塞进笼子的大老虎。
他手里捧盛满羊汤的海碗,嘴里啃着羊腿,却一脑门的官司气,念叨着:“冬吃萝卜夏吃姜,萝卜生津润肺,素有‘小人参’的美誉。你不要挑食,只晓得闷头扒饭可怎么行?总是这副狼吞虎咽的吃相,若让那姓孟的看到,还以为我不给你饭吃呢。”
“你睁大眼睛看看清楚!”白马夹起一根人参,杵到岑非鱼鼻子底下,“你家萝卜长得跟人参一模一样?”
“啊——”岑非鱼张大嘴,顺势在白马夹来的人参上咬了一口,咀嚼两下,露出一副惬意神情,“这萝卜好像是有些人参味儿?许是苻鸾眼睛不好,让他买萝卜,错买成了人参。人参有什么不好的?不仅滋补,而且很对你的病症。”
瞧这打蛇随棍上的无赖相,倒像是白马在上赶着喂他似的。
白马欲哭无泪,不愿让岑非鱼再占便宜,把手收回,啃萝卜似的将剩下的人参吃了,气鼓鼓道:“我有什么病症?你才有病呢。”
“那天你夜里做梦,说匈奴人来了,让你姐姐快跑。”岑非鱼摸了摸白马的额头,帮他把汗擦掉,“梦寐惊魇,恐怖不宁,是心气不定、五脏不足而致。你的病尤甚,还伴有别的症状。”
白马一听便知,岑非鱼又在说胡话了。
从前,岑非鱼非说白马长得太单薄,变着法子让他进补,但经邢一善治疗,如今白马的体格已远比常人硬朗,觉得每顿饭吃饱就行,不必再浪费银钱。而且,补品吃多了,人便血气奔涌,更容易生出冲动。
相似小说推荐
-
繁锦 (洛君姒) 晋江2017-09-14完结前世瞎了眼,错把豺狼当家犬,一朝重生,只为报仇护兄长和那个真心爱自己的人周全,却不料这一世...
-
倒影流觞 (墨帝君心) 晋江2017-08-30完结冥界曼珠沙华花海的最深处,灵魂的转生负责人,紫幽帝王,紫冥帝。却甘愿为了一抹幽魂转世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