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舫离金陵越来越近,沈婉也开始激动起来。
景兰知道,沈婉为什么激动,除了即将看到爹娘和家人之外,君珮,已经离开沈婉两年多的君珮,是沈婉激动无比的缘由。
说实话,就连景兰也迫切地想看到小君珮呢。
当初,她是看着沈婉肚子慢慢大起来,一直在沈婉身边伺候着,直到君珮呱呱落地,在沈婉的娘余氏来把孩子带走之前,她哪天不抱君珮一两个时辰。对小君珮,景兰怀有特殊的感情,因为爱着小君珮的娘,就也爱屋及乌,同样喜欢小君珮,把小君珮当成女儿一样看。
画舫靠岸,码头上早就有沈家派来的轿子和马车候着。
景兰扶着沈婉下船,沈婉坐轿子,景兰去跟桔梗和白菊一起坐马车,小厮平安和平富跟车。
至于她们带回来的东西,另外有一辆马车载着。
到了沈家五凤楼门楼前,景兰等人下了车,跟着下了轿的沈婉走了进去。
桔梗和白菊一路走一路看,眼里有震惊和艳羡,和景兰当初刚进沈家时一样。
荣辉堂里,沈昌和余氏坐在正厅中,看到沈婉走进来,都暗自激动不已。
待到沈婉向他们行礼毕,余氏早就忍不住站起来走过去拉着女儿的手上下打量,说看见她好好地回来,真是无比高兴。
她拉着沈婉去一旁坐下,问她一些路上的情况,至于这三年在苏州的事情,自然是要女儿慢慢说给她听了。
“婉儿,这三年你在苏州可是给我们沈家大大地长脸了,不仅把咱们的老宅修葺一新,还跟苏州王知府还有苏州织造太监搭上了关系,甚至在苏州白手起家置下了偌大的产业。族人们说起你来,个顶个都竖大拇指呢。”沈昌在自己夫人絮絮叨叨跟女儿说话的时候也忍不住捋着胡子,对沈婉大加赞扬。
对此,沈婉却十分谦逊,她说:“都是孩儿运气好罢了。”
余氏听了道:“还是婉儿能干,老太太晓得了你在苏州做的事情后,私下说,她的孙子孙女们里头,就数你有才干可以撑起沈家,只可惜你是个女子,不然这家就要交给你掌了。要我说,世思今年十七了,下半年八月就要成亲,你回来了,以后多教教他,定要让他比你二叔家的世连强才行。你不晓得,你二叔常常在老太太跟前说,他虽然比不过你爹。但是你弟弟世思孱弱,沈家不能交到他手上,要交也要交到世连那样精明强干的沈家子孙手里,否则沈家会败落。这话不是一次两次在老太太跟前说,而是常常说。你也晓得,老太太疼你二叔多一些,我跟你爹就怕老太太被你二叔说动心了,以后真个支持世连执掌沈家……”
彼时的世家大族,这掌家的人一般来说是父子相传,可是也不绝对如此。只要这掌家的子孙在嫡系之内得到了绝大多数族人,尤其是那些长辈们的认同,他也就能够取代那些不成器的,没能力的孱弱的人,成为大家族的掌家人。
就如同萧家,萧玉琅不成器,萧家族长就取消了他掌家的资格,在他的儿子里面选了一个,另外在二房跟萧玉琅儿子平辈的人里选了一个,同样具备掌家资格,将来看谁更能干更精明,就把族长之位传他。
沈婉的弟弟沈世思性格内向,身体一直不太好,也不喜欢争名夺利,在外人看来未免有些孱弱,故而沈婉的二叔沈显才在老太太跟前那样说。
作者有话要说: 看到一些亲老是在纠结多少章。其实我想说,不管是文也好还是电影电视也好,永远好看的是过程。这本文构架比较大,写清楚需要章节比较多,你们也不希望我后面写大纲吧?
感谢亲们的支持,么么哒!
第110章
“娘, 爹春秋正盛, 世思要从爹手上接掌沈家族长之位,少说也要好几十年。老太太是何等精明的人, 怎会答应二叔所求,让世连代替世思, 否则爹这个族长的脸往哪儿搁。再说了,二叔说世连比世思精明能干, 有何依据?难不成就是比谁身子好,谁聪明外露。世思才十七岁,成亲之后才帮着沈家理事,最少也要四五年才能看得出来有没有掌家的才干。”沈婉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安抚余氏道。
余氏说:“可为娘还是觉着未雨绸缪好些,你要多教教世思。”
沈婉点头道好, 说自己会尽力教他。
余氏接着又对她说:“婉儿,你今日从苏州回来, 世思本想去码头接你, 可他学里的师傅不放,世思要晌午才能从家学里回来,跟你这个当姐的团聚。”
沈婉知道沈家请来给族中孩子们上课的老先生很严格,一年之中除了年节上放假, 其它时候一律不准请假。她弟弟世思这书要一直读到成亲之后才不读了,接着学着经营管理沈家的产业。
沈世思在读书上并没有什么天分,读了这么多年书连个童生试也没有过。
不过,沈昌和余氏也没指望他读书入仕途, 不过是多认得几个字,明白道理而已。
他们还是想他将来能够执掌沈家,从沈昌手里接过去沈氏族长之位。
“娘,我想去向老太太请安,还有见君珮。”沈婉忍不住打断了她娘的话。
余氏一听,立刻拉起沈婉的手,站起来就往外走:“走,咱们这就去,为娘见你回来,心里欢喜,尽顾着和你说话,都忘了你这个当娘的人想见孩儿。”
沈昌忙跟着站起来,在后头说:“等等,我跟你们一起去。”
延年堂里,沈婉在拜见过老太太之后,终于见到了两岁半的女儿君珮。
她头上扎着两个小鬏鬏,小鬏鬏上戴了绢花,被乳母牵着一只手稳稳当当地走进延年堂的正厅内,她的另一只手里拿着一朵刚折下来的栀子花。
若说她的容貌,跟沈婉差不多算是一巴掌打下来的,只是因为她年纪小婴儿肥,脸圆圆的,手腕象是藕节,整个看起来如同一个白白的汤圆子,甚为玉雪可爱。
她一进来,就迈着小短腿向着郦老太太跑过去,扑进她的怀里,软糯喊:“祖母!”
郦老太太弯腰把她抱起来,先亲了一口,又摸了摸她的小脸儿,这才笑眯眯地问她方才去哪儿玩了。
君珮说她跟乳母才去后面园子里转了转,她看见栀子花开得好,特意折了一朵给祖母带回来。
说完,她就把栀子花往郦老太太头上戴。
郦老太太从她的小手里取下来花,交给身边的大丫鬟,夸赞君珮有孝心,然而,今天这花应该给她娘。
“娘?”君珮听郦老太太这么说,果然停止了跟郦老太太玩闹,到处去瞅人。
当她看到外祖母余氏身边站着的沈婉时,就不转眼了。
她猜,那个长得很好看的,眼里包着泪,要笑不笑,要哭不哭,望着她的陌生女人大概就是娘吧。
因为除了她,别的人她都认识。
“君珮果然聪慧,一下子就认出娘了。”郦老太太见状又笑眯眯地夸了君珮一声,接着把君珮从腿上抱下来,放到地上,再指着沈婉说,“过去呀,那是你娘,你娘从苏州回来了。”
可能母子连心这种事情是真得存在的,反正君珮在听了郦老太太的话之后,就慢慢地朝着沈婉走过去了。
一开始走得慢,当看到沈婉蹲下来,向着她伸出手时,她就跑起来了,跑过去扑进了沈婉的怀里。
沈婉将她紧紧拥进怀里,一边亲她的小脸,一边激动地不断低声喊:“君珮,君珮,我的孩儿……”
她眼里包着的泪忍不住滚落下来。
“娘……你哭了,谁欺负你了?你跟我说,我帮你打他……”君珮看见沈婉哭,抬起小手去给沈婉擦眼泪,然后用童稚的声音问。
沈婉握住女儿肉嘟嘟的小手,笑了,她告诉君珮,没人欺负她,她是因为看见君珮然后高兴地哭了。
延年堂里看见这一幕的所有人都鼻子发酸,感动不已。
君珮显然不能理解为何高兴还要哭,不过,她还有关心的问题问沈婉:“娘,你回来是不是就不走了?”
沈婉把她抱起来,一只手摩挲着她滑嫩的小脸,一边说:“不走了,我以后都会陪着君珮的,陪着君珮长大……”
听了沈婉的话,君珮两只小手紧紧抱着沈婉的脖颈,咯咯笑,嚷嚷起来:“太好了,娘不走了,娘说要一直陪我。”
延年堂里头,以老太太为首的人都跟着笑起来。
沈婉本以为自己回来了,要接君珮去一起住恐怕不太容易,而且她也不好意思见到老太太就提出来。哪想到随后陪着老太太说话时,老太太却开口了,她让君珮这就跟着沈婉回后面绣楼去住。
沈娇在五月份就要出嫁,到时候绣楼就给沈婉娘儿俩住了。
这会儿,君珮就跟沈婉一起住底楼,以后沈娇嫁出去,二楼就给君珮住。
君珮之前是养在老太太跟前的,君珮陪着老太太,让老太太不觉得孤单,让老太太开心,这是君珮在替她,替她爹娘等人尽孝。
而且君珮在老太太跟前两年了,老太太跟君珮已经有感情了,她若是回来就要让君珮跟着去住,会让老太太难受。
因此这件事她在见到其爹娘后没提,见到老太太之后也没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