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爷,”罗维冲这老汉笑道:“宣州与江南还有关系吗?”
“我们这里的先祖就是从江南避祸而来,”老汉被罗维一声大爷,喊得笑眯了眼,说道:“你们看看我们这里的房子,可都是江南那边的式样。”
罗维方才进城之时,就觉得这城里的房屋他似曾相识,经老汉这一提点,他反应过来了,青瓦灰墙,可不就是江南水乡的模样吗?“马头墙,”罗维指着老汉身后的屋顶说道。
“小哥听口音是京畿一带的人,还能认识马头墙,小哥是从江南来的?”老汉问罗维道。
卫岚这时扶着罗维下了马车,站在了老汉的面前。
就在罗维与老汉说了这么几句话的工夫,他们的周围已经站了好几个老人,这城里难得有外人来,大家对这两个陌生的年青人都很好奇。
“我在上都近郊长大,”罗维说:“后来又回了江南生活,不过我官人是宣州人。”
罗维一句官人,让老人们的视线都落在了卫岚的身上。
这不是罗维第一次说自己是他的官人了,卫岚却还是咧嘴一笑,如果这人平日里也肯这么叫他就好了。
罗维看卫岚不说话,又傻笑了,就拉了卫岚一下。
“这位小哥是宣州人?”与罗维搭话的老汉问卫岚道。
“是,”卫岚点头道:“我离开这里十几年了。”
“你父母是谁?”老汉忙问道:“你说出名字来听听,说不定我们这些老头子都认识。”
卫岚看了看罗维,他都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这是要他怎么说。
“我官人要是能在宣州讨活下去,又怎会少小就离开了?”罗维说道:“父母早都不在了。”
“我以前在这街上行乞,”卫岚对老人道:“跟着我娘,那时这街上的人都喊我娘卫氏。”
“卫氏?”老人们都回想了起来,这城里的人他们都认识,一个成天带着幼儿在街上行乞过活的女子,十几年过去,记忆有些模糊,女子的容貌也已经记不清了,但老人们是记得那时有这么一个乞妇的。
“你是那时的小娃娃?”老汉显然想起了卫岚口中的那一对母子,目光一亮,问卫岚道:“就是你娘亲葬在了城效赤水河里的那个?”
“那河叫赤水河吗?”卫岚不好意思地笑笑,说:“我不记得它的名字了。”
“你那时还小呢,”一个老人说道:“我记得你娘亲没了后,你也不见了,这些年去哪里了?”
“跟了一个马队讨活,”卫岚说道:“最后到了江南,成了家,就带着伴儿回来了。”
老人们又看罗维,这样漂亮的少年他们这辈子还没见过。
罗维大方地冲这些老人一笑。
“我想起来了!”一个老人这时一拍巴掌,说道:“你是南哥儿!卫南!”
罗维和卫岚都有些惊喜,少小离乡,十几年后再回来,没想到家乡的人,还能记得卫岚的名字。
“是,我叫卫岚,”卫岚道:“大爷还记得我的名字?”
老人得意道:“我人老可记性好啊,这城里的人,哪一个我都记得,别说南哥儿你离开十几年,就是那离开三十年的人回来,我也能认出他来!”
“这个老不死的又在吹了,”一开始与罗维搭话的老汉笑骂了一声、几个老人聚在一起,争了起来,对城里的人一一数了起来,比记性一样,一时争得不可开交。
“我喜欢这里,”罗维轻声对卫岚道。
“喜欢就好,”卫岚也轻声道。
“都别吵了,”数家谱数了半天后,一个老人想起罗维和卫岚来了,抬高了嗓子说道:“都是老不休,让两个哥儿看笑话!”
老人们这才将注意力又放回到了罗维和卫岚的身上。
“没关系,”罗维忙道:“我们对这里还不熟,听大爷们说了这些话,对这宣州也多少知道一点了。”
“南哥儿,”一个老人就问卫岚道:“你这次回来了,还走吗?”
“不准备走了,”卫岚道:“想在这里住下来。”
“也好,”老人道:“落叶归根,在外面闯荡,总比不上故乡好。”
“那你们是想在城里住,还是想在城外住?”又一个老人问两人道。
“城外也可以住吗?”罗维问,他一路走来,只看到城外漫天的黄沙,这样也能住人吗?
“南哥儿也什么都不记得了?”老人又问卫岚。
卫岚茫然的摇头,这宣州于他其实也是陌生,他不比罗维知道的多。
第325章 没有官衙的城池
罗维和卫岚听了老头子们的介绍,才知道这宣州东城外有座不算太高的山,名字也没费当地人什么脑子,就叫青山。环宣州而过的赤水河,就是发源于青山中的地下泉水。青山山谷里的土地,常年被山中的泉水滋润着,适宜耕种,也这是宣州城在大漠深处,还能养活一城人的原因。
“你们要是想在城里做工,做生意,那就住在城里,”老汉热心地为罗维和卫岚两人拿主意,说:“要是想买块地,种田为生,那就去青山山谷里住。”
“山谷里是村子吗?”罗维问道。
“也说不上是村子,”老汉说:“那山谷大,大家都住的分散,还有人就住在山里,平日里想见一面都不容易呢。”
“你们住到那里去,可得耐得住寂寞,”有老人提醒罗维和卫岚两人,“山谷里,可是比我们这城里还要安静,不少人就是耐不住这份寂寞,去了又走。那山谷,地是好地,就是留不住人啊。”
罗维冲卫岚点了点头,他不怕寂寞,就怕被人找到。
“我们这次回来,就是想买块地种田过活的,”卫岚看罗维点了头后,就说道:“我们这些年在外面跑生意,攒了一些钱两,就是不知道在山谷里,买间房子,买块地需要多少银两。”
老汉想都没想地说:“那里面没人住的空房子多,地也多,都不用钱,只要你们能在里面待得住就行。”
“没人要?”罗维说:“要是主人回来了呢?”
“那就算他活该,谁让他们去了又走的?”老汉说:“你们要是日后也走了,那你们的房子也可能就被后人占了。”
“我们没准备走,”罗维忙道:“我们就想找个安静的地方过日子。”
“那就去山谷吧,”老人们都说。
“那,”卫岚抬头看看天,这时候天色已经不早了。
“城里可没有客栈,”老汉说道:“你们今天就去城里的祠堂住下,明天一早,小老儿我,带你们去山谷认地方。”
“会不会太麻烦您了?”卫岚忙道。
“我们一起去,闲着也是闲着,”几个老头儿一起说道。
“那我们需要去官府那里办个名碟吗?”罗维又问道。
“这城里哪有什么官府?”老汉笑道:“除了每年交税银的时候,我们能看到他们的影子,其他时候,我们这里就是自己管自己。”
“我记得以前有的啊,”卫岚松了一口气。大周朝的规矩,周民要在一个地方落户,是要到当地官府办一个名碟的,从哪里来,以前做过什么,都是要交待的,还得上交以前落户之处官府给办的名谍。就为了这个,罗知秋在卫岚离开上都时,还特意在装灵芝粉的包里,放上了两张没写名字,但盖上了官印的名碟。
“我们这里油水太少了,”老头子们一起乐了,说道:“以前是有,可现在没了,没人愿意到我们当官的。”
“那这里的城防就没人管了?”罗维问,他还是第一次听到没有官府的城池呢。
“有,我们有乡勇啊,”老汉说:“有事你们可以去找族长,找乡勇的头头也行。
“族长?”卫岚问:“那我得去见他一面吗?”
几个老头儿互相看了看,最后老汉说:“最好还是去见上一面,你也是卫氏族人,回来了就入了族谱吧。”
“大爷您贵姓?”罗维问这老汉,他想知道这宣州都有哪些大姓。
“哥儿,”老汉说:“小老儿也姓卫,这几位也都是卫姓。这城里,就一个大姓,就是卫,其他的姓氏,都是外来人。”
“哥儿,你姓什么?”有老人问罗维道。
“我姓傅,”罗维说。
“原来是傅哥儿,”老汉点了点头。
“那我先送你去祠堂住下,然后我去见族长,”卫岚对罗维道:“你在祠堂等我好了。”
“对,”老汉说:“我陪南哥儿去族长那儿,傅哥儿是跟了南哥儿的人,倒是不用去见族长了。”
几个老头儿闲着也是闲着,当场表示要一起去。
“那大爷们都上车吧,”罗维忙招呼道,他们初来乍到,有当地的老人们照顾,是再好不过的事了。
五个老头儿一口答应了下来,罗维与卫岚两人对他们都是恭恭敬敬,这让老头儿们对罗维和卫岚的印象都很好,年青人只要知礼,嘴巴甜,就总能讨得老人家的喜欢。
“那上车吧,”罗维回身向马车走去。
卫岚忙伸手扶住了罗维,罗维的腿骨已经长得差不多好了,就跟大夫们说的一样,阴天下雨下雪的时候,会骨疼,走路也不大方便,走快了就会让人看出左腿有些瘸。
老头儿们这时都看出了罗维的腿脚有些不好,都心生了惋惜,多好的一个哥儿,腿脚却有些瘸了。但这种惋惜之情,老头儿们都体贴的没让罗维看出来,怕罗维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