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公子药罐子 番外完结 (遥的海王琴)
- 类型:古代架空
- 作者:遥的海王琴
- 入库:04.09
赵靖宜自然求之不得,点了点头,跟在九皇子身后朝那高坡走去。
林曦看着两人而来,起身相迎,躬身行礼,“学生见过九殿下,睿王爷。”
赵靖宜的手指一动,然而最终微微颔首,九皇子却没想那么多,一把扶起林曦,回头对赵靖宜说:“睿王兄,你们父子好好说话。林叔,我们去那边说,就不打搅他们了。”
说着还笑了笑,很是体贴的模样。
赵元荣看着自己的父王,虽然依旧一副冰山脸,仿若毫无表情,可怎么都觉得周围突然冷了许多,再瞧黑得都能淌墨汁了。
赵元荣顿时撅起嘴,儿子也是很重要的好吗?别一副都不想说话的样子,这段时间可都得靠他看住表舅了好不好?
赵靖宜低头,正好见到赵元荣忿忿地嘟哝,顿时大眼瞪小眼。
作为传闻中极度宠独子的父亲,赵靖宜少不得要嘱咐几句,“不出意外,本王入冬之前便能回来,府中一切便交由你做主,不可惫懒忘了练功,少了功课,行事要有度,不得任性为之,待本王回来,定要考校。”
“知道了。”父亲训,儿子听,赵元荣只得恭敬领命,不过……他朝另一边努努嘴,“他呢?”
赵靖宜深深地看了赵元荣一眼,低声道:“这还要本王交代吗?”
赵小世子发誓他在自家父王的眼里看到了浓浓的鄙视。
赵靖宜不再理他,微微扬声问道:“九弟,可好了?”
“林叔,您放心,我既不求财,也不求人,只求一个问心无愧,只追一个来龙去脉,不管如何,我只问过程,至于如何决断,全凭父皇裁决。”
林曦微笑地点了点头,“殿下是皇子,无人敢问您之过。”回头看到赵靖宜,顿时四目相对,瞬间移不开视线,“殿下,时间不早了,这便出发吧。”
九皇子回头看见赵靖宜望过来,便回道:“这便来。”又嘱咐林曦,“天气虽然转暖,不过林叔还是记得要注意身体,我走了。”
“慢走。”
在两人离去之刻,林曦忽然听到赵靖宜说:“林曦,保重。”
抬头便看到那目光,温凉的深处却是一丛灼热,低眉浅笑后高声道:“王爷,一路顺风。”
大军一走,林曦心无旁骛,闭门冲刺,多年的苦读就是为了这最后的一次独木之争。
白老先生是三元及第,自家小徒弟已中了解元,也未曾没想过再教出一个三元及第来,甚至因着帝王的偏爱,只要会试夺魁,殿试想必尽在掌中。
是以对林曦的要求就更加严格了。
转眼春去秋来,秋末冬至,可山西大军依旧未归。
匪患对于五万精锐之师根本毫无威胁,不消一月便被困在山中,若不是赵靖宜没想赶尽杀绝,甚至不需要十日。
隐隐约约传来的消息,林曦足不出户默默地关注那边情景。
果然,穷凶极恶的匪徒毕竟少数,不惧朝廷的更是少中之少,若不是被逼无奈怎会上梁山?
赵靖宜的来信简短数笔交代了始末,而九皇子便具体多了。
起因简单而狗血:临山县丞之子见匪首张四之妻貌美,便趁张四上工之时强行霸占,妻辱自缢,其母阻拦不及当场死去,其父受不得刺激卧床不起,张四状告于临山县令,县令包庇判糊涂案,反杖责张四五十棍,终其父无人照看绝望下闭眼。家破人亡下,又受县丞之子当众奚落,张四失了冷静错手杀了县丞之子,最后逼上临山,张四所在张家村受其连累,接连下狱,终于集体叛逃成了山匪。
临山县不大,却又不少村子,平日受压迫极多,张四带领抢夺了几家富户,将财物粮食分给各村村民,队伍便越发壮大。山西府州乃临山县令妻舅,其后之事官员层层相护,欺上瞒下,山西军有不少便来自各村,自然毫无战力可言,甚至有的直接斩杀了长官,事情慢慢闹大,终于到了御前。
这个案件好审,无需奏对御前,底层县令之下有一个抓一个,直接掉了脑袋,平息了民众怒火,剑拔弩张之事瞬间缓和。
然而更加深入变难了,这也是大军一直滞留至今的主要原因。
“山西靠近西境,五年前胡奴和西夷联军攻打西境之时,两国边界之处的马匪趁机便捞了不少好处,城破便有其好大一笔‘功劳’,其后联军投降退出西境数十里,赵靖宜收拢各军之后便收拾了那帮亡命之徒,怕是有一部分逃进山西境内了。”
这些九皇子并不知道,但是睿亲王却清楚,林曦将信交给赵元荣。
“表舅,你是说这些狂徒进了临山,也成了山匪,这些都是他们怂恿的。”
林曦冷笑,“与其说赵四是匪首,不如说是傀儡。”
“父王要抓住他们吗?”
当年镇西王府败得太快,太蹊跷,赵靖宜能掌握的线索并不多。可那流油的矿藏太过诱人,没了江南银库,再丢了这个,亲王府也会入不敷出。只需细想便能猜到,这些人定然还在附近,果然线索便来了。
而皇帝毕竟是皇帝,总能猜到几分。
林曦摸了摸赵元荣的脑袋,轻声说:“不,是九皇子。”
第163章 太后病重托付
今年冬至本该与往年一般,可惜太后年事已高,身子便不大爽利,受了风寒至今还未好转,宫里紧张,再加上去了山西的军队回不来,这过年的味道便淡了。
想到家中的老外祖和老师年纪不比太后小几岁,陆陆续续也有些个头疼脑热,便抽了空做了些随身携带的驱寒暖身的草药包,送往侯府和白府,配着姜茶喝。
又另做了些给了睿王府,其余的都送往山西,那边估计比这儿都冷。
太后的病来势不凶,可积久成疾,似乎一日比一日严重,跟前的太医一直没有断过,汤药也是换了一种又一种,时常能听到皇帝的愤怒的吼声。
“都给朕下去,换个方子来!”
做太医的也是不容易,太后高龄,身体机能本就一日不如一日,也该是时候了,人的医术再怎么高明也无法阻止自然老去。只是这话皇帝不会听,只能有苦说不清,战战兢兢地退出去再商议法子,不过心里也明白就算这次挺过去,也不过这两年了。
“皇帝不必动怒,哀家心里有数,也该去见先皇和你弟弟了……”
躺在床上的太后睁开眼睛,拉住满脸怒气的夏景帝,看到本保养得到的手仿佛因为病痛忽然间枯瘦了起来,浑浊的目光却是不舍而平静,看得夏景帝一阵心酸,强忍着悲痛道:“母后万万要保重身子,儿子,儿子还需要您,且让他们再等等,再等几年。”
夏景帝执起太后的手贴在脸上,湿热感传来,她的眼中更加温柔而慈爱,使了力气给儿子擦到那抹湿润,轻声道:“我们娘儿俩说说话。”
夏景帝起身看了伺候在两侧的宫人一眼,待后者欠了欠身速速离去,才往太后床前再靠近坐了坐,又看着太后挣扎着起来,便搁了软枕靠在太后的身后,小心地扶起上身,轻轻地让她靠在软枕上。
做完这一切,太后明显大喘了两声,才放弱了呼吸,静静地望着夏景帝。
“母后想说什么尽管吩咐,儿子没有不答应的。”夏景帝说地极为小心翼翼。
太后微微抿了抿唇,眼里微微带了些许笑,轻声道:“这一时半会儿,阎王还不会要哀家去的,皇帝不必如此。”
听此夏景帝明显放松了肩膀,太后的目光看向外殿,慢慢地说道:“我这一生,从小如珠似宝地被养大,只有送进宫里的头几年,因年纪小才吃了些苦头……那时候愤愤不平,如今想来不过是些小坎儿罢了。”
说到这里,她眼中带着一抹骄傲,“你们兄弟平安长大,你登基为帝,我就做到女人这辈子的极致,再也没什么不满的了……唯一遗憾的是,白发人送黑发人,这心啊,一下子就掏空了一半……”
说到小儿子,不禁悲从中来,眼泪便簌簌往下,夏景帝赶紧掏出帕子,慌张地替太后拭泪,“这都是儿子的错,没看顾好睿弟,让母后伤心,您要怪就怪我吧。”
这虽然过去近六年,可母子连心,小儿子的逝去对老太后的打击实在巨大。太后摇了摇头,“这怪不得你,都是命啊,老天看我太顺遂,非得收走些福分,只是为何不将我收去呢,你弟弟还年轻的呐!咳咳……”
夏景帝瞬间也是老泪纵横:“母后!您别这样想,睿弟在天有灵也是不愿看到您这般的。”
“你啊……”太后抬起手摸向夏景帝的头顶,顺着龙冠在发顶轻轻拍了拍,安慰道:“哀家不舍的,哀家若是这么离去,你就真成孤家寡人了。”
可不是,后宫如此多的女人,哪一个真心为他过,或许有,可他并不知道也不敢交心。几个儿子,大的大,小的小,大的越发混账,小的看不出资质,将来究竟如何,他也难以抉择。
只有太后,会一心一意对这王座上的人。
想到这里,夏景帝更加抓紧太后的手,恳求道:“母后,千万千万别舍弃了儿子,儿子只有您了!”
太后含着泪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