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东汉渐渐开始流行道学,战乱之后,其他学说也纷纷抬头,儒学反而因为不符合上层放浪的生活态度,而受到压制。
因此孔家人虽然出现,却并没引起多少人的在意。
但宿谊是在意的。在宿谊心中,对孔家当然是好奇的。
历史中对孔家褒贬不一,宿谊还是第一次接触到封建社会的孔家人。孔子本身是很有魄力的变革者,他的思想在当时来说太过超前。但孔家人之后却是传统的维护者,拒绝变革。
真不知道现在的孔家人如何。
现在虽然没有深入了解,但胆子是够大的,也是够重朋友。
宿谊一看那人身份,就知道这问话,定是帮友人,帮被他一席话说回家了的李蔼问的。
只是什么宿命啊命运什么的,实在是太悲观了些。真不知道李蔼对他说了些什么。若真是用宿命命运来推脱,倒是让他对李蔼评价低了些。
对了,这次虽然给李蔼发了帖子,但是他并没来。
宿谊平静的看了孔彦许久,直看得孔彦大汗淋头,连脊柱都忍不住弯了下去的时候,才收回自己的视线。
“这话若是你友人来问,倒是让贫道高看一眼,现在,实在是有些失望。”宿谊叹气。
孔彦结结巴巴道:“天、天师知道我因何发问?”
“贫道知道,又不知道。”宿谊道,“邀请的宾客,贫道自然知道,不然岂不是很失礼?但各位居士自己的事,贫道又非仙人,怎会知道。”
众人心中先是欣喜宿谊居然说他知道在场所有宾客,但听宿谊说他并非仙人时,心中齐齐不信。
若不是仙人,仅凭那人没头没脑的一句问话,就知道他心底所求所想?
宿谊只能说自己愿望,他只是碰巧关注了李蔼和孔彦而已。
“不过你对朋友一片赤诚之心,倒是不错。”宿谊转身,道,“既然河清大邀宾客,又有殿下在场,贫道也就献丑一番,弹一首命运吧。”
宿天师要弹琴???那传说中的天上的乐器?!
“很久没听道长弹琴了。”易苒道,“那曲子叫命运?”
宿谊道:“大概吧。弹者无心,听者有心。全凭居士听后,自己感受,贫道怎么说,都是无意义的。”
“既然道长难得愿意弹奏一曲,我倒是沾了这位小友的光了。”慕晏笑道,“那我们就直接前往听琴吧。”
宿谊点头,带着众人往山脚下走去,那钢琴安放在池水中央一处亭子中。看那亭子题字,便知这是宿谊惯常练琴之处。
才怪,这是临时打造的,谁会把钢琴放在如此潮湿的地方,不过临时装个逼罢了。
让其他人看着以为这是撞上的好事,而不是安排好的就成了。
孔彦心中十分忐忑。他欣喜宿天师似乎对他印象并没有变坏,又难过宿天师似乎知道他友人的事,对他友人印象不佳。
他又十分好奇,一曲琴音,真能听出命运之音?是世事无常?还是因果有报?
宿谊慢悠悠的拉开遮住琴的布帘,看着那一座比起现在所有乐器而言都十分壮观的琴,众人齐齐吸了一口冷气。
宿谊扫了坐在亭子对面排排坐准备听琴的人,看着他们惊讶的视线,心想,他准备的琴曲,正好符合那人的问话,还真是运气啊。
第125章
说到命运的话, 就不得不说到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命运交响曲》可谓是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交响曲之一, 更有“交响曲之冠”的美誉。
《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处于人生最痛苦的时刻创作的曲调。那时候贝多芬耳朵失聪,情人另嫁他人,一连串打击让他已经写下遗书,却没有选择死亡。
“假使我什么都没有创作就离开这世界,这是不可想象的。”贝多芬在信中如此写到。
音乐的感动是没有国界的,《命运交响曲》, 尤其是第一乐章, 在华国也算是受众很广,即使不知道这首交响曲的人, 也在各大影视节目中听过这个交响曲的变奏。
《命运交响曲》虽然是管弦乐团演奏的交响曲,但早就有人将其改编成钢琴独奏曲,宿谊自然也学习过, 并且经常弹奏。
不过,宿谊虽然口中说的命运, 但是要弹奏的却不是命运, 而是贝多芬一首同样著名的钢琴曲, 《悲怆》。
《悲怆》是贝多芬早期的曲子,其实本意是“激情”的意思,并非《命运交响曲》时表达的沉痛悲伤但又不屈不挠那种感情那么深刻,但它仍旧是贝多芬早期巅峰之作。只能说, 因创作背景不同,所以表达感情不同而已。
《悲怆》同样有抗争,但比《命运》更富有朝气些。
因此, 宿谊原本选择的就是《悲怆》。而《悲怆》也能体现出命运一感。《悲怆》三个乐章,对英雄气概和抗争精神表现的更多一些,其实悲伤倒是没有。
《悲怆》这个曲子挺长,三个乐章加载一起,大概有二十分钟左右。宿谊原本只想弹奏第三乐章,不过在慕晏和易苒听后,认为宿谊应该将整首曲子弹完。因为三个乐章有各自的感情述说,合在一起更体现这首曲子的感情。
反正这些人就算是俗人,在宿天师弹钢琴的时候,也不可能露出坐立不安的样子。何况他们也不算俗人,对音乐的涵养还是很高的。
虽然是亭子对面,但也就隔不到一米左右,只是隔着细细的水流而已。因此宿谊的钢琴声,他们听得很清楚。
宿谊本来按照原本打算,是准备直接弹完整个《悲怆》,但是在弹奏的时候,他突然灵光一闪,开始从《悲怆》第二乐章开始弹奏,然后接第三乐章,最后以《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改编的钢琴独奏曲收尾。
反正这个时候的人又不知道原本的钢琴曲是如何的,他要的就是这个感情循序渐进的过程。从舒缓,到欢快中带着不安,再到最后仿佛呐喊一般的声音。这样主题够明确了吧?
宿谊心血来潮的改编,效果的确是不错的。音乐不但是没有国界的,也是没有时空感的。贝多芬的世界名曲,即使拿到了昱朝,仍旧可以让人感同身受。
至于这夸张的乐器夸张的音阶和夸张的情感表现,比起宿谊那众多的传闻,就不算什么了。
难得宿天师“指点”众人,他们当然沉浸在乐声之中,开始根据音乐各种脑补。而这音乐表现力这么强,即使不需要太大的脑补能力,也能感觉到其中不屈不挠的精神。
当众人散去的时候,有人露出沉思的神色,有人露出感慨的表情,有人露出坚定的神情……反正所有听完钢琴曲的人,非得露出点什么特殊的表情,来表示自己听过这首曲子了,接受过宿天师的熏陶和指点了,回去可以顿悟了。
至于他们是否真的感悟到了什么,这个不好说。
不过这次宴会之后,的确出现了文艺作品的井喷。几乎所有名士回去之后,都用歌赋或者诗词,写下这次宴会的见闻。有从饮食之美乐声之美宿天师仪容之美着手的,有从乐曲感悟入手的,有从对宿天师本人敬仰入手的。
其中不乏传世名篇。
而在这一堆文学作品中,拥有被后世中学课本收录并且全文背诵默写待遇的文章,却是一封书信。孔彦写给李蔼的书信。
孔彦并未在书信中写宴会见闻,只说了宿天师仪容举止不似凡人,他冒昧询问,宿天师却一眼看穿了他心中所想。然后孔彦在心中用很长的篇幅描写了自己听到宿天师琴声的感受感慨,遗憾友人未曾听到这引人内心激荡不已,仿佛艰难险阻统统被移平的绝世之音,希望友人能够度过难关,遵从内心,不要被压力打倒。
命运不是顺从,而是抗争。
孔彦和李蔼,都是后世著名的文豪,他们也是影视剧中的常客。这一封信,来自于两人皆是微末之时。从这封信中,可以看出宿天师对两人今后道路和成就所起的作用,是研究那位神秘的宿天师的重要史料之一。
宿天师的神话传说太多了,让史学家们要找一些比较靠谱的史料研究这位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变得十分困难。这让宿天师虽然活跃于那段时间文学作品中,因为史书和文学作品都写得太玄乎,让人无法相信这是其真实形象,使之仍旧是历史上最神秘的人之一,甚至是有史可考的,最神秘的人之最。
受宿天师影响的文臣武将实在是太多,好似那段时间稍稍出名一点的人,都受到了宿天师的熏陶,都被宿天师点化过。宿天师仿佛天下之师,以一人之力,推动了这段历史。
野史也就罢了,正史中宿天师也与记载的其他人画风极其不对。其余人再怎么看着足智多谋,好歹也能看出是个人来,只是聪明了些。宿天师相关事迹,则立刻从历史变成了神话,什么飞天遁地移山倒海,素手一举,便是电闪雷鸣火烧千里。
这还是个人吗?还是说,宿天师其实是带着飞碟出场的外星人?
而关于宿天师的神奇记载,在京中的时候还算是个比较靠谱,比较神秘的道士。等到了青州之后,关于宿天师的记载就彻底放飞了。若论时点,便是从这次宴会开始。
相似小说推荐
-
铜雀春深 (北有乔木St) 2017.4.19完结强势帝王渣攻 VS 痴情种不弱不强受你有没有爱过一个人,有没有恨过一个人。这是一个文武双全、...
-
笑春风/斩春风 (春日负暄) 微博2017-04-19完结当时取“斩春风”是因为看了那句“我有故人抱剑去,斩尽春风未肯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