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皇陵守墓日常 番外完结 (兰拓)


  “唉!大人,陵城还好,这青城城主,当时为了讨好巴结外面的豪强,不但在境内搜刮了大量的军粮美人拿去送礼,连壮丁也‘卖’出去许多,一个壮丁能卖二两银子呢,哼!他倒做的一手好生意,只是害苦了这青城的老百姓,许多百姓家里,十室九空,家里勉强苟活的,不是老人就是女眷,甚至有的村庄被人唤作寡妇村,全村老人、壮丁、孩童一概全无,只有一些孤苦无依的女眷还勉强活着,靠着在山边上大柴采野菜过活。”
  “……我知道了,这三个家庭,暂且不要给予特别关照,就按照我们原先制定的对普通百姓人家和贫苦家庭的政策来,你吩咐下去,每个月,我要看到这三个家庭的各项收支情况,参与这些调查的三户家庭,一年后可以一次性领取十两银子的奖励金。”
  陈家望办事能力出众,情商也不低,当下就将这项虽然不大、但是能够每个月都和城主大人接触一次的宝贵机会,送给了他好基友家的孩子邹闻道。
  这位邹闻道小盆友真是人如其名,别看平时闷不吭声的,搜集情报倒是很有一套,借着和这三家农户接触的机会,这厮不但将夏小桥需要的样本数据搜集齐全,还顺带着将这几个村子的大概情况摸了个一清二楚,因此,在夏小桥唤他来问话的时候,邹闻道不负其名,滔滔不绝地就给他崇拜的夏城主来了一段关于统计数据和样本分析的现场教学——
  “大人,这刘大椿家看起来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压力最大,可是,正因为家里劳动力多,收入也是最高的。他们家因为刘大椿参军,家里又没有壮劳力,因此便没有租赁土地,只靠着家里的两亩地种点黑麦做口粮,剩下的,原本靠刘大椿每个月一两银子的军饷也能过活,可毕竟称不上多好。”
  “不过今年,托大人您的福,又准许开荒,又让老百姓种些蔬菜来卖,那刘大椿的老娘是个有成算的,带着家里的老人孩子,也不去跟村里人争地,倒是在山边上开了几亩荒地,别的也不种,就种野山椒,没想到山边那荒地正适合种那野山椒,辣椒这玩意儿又不像米麦那样需要精心照管,一应锄地拔草什么的,老人和孩子都能做,拔下来的草,他们家还喂了一头小猪呢。”
  “今年野山椒大丰收,刘大椿家光是那几亩地的野山椒,就足足卖了将近二十两银子,新开荒的荒地又免了田亩税,再加上几个月来攒下来的军饷钱,刘大椿家今年收入可是不少呢,我听刘大椿的娘说,开了春就要给家里把那两间茅草屋翻盖了呢,准备再苦熬两年,给刘大椿娶一房媳妇呢。”
  “还有那个寡妇村,咳,下官的意思是张寡妇他们村,虽然剩下的都是些女眷,种地不行,可种菜、养鸡养猪什么的可比那些壮劳力能干多了!”
  “张寡妇她们村那些寡妇们,家里没有壮劳力,也没有耕牛,不过人心齐,倒是咬牙租了三十多亩地,每人一亩,再加上她们的情况属于贫困户,可以享受赋税减半的优惠,每年产出倒也能补贴些口粮,地里那些杂草、麦秆什么的拉回家,还能养鸡养猪呢。”
  “这都不算大头,咱们城主府的开荒令贴出去后,寡妇村几乎每户人家都开了好几亩地,不种别的,光种咱们告示上面那些值钱的调料,葱头大蒜辣椒什么的,再加上荒地免税,今年每户人家起码都多了五两银子的收入。这可是她们往年好几年才能攒出来的呢。那张寡妇尤其厉害,她今年额外多了三十多两收入!”
  “怎么会这么多?”夏小桥也惊讶了,这比那刘大椿全家一年积攒的还要多啊。
  “嘿嘿!要不怎么说张寡妇厉害呢,别人家赚了钱都攒起来或者拿去修房子娶媳妇,唯独她,拿了钱,转身就去买了头毛驴还有大板车,回头就去村里,找几个手艺好的妇人一起成立了一个作坊,专门去山里割草给人编草绳!现在咱们青城到处都是种蔬菜的,那捆扎蔬菜的草绳都难买,他们这作坊一开出来,东西好价格又比城里实惠,买的多的,张寡妇还赶着驴车给人送上门去,那生意老火了!有些家里种的蔬菜多的,一买就是一大车!这才几个月,张寡妇买驴子和大车的钱都赚回来了不说,还净赚三十多两!我来之前还听说了呢,说张寡妇打算开春就在村子里盖房子弄个作坊,专门做草绳生意!”
  “这是个人才啊……”夏小桥听完也是给跪,这张寡妇真是生不逢时,她要生在现代,早晚得混成夏小桥仰望的那种女强人吧?
  “这算啥?下官觉着,最厉害的还要数陈大爷!”邹闻道小盆友双眼亮晶晶地捧上来一叠文书,“您看看,陈大爷家,不过半年就赚了五百多两银子!”
  “不可能吧?不是说这陈大爷家里就剩下他们二老,还有一个守寡的儿媳妇和一个小娃娃了吗?”
  “是啊,原本属下也以为,陈大爷家一定是这三家收入最少的,他们家那儿媳妇病弱,老婆婆还要强撑着带孩子,剩下一个陈大爷,年纪也大了,哪里像是能干活的?他们家连开荒都没有去呢。”
  “那他怎么挣到那么多钱的?”
  “嗨!下官都没想到,那陈大爷如此鸡贼!咳!下官的意思是陈大爷脑子灵活,现在咱们那酱菜厂不是每天都有许多人排队卖菜吗?那蔬菜长得快,许多人家家里老小都跑到地里去抢收蔬菜去了,陈大爷一开始只是帮村里人去排队取号,后来发现这生意有赚头,索性就雇了一大帮无家可归的小乞丐,每日包三餐,再给点铜板,让这些小乞丐去帮他排队拿号,他再将这些号牌加点钱转卖出去。”
  “后来,估摸着是赚了钱,还买了好几头毛驴还有大车,雇了人,专门替那些家里没有壮劳力的菜农们转卖蔬菜,他从中赚取一些钱财,也不知道他怎么捣鼓的,一来二去,竟然赚了好几百两,现如今他们村里人见到他可不敢喊他陈大爷了,都改口唤他陈掌柜呢!”
  “我还听说,陈掌柜打算新年的时候请咱们工坊的管事们吃饭,大概是商量看能不能让他承包他们那个乡里的蔬菜收购,这样工坊排队的压力小了,他呢也能从中多赚一点,乡里的百姓也不必来回跑浪费时间,还能多种点蔬菜呢。我看他这个主意不错。”
  “竟然连二道贩子和代购都冒出来了……”夏小桥也是一阵无语,果然不能小瞧这些土著,只要盘活了市场,什么样去奇才都冒出来了。
  “唉!闻道啊,你不知道,二道贩子其实才是最赚钱的……”想到前世他们那里囤积大蒜炒高市场价格的菜贩子,还有那些一到逢年过节就拽得不行的黄牛票贩子,夏小桥幽幽叹息道。
  邹闻道:“……”二道贩子是什么?


第142章 暗算3
  虽然不知道何为“二道贩子”,可是,作为城主大人的脑残米分,邹闻道还是很负责任地根据夏小桥的指示,将鼓励民间自办作坊、蔬菜收购区域化代理等事情安排了下去。
  这边,蔬菜加工作坊因为年底前的这一波新鲜蔬菜囤积了大批的越冬酱菜泡菜辣椒酱之类的,那边,南书院的学堂和教职工宿舍,也在连续加班加点施工后正式交付了,作为南书院“青城临时学院”的实际出资人和大金主,夏小桥被南书院山长杨邺邀请一起参加书院的搬迁仪式。
  “这凤栖山果真是山灵水秀之处啊!”出城约莫二十里,就是青城附近著名的名胜凤栖山了,青城出美人,自然是山好水好,而这凤栖山,更是因为景致优美,有一方如碧玉一般的“小西湖”而闻名青城。
  在夏小桥攻占青城之前,这里是青城本地豪强们修筑自家度假山庄、别院的好地方,每到夏季,凤栖山到处都能看到本地豪强的亲眷在这里度假游玩,平民百姓只能远远看着,并不敢靠近惹恼了贵人们。
  夏小桥接管青城后,因为自家没有什么亲眷,这些度假别院也都统一收归公有,原本想着等往后有大功劳的就赏赐一座这里的度假别院,也算拿得出手了。没想到机缘巧合,南书院在这个时候决定整体搬迁过来,为了表示对这帮大儒名士们的尊重,夏小桥将整个青城景致最好、最幽静舒适的凤栖山全部拿了出来,作为南书院的新院址。
  他也是有一点私心的,南书院名气大,今后师生肯定也会越来越多,而凤栖山占地广阔,周围还有几座小山的地契也是握在他手里的,不但环境清幽适合读书人钻研学问,今后想要扩建学院的话,地方也足够大。他是知道这帮读书人的,只要能有个安静的地方做学问,基本都是懒得动弹的,希望凤栖山这个好地方,能够替他留住这些名士大儒们。
  直到现在夏小桥才知道,原来在古代想招募一些读书识字的当官吏这么难!城主府不如正统的朝廷,那些“清贵”们连区区城主都看不上,更何况要屈居城主之下做个小小的官吏?
  更要命的是这个时代的读书人还特别较真,认真向学的,自认为还需要在书院里埋头苦学几年,都不肯提前出来就业忽悠雇主,完全不像前世那些所谓的民办学院,让学生花了大价钱进去读所谓的三本,才大二就恨不得将人撵出去“实习”……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