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纯昭亲王第三子弘旺的《松月堂目下旧见》记载,乃父曾亲自教导他练字,还亲口说过幼时是被胤礽教导着习字的,“字迹类上,人几不可分”。
在信任危机解除之后,兄弟二人同心协力处理事务,纯亲王一系也成为有清一代最后一个由皇帝明确册封过的铁帽子亲王,世袭罔替。
也就是说,虽然现在的清各封国我们都按照初代的爵位称呼其为某某亲王,但是只有纯亲王一系,这个称呼才是最名副其实的。
纯昭亲王非常的爱国,他做出的一个极大的贡献就是提出了继续扩张以及领土不可让的概念。
作为华夏的后人,无论那些外国人如何诋毁纯昭亲王,但是他的功绩我们是需要承认的。
大清的军事实力在正和帝时期开始急剧发展,其中纯昭亲王功不可没。
正和帝曾经亲口说过,他重用戴梓,不仅是因为他的才华,还因为纯亲王在康熙朝便多次提及这个被贬斥的火器名家,如果没有纯昭亲王的坚持,正和帝对戴梓的兴趣起码会减少一半以上,也就不会有之后他再次展现过人的火器才华而受到重用的事情发生。
作为一个爱才之人,纯昭亲王的思想还非常开放。
当时他十分受人诟病的一点是他重用的许多人都是纯粹的汉民出身,连汉军旗都不是。曾经有人将朱明皇朝在中洲的复辟归咎于纯昭亲王,明皇朝煞有介事地发表的对主持大清扩军的纯昭亲王的感谢更是将他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
但是所有人都需要承认的是,没有纯昭亲王,或许就不会有中洲的发现。
瑞德亲王胤禟自幼与纯昭亲王交好,二人之间的关系非常亲近,加上一个敦庄亲王胤俄,三人可以说是“情比金坚”。
有许多的史籍记载他们兄弟情深的事迹,当年还是郡王的胤禟出海之前将妻儿托付给纯亲王和敦郡王的事情就不用说了,只说这兄弟三个,王府的距离并不算近,因为纯亲王是被过继给乃叔隆禧的,他的纯亲王府是康熙朝早期就已经建好了的王府。
但是王府的距离并不成问题,胤禟和胤俄这兄弟两个,经常拖家带口地跑去纯亲王府看望兄长,宴席完毕以后把家眷一丢,兄弟三个抵足而眠,这也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皇室家贫,只得大被以同眠”的由来。
这个故事来源于《后汉书》上的一个典故,说是一个姓姜的大臣,他和两个弟弟的关系极好,经常三个人盖着一床被子睡觉,这个呢,是讲述兄弟情深的。有好事者将纯亲王和两个弟弟的故事根据这个改编了一下,再加上因为当时雍宪亲王奉旨征讨国库钱银,宗室中确实有人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就变成了现在流传的这个故事。
那么有人就要问了,纯亲王他穷吗?
当然不是的。
瑞德亲王当年人号“财神九”,作为宗室亲王,他却有一个独特的爱好,那就是经商。
在多数人都比较反对瑞德亲王的作为的情况下,是纯昭亲王给了弟弟支持,甚至他还拿出本金以作支持,胤禟的商业天赋奇高,在充足的财物的支持下,他和纯昭亲王、敦庄亲王都是当时宗室里日子过得比较充裕的几个人。
出海探查是纯昭亲王最先提出的,瑞德亲王的出海可以说是恰逢其会,没有瑞德亲王,可能还会有其他人发现中洲,但是没有纯昭亲王,可能大清不会那么早就开始派人出海。
要知道,当时正和帝登基不久,国库又比较空虚,还需要雍宪亲王征讨欠银,瑞德亲王能够出海,纯昭亲王功不可没。
许多人诟病的一点是有清一代军事实力大幅发展,科技却进步不前,后来周边无大患以后,就连军事实力也消弭了。
但是有许多证据证明,纯昭亲王是非常注重科学技术的,他甚至还亲自翻译了一本外国的数学着作,作为府中子女以及弟弟府上子侄的教育材料。
为什么纯亲王没有出言促进大清进行科技革新,这也是现在史学界一直在探寻的一个问题。
纯亲王薨于元统十六年,终年八十四岁,在商定谥号的时候,元统帝亲自选定了“昭”字,而这个字,是元统帝的名讳,按理说是需要避讳的。
昭在谥号中是什么意思呢?
容仪恭美曰昭,昭德有劳曰昭,圣闻周达曰昭,圣问达道曰昭。即使在帝王谥号里,这个字也是绝对的美谥,通过这个谥号,也可以看出纯昭亲王所做的贡献有多大。
作者有话要说: 感觉自己没有苏出八爷的万分之一来……
还有最后一篇番外,这篇文就要完结啦!
小天使们咱们下一本书再见~
下一本开更《天行有常》,九个不同主角的历史向故事,第一个故事是比干,第二个故事是姬伯服【幽王和褒姒之子】,第三个故事是始皇他爹嬴子楚,第四个故事是汉末废帝刘辩,第五个故事是司马师,第六个故事是隋朝废太子杨勇长子、杨广之侄杨俨,第七个故事唐玄宗之子、寿王李瑁亲兄李一,第八个故事是宋理宗赵昀,第九个故事是明光宗朱常洛。嗯,不带金辽元清玩【doge】
☆、番外:空花从空有
正和四十五年,正和帝爱新觉罗·胤礽崩御。
纵观他这一生,胤礽可以说是极有福气的一个皇帝了,因此他并没有多少不甘,人毕竟是要死的,皇帝也不例外。
可是等到下了地府以后,胤礽就不高兴了。
等到胤礽下了地府之后,发觉前头许多朝代的皇族都还没有转世重生,只是在这地府消磨罪业,等到赎清罪业以后才能转世。
既然不能转世,他们这一群皇族就相当于在地府定居了,也不知什么时候会离开。
胤礽在地府里等了许久,等来了许多兄弟,后来连儿子和孙子都等来了好几个,却依然没见到最亲近的八弟的身影。
不过在这么些年的等待中,胤礽也弄熟了地府皇族区的运转规律,渐渐熟悉了这个地方的生活。
胤礽等了许多年,一直到他的重孙子都来地府报道了,都没见到他家八弟的身影。
按照地府的说法,现在是末法时代,而且皇族是有龙气护身的,没有出现魂飞魄散的情况,身为皇族的胤禩怎么会不来地府报道呢?
在地府漫长的历史中,这样的情况只出现过几次,最近的一次是明朝的时候,没有出现在地府的是明仁宗朱高炽,情况和现在的胤禩很像,都是来地府报道的人都已经过了好几代了,但是早早去世的那位却没有出现在地府。
但是仔细追查了许久,依然没有线索,地府的人后来干脆就收手不查了,他们这些只能在固定的区域活动的皇族也不能做什么。
不过私底下到底还是有一个说法的。
这些本该出现在地府的皇族没有出现,除了魂飞魄散了以外只有一种可能,这些人有着仙命,进入尘世是来历劫的,等到他们身死之时,便是劫过之日,既然劫已经过了,他们便能升仙了,那就更不用来地府报道了。
渐渐的,整个地府的皇族都出现了一个症状,脑子里出现了不属于自己的记忆。
当然了,这么说也不准确,因为每个人脑海中的记忆都是属于另一个世界的自己的,有好有坏,各不相同,可能在这个世界此君意气风发,在记忆中又是另一番苦逼模样,也可能此君在这个世界凄惨无比,在另一个世界却是人上之人。
根据地府给出的说法,其实世界并不似他们认知中的那样只有一个,而是有如恒河沙数一般数不胜数,他们脑海中的记忆,应当是属于另一个世界的他们的记忆,虽然不是这个世界的事情,但是在其他世界是真实发生过的。
他们还特意举了一个例子,若是朱明皇朝,建文帝削藩时没有突然心软,下令手下将领不得伤及燕王朱棣性命,或许靖难之役就不会成功,世界的走向就会改变,一个世界依然按照靖难之役成功的走向发展,另一个世界则变成了建文帝保住了皇位以后的走向,这两个世界都是真实存在的,区别只在于最初的那一场靖难之役是否成功。
对于地府中皇族来说,他们脑海中的记忆都能够说是真实的,当然了,如果他们不愿意承认,那么另一个世界的事情与他们无关,那这记忆自然也与他们无关。
满清的皇族脑海里的记忆比较令人崩溃,因为历史走向改变得太多了。
对于康熙朝以后的皇族们来说,脑海中的记忆色泽都是昏暗的,令人难以接受。
胤礽作为太子被两立两废,最终郁郁而终;登上皇位的雍亲王胤禛堪称是刻薄寡恩,他的兄弟基本上都没有什么好下场,因为康熙年间廉亲王胤禩与雍亲王胤禛相争时多数朝臣、宗室都是八爷党,在雍正年间诸多人受到清算,横死、夺爵极为常见;登基不过十几年的雍正皇帝很快就驾崩了,留下一个充盈的国库,却是被他的儿子乾隆皇帝弘历败了个干净。
过惯了好日子的人,让他们再去过苦日子,简直比让他们去死还难受,同理,虽然地府里的这些人都已经是死人了,但是一想到记忆里发生的事情是另一个世界真实发生过的,内心就一阵翻涌,恨不得冲到那个世界把一切都纠正过来才好。
相似小说推荐
-
[重生]丑后 (浮生小山) 2017-03-10完结上辈子老老实实做了一辈子忠诚良将,最后妻儿双双殒命,这一世,忠实的汉子要翻身把歌唱,首先便是,振...
-
东南第一痴 (三两钱) 晋江非V高积分2017-3-18完结这是一个山贼强抢民男的故事。楼清骂道:“季长风你可知你在做什么?”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