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新安郡王见闻录 番外完结 (华飞白)


  旁边的王子凌瞥了王子献一眼,笑着接道:“阿娘所言甚是。若是不试一试,怎能知晓表兄是否愿意相帮?当初他不也是看在亲戚的情面上,答应将我举荐给周先生么?后来我们兄弟二人搬入别院之后,他亦是数次吩咐仆婢好生照料,显见颇为回护我们。三郎,你若是不敢问,便由我去问就是了。”
  小杨氏听罢,神色终于一松:“真是好孩子,二郎,此事就交给你了。”
  书房内随即传来一阵悉悉索索的声响,门倏然吱呀一响,竟是王昌满脸喜色地打开了门:“二郎吾儿!早该想到这个法子才是!”此时此刻,他眼里唯有王子凌,哪里还记得微笑而立的王子献与满面黯然的王子睦?
  然而,王子凌却不知为何,突然又道:“听闻大兄要拜国子监司业为师,也可试一试,替阿爷分忧解难。弘农郡公与国子监司业皆是四品高官,只需他们一句话,商州那些长史功曹又如何敢为难?便是刺史,说不得也须得给他们一两分颜面——大兄以为如何?”当然,他绝不会明言礼部侍郎乃是正四品的尚书省高官,实权在握;国子监司业到底不过是从四品的清官而已,除了清贵与名声便一无所有。
  王昌已是激动得满脸涨红,随之看向王子献:“大郎,果真如此?那——”
  “二郎是从何处听来,为兄要拜国子监司业为师?司业不过是受人所托,看顾为兄几分罢了,却是始终不肯收为兄为徒的。”王子献回道,见王昌已经露出了失望之色,便又微笑道,“先前没有机会与阿爷细说,孩儿确实已经拜得了先生。不过,先生只是从七品下的主事,二三十年来都未曾升官,恐怕论人脉关系远远比不上弘农郡公。即使如此,孩儿也会勉力一试,问问先生可否帮忙。”
  听完他所言,王昌脸色屡屡变幻,敷衍道:“几十年不曾升官……大约也不可能有什么好门路。你去问一问罢——唉,你怎么连拜师也没挑着好的?若你们兄弟三人都能成为周籍言先生的弟子,在杨状头跟前也更有分量。说不得有他出面,此事就能成了。”
  王子献垂下眸,轻声道:“是孩儿无能,让阿爷挂心了。”
  王昌摆了摆手:“无论如何,这位也是正经的国子监官员。你回长安的时候,记得带些土仪作为束脩,不能让他觉得我们琅琊王氏子有失礼数。二郎与三郎既是双双拜师,束脩也该准备得多些。此外,给弘农郡公府的礼物绝不能怠慢!”
  听完他的安排,小杨氏的笑容顿时僵硬了,好不容易才应了声好,便带着王洛娘回了正院内堂。王昌将王子凌唤进书房,也不理会王子献与王子睦,自顾自地合上了门。王子凌立在书房内,趁着他背对着关门的时候,略有些得意地斜了外头的兄弟二人一眼。
  “大兄……”王子睦攥紧双拳,“我……我是不是真的很懦弱?我……是不是真的……不孝?”被母亲小杨氏当众指责,他心里的情绪翻滚不休,既痛苦又震惊。然而,内心深处却仿佛有个声音道:她本便是这样的人,这么些年来她都是如何对大兄的,你不是很清楚么?但你始终不肯信,不愿怀疑,而今可算是相信了罢?你的母亲,本便是自私自利之极,若稍微违背她的意思,便是大逆不道;你的父亲亦是只顾着自己,毫不考虑家人,更不在意其他。
  “当然不是。”王子献低声答道,带着他往自己的院子行去,“三郎,你也该发现了,我们兄弟二人的所思所想与家人全然不同。但你不必因此而怀疑自己是否正确,因为许多事他们确实做错了,无须替他们开解。”
  “大兄……那我们该如何是好?难不成,要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王子睦眼眶微红,忽然伸出手,扯住了兄长的袖子。他抓得极紧,浑身微微发颤,脸上的血色渐渐褪尽,竟仿佛大病初愈一般。
  “当然不能如此。愚孝纵容,反倒是害了他们。”王子献轻轻一叹,“少不得,我们须得时时注意些,不能让他们行事太过出格。三郎,若是他日我们踏入仕途,首要之事便是约束家人,你可明白?”
  “我……明白。”
  “那你是否能做得到?”
  王子睦咬了咬牙,颔首道:“我能做到——不过,还请大兄教我!”
  “不急,慢慢来。”王子献安慰他道,“至少,先度过这一回的除夕再说罢。年后回京,我们二人再好生计较一番。长安有你我,只需注意着些,便可看住二郎。至于商州,或许只能请族长看顾一二了。”
  “那……我们去族长家拜年做客时,便央求族长出面?”
  “也唯有如此了。”王子献勾起嘴角,“这么些天,也难为他老人家一直帮忙。咱们确实该替阿爷好生谢一谢他才是。”
  作者有话要说:  王子睦:大兄,我……我真的很懦弱?
  王郎君:^ ^,你当然不是懦弱,而是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
  王子睦:大兄,我……是不是真的不孝?
  王郎君:^ ^,孝顺,并非愚孝。愚孝才是害人害己。
  王子睦:大兄,那我们该怎么做。
  王郎君:好(看)好(他)地(们)计(作)较(死)再说罢。
  ————————————————————
  这一章,子睦终于成了王郎君的人啦~~~回到商州之后,王郎君收获还真不小呢目标都达成了,该回长安相会了~
  
  第82章 除夕之日
  
  且不提王家诸人年节之中过得如何百味交杂,濮王府却是处处喜气洋溢。虽然正处于孝期,举目望去唯有皑皑白雪与宫殿飞檐相互映衬,连些许鲜艳之色也不能得见,但这一切都并未冲淡来来往往的人们眼角眉梢的喜意。几位主子更是频频发下各种丰厚的赏赐,连打扫的粗使仆婢都得了数倍于往年的赏钱。于是,奴仆们越发用心侍奉,年节的气氛亦是越发浓厚起来。
  除夕一早,李徽练习完射艺之后,便前往正院内堂,给李泰与阎氏问安。他来得稍有些早,正遇上李泰与阎氏共赏近日所作的字画,看上去很是融洽。他心里不由得微微一动,举止竟是有些小心起来,仿佛唯恐惊扰了他们的雅兴。
  在他的记忆中,前世他们彼此之间其实颇为冷淡。阿爷心中郁懑,只顾着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甚么事都不搭理。母亲既要打理濮王府,又须得悉心教养他,也并不十分关心阿爷。直至阿爷病重逝世之后,她仿佛才忘记了他的种种不好,犹如失去了主心骨一般悲痛难当。
  身为孝顺儿子,李徽当然希望父母之间相敬如宾,日子过得平淡而又安宁。不过,当他目睹了兄嫂之间的相处之后,便觉得所谓的“情意”或许才是最艰难的。他的父母或许有同生死、共患难的夫妻情谊,却没有只羡鸳鸯不羡仙的男女感情。
  前世经历过一次失败婚姻的新安郡王曾经仔细地思考过——情情爱爱并非必要之物,只需不会两看两相厌,或许迟早都会生出相互依靠的家人之情来。故而,对他而言,得之我幸,不得我命,顺其自然便足矣。
  “三郎,你也过来瞧瞧。”阎氏注意到幼子正立在旁边发怔,含笑唤道,“听闻这是你阿爷前两日去赴文会时,一气呵成绘制的,得了颇多赞誉。你当时应当也在场罢?你以为如何?”这些时日,濮王府诸人均是各自忙碌——阎氏、李欣与周氏自然围着寿阳小县主转,简直恨不得成日将她捧在手心里;李徽则负责安抚与陪伴李泰,跟着他结交新友人,奔赴各类文会。
  “孩儿也觉得极好,笔势连绵不断,将奔腾的江水绘出了气吞万里之威,用‘下笔如有神’来形容亦不为过。”李徽回道,假作并未瞧见李泰的自得之意,“我觉得,此画堪称阿爷这些年来的巅峰之作,便建议阿爷将此画献给祖父。祖父一向看重心意,定然会喜欢的。”
  前一段时间,濮王殿下一直待在家中守孝,甚少外出。于是他不免忽略了几分,竟不知他从何处得了个“祥瑞”,正打算趁着新年献上去博取祖父欢心。得知此事时,他险些惊出一身冷汗来——连太子叔父都不曾献过甚么“祥瑞”表孝心,阿爷出什么风头?若是当真献上去,这“祥瑞”指不定什么时候便会成为“祸端”!!
  于是,他谨守“安抚、陪伴以及保护”之责,立即果断地打消了自家阿爷的念头,好不容易才说服他献上这幅好画。当然,为了以防万一,他不得不告知了兄长。二人用尽办法,悄悄地将那所谓的祥瑞毁得干干净净。
  “三郎所言极是。自己备的礼物,总比不知是甚么人寻得的宝贝更能显出一片心意。”李泰满意地笑道,浑然不知自己又躲过了一劫。
  阎氏便命人从库房中寻出数个极为精致的盒子,或为整块玉石雕刻而成,或为紫檀镌刻而成,或为宝石镶嵌而成,甚至还有西域传来的水晶盒子。三人细细地挑了又挑,最终以一方白玉盒装了,外头又装了个紫檀木盒,这才算是将礼物备好了。当然,亲自献上的礼物理当与众不同一些,至于封地上运来的土仪以及各种均州风物,早便送入了宫中以及东宫、越王府等各处。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