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梦回大唐 (澪露)


  “李将军可知有多少父母妻子在家中等待着他们的归来,可是又有多少人就在他们望眼欲穿的盼望中埋骨他乡,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在任何时候生命都是无价的,都是应该摆在第一位的。既然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又为何要徒增伤亡呢?”
  李世民点点头,李治所说正是他心中所想,看向李绩,“太子说的正是朕所想,放纵士兵杀人,虏其妻小,就是那些人是敌人朕也是实在不忍心,更何况他们只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人。至于将军手下有功的将士,朕向来都是赏罚分明,朕会用国库里的资财封赏他们,这点你可以放心”
  李绩虽然是武将,却也不是专横的听不进他人的话的人,两人的一番话让李绩刚刚来时的愤然消失无踪,打消了攻城的打算,心悦诚服的退下。
  接收白岩城的事宜也开始,李世民在靠水边设御账接受对方投降,对于突厥李世民很宽容,同样的政策自然也用在了白岩城,对于那里的居民采取安抚的政策,李世民让人赐给他们食物,八十岁以上的老人赏赐给多少不等的绢帛。其他城镇的士兵驻扎在白岩城的,都予以抚慰,供给粮草,对于他们的去留也不干预,一时间李世民在白岩城赢得了很高的赞誉。
  一切接收的事情办妥,白岩城划入了大唐的版图之中,李世民改白岩城为岩州,任命原城主孙代音为岩州刺史治理岩州。
  长安,武德殿,从辽东传来一封有一封捷报,李恪每一封都会认真的阅读,并且把这些书信珍藏好。
  “殿下,辽东传来的捷报”
  接过宫人拿上来的信,李恪一字一字的看着,‘白岩城不战而降,无一伤亡’,从短短的字句中,李恪仿佛能感觉到写字之人当时的模样,他一定是带着淡淡的笑意,眼眸中散发着浓浓的喜悦。
  耳畔好像出现了他的声音,向自己诉说着心中的喜悦,盯着熟悉的字迹,李恪久久的不愿移开目光,这些捷报如今是他与李治唯一的联系,也只有从这捷报之中他才能知道李治仍然安好,每次看到时都会松一口气。
  自从李治离开后,自己每次像李世民汇报朝中事务的时候都会让人带一封信给他,可是这些信都如石沉大海一样,得不到任何的回应,如果不是那些捷报,李恪一定以为李治遭遇了什么不测。
  儿女情长,以前的自己总会嗤之以鼻,但是如今他也变成了五十步笑百步之人,对于李治的所为心中竟然也会产生怨念,那个看似温雅的人居然会那么的决绝,比自己还要潇洒,真的忍心不给他只言片语的消息,徒留自己在不安中猜度,
  但是李治又怎么会如李恪所想的那般决绝潇洒呢?他不是不思念李恪,如果不是用其他的事情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李治怀疑自己已经被思念的潮水淹没了,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李恪,每次收到李恪的信,心中的雀跃是无以言表的,但是在看过信后又进入了无边的想念中,然后又在煎熬中等待着李恪的信。
  李治觉得自己每一天都在数着时间过日子,想着什么时候这场仗能够打完,想着什么时候能够与李恪相见,想着与李恪的点点滴滴,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长短,在漫长的日子里他终于知道体会什么叫相思,什么叫多日如年,也许只有在相见之时才能将相思之意彻底的消除了。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他不是不想写信给李恪,可是‘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每一次打算提笔,心中纵然有千言万语,再下笔的时候却又不知道该写些什么,好像任何的词语都不能把他的心情完整的表现出来。也知道李恪一定会有怨言,但是他真的不知道该如何落笔。
  在李恪接到信之前,李世民已经离开白岩城,继续向前进发。得知李世民进攻后,高丽将领高延寿等人率领靺鞨、高丽兵十五万来救援。高延寿虽然不是一个自大自负的人,但是自己的十五万军队来对付唐军的六万人,自然不会以为唐军会是多大的威胁。
  “将军,据我所知李世民以己之力,对内铲平各路豪杰,对外使四方臣服,此乃天降命世之人,如今倾唐朝军队前来攻打我们,万万不可对抗呀。我以为最好的做法就是按兵不动,而后我们可以分别派遣奇兵断其运粮通道,他们粮食用光,而又求战不成,想要回去又无路可走,这样我们才能取胜”
  下属的一番话高延寿很不以为然,但是也有一些松动,然他的这些松动在对阿史那社尔的一次战争胜利后荡然无存,胜利来的太过容易,让高延寿愈加的轻视唐军,继续向前出唐军发动出击,殊不知正好中了李世民的陷阱。
  在这场仗的伊始李世民就已经与策略这一切,认为高延寿会有三种策略:一、带引兵马直至前沿,与安市城连为保垒,占据高山的险恶地势,坐吃城内的粮食,让骑兵抢掠唐军的牛马,使唐军久攻不下,想要退兵又有泥沼阻隔,以此困住唐军,这是上策;二、与城中的军民一道,乘夜全部逃遁,这是中策。三、不自量力,来与唐军方交战,这是下策。
  分析了三种策略后李世民很有信心的对人道“你们看着,高延寿他们必然会用这下策,送上来的礼物在我们岂有不要的道理,这次我们一定会生擒高延寿”
  所以高延寿之所以能够战胜阿史那社尔,那完全是李世民的一个诱敌之计,真正的唐军怎么会那么的不堪一击?而后李世民又让人给高延寿送了一封信,表示这次来高丽并非为了征服,只是听说高丽国内臣子杀了国王,所以前来问罪。本来并不想攻打城池,只是唐军补给不够,不得已破城收集粮秣,只要他们重修臣礼,唐军便可归还罢兵,不仅如此,唐军还会将占领的城池归还。
  很多的时候,说话的语气代表着一个人的实力,这样客气谦逊的语气让高延寿更加的对唐军不屑,对唐军的防备自然也就松懈了不少。
  在高延寿自以为唐军不堪一击胜利在握的时候,李世民正在连夜召集文武大臣商议战事,命令李绩率领一万五千名步骑兵在西岭布阵;李道宗率领一万一千名精锐士兵做为奇兵,从山的北面穿越峡谷以冲击高丽军队的后尾;他自己也亲自带领四千步骑兵,挟带鼓和号角,放倒旗帜,登上北山;
  做好安排李世民自信的一笑,胸有成竹道“各路大军以鼓声号角声为令,声音一响,即可全部开始出击,而后我们等着看高延寿是如何来降的”
  与高延寿的战争就像是李世民预测的那样,在高延寿出兵的时候机已经注定了他的失败,尽管他想要挽回战局,想要分兵几路击退唐军,然而高丽军的阵形已经乱了,胜利对他来说已经遥不可及了,此战唐军大胜。
  失败后的高延寿率残部逃上山,然而令他想不到的是李世民早已经算准了一切,甚至连他的退路也没有少掉,在此等候的李道宗毁了他退路上的所有桥梁。被唐军团团围住。高延寿终于知道了大势已去,同来的十五万大军溃散,而今身边只剩三万余人。后悔莫及也别无他法,摆在他面前的只余下两条路,背水一战全军覆没,投降保存余下的兵力。于是高延寿向唐军乞降。

  ☆、第三十四章:沙场朔气传金柝

  第三十四章:沙场朔气传金柝
  与高延寿一战,高丽举国震惊,也许是真的吓破了胆,高丽放弃了主动出击的所有企图,一心一意坚守。在唐军驻扎的时候也只是在明处设置岗哨,而不设沟堑堡垒,即使逼近高丽城池,高丽军队也没有敢出兵骚扰的。
  在胜利之后之前自然必不可少的要召开一次会议,决定接下来的战略决策。
  “安市城地势险要、士兵精良,其城主亦是智勇双全,当初莫离支叛乱时,城主不服命,莫离支久攻不能取胜,只好仍由他管理此城。”李世民指着地图上的安市分析“这样来看如果我军要攻克安市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停顿了一下李世民指着面的建安成道“而建安城兵力微弱、粮食稀少,如果出其不意进攻它,必然能够取胜。我们可带兵先去攻建安,建安城攻下后,则安市城便如在我胸腹中,这正是孙子兵法所说的‘城有所不攻’的道理”
  “皇上臣以为不妥”李绩进谏道“建安在南面,安市在北面,而我方军粮都在辽东城;如今我们越过安市去进攻建安,假如敌人切断我方运粮通道,那将怎么办呢?倒不如先去攻打安市,攻下安市,则可以一鼓作气轻取建安”
  李世民有些犹豫,李绩说的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他有种预感安市必定不会像那么顺利的攻克,如果久攻不下势必会耽误行军的进程,打持久战对唐军很不利,他们也拖不起,也会影响士兵们的士气。
  “皇上,臣有一计不知该说不该说?”高延寿道,对于曾经的敌人,现在的上司,高延寿心中有些复杂,李世民作为侵略者侵略自己的家乡,按道理他是该心存嫉恨的,可是在相处了这段时间后高延寿却嫉恨不起来,并且为李世民的气度所折服。仅仅从李世民可以让自己这个本应是俘虏的人来参加决策这件事就可以看出李世民的胸襟有多大,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古往今来又有几人可以做到,然而李世民做到了,单凭这点这个人就值得自己追随,高延寿也相信高丽如果到了李世民的手中会发展的更加强大。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