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见父王”
司马奕就看见两个水灵灵的小少年跪在他面前,继承了父母的好相貌,两个人都是眉清目秀,一个青涩腼腆,另一个沉默内敛。
“起来吧”
司马奕表现的和平常没有什么不一样,继承了记忆的他看着这两个半大的孩子也生出了一点生为长辈的心情,几世的历练加起来,他也算得上是个老妖怪了。
“多谢父王”
尽管司马奕在外面的形象多以温和著称,但是两个孩子看着他的目光既亲近又害怕,一时间的气氛有些尴尬。
朱允炆的性子有些腼腆,心思却是单纯的,相反朱允熥性情内敛,却只是站在一边不发一言,决议贯彻自己当隐形人的做法,也不出风头,却是最聪明不过的活法。
原本的朱标确实更看重和他性情相似的朱允炆,对另一个略显阴沉的朱允熥却是有些不喜,觉得其人心思过于深沉。但是对于现在的司马奕而言,他却更欣赏朱允熥,因为他是个聪明人,知道怎么样才能在这个皇宫里活下去。
“最近在读什么书?”
司马奕当然不能让气氛一直如此尴尬下去,于是选了个所有父亲都会关注的学业问题。
“这几天老师在教授《周礼》”
少年的声音正好在变声的关键时候,带着几分异样,朱允炆回话的时候显得有些紧张,细嫩的脸蛋上绯红一片。
司马奕点点头,脸上看不出满意与否,说实话,身为皇子,读书不过是为了识字明礼,过犹不及,书里的道理可听可不听,那些书念多了移了性情就不好了,但是即便他心中是这样想,他也不会当面说出来,有些事情还是要自己明白才是最重要的。
教导皇子皇孙念书的都是当代有名的大儒。黄子澄是当年进士的头名,现在在翰林院里编书。齐泰是一位对经书学有大成的学者,特别精于礼和兵法。方孝孺早在四十来岁的初年就已经是声名卓著的学者,以文章家和政治思想家闻名,虽未中过举,在他很晚的岁月才开始进入仕宦生涯。但是很得朱元璋的看重,三人在士林里都有很高的名望。不过凡事有好有坏,这三人都是儒门弟子,有些想法难免有些不切合现实状况,他司马奕曾执政多年,和朝堂上的那些老狐狸更是打了不少交道最是清楚不过,现在让他们教导那些皇子皇孙,只怕这些孩子少不了被那些迂腐的思想影响。
“这些人都是当朝最有学识的人,所以一定要用心知道吗?”
司马奕没有多说什么,不妨就将这个当作一次考验,他们的年纪都不小了,也该是接触到政事的时候了,到时候个人的性情自然而然就揭晓了。
“儿臣定当努力”
“儿臣定当努力”
两个人又跪下了,一脸受教的表情,司马奕想了想也就坦然的接受了,这种说教若是放在现代,孩子能听你讲完已经难得的给面子了,更不用说虚心接受,所以司马奕深深觉得,他还是愿意留在古代教孩子。
“时候也不早了,炆儿,你母亲这几日正念叨你,你去见一见她吧”
朱允炆眼睛一亮,跟着向司马奕跪安,自从他从母亲的寝宫里搬出去之后,平常都是难得见到的。
朱允熥看着朱允炆离去的背影,眼睛里微不可查的滑过一丝黯淡的光芒,很快就掩饰了下去,恢复了从前沉默的样子,不带一丝的违和。
这一缕失落被一直暗暗注意他的司马奕察觉到了,司马奕轻叹口气,到底还是个孩子。
见朱允炆已经离去,朱允熥紧接着也想和司马奕跪安,父子俩的感情因为中间缺少了润滑和多年的隔阂显得有些疏离,朱允熥的眉眼里透着几分少年的别扭和冷漠。
“陪父王在院子里走走吧”
说完,司马奕就迈开了步子,朱允熥有些意外,但还是听话的选择跟上,一大一小,一前一后,出乎意料的和谐,宫奴们远远的避开,留给这对多年生疏的父子一点难得的交流的空间。
☆、第33章 懿文太子朱标
皇家园林一年四季是不缺少美景的,每天清晨太阳还未升起之前,宫里的奴才就早早的将一路上的落叶清扫干净。大理石铺就的小路两旁栽满了耐寒的植株,枝桠上晶莹的水光折射出七彩的霞光。
司马奕和朱允熥一前一后的走着,两个人都是静默无言,朱允熥觉得自己是无可奈何才会跟上来的,可是他却没发现自己脚下的步伐下意识的跟着司马奕走,踩着他走过的印记,还有心里面那微妙的喜悦。
“从你母亲去了以后,一转眼你就这么大了”
吾家有儿初长成,青涩的少年站在他面前,这种微妙的自豪感突然就在司马奕的心里升起了,那已经不在了的原身看到这样的场景,是否心里会有一点遗憾和悔意呢?
朱允熥没有想到自己会听见这样一句话,他有些失神,眼眶微微带着涩意,心中隐藏的怨愤似乎在这一刻就要喷涌出来,他已经压抑了这么久,连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心中隐藏了如此强烈的情感。他以为自己无论听到什么都应该是不为所动的,因为他早就过了渴望父亲疼爱看重的年纪,可是司马奕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让他多年以来的防备溃不成军,原来,他还是希望的啊……
他自出生起身上就带着不祥,他出生的时候,他的母亲难产去世了,等他懂事以后,他常常听见宫人们在背后议论,说他克父克母。
四岁以前,他还常能看见父王,因为那时候大哥还在,父王很看重大哥这个嫡长子,所以总是会抽空来大哥的寝殿里,这个时候,他总是被宫人抱走,因为谁都知道,太子不喜欢这个已逝嫡妃生的嫡次子,而他却会悄悄避开那些宫人,远远地看着那个听说是他父亲的男人,看见他对大哥那么慈祥,却不喜欢自己,那时候他就懂得了难过的心情。等到长大了,才知道那个男人不喜欢自己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四岁之前的他一直和大哥相依为命,那个时候大哥的身份尊贵,又得父王的看重,所以他们的日子过的还不错,宫人伺候的也精心,但是四岁以后的人生天翻地覆,大哥走了,偌大的宫廷里面只剩下他孤零零的一个人,外祖家没落了,母亲不在了,连他最后的亲人大哥也走了,四岁的他独自一个人在宫廷里挣扎求存,人心冷暖,世态炎凉让他早早就明白了生存的法则。他想,克父克母的他是不是也克死了兄长呢……
后来,父王的姬妾吕氏被扶正,取代了原本属于母亲的位置,他的儿子也取代了原本属于大哥的位置,所有人都在慢慢遗忘那些过去的痕迹,他不是不恨,却什么都做不了。东宫有了新的太子妃,所有的风向瞬间转向新的太子妃,每个人都迫不及待的去献殷勤,浑然遗忘了当年他们是如何讨好大哥的。吕氏从不在用度上苛刻他,阖宫上下都在盛传她的贤明,可是他依旧不喜欢她。一个半大的没有母亲护持的孩子能在后宫里长大也得由于他的不得宠,谁会对他这个克父克母没有半点威胁的皇子下手呢?
随着他的长大,他的身份也愈发的尴尬,一个嫡出的皇子甚至比不得一般的庶子,这样的境遇让他不得不越来越沉默。
“能看见你健健康康长大,孤以后也就放心去见你母妃了,孤知道你心中定然是怨恨的,可是有些事情孤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司马奕看不见低着头的朱允熥微红的眼眶,只是这孩子的沉默让他难免新生感伤。
“父王,您……”
朱允熥惊讶的抬起头,对司马奕话语中隐含的歉意和深意感到不解。
“这些年你一定很辛苦吧!”
司马奕伸出手轻拍了一下朱允熥的脑袋,这样亲昵的动作让他简直快要落下泪来。
“父王……不怪我害死了母妃吗?”
朱允熥目光暗淡,声音很轻,这么多年他也一直认为母亲是他害死的,所以对于父王的冷淡他心中虽有怨愤却从无恨意,甚至他认为他所遭受的都是理所应当的。
“傻孩子,有些事上天早已经注定了,你母妃是爱你的,所以拼死也要将你生下来,而孤也是爱你的,才会多年有意冷落你,只为了一个让你平安长大的机会,孤每天政务繁忙,总有些地方照看不到的,你的大哥就是因为孤的疏忽才会走的,所以同样的错误孤不会再重现在你身上”
或许原身是责怪的,虽然他得了一个嫡子,却永远失去了和他年少相伴的妻子,甚至牵连了她拼死生下来的幼子,觉得这孩子有克母之相。但是司马奕不信这些,常氏拼死生子,就证明她有多爱这个孩子,这是一个母亲的伟大,孩子是最无辜的,索幸他这样的冷淡终究得了一个好结果。
朱允熥潸然泪下,放在心里多年的心结终于在这一刻打开,原来母亲拼死生下他是因为爱,父王多年的冷落也是为了爱,这一刻没有人能比他更幸福了,原来他没有自己想的那样不幸。心中多年的伤痕在这一刻结疤,有些事情即使无法弥补,可是在这一刻,却刻画了最美好的纹路。
“孤原本以为你长大了,这时候却哭的像个孩子”
司马奕善意的调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