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忍不住又跟任午他们商讨了一下,这次他需要的资料就不仅仅是扬州的了,而是好多州的资料,这也是他突然想起来的,虽然扬州这边是试点,但是如果这个税制不错的话将来肯定是要推行全国的,这样就不能只看扬州一地的粮食产量了。
任午和海清两个人也忽略了这一点不由得浑身冒汗,扬州自古就是鱼米之乡,这里因为气候问题这里粮食产量是很高的,所以依照这个粮食产量来定税如果在全国实行的话恐怕就不合适了,哪怕税收是灵活的,但是这个比例也要好好考虑,粮食产量多的地方收这么多或许没事儿,但是粮食产量少的地方,哪怕是按照比例收取的剩下的只怕也……
李显一脸苦逼的只能继续跟任午和海清做算术题,最后算了算去,李显果断还是决定将农业税定在三十税一,商人税不变,其他的也跟着一并调整。
任午看到之后本来怕税收变少,但是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税收应该不会降低,而且李显明明白白的告诉他了:“是我们的重点放错了,之前一直盯着农业税,但实际上,多了税收项目之后,哪怕减轻农业税也不会让国库空虚的,既然多收税了,那么适当的降低农业税率对休养生息是非常有好处的。”
如果以后国家的商业发展起来了,甚至李显还想要废除农业税呢,不过现在不行,现在国家毕竟还是依靠农业税来发展的。
新的税率出来之后,该怎么推行还是任午他们去搞定,李显则转头去写宣传稿——他的让所有人都明白新税率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才行,或者哪怕不明白也要让他们有一个印象那就是新的税制是保护农民的。
因为有任午他们忙着,所以李显有很多时间写宣传稿,说实话他来写宣传稿还是挺好的,如果让任午他们来写保不准就要写的文藻华丽,骈四俪六,可是那样的话老百姓不一定看得懂啊,宣讲的人都不一定看得懂——基层公务员的文化水平也没那么高来着。
李显一上手就是一篇大白话,任午看了之后嘴角都抽了,忍了半天才没有喷李显斯文扫地。他也很纳闷啊,李显是皇子啊,虽然小时候是武后教导的,但是武后的文化水平真的不低,她要是个文盲的话也不可能跟李治有共同语言,也不可能有这么大的权柄。
很多时候文化程度代表着眼界,之后……李显第一人王傅,总章元年进士郑玘,这个文采就更不要说了,虽然郑玘很少作诗,但是任午看过他写的文章,那是真的好。
有郑玘这样的老师怎么想李显也不能歪成这样啊,而且写奏折的时候不是很好吗?你这熊孩子又是怎么了?
这一次李显只丢给任午四个字:老妪能解。
是的,他是写给老百姓看的啊,不是写给文化人看的,自然要多通俗有多通俗的好,就这还是他忍住了没有写的更直白——后世的书面语放到现在那真是直白的很,肯定不会有人不理解。
李显也没跟他们算账,就算真的算账大家也不一定看得懂,他只是结合了一下历年的数据,然后将去年的收成以及前年的收成所需要交纳的税用新旧税制做个对比摆出来,大家一看就明白了。
当然啦,可能会有人说产量如果非常高的话,那就是之前的税制划算了啊,毕竟是固定税收嘛。
对于这一点,李显表示……想要达到那个产量的话,除非袁隆平也跟着他一起穿越了,否则……他是没这个本事的,估计这个年代也没有哪个老百姓有这个本事。
老百姓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在农业方面还是很敏锐的,术业有专攻嘛,有低级小吏做宣讲,他们一听就明白了,他们心里对自己家的产量是非常有数的,一看哪怕是产的最多的时候也不过跟往年交税持平,产的少了交的也少,渐渐的也就没什么反对之声了。
然后就是那些商人,说实话商人就算阻挠也是没用的,他们木有发言权,朝廷重视农业生产,所以他重视老百姓的心声任午顶多也就是觉得李显这是没事儿找事儿干,却也没有人会说他是错的。
可是如果是商人的话,对不起,你们地位低,有钱也没用。
李显担心的是有些商人会偷税漏税,说实话这事儿他觉得肯定没办法避免,但是在刚开始不能出现!
只是李显怎么都没想到,上有多册下有政策啊,那群商人居然开始想办法投到官员门下,只为了不交税!
妈蛋!他早就说过这个税收最好一视同仁,一视同仁的情况下还会有偷税漏税各种情况发生呢,现在有人明目张胆的可以不用纳税,自然有更多的方法去逃税了!
只是郑玘说的没错,现在哪怕是大一统王朝皇室的控制力也不是那么强悍的,世家都很凶残,一旦皇室不得人心,当然这个人心值得是世家,而不仅仅是老百姓,那么皇帝也就可以换一个了,皇室也可以换个家族来。
好在扬州这边最大的官是李显,在发现这件事儿之后李显连忙下令将官员手下的商铺之类的都做好登记,并且明确提出在九月初一新的税收制度开始实行之后,各个官员以及有功名有爵位的名下新增商铺或者商队的话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查才行。
既然不能现在就让所有人一视同仁的纳税,那么就只能做一点算一点了。一开始扬州的商人们都在观望,后来布告出来了他们就开始想办法了,也有人想过要去给李显送礼,结果他们压根见不到李显的人!去刺史府吧,人家说周王殿下去州府办公了,去州府吧,人家说是办公时间私人事情一律不接见,等到下班了吧,人家又说殿下今天没有回刺史府而是去了观澜别院。
商人们彻底领教了一下何为狡兔三窟,当然他们也尝试过将礼物放在那里走人,但是周王的手下实在是太有原则了,说什么都不肯收,直说殿下不在不敢擅专。
一来二去大家也就死心了,都明白这位周王殿下是铁了心的要推行新税制了。
新的政策总是有满意也有不满意的,李显压根就没有觉得会有很多人高唱赞歌,只要能够看到切切实实的好处就行了。
什么事儿只有做了才知道它有多难,李显当初说要改革税制的时候想的特别简单,他觉得只要朝廷下令推广就可以了嘛,虽然肯定有难度,毕竟国土面积太大,推广起来也太费劲,现在他才发现……只是扬州一个小小的地方都让他焦头烂额了,农业税是半年一交,所以这个要到明年才能看出来怎么样,但是商业税,李显定下来了一个月一交,偷税漏税的会被重罚,不仅罚款还有刑罚。
于是……还要制定这方面的法律。李显对大唐的律法只是知道,没有深入研究过,别说大唐的,就连兔朝的他都没有好好研究过,顶多知道什么样的事情是违法的不能做,现在他也是这样。
所以让他研究律法……这太难了。九月初一就开始推行新税制了,李显回来的时候已经八月底了,现在才开始着手修订律法……只能说新手什么的着实不靠谱。
是啦,任午和海清能力还不错,但是那仅限于在他们的专业领域,现在到了律法的定制……李显想了又想还是决定……照搬!当然也不能完全照搬,所以他要衡量一个度,这个度的话就还要遵照现有的法律体系。
就在李显纠结的时候,长安那边的信到了,是郑玘写给他的信专门派人送来的,看着信使疲惫的样子,李显又一次郁闷这个时代的通讯太过落后,信鸽什么的……这种货傻起来其实也挺靠不住的。
李显让人安排好了信使,就拆开了郑玘给他的信,说实话拿到信的时候他是有些心慌的,因为那封信非常厚,比之前所有的信加起来都要厚了,按照道理来说他刚离开长安没多久,除非发生什么大事儿否则有什么值得郑玘写这么多的?
结果李显拆开一看就恨不得飞回去狠狠亲郑玘两口,他在这里发愁的事情,郑玘已经给他解决的差不多了,原来郑玘也想到了新税制想要大力实施就必须有律法的制约,对于自己的学生郑玘明白李显是个什么样的货色——到现在估计唐律疏议他都没背全呢,指望他来研究……说不定就要出什么问题。
所以郑玘想了一下将自己的想法给了李显,当然他并不知道李显最后定制的税率,只是按照李显原本定下来的税率来制定的律法,这几条基本上已经涉及到很多东西了,没有涉及到的李显也能补充。
于是任午和海清还在那里焦头烂额的时候,就发现在事前还忙成狗的李显突然闲下来了,后来看到李显定制出来的新税制相应的律法,他们也算是服气了,本来他们两个还想着放手让这位小殿下去做,反正到最后他们两个也是要给意见的,等李显拿出方案来后他们再参详一下补充一下也就行了。
谁都看得出来圣人把儿子扔过来绝对是要锻炼的,任午他们早就摆正了自己的位置。
只是没想到啊,这位小殿下看上去没心没肺飞扬跳脱,实际上想的也不少,反正在任午和海清以及其他的官员来看,这份律法已经没有什么可以修改的了,甚至量刑方面也比较合适,并没有太过严苛。
相似小说推荐
-
帝王之师 (姬游游芋) 晋江2016-2-24完结现在小孩子都成精了吗?入东宫前,安延之说:“太子又如何,我难道还治不好一个小屁孩?&rdquo...
-
[重生]权倾天下 完结+番外 (叶默凉) 晋江2016-2-25完结上一世,慕容衡兄友弟恭,哪知全是假象,最终落得个死无葬身之地的凄惨下场。亲兄弟的算计,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