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帝师 番外完结 (来自远方)


  “现下,库银多充为军饷,赈济灾民。内库亦是入不敷出。休要说出海,便是试造一艘福船,都未必可行。”
  嘴上说说,尚不会怎么样。
  真下令造船出海,满朝文武的口水能淹没奉天殿。
  “刘先生所言确有道理,朕只是不甘心。”
  不知道太宗皇帝的辉煌,倒还罢了。
  知道明朝船队下西洋的壮举,看到当年留下的海图,清点过内库留下的珍宝,朱厚照满心火热。
  不只想派遣船队,若是条件允许,自己都想杨帆出海。
  “这些话,朕只同杨先生说。”朱厚照盘着腿,笑容里是超出年纪的苦涩,“也只能说说。”
  “陛下……”
  历史上,正德帝的确在京城待不住,三天两头想往外跑。
  几次尝试未果,总结经验,终于成功跑到北疆,和小王子打了一仗,取得应州大劫,成为永乐帝之后,唯一一位亲上战场杀敌的天子。
  此战之后,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鞑靼不敢大举犯边。北疆重镇难得有几年安稳。
  对于史书中的“战况”和“死伤”,杨瓒能送出的只有两个字:荒谬!
  打了几天仗,就死几十个人?
  开什么春秋玩笑。
  不提刀枪砍杀,便是火炮射出的铁球,砸也能砸死百八十个。退一万步说,鞑靼游骑犯边,不到百人的队伍,遇到敢战的边军,总也要留下几具尸首。
  十万军队都是举刀虚晃,友谊第一,杀敌第二?
  天大的笑话。
  朱厚照为出海一事郁闷,杨瓒也没太好的办法。只能提起武学之事,转移天子的注意力。
  “陛下,杀敌有赏,盖能激励军民。今京军操练无法,学中无才可举,当行赏赐之法,以励武臣子弟。”
  “赏赐?”
  “武学年终一操,可改为三月一考。请钞为奖,优者按季行赏。当日于学中鸣鼓,以彰其能。”
  没有激励,如何能大踏步前进。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凡武臣子弟,再是纨绔,也要争几分面子。
  天子行赏,鸣鼓学中,既得实惠,又有面子。
  再榆木脑袋,不求上进,面对这种情况,也该仔细想想,别人三月领赏,荣耀学中,老子出门抬头挺胸,倍有面子。自己月月落后,回到家中,不是竹笋炒肉,就是木棍加身。
  老子一样是纨绔,凭什么抽孩子?
  好的不学坏的学,必将抽得更狠。
  论起抽人的技术,实乃武将家学渊源。杨探花欲有所长,还当勤学苦练。
  想了想,朱厚照点头。
  “此事可行。需令兵部先议,方可定为条格。赏赐的金银,”朱厚照咂咂嘴,“朕自内库出便是。”
  因操演之事,天子盛怒,兵部尚书刘大夏在雪中长跪,羞愧气怒交加,病在府中,早朝都未能上。部中上下战战兢兢,对天子的命令,凡是合理,必不敢驳斥。
  相比之下,户部却是老大难。
  除军饷和灾银,韩尚书简直一毛不拔。
  朱厚照无法,几番从内库搬钱,承运库太监连连上奏,就差抱着天子的大腿哭:陛下,库房将要见底,天子家也没有余粮,慎搬啊!
  内库之事,杨瓒不好插嘴。
  只不过,锦衣卫收缴的番僧赏赐,囚犯赃银,均未送入顺天府,而是运送到承运库,他却是知道得一清二楚。
  通过庆云侯世子一案,杨瓒还得知,功臣不纳税,宗室不交钱,绝属谬误。
  洪武帝定下规矩,赏赐给皇亲、功臣、内官及寺观的庄田,不能白得,全部都要交税。不收麦稻,只征银两,按每亩三分收取。
  盘点南北两京,杂七杂八算起来,每年可得银二十余万。
  圣祖高皇帝在位时,敢拖欠一分银子,必让你好看!自宣宗皇帝之后,减免成为常例,拖欠也没关系。
  朱厚照继位至今,弘治十六年的赏田税银仍在拖欠,弘治十七年更是想都不要想。
  不能说老爹过于仁厚,只能是皇亲功臣不体皇恩,胆大妄为。
  “有幸”翻阅庆云侯世子的供词,杨瓒发现,周家已有三年不交税银,借口五花八门,简直匪夷所思。偏弘治帝不追求,任由其拖欠。
  今番周瑛被下诏狱,前事都被翻了出来。
  想救儿子?
  先把积欠的税银补全,再论其他。
  庆云侯在诏狱外守了两日,求不得宫中开恩,只能想法筹钱。补交之后,是否释放周瑛,还要看顾千户的心情。
  以杨瓒的观察,可能性实在太小,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杨瓒正琢磨库银,朱厚照已拟定条章,行赏之外,添加罚规。
  “有赏当有罚。”
  朱厚照放下笔,吹干纸上墨迹,道:“朕闻秀才不第,考核不过,达一定年限,即要夺其禄米。朕不欲罢黜学中子弟,惩治懈怠庸碌者实是必须。”
  “陛下英明!”
  杨瓒拱手。
  “杨先生必早已想到,故意不说,是想考朕?”
  “陛下,臣不敢。”
  真心冤枉!
  只言赏不说罚,绝非考验天子,实是不想再得罪人。
  先同文官集团保持距离,后同勋贵功臣扯开脸皮,再同武臣子弟各种不对付,事情传出去,即便是钢筋铁骨,也会被敲得粉碎。
  杨瓒惜命,总要为自己留条退路。
  从杨瓒的建议中得到启发,朱厚照先定京城卫学条规,又铺开纸,敕令在外卫所,指挥以下,百户以上,凡年不满二十五岁,均要入卫学,熟读《大诰武臣》,勤学武经七书。
  “提学官严行其责,督其学习,举能才,备来年武选。”
  武选是由各卫学推举?
  杨瓒诧异。
  朱厚照更诧异。
  “杨先生不知道?”
  杨瓒老实摇头。
  “长安伯是武选魁首,府门前的匾额是父皇所提,前厅还悬有钦赐宝剑,杨先生没看到过?”
  杨瓒抿了抿嘴唇,承认自己眼大漏神,孤陋寡闻。
  天子为何知道他仍住在顾卿府上……杨侍读拒绝去想。
  “今年会试,明年即是武选。自永乐年起,俱行此例。”
  杨瓒汗颜。
  杨小举人一心读圣贤书,不知此事,不足为奇。他入朝半年,常在翰林院抄录文卷,日前更翻阅武学卷宗,仍不知此事,实是疏忽大意,粗心太甚。
  说话间,滴漏轻响。
  午时已过,弘文馆讲习结束。
  按原定计划,杨瓒留膳宫中,未时中,将随圣驾前往东城外一座武学,观学中演武。
  杨瓒真心不想去。
  奈何天子有令,不去也得去。
  御膳撤下,稍歇片刻,中官奉上清茶。
  朱厚照端起茶盏,忽然又放下。
  “谷伴伴。”
  “奴婢在。”
  “传朕旨意,今日武学观操,谢丕、顾晣臣随驾。”
  “是。”
  谷大用退出偏殿,往两人处传旨。朱厚照又让张永准备常服皮靴。难得出宫一次,没有内阁三位相公和六部九卿看着,也没有言官在一旁讽谏,他要骑马。
  “陛下,昨日刚下过雪,路滑。”
  “无碍,朕的骑术乃武定侯亲授,张伴伴吩咐下去便是。”
  张永劝不住,连连向杨瓒使着眼色,期望后者能帮忙。
  怀揣对谢状元和顾榜眼的“歉意”,杨侍读一心饮茶,愣是没收到张公公的求救信号。
  无奈,张永只能出殿,取来牙牌,传人牵马。
  张公公真该庆幸,弘治帝十八年不出京城,象房正空。不然的话,好奇心极盛的少年天子,要骑的不会是马,而是大象。
  真到那时,才正该头疼。
  谢丕和顾晣臣领旨,至乾清门候驾。
  小半个时辰后,一身明黄色盘龙常服,头戴翼善冠的少年天子出现在两人眼前。
  杨瓒落后一步,行在朱厚照身侧。离得近了,看到满脸肃然的顾晣臣和月朗风清的谢丕,心中愧疚更甚。
  坑是他挖的,也是他拉着两人跳的,可起跳之前,着实没能想到,坑下有坑,还是天子亲挖。想爬出来,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臣兵部武库司郎中谢丕,拜见陛下。”
  “臣国子监司业顾晣臣,拜见陛下。”
  “起来。”
  能骑马出宫,朱厚照心情大好,面上带着笑容,同谢顾二人的紧绷形成鲜明对比。
  杨瓒上前,三人行礼。
  很快,禁卫牵来骏马。
  朱厚照挥退中官,手握缰绳,脚踩马镫,一跃飞上马背。
  坐稳之后,兴冲冲挥下马背马鞭,骏马扬起四蹄,飞驰出宫门。
  前马的禁军和中官扑倒在地,半晌没能反应过来,天子竟然招呼不打一声,跑了!
  在场众人都是手脚冰凉,受惊不小。
  数名禁卫急追而出,唯恐天子出现闪失。
  谢丕反应相当快,飞身上马,双腿一夹马腹,半身前倾,瞬息追了上去。
  顾晣臣和杨瓒几乎同时上马,前者紧随谢丕,纵马飞奔。后者拉着缰绳,眼一闭牙一咬,抱住马脖子,速度竟然也不慢。
  听着众人的呼声,感受到耳边的风声,杨瓒切切实实上演一出“泪奔”。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