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帝师 番外完结 (来自远方)


  只不过……
  杨瓒看向诏狱前的顾卿,心中又升起额外的焦虑。
  这事恐怕比他之前想的更为棘手,背后之人,也远比预料中的更为狡诈。
  
  第四十九章 严惩
  
  “鞑靼奸细”被锦衣卫捉拿,余下僧道无心念经,更不愿沾上干系,均起身匆匆离去。
  见状,围在诏狱大门前的百姓神情各异,多交头接耳,对僧道指指点点。
  可以想见,今日之后,京城必将流言风起。是好是坏,一时也难以判断。
  杨瓒敲开暗门,由一名校尉引路,穿过两堂,直往后堂刑房。与前次相比,四周景色并无多大变化,心情却已大不相同。
  迈过厅前石槛,门轴吱嘎轻响。
  室内窗栏紧闭,不见烛光,视线陡然变得幽暗。
  “杨侍读小心脚下。”
  校尉出声提醒,引杨瓒穿过大厅,走向左侧一间暗门。
  又是几声闷响,暗门开启,火光乍现。
  杨瓒下意识举袖,眯起双眼,足有五秒,方才适应突来的光亮。
  “杨侍读稍待,卑职前往通报。”
  校尉话落,留杨瓒独在廊下,闪身离开。
  诏狱之内,厅堂厢房皆经过改建,暗门密道遍布,通往囚牢的回廊更是如此。无人引路,胆敢擅自闯入,十成十会迷路。
  杨瓒知晓厉害,自不敢轻闯。
  少顷,校尉折返,态度愈发恭敬。
  “穿过这道窄门,再行数步即是狱中刑房。杨侍读自行即可。”
  “刑房?”
  “是。”
  校尉应声,并不多做解释。
  杨瓒咽了口口水,迈开脚步,寻至刑房。
  比起三堂回廊,刑房极是宽敞,却更显阴森。
  三面青色石墙,仅在门上开一扇窄窗。沿墙面凿出整排凹坑,插入十余支火把。随冷风流入,火光微摇,扯动墙面倒影,似张牙舞爪的凶兽,直令人毛森骨立,不敢近前。
  刑房内缚有数人,均是之前在诏狱门前闹事,被锦衣卫抓捕的僧道。
  五六名校尉力士手持钢鞭,打量着地上的人犯,目光森冷。看其架势,似在估算从何处下鞭,用几分力道。
  靠东侧墙边摆有一张圈椅,顾卿正坐在椅上。
  大红锦衣同青色砖墙形成鲜明对比,犹如丹砂浸染纸上,轻易刺痛人的双眼。
  听到门边声响,顾卿转过头,眉峰眼尾晕染冷意,映着摇动的火光,竟有几分道不明的邪气。
  “杨侍读。”
  “顾千户。”
  杨瓒颔首,按下陡增的心跳,略显僵硬的走进刑房。
  他佩服曾在囚室中留名的前辈,这样的地方,别说行刑,只是身在其中,就令人不寒而栗,毛发皆竖。
  能扛住锦衣卫和东厂的手段,坚贞不屈,石赤不夺,必定是铜心铁胆、钢筋铁骨的猛士,真汉子!
  “杨侍读出计相助,顾某尚未谢过。”
  “千户无需这般。”杨瓒扯了扯嘴角,头皮依然有些发麻,“几番得千户相帮,不过斯须之报,实在当不得千户这声谢。”
  “杨侍读客气。”
  杨瓒再拱手。
  美人带刺,依旧是美人。
  不过几句话,便让他忽略周遭情形,心跳指数再次攀升。
  没救了,当真没救了!
  数声叹息出口,引来顾卿奇怪一瞥。杨瓒忙作势咳嗽两声,问道:“先时听校尉言,事情已有了眉目?”
  “正是。”
  尾音落下,一叠供词已递到杨瓒面前。
  捏住纸页的手指,恍如羊脂白玉。
  杨瓒暗中咬牙,以最大的意志将目光移开,接过供词,开始专心翻看。
  寥寥五页,已是心惊胆跳,神情陡变。
  太医院的药有问题?院判,御医均牵涉在内?
  杨瓒看向顾卿,沉声道:“道人所言当真确实?”
  “仅有口供,尚未查证。”顾卿低头,气息几乎擦过杨瓒耳边,“不过,太医院有人假市药之机鱼目混珠,以假乱真,以次充好,贪墨金银中饱私囊,已是证据确凿。”
  杨瓒心头渐沉,压根没留意,两人之间的距离有多近。
  太医院掌药的院判贪墨,以致弘治帝药不对症,病情加重,如查证属实,依律当斩!
  “这事,千户可报知牟指挥使?”
  “已递送文书。”
  “牟指挥使有何示下?”
  顾卿没有回答,反问道:“依杨侍读之意,该如何行事?”
  “这……”杨瓒有些拿不定主意。
  告知朱厚照,实是必须。但是否闻于朝堂,还要仔细考虑。
  院判和御医胆大包天,为了贪墨竟给天子用假药,委实骇人听闻。
  深究下去,假药究竟是何时流入太医院?除刘院判和几名御医,还有何人牵涉其中?孝宗之前,这种情况是否已经存在?
  一桩桩,一件件,滚雪球一般,定会牵连出无数问题,怕是宪宗时的旧案都会翻出来。
  查还是不查?
  杨瓒不敢做主,也不能做主。
  “此事当报知陛下,其后再做计较。”
  如果可以,杨瓒更想将消息递入内阁。可惜,目前也只能想想。
  “指挥使也有此意。”
  看完全部供词,杨瓒脑袋里似有皮鼓敲响,根本无法理清思绪,当即决定告辞。未料被顾卿拦住。
  “杨侍读且慢行一步。”
  “顾千户还有事?”
  顾卿点头,道:“今日之后,北镇抚司抓捕僧道一事必将闻于朝堂。”
  “鞑靼奸细”能瞒过百姓,却骗不过庙堂文武。
  “今日抓捕之人中,有西番国师,亦有宪宗皇帝亲敕封号的道人,如久查无果,恐将引起波澜。”
  杨瓒侧首,怀疑的挑眉。
  引起波澜?直说言官挑事,不是更容易理解?
  顾千户是武人没错吧?说起话来,竟比他这文官还会拐弯。
  身为功臣之后,又是锦衣卫千户,越过北镇抚司的同知佥事执掌诏狱,会对几个言官没有办法?
  杨瓒百分百不信。
  不过,既然对方提出,杨瓒也不好退却。
  正如先时所言,顾卿帮他甚多,仅是“一诺”,压根无法偿还。
  “此事交于下官,顾千户尽管放心。”
  让这些僧道多在牢中住上些时日,顺便堵住言官的嘴,貌似困难,实则简单得很。
  只要找准人,找对突破口,即便是言官中的言官,斗士中的斗士,在“事实”面前,也只能偃旗息鼓,望而却步。
  回到家中,杨瓒提笔写下一封短信,附上名帖,唤家人送到户科给事中王忠府上。
  “若王给谏不在,将信留下即可,无需多言。”
  “是。”
  家人领命离开,杨瓒独坐室内,凝视悬挂在墙上的一副花鸟图,缓缓陷入了沉思。
  翌日,早朝之后,杨瓒在往翰林院的路上遇到王忠。同行另有一名穿着青袍,长眉细眼的瘦高青年。
  “下官严嵩,见过杨侍读。”
  杨瓒眨眼,视线扫过严嵩,落到王忠脸上。
  这两人不是见面就要打破头,如何走到一处?
  “此事说来话长。”王忠道,“杨贤弟遣家人送信时,严编修恰好在我家中。闻信所言,亦是愤慨不已。如得杨贤弟首肯,愿联合翰林院编修同上直言,定要严惩罪人。”
  杨瓒挑眉,很是惊讶。
  眼前这位当真是传说中的“严嵩”,不是同名同姓?
  顶着硕大的问号,杨瓒再次感叹,自己为何不多读些历史。
  无论如何,严嵩愿意帮忙总是好事。哪怕另有图谋,也不是现下需要忧心的问题。
  “既如此,便将此事托于两位仁兄。”
  “杨贤弟客气。”
  “下官不敢当!”
  敲定上言之事,王忠转身离开,背脊挺直,脚下生风。严嵩与杨瓒同路,一并前往翰林院。
  途中,杨瓒发现严嵩极善谈,话题多围绕北疆边患,边军粮饷,经济民生,忧国忧民之心做不得半分假。
  杨瓒愈发怀疑,此人当真是“严嵩”?
  到了翰林院,杨瓒同严嵩告辞,没急着前往值房,而是唤来一名书吏,询问起谢丕和顾晣臣。
  得知谢状元入值弘文馆,顾榜眼被刘学士请走,商议编撰孝宗实录一事,当即大松一口气,脚步顿时轻快不少。
  少年天子对兵书的兴趣愈发浓厚,谢丕和顾晣臣的日子愈发难过。
  杨瓒打定主意,非万不得已,坚决不同两人照面。究其原因,实在是“良心”受到谴责,过意不去。
  不久,京城果然流言四起。
  事涉僧道和锦衣卫,御史给事中俱摩拳擦掌,搜罗证据,欲狠狠参上一本。
  王忠和严嵩的动作最快,联合二十余名同年同榜,多经方探查,手握实据,遂联名上言,弹劾西番国师及多名番僧道士。
  上言递送内阁,同日闻于朝堂。
  王忠性格爽直,亦不乏机变之心。接到杨瓒书信,便知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纵不能参倒弹劾之人,也能庙堂扬名。他日以言官晋身,必可得一身清名。
  杨瓒为何要参这些僧道,王忠不在乎。他只晓得,这些僧道是罪有应得,自己大可放开手脚,耿直进言。联合严嵩等同年同榜,更增添五分把握。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