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综漫]我在综漫世界弹钢琴 完结+番外 (格卿)


  维克托用大量的步伐来配合这部分的音乐,并不夸张的肢体动作却能表现出他的痛苦,他的困惑。维克托把他的4T单跳放在了前头,以反抗的姿态进入旋转。
  中间段的音乐缓慢又压抑,像是危机四伏的困境,这是维克托的表演和音乐传递给观众的信息,而大部分的观众也确实感觉到了这一点,不少艺术感受更细腻的人已经抓紧了自己的领口,像是在紧张,又像在期待。
  包括井上在内,短节目的时候她还留有余力和直播间的观众解释技术,解说表演的优缺点,但现在她就连调整镜头的时间都没有,全程紧盯着维克托,被冰上的那个人掠去了所有的心神。
  助理教授站在雅科夫旁边,看着维克托的表演,“好像比之前的表现力更好了。”
  雅科夫的余光看向狗卷荆,“当然,演奏者在这里,他这个时候不卖力什么时候卖力?”
  “我不是这个意思……”
  “大概是之前的受伤,让他终于有点体会了吧。”
  因为腰伤断了小半年的花滑,现在又因为腰伤,可能要缺席世锦赛,这样的经历固然让人难过,但也无形丰富了维克托的情感,切合了主题。
  这是作曲家从彷徨、迟疑、痛苦走向光明的曲子,整个过程的变化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可见。狗卷荆的改编用他的钢琴撑起了整个乐团弦乐的部分,把曲子改编成蛋糕一样,蛋糕胚是忧伤构成的,抹上了用俄国民间音乐作为原料、混合着作曲家和演奏者种种复杂的情绪打成细腻的奶油,在装裱的时候还增加了独属维克托的微量元素在里面。整首曲子已经不再是独属于拉赫玛尼诺夫的了,他还属于狗卷荆,属于维克托。
  随着乐曲走向高潮,节奏也顿时变得明快,忧伤依旧,却多了点甜蜜。
  维克托有一个旋转设计得特别精巧,卡着音乐节节攀升的点,从蹲踞旋转到燕式旋转再到Y字旋转,整个人从蹲到站到直立,在旋转的基础上将那种“从黑暗走向光明”表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的心随着他的旋转也在节节攀升。
  本来如果不是他腰伤了,维克托的难度还能再上一个台阶,做甜甜圈旋转和贝尔曼的,但现在别说甜甜圈了,他就连提刀躬身转都不敢做,生怕下半赛季又得养腰小半年。
  然而降了一个难度之后,这组旋转依旧很美,这一点体现在裁判评分上,评级达到了4级的水平。*
  由十分钟变成四分半钟的音乐,所以拉二的第一乐章相应的也有很多部分被剪掉,包括中间的华彩和发展部的大部分。音乐的重点落到了第一乐章的高潮部分,密集的音符,旋律由沉重升级到激昂,变成了进行曲风格。如果说深沉的音调象征了他的低落和忧郁,那么这部分的气势磅礴则是他的激愤和反抗,主题再现,有力的结束了这个乐章。
  维克托将他剩下的跳跃都安排到了这部分,特别是他的连跳。维克托的连跳一向被公认节奏好、动作标准规范,此时恰恰迎合了这种进行曲的氛围,烘托出有力的反抗和希望的存在。
  这还是井上第一次看花滑比赛那么投入的时候,好选手的表演,在电视机里和在现场看完全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体验。她举着摄像机,跟着其他所有的观众一起在他表演结束之后迫不及待地站起来,为维克托献上了花滑赛场的最高礼节——Standing Ovation*,鲜花和布偶像雨一样落到场地上。


第161章
  与此同时, 远在巴黎的乐评人路易也打开了电视收看这一次的自由滑,但他的关注点并不是花滑,而是配乐,准确来说是维克托·尼基福罗夫的自由滑的配乐。
  身为贵族的他嘴角勾起, 心想他那群无知的贵族就知道圈养这个音乐人圈养那个音乐人, 疯狂抱怨现在音乐人的质量下降, 除咒的效果没有以前好了——可不是么,整个音乐圈新生代的质量都在下滑。
  有部分功利的新人, 被音乐世界的残酷打击到之后,就放弃了在音乐性上的追求,转向了更现实的目标:被贵族圈养。他们不知道的是,本末倒置的他们别说是目标了, 就连呆在圈子里也只能是当个混子这样的程度。
  一想到这个行业已经堕落到了让他找音乐找到了隔壁花滑圈的节目配乐, 路易就觉得有股无声的嘲讽。
  他是属于真正热爱音乐, 并以此为自己职业的贵族, 良好的家庭教育和优越的音乐环境, 让他对音乐非常挑剔, 在圈子里也是出了名的毒舌王者。犀利的点评让音乐人闻风色变的同时也深受读者的喜爱, 庞大的人气和家庭背景让他的稿子除了浪漫社相关的都不必审核就能直接刊登。
  在上一辈乐评人逐渐封笔和乐评数量不断减少之后, 新一代的乐评人里就数路易的最出名。
  这些都建立在他热爱并且敬业的基础上。比如刚刚的黑色幽默,也不过是在他的脑海里停留了一瞬,乐评人的思绪就回到了工作上。
  拉赫玛尼诺夫的《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路易仔细回忆有关这首曲子的信息点:拉赫很重要的一部作品, 是他在第一部 交响乐作品《第一号交响乐》失败、经历了长达三年的痛苦瓶颈期之后的第一部作品。
  可惜这样的曲子, 自面世到现在, 都没有更好的演奏版本更迭出来, 起码业界认可的版本并没有, 勇于挑战改编的基本没有。所以这次听到有人推荐一个钢琴曲改编版本的拉二,就算只是作为花滑的配乐,路易都想要听一下。
  希望换个地方能够呼吸到一点新鲜的空气。
  他是暂时不想再听古典音乐圈的陈词滥调了。各种因素造成的恶循环到现在之后,就算是被抬上了神级的浪漫社都开始出现创新力不足的苗头。
  可是长期被圈在了巴黎,缺少外部的新刺激,这也是在所难免的吧?
  说起来,相同的情况在十几年前就曾经发生过……不过那个时候浪漫社忽然开始铁树开花,焕发新的创作力。那是什么原因来着的?因为肖邦度过的瓶颈期?
  不对不对。
  因为李斯特忽然活跃了起来吗?
  匈牙利的音乐家那段时间忽然开始发表练习曲,《十二首超技练习曲》也是那段时间发布的,他曾经公开表示,那是要送给一个孩子的礼物*。
  路易觉得没有什么孩子会喜欢这种礼物,这跟生日送高考练习册有什么区别?
  因为李斯特这句话,当时又传出了他不知道第几个私生子的传言。不过倒没人较真,因为李斯特一年起码要生几百个私生子满足小报的需求,都快要变成故事集——恐怖故事集。
  路易的思绪越飘越远,逐渐往不靠谱的方向远走,将它拉回来的是拉二那开头极其具有辨识度的八节钢琴声。从远到近,从小到大,一点一点,毫不讲理地把人的注意力扯了回来。
  拉二的三个乐章每一个都可以单独拿出来讨论其主题,所以单独用一个乐章的时候并不少。而第一乐章的主题,较于其他两个乐章都更沉重压抑,然而只是像乌云盖顶那样太单薄了,要拿捏中间两个主题的变化并不容易,所以相较于它后续的两个乐章,这个乐章被单独使用的频率不高。
  第一乐章的主题变化是非常细腻的,柔和的渐变,刚开始不能太黑,最后也不能太白,在丰富多彩的和声,情感改变要像化学变化一样微妙又复杂。加上技术难点多,这也是很少乐团能练拉二的原因,如此困难的曲子,不是顶尖的乐团艺术家根本练不下来。
  钢琴的处理倒有点意思。
  路易根本没看维克托的表演,闭上了双眼,用耳朵跟着音乐的起伏描绘画面。他靠在椅背上,双手放松自然搭在把手上,手指有规律地一点一点,刚开始的时候还会发出一点轻微敲击皮革的声音,后来这种小的响动都停止了下来。


引子之后本该是沉重迟缓的管弦乐切入,作为引子压抑之后的舒缓,这里却只有钢琴的声音。钢琴的特性决定了它做不到“迟缓”的音色,它的延音无法如同弦乐那样无限延长,所以改编者干脆反其道而行,以高难度的手法替代乐团的乐句,用大量的音符覆盖,这种表现像海浪,密集的信息鼓动情绪的波浪一层一层扑涌而上,反而让人觉得气息宽广,充满了热情。形式改变了,但依旧能够明确听出,这就是“拉赫玛尼诺夫特色的旋律”。
  没有乐团配乐的情况下,选择运用钢琴来替代乐团的部分吗……这就让音乐对演奏者的表现力和支撑力就提出了一个很高的要求。
  从改编,到技术,到表达,全方位的。
  路易已经不想思考了,难得遇到了合胃口的曲子,他想放松自己的大脑。乐评人就这样让自己沉浸在了音乐当中,随着音乐的节奏起起伏伏。
  四分半钟的时间非常短,几乎转眼即逝,还没等路易听够呢,音乐就没了。
  而且因为是电视台的直播,并没有进度条往回拉这种东西,要等网络资源,起码要明天。
  这就有一种一盘珍馐放在他面前,才吸了一口,被它的香味吸引住了,然后?然后没了。
  路易:“……”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