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一将难求 (或许有一天)
- 类型:GL百合
- 作者:或许有一天
- 入库:04.09
楚翊倒没想到今早程子安才离京往北州去,北州那边便真的要打起来了,那她是不是一到北州就要上战场去啊?
思维发散了一瞬,好在楚翊还记得自己现在身处何地,当下便是道:“北州那边,燕国应当只是试探,一时半会儿就算打起来,也不会闹得太大。倒是淮河的事情,水患事关民生,却是轻忽不得。但我记得蕲州那边年年都在要钱修堤,这堤坝就没有个修好的时候?”
楚昭又不是傻子,河堤这种东西也不是一次性的,哪里需要年年重修?他当然知道这修堤的钱肯定是被人给贪了,但蕲州那地方,天高皇帝远,先帝也曾派过人去查过,但最终却什么也没查出来。有一年户部咬紧了牙关不给钱修堤,那淮河的大堤还真就塌了,淹没良田牲畜无数,百姓们即便逃出生天也是流离失所。
如今楚昭新近登基,朝中还有大堆的事情等着处理,他还腾不出手来理会这事儿。如果可以,他是打算再拨一年钱过去,等到明年他腾出手来了,再去彻查。然而北州又有战事将起,打仗要钱,修堤也要钱,到了户部尚书那里,他十分光棍的摊开手,就俩字:没钱!
户部尚书就是管着国家钱袋子的人,向来都抠门,特别是一些忠君爱国不贪的,更是能挺直了腰板,勇于对皇帝哭穷喊没钱!眼前这位就是,楚翊当年为帝,这位也是她的户部尚书,她可算是知道他那铁公鸡一毛不拔的性子,当即便知道楚昭给她看这两份奏折是在头疼些什么。
见楚昭没有说话,楚翊便扭头冲着户部尚书道:“齐尚书,北州的战事虽然未曾开始,但有句话叫做‘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钱粮却是省不得也耽误不得的。你若是怕有人贪墨了,大可以奏请陛下,派个你信得过的人去做这粮草官,一笔笔将花销都记个清楚明白。”
齐尚书颇为诧异的看了她一眼,想了想后倒也没有拒绝,拱手道:“殿下所言极是。”
楚翊冲他笑了笑,然后又回头冲楚昭道:“皇兄,蕲州之事放任不得了,再这样下去只会变本加厉。依我所见,不如先不查贪墨之事,先派人去将淮水和河堤的事情查个清楚,看看需要怎样修整,又需要花费多少银钱。这钱花在有用的地方便不算浪费,想必齐尚书也愿意想办法筹措,等到修堤之事有了成算之后,再去整顿蕲州的官场也不算晚。”
齐尚书嘴角抽了抽,没有说话。
楚昭想了想,问她:“你在工部也待了些时日了,可有合适的人选处理此事?”
楚翊笑了,一双漂亮的眸子比平时更亮了几分,然后十分诚恳的道:“我觉得,我曾经的伴读李霖就不错。”
☆、第134章 那个到北州的少年
李霖家传渊源喜好水利,年少时更曾经游走四方,也算是见多识广。不说作为楚翊的伴读,他必定是被楚昭仔细调查过的,上次他提起火油的事更是在皇帝陛下面前挂过号,这时候由楚翊提起,楚昭想想竟也觉得十分合适。
李尚书没想到自家儿子刚出仕不到一个月就被惦记上了,他在朝中为官多年,自然知道蕲州的水混,接下这差事后就远不是去看看淮水和河堤的事情了。就自家那一心扑在水利上的傻儿子,真被派去了蕲州,只怕是要被那些人啃得连骨头渣子也剩不下!
想也没想的,李尚书就推辞道:“殿下厚爱,但小儿初出茅庐,恐怕应付不得蕲州那边的形势。”
楚翊却是铁了心的要折腾一下李霖,当即摆了摆手道:“无碍,可由陛下下道密旨派他前去。李霖才刚出仕,正好还稚嫩,让他瞒着身份去淮水晃悠一圈儿,也不与当地的官员接触,想必也没人能认得出他来,更不会惹上什么麻烦。”
只是去看看淮水而已,蕲州官场的事楚翊半点儿也没指望他,若真指望他去处理那一滩浑水,指不定他就真淹死在里面了。到底还是朝夕相处了两年,生气了折腾折腾也就罢了,楚翊还真没想把人往绝路上推。
李尚书听她这样说,心里多少有了些底,便没再推迟,只思量着要让李霖多带些人手以策万全。最好再去程家借几个人,他们家的侍卫手上功夫可算是京城里最硬的了。
楚翊出了主意,齐尚书都没有一口拒绝,毕竟他抠门归抠门,也不至于置国家大事于不顾。不过钱可以出,可出多少就要算上一算了,铁公鸡的名头他也不是白背的。淮水修堤的估价还要等李霖去实地考察一番才有定论,于是他就北州军钱粮一时,和兵部尚书扯起了皮。
齐尚书口若悬河,讨价还价的本事比街上买菜的妇人还要厉害三分。哪怕楚翊不是第一次见着了,也不由得嘴角抽搐,满脸无语,然后忧心的凑到了楚昭身边,低声问他:“皇兄,国库空了吗?”
楚昭的脸上满满的都是无奈,然后同样压低声音回道:“上半年的税收刚入库,这两年也没多少天灾*,尚算充盈。”
楚翊了然点头,再看向齐尚书时,无语无奈的神态便都收了起来,换上了满满的敬佩。毕竟为了别人的钱这么卖力砍价的,这位户部尚书真心是尽职尽责了。
齐尚书砍价的手段了得,兵部尚书原本奏请的钱粮硬生生的被他砍了三分之一下来。楚翊听到后来眉心直跳,都开始担心尚在途中的程子安到了北州从军之后,会不会因为齐尚书的苛刻而吃不饱饭了?!
不过显然,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兵部袁尚书虽然满脸晦气,却也认同了这个数目。行军打仗所需要的钱粮多少,当然还是这些专业人士来估算更加靠谱,他们既然都认为没问题,那么想必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打仗吃不饱饭这种事,应当是不会发生的。
事情暂且有了个定论,三位尚书便都告退了,楚翊还不忘提醒李尚书道:“夏季已到,淮水随时都可能因为暴雨涨水,蕲州之事耽搁不得,尚书大人还是让李霖尽快上路吧。”
负责拟旨的翰林已经将密旨拟好,楚昭也已经加盖了印玺,然后将密旨给了李尚书。李尚书自然推脱不得,恭恭敬敬的接下密旨之后应下了。
当晚,整个尚书府鸡飞狗跳,李霖一脸懵逼的站在房门口看着一屋子丫鬟为他打包行李。他怎么也没想到,前两日才与程子安吃了送行饭,小伙伴儿今天才上路,他明天就的跟着离京!而且时间那么紧,连和人告别的时间都没有,收拾个行李也像打仗一样!
李夫人还在一旁谆谆叮嘱,尚书大人今日也没急着去做自己的事情,反倒守在一旁,同样再三叮嘱着:“蕲州的水太深,你可千万别去碰。那些当官的,你一个也别搭理,万一被人认出来了,你就说你是去游山玩水的,只要好好的沿着淮水看一圈儿就行了。”
李霖欲哭无泪:“爹,我不去行吗?这么赶,哪里是去游山玩水的,分明是赶着投胎啊!”
李夫人闻言连忙“呸”了两声,喊道:“你胡说八道些什么?要出门了,当然要平平安安。”
尚书大人闻言也是瞪眼:“圣旨都下了,你还能抗旨不曾?这次还是殿下向陛下推荐的你,无论如何你也别把事情办砸了,害得殿下跟你一起丢脸!”说完又有些讳莫如深的补了句:“那位殿下可不简单,你们虽然算是有些情谊,可也千万别得罪了她。”
李霖一脸沉重的点了点头,第一次觉得他爹真是慧眼如炬!
殿下就是个小心眼儿的,还喜欢作弄人,这两年他都不知道被殿下折腾过多少回了。而眼下这般情形,难道是他在不知道什么时候,又得罪过殿下吗?
李霖凝眸细思,可是思来想去,最近他明明只是帮子安送过一封信而已!哪怕子安走的匆忙,两人没能再见上一面,可是这又关他什么事啊?!难道就因为这样,好端端的就把无辜的他连累进去了?!
殿下,你这么能,这么小心眼儿,怎么不直接去找子安算账啊?!
******************************************************************************
在程子安离京之后,李霖也迅速的踏上了前往蕲州的行程。
楚翊发现自己的日子陡然间变得无聊起来,每日里听政议政,去工部晃悠几圈儿,偶尔再帮楚昭处理些奏折,一整天的功夫很快就去了。
李霖那边情形怎样楚翊是不知道的,程子安这边一路走来倒还好。因着天气炎热,她们走得不算快,也尽往太平的官道上走,一路上并没有发生什么意外,走得还算平稳,如此这般走了二十来天,才终于到了北州地界。
白日里黑喵依旧是要陷入昏睡的,所以发生的一切她都不知道。直到某一天黑喵醒来后程子安对她说,第二天自己就要去军营了,黑喵才知道,原来北州终于到了。
北州这地方,荒凉、混乱、贫瘠,几乎没有一个好词,与繁华的京城完全不能比拟。
楚翊对这个地方的第一印象并不好,可是她心里很清楚,这里是战乱频发的边关,原本就该是这个样子,根本不必奢求更多。只是想想程子安要在这样的地方待上很久,她就有些心疼。
第二天一早,程子安便独自去军营报道了。
程家的名头在军中可比在京城里响亮多了,哪怕有程潜的拖累,可程远的名号便足以震慑所有人。更何况无论是忻州的吕恒还是北州的祁阳,当年其实都曾经跟随程子安的曾祖和祖父征战,这份情谊至今仍在,这也是程老夫人能放心让程子安来从军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