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蓉垂首应是。
宁荣二府的营帐都是挨着搭的,不过几步路的距离,贾敬牵着贾蓉去了贾琏那里,将贾蓉交给贾琏后,却对晁和使了个眼色。
只听贾敬口中道:“如此,我就把蓉哥儿托付给晁先生了。”手上却将一张纸递给晁和。
晁和见了,面色大变。冲贾敬点了一下头。
原来纸上简短写了贾敬疑心济善堂的前因后果,托晁和想办法尽快带信给贾赦。因怕隔墙有耳,贾敬口中不过是与晁和说些托付贾蓉的事。
接着晁和将手上的纸张撕得粉碎,扔进水盆里,亲眼见着纸上墨迹全部晕开,口中却道:“我道什么事,值得敬老爷亲自跑一趟。敬老爷只管放心,有我在,绝不让蓉哥儿受委屈。”
贾敬道谢,又递过一个腰牌,一套衣裳才回了自己的营帐。
现在整个铁网山围场范围内许进不许出,外围许多官兵、侍卫守着,没有令牌,很难出去。
派人盯着贾敬的就不止一个。就是已经休息的致和帝现在也在听探子回禀。
致和帝听完,问道:“贾敬真的只是去去将贾蓉托付给贾琏?”
那探子点头道:“属下听到的只有这些,倒也不是托付给贾琏,而是托付给荣国府的家将。”
致和帝点了点头。
病了好几个月,致和帝好不容易痊愈,觉得整个人的生命力都回来了,甚至生出对生命倍加珍惜之感,这个时候遇刺,越发令他光火。
劳累体乏是真的,但是称病看各方反应也是真的。
叶贵妃听完探子的回禀,只点了一下头,什么都没说,也没采取任何行动,倒是将宫人吩咐了好几遍,依旧是做好后勤工作,看起来十分恪守掌宫贵妃的本分。
倒是太子回去之后和太子妃说了几句话,都没回避宫人,无非是说些刺客胆大包天,希望父皇安全无事的话。又道:“贾将军倒是提议先派人护送父皇回京,不知道父皇肯不肯。若是父皇不愿,先着人护送父皇去山下别庄也好。”
因铁网山是皇家围场,山下有大量的庄子,不但有皇家别庄,还有许多王公贵族也都有庄子。甚至部分女眷娇弱的,现在就留在庄子未曾入山。
张芷道:“这些事都且看父皇意愿吧,最要紧的还是先将刺客都拿住,审清楚了,才能叫人放心。”
太子道:“谁不知道这个道理,但是铁网山内,山高林密,便是外围再怎么警戒,贼子随便找个山洞躲藏也不易搜出来。而且十天半月也饿不死人。”
夫妻两个牢骚几句,便歇下了。
这些话自然也会传入致和帝耳中,但是都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话题。
另外随行的其他皇子自知晓自己遇刺之后,做了什么,说了什么,致和帝也都清楚。
司徒砾这日就是跟叶贵妃请安,都没避着宫人说话,总之,皇子们都无异常。
致和帝听完回禀,对戴权道:“你觉得那刺客的口供是真是假?”
戴权能说什么呢?虽然那刺客暗示了贾敬好几回,但是叫戴权说,此事就不可能是贾敬做的。现在贾敬一京营节度使,要做这样的事,必然干净利落。哪能让柳茂将致和帝毫发无损的救回来啊?
但是这话谁敢当着皇帝的面儿说啊?嫌命长吗?
于是戴权没直接回答致和帝的话,而是道:“皇上,奴才觉得贾将军是个稳妥人,此事应当很快就水落石出了。”
致和帝听了愣了一下,会意过来,道:“你说得也有道理。”是啊,以贾敬之稳妥,若要行刺没有失败的道理。若是自己都怀疑到宁荣二府头上了,还有谁可信呢?
致和帝确认贾敬还是可靠的之后,心下安稳了些,绷着的弦松了之后,劳乏困意都来了,也没传人侍寝,致和帝就在自己帐中安歇。
如此便到了次日。
虽然贾敬吩咐贾琏叔侄留在营帐内不要出门,但是次日贾琏还是起了个早,带着贾蓉和侍卫长随出了门,倒也没走多远,只是在营帐附近走走。
贾琏来铁网山之前被贾赦灌了一脑子的阴谋诡计,又恰巧遇到这样的事,仿佛一夜长大一般,想法都成熟了不少。有人敢用刻有‘贾’字的箭羽陷害自家,贾琏总觉得需要自己做些什么。
自然,贾琏受了一年的精英教育,做事已经有分寸了,不该管的事不管,不该问的事也不问。但是还真让他做了一件大事,甚至影响了整个事件的走向。
其实也不是别的什么,就是贾琏射中了一只鸽子,还是一只信鸽。
将鸽子射下之后,贾琏也没自作主张,立刻告诉了巡逻的侍卫,甚至那信鸽都是龙禁尉的侍卫去捡的。
接着,贾琏又被传入了大理寺卿所在的大营。无非是陈述射下信鸽的经过。因贾琏就没远离营地,这个过程是有人看见的,说清楚之后,颜济沧便将人放回来了,甚至还夸奖了贾琏一顿将门之后,箭法如神。
而那只信鸽足上套着小信筒,取下之后将信纸取出,纸上只有两个字:扯呼!
扯呼便是撤退的意思,大约是告诉刺客的同伴这边出了纰漏,快些逃走。然而这只信鸽从哪里来,飞往哪里去,完全没有线索,便是拦截下消息,颜济沧也一筹莫展。
但是即便如此,这也给贾赦争取了足够的时间。
却说晁和得了贾敬的暗示,便连夜派人回京城报信去了。
这回贾赦派出来随贾琏前往铁网山的人虽然不多,却个个都是平安州退下来的精兵强将,晁和既是贾敬特地托付照顾贾蓉的人,自然不能离开铁网山,否则太过打眼,但是晁和随便派一个不起眼的侍从回京,人家一样能够圆满完成任务。
晁和派回京报信的人名叫冉晗,也是平安州极出色的探子,论能力,晁和向来认为冉晗不在自己之下。只是冉晗此人十分低调,向少在人前露面。这个时候办回京报信的事,倒是冉晗更为方便。
为了保证荣国府的人能顺利回京,贾敬给了一套京营兵士的衣服和腰牌,这让冉晗回京便宜了不少。
刚出了铁网山围场范围,冉晗便脱下了身上的京营士兵衣裳,露出里面普通骑装来,直到出了铁网县地界,冉晗买了马屁飞奔回京。为了赶时间,也是路上不眠不休,换了好几匹马。不到三日便回了京城。
贾赦听见冉晗独自回京便知道铁网山多半是出了事,暗道一声果然如此,但也没多焦急。
贾敬和柳茂皆在铁网山,若是如此还出了什么挽回不了的大事,只能证明这本书的剧情太强大,偏离剧情再远都会被拉回原设定。
心中一面想着有的没的,贾赦一面已经快步去了书房。
这时冉晗已经下马,见贾赦过来,抱拳道:“世子。”
贾赦打了个手势,先与冉晗入内,又递给冉晗一杯茶,才道:“不急这片刻功夫,先生喝杯水慢慢说。”
慢,哪里慢得下来。
冉晗将一杯茶一饮而尽,便开口说起铁网山发生的事来。说得极简练:“世子,皇上在铁网山遇刺,被柳大人救下,皇上无碍。查到刺杀皇上冷箭的箭尾刻着‘贾’字,刺客只捉拿了一个活的,现在贾将军和各部大人都留在平安州查案。贾将军让我提醒世子,这次的刺客或许与济善堂有关。”
什么人遇到什么事,有无受伤,现在进展如何等要素都有了,却也没赘述任何细节。
贾赦一听,立刻便反应过来了。贾敬能联系到当初济善堂的两个杀手,贾赦自然也能:“先生连日回京辛苦了,先去歇息,我这就去和盛先生商议。”
说完,快步去寻盛泽。
盛泽听完贾赦的简短叙述,道:“我这就带人去济善堂。”
贾赦摇了摇头:“你先带人远远看着济善堂,别让人跑了便是。另外,通知何先生,看看能不能盗出济善堂的名单账册这些东西,我去报官。”
盛泽些微一怔,点了点头。自家这位世子好像格外热衷报官,顺天府衙门都跑了好几回,甚至当初国公爷刚过世时,世子处理家务事都要报官。
贾赦处理事情的方式确然和古人有些不同。古代阶级森严,大多数人都习惯了有些人是有特权的,但是自家这位爷好像格外恪守规矩。自然,法治社会长大的贾赦还是更习惯在规则范围内处理事情,哪怕济善堂真的是个杀手窝,自己也不能以暴制暴。
而且在顺天府的见证下,拿下济善堂的人,也省得日后被人泼脏水。
而顺天府知府关嘉言听闻贾赦亲自来报官,便觉心下一紧。这位爷报过几回官,没一回是小事,可是关嘉言也不敢怠慢啊,忙迎了出去。
这一回的事可不小,贾赦暗示关嘉言打发了其他人,才将事情道来。
关嘉言听完,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倒抽一口凉气:“贾世子的意思是济善堂有可能藏着刺客的同党?但是济善堂乃是几十年的正规善堂,口碑也一向很好,若是什么都没查出来,本官可不好交差。”
贾赦道:“关大人,我已经来报过官了,管不管是你的事。这件事便是你不管,我是管定了。到时候我查出来什么,关大人担上失察渎职之责,可别怪罪我便好。大人,其实你去了,没搜出什么,无非是用例行检查糊弄过去;若是查到什么,这不是送上门的立功机会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