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武侠]人生赢家的正确崛起方式 完结+番外 (长恨歌行)
压力大也就算了,嘉承帝膝下还未有子息,于是乎,在不知道是有心人的推动,还是他的叔父处心积虑的谋划终于成功的情况下,大乾变天了。
太平帝弑君篡位后,当即改元,又在名义上废黜了嘉承帝,先是将其贬为侯爵,又毁其声誉,废为庶人。
没了皇位还没了命的嘉承帝,最后连个好名声都没留下。
因为是弑君篡位,太平帝一不做二不休,把嘉承帝的兄弟,也就是昭靖太子的子嗣都一锅端了。
不仅如此,为了防止有人将他登基的方式学以致用,他很干脆地斩草除根了。
除了太平帝本人和他自己的子嗣以外,宣帝诸子及他们留下的子嗣,全数被杀。
唐无易想了想,在他的印象里,上一个做的这么绝的人叫胡亥,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秦二世,至于结果嘛,嗯,大家都是知道的。
大乾的近支宗室凉得整整齐齐,但是太平帝犹嫌不足,在王虫虎起兵之前,还在为皇室人口负增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实吧,太平帝的私德如何,是他自己的事,皇室人口的增加还是减少,说实在的,只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他要是治国有术,未免不能成为李二、朱四那样彪炳史册的传奇帝王。
但是,此人暴虐有余,治国水平却极为糟糕。
嘉承帝继位之后,想要扭转祖父在位多年导致的国库空虚、朝堂官员尸位素餐、各地民生多艰的情况——在位的时间长了之后,明君是很有可能退化为昏君的,唐无易的大唐主世界里,未来谥号玄宗的那位,可能有话说——太平帝篡位之后,一切都跟他反着来,加上老天不给力,于是社会矛盾迅速激化。
就算太平帝是个明君,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把他爹留下的这一堆烂摊子收拾好,更何况,他的行为完全是把大乾这艘破船往必死之地开。
不过根据宣宗时代的风评,这位太平帝不应该是这么没脑子的一个人。
唐无易想了想,一个皇朝,新帝和先帝对于皇朝龙气的利用率其实是不一样的,毕竟先帝在位时间比新帝要长,在百姓心中的认同感会多一些。
而且皇位传承的过程中,并不是说龙气是半点都不会损耗的,大乾短短几年之内,就走马灯似的换了好几个皇帝,就算唐无易没去国都望过气,都知道大乾的龙气消耗不少。
再加上这位算是典型的王朝末年的昏君,民心不稳,国运更是震荡。
也许是因为篡位太成功,太平帝想人之所不敢想,王师一出,逆贼望风而降的希望破灭之后,他马上祭出了第二招——招安。
还真别说,这招似乎起了一些效用,坊间传闻,王虫虎对此颇为意动。
至于为什么唐无易这个高冷的修士会知道这些坊间传闻,不要问,问就是他已经决定加入争霸天下的道路,已经开始打造自己的班底了!
当然了,碍于天下义军并不都是听从他指挥的现实,王虫虎最终还是没有接下太平帝的糖衣炮&弹。
值得一提的是,王建的祖父已经在太平四年离世了,他的父亲王勉从此以后就不知所踪。
其祖父的坟茔,在下葬之后,便连续三次出现了异象,虽然下葬在了龙脉之上,坟茔却接二连三地裂开,棺木出现在坟茔之外。
非常凑巧的是,这些异象出现的时候,王建都恰好在祭拜祖父。
一直到第三次异象出现,有神人言“此乃天子地,小民何容葬”,王建依旧不听,最终尘埃落定,异象不再出现,其祖父也成功下葬。
若说王建祖父初下葬,他的气运还只是缓慢激发的话,待到异象之事之后,王建的气运终于一飞冲天。
王建祖父下葬的三个月后,太平帝发大军征剿王虫虎。
王建虽有继母与父亲临走前赠予他妻子的二百两,但天下大旱,便是底蕴深厚的地主之家,运气差点,也已经砸锅卖铁了,王建的父亲并没有给他留下太多的遗泽,于是很快,他家就变得一贫如洗。
天意如此,非人力可违,王建毅然选择了从军剿逆。
王建已经来到了他那命运的关键点,成之为龙,不成为虫。
而唐无易从中看到了不少势力在背后推动的影子,值此龙蛇起陆之际,他也要正式落子了。
纯以气运观之,大乾的太平帝,气运之中一定有不少的黑气,受不祥之气蒙蔽,他的施政举措才会都是坑,简直就像是用马车拉着大乾王朝向悬崖狂奔。
同样的,现在起兵席卷天下的什么王虫虎、汪巢,看起来声势浩大,但是实际上,这些人先天命格不足,就算有龙蛇之运,最后也没那个命,只能是为真正的真龙天子开道,历朝历代,打天下的时候,少不了这么一群为王前驱的伪王、伪龙。
不过这些人扰乱了天下局势,真龙得到了出头的机会,也将逐步登场了。
像是王建,唐无易观看他的起家历程,现在都能脑补出他未来发家至关重要的一步是什么了——那就是征剿逆贼。
朝廷虽然已经渐渐失去了民心,但是统治天下那么多年,肯定还是有一些底蕴的,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嘛!
所以说,在王朝末年,天下大乱的时候,最开始起兵的势力,一定会遭到来自朝廷的强力打击。
因此,新朝的真龙天子,要么是后面几批起兵的聪明人、幸运儿,要么一开始是混在朝廷队伍中的二五仔。
这个世界的历史不说,纵观唐无易本世界的历史,得国正——也就是起于微末,真刀真木仓和人干仗得天下的——史学家认可的也就两个王朝,所谓的“得国最正者,惟汉与明”,其余的王朝,起家之主泰半能被人视为二五仔,什么抢了外孙的皇位啦,什么王朝末年毫不犹豫给表兄弟捅刀子啦,背后什么欺负人家寡妇小孩儿啦,什么被旧朝皇帝褒扬的全忠之人毫不犹豫窃取国祚啦,比比皆是。
唐无易是要建立仙朝的人,在这种有鬼神存在、气运当道的地方,他当然不会选择后者。
得国不正者,和前朝的气运牵扯太深,指不定会有什么变故。
自己主动出马建立一个新势力,再缓慢发展,等到他的势力壮大的时候,恐怕黄花菜都凉了。
历代争天下,看起来时间很长,但是正常的大一统王朝,开国之君确定定鼎之势的时间,绝对不会太久。
所以唐无易在落子之前,深思熟虑,选择了创造一个化身,投身于一户将要亡嗣绝户的豪富人家,直接继承那一家的势力。
这个世界是有地府的,那户人家也有祖灵,但是唐无易已经和他们家的祖灵做好了交易。
就算没有唐无易,那户人家的独子也是早夭的命途,唐无易用自己的身外化身化为那家的子嗣,保证了他家的祖灵死后亦有祭飨,这一点就足够了。
当然了,口头的保证与许诺,都是可以撕毁的,唐无易能保证自己的想法能够成功,还是因为武力值够高。
第一百零二章 争龙(二)
为什么要化身为郡县之中, 豪富之家中人?关于这一点,唐无易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历朝历代,想要起家,就要有自己的基本盘, 这是非常显眼的道理。
不说那些本身就是门阀世族的家族, 只说“得国最正”的汉与明。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 从一个亭长迅速崛起为一国之君, 恍如神助,而在汉朝的史书中,记载这位“君权天授”的例子还有很多, 什么“左股七十二黑子”、其母“感孕而生”、斩白蛇起义, 比比皆是。
但是真以为这位就像后世不知何人抹黑的那样, 是个底层小混混, 没有什么优点, 不知道走了什么大运, 打败了楚之名将项燕之后、贵胄出身的项羽, 那就真的大错特错了。
刘邦的性格确实有缺陷, 极为利己,但是评价皇帝嘛, 看的是他的功绩, 又不是他的私德, 而且都说汉高帝杀功臣, 但是他真正下手的有谁?用手就能数得出来, 剩下的, 各个封侯,延绵子嗣。
而在刘邦崛起的过程中,他的嫡系力量, 也就是他的老乡,给予了他很大的帮助。
要知道,刘邦和项羽不能比,但是实际上,他家也算是贵族之后,史书明文记载,刘邦祖上来自于魏国,最开始是三家分晋前晋国大夫士会,也就是范武子的后代,刘邦的祖父,在史书上被记载为“丰公”,据考证,乃是丰县的县令。
所以刘邦才能有一个在许多后人眼中,像是混混一样不务正业的年轻时代——他祖父做过县令,他能被举为亭长,怎么着,在他家乡那一亩三分地上,也是有权力的。
刘邦起家的时候,他的家乡,丰沛的父老们积极响应,三千子弟兵,是后世明文记载的。
虽然看起来和那些大家族不能比,但是一批能信得过的嫡系力量,就是最大的资本。
说完刘邦,再说开局一个碗的明太&祖朱元璋。
这位出身不可谓不凄惨,但是,人家有一个资本——长得帅!
古人都是颜控,长得不周正的,当官都比别人困难一点,像传说中的钟馗,不就是因为相貌太奇异,应试落选,愤而自尽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