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自己伴侣的抱怨,季盛彦抬眼问道,“此世界比之水浒如何?”
林禹州撇了撇嘴,“半斤八两。”
“那就顺其自然。”季盛彦捏了捏林禹州耳垂,“神魂没完全恢复之前,别累着自己。”
此时林禹州特别想翻白眼,不想让他累,就别折腾他啊,某些事情做过度了,比一整天处理政务还累,虽然他也有爽到,但是事后的疲惫感,真的很恼人。
见林禹州神色有异,季盛彦揉了揉鼻头,他也知道自己昨天过火了,转头看了一眼窗外,他转移了话题,“华歆参公孙度,最后怎么处理的?”
听到这个问题,林禹州笑了起来,“刘协越来越聪明了,甘陇行省人才缺口是大问题,他把这个问题丢给了华歆,罚公孙度可以,前提条件此事需得解决。”
“呵。”季盛彦眼底闪过幽光,“刘协盯上华歆的门生故旧了?”
林禹州点头,“华歆出身大族,他身边有才学却没有参加科考的人很多,刘协这也是给他一个机会,但这个机会也只有一次,如果华歆没抓住,那他的右都御史也做到头了。”
对于华歆的门生去了凉州会不会作乱,林禹州一点儿都不担心,有律法限制,他们敢触线,陈宫就敢剁他们的爪子。陈宫跟贾诩不一样,他是一个眼中揉不得沙子的人,要不然在演义故事里,他也不会因曹操杀了吕伯奢一家,而与之决裂,后来他成为吕布的谋士,为曹操所抓时,跟高顺一样,不愿归降,甘愿赴死。
林禹州靠在季盛彦肩膀上,吐了口气:“但愿他们能聪明一些吧,本来人就不够用,死了就可惜了。”
季盛彦拍了拍伴侣后背,于他来说不能为己所用的人才,生或死都一样,只需要三个科举,朝廷就不缺做官的人了,但愿那些固执己见的人,能坚持下去。
第201章 三国建工忙(40)
整个三月和四月, 朝廷官员的重心都放在会试的前期安排与行省变革这两件事情上,待这两件事迈入正轨之后,也到了每年农忙的时候。伴随着新粮种的出现,税法也发生了变化,此时朝廷六部也组建完成,工部和户部忙碌起来, 百姓脸上也多了许多光彩。
除了朝局迈向了新阶段, 年前就竣工了的大汉学宫,也终于投入了使用。
五月时节,牡丹花开,大汉学宫也迎来了开学, 受科考影响,加之蔡邕坐阵, 这次赴学宫求学的学子很多, 最后学宫不得不举行了选拔考试。不过这些都不需要林禹州担心,他关心的只有学宫东侧的宿舍楼, 那是他向蔡邕暂借的, 用来安置参加会试的学子。
乘着有两天沐休时间, 林禹州推了一切应酬,他拉着季盛彦朝大汉学宫而去。
这次跟上次的不一样, 通往学宫的水泥林荫道旁的花坛里种满了牡丹花,不是名贵品种, 但数量一多, 开放后, 就很震撼人心。林禹州和季盛彦的相貌远超常人,他们自花中过,顿时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这还不算,花香弥漫,引来了很多蝴蝶,有的蝴蝶在林禹州和季盛彦之间穿梭飞舞,衬得他们更为不俗。
顶着众人或火热或诡异的目光,林禹州两人走到了学宫外的湖泊旁。经季盛彦提议,湖泊边多了青石围栏,围栏不高,估摸着真有人跳湖,围栏起到的作用也很有限,聊胜于无罢了。
“哎?”林禹州扯了扯季盛彦衣袖,指着学宫北侧,“那里怎么多了一条街?上次来还没有的。”
季盛彦也看见了,他道:“过去看看。”
两人转了个弯儿,朝街道方向走去。这条街还挺长,就在学宫外,街口竖着一个石碑,上面刻着“文苑街”三个字,落款是蔡邕。林禹州举目一看,发现这条街上多是买笔墨纸砚和书籍的店。
“这什么时候开的?”林禹州颇为惊奇,他转头问季盛彦,“蔡邕的主意?”
“或许是吧。”季盛彦指了指前方,“他们也在这儿。”
林禹州顺着季盛彦的手势往前看,发现了郭嘉和荀彧的踪迹,他俩手里各提着一叠书,像是才从书店出来的样子,“新刊印的书籍都给他们留了一份,怎么还会在外面淘书?”
季盛彦也不知答案,他拉着林禹州,迈步朝那边走去。
文苑街大部分店家卖的东西都跟读书有关,但走到街道中部也出现了一些卖吃食的店家。只是这些店家跟洛阳城里的不一样,看挂出来的菜单就知道,菜名都是为了迎合读书人而取的,全是出自《诗经》,《楚辞》什么的。林禹州扫了一眼,没有一个菜能让他看出原材料的。
郭嘉和荀彧就待在其中一家吃食店的门前,这家吃食店在做活动。店小二搬了张长桌放在店门口,长桌上摆满了店家自制的茶包和酒水,凡学子,凭借大汉学宫的录取文书,就能免费取得一份。郭嘉和荀彧凑在那里,他俩就想通过自己的口才,不凭文书拿一份。
林禹州在两人身后站了半天,感觉平时是不是给他们安排的工作太少了,还有这种闲心跟店小二掰扯这些有的没的,就他俩“挑食”程度,这酒水茶包拿回去,会喝?
“咳咳咳!”林禹州的咳嗽声,引起了两人的注意,见两人回过头来,他笑道:“你俩这是闲得慌吗?”
荀彧略有些尴尬,郭嘉倒是面色如常,他道:“公达的妻儿来洛阳了,这是给他礼物。”
林禹州闻言笑道:“免费的酒水和茶包,你这么对公达,他知道吗?”
郭嘉耸了耸肩,他和荀彧看了店小二一眼,放弃了这无聊透顶的举动。
“荀攸的长子叫荀缉吧,很文静的一位少年。”林禹州回忆了一下,问道:“他似乎身体不好,痊愈了吗?”
“有华神医在,他的身体已经调养的很好了,只要不过多劳累,与正常人无异。”
听到荀彧的解释,林禹州看了季盛彦一眼,这个症状,难道荀缉是心脏病?倘若是这个病,这个时代还真不好治疗,只能慢慢养着。林禹州又问:“那孩子也在大汉学宫?”
郭嘉摇头,“暂时还没有,公达应该是准备让荀缉自己选吧,在学宫或者在家,都一样。”
四人边逛着文苑街,边聊着一些琐事,很有默契地规避了任何与朝政有关的话题。走到董家书局门前的时候,林禹州挑了挑眉,董卓他爹已经将连锁书局开到了洛阳了?
季盛彦猜到了林禹州心中所想,开口道:“进去看看。”
文苑街的董家书局,面积还是很大的,布局跟武威府的董家书局一样,一楼卖文房四宝,二楼卖书籍,三楼是个小型图书馆,给客人提供免费的茶点和空间,供客人看书。
林禹州四人径直走上三楼。这里是整个书局最安静的地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放着五排书架,按照类别,整整齐齐排列着各种书籍,书籍脊背朝外,上面贴着的白纸,写着各书籍名称。
季盛彦走到朝北的书架前,拿了一本《孟子注释》下来,才翻开,就听见身旁传来了声响,他抬头,看见了一个相貌俊朗的青年。
那青年问道:“这位兄台,你拿这本书是为了科考吗?”
季盛彦合上书籍,“嗯”了一声算做回答。
那青年摆了摆手,劝道:“兄台别误会,若只是为科考,这本注解不合适,这本是山阴先生所写注释,破题立意比较偏,科考最好选择康成先生或是水镜先生的注释。”
“原来还有这么多的讲究吗?”林禹州走到季盛彦身边,他笑问道:“在下林禹州,这是我的好友季盛彦,请问公子如何称呼?”
青年看到林禹州时颇为惊讶,一个相貌如此出色的学子已是难道,居然又来了一个,他拱手道:“在下司马晨。”
“司马?”林禹州眼中闪过一丝情绪,他道:“今科乡试,洛阳解元也姓司马,叫司马朗。”
“他是我堂兄。”司马晨声音微微拔高,语气中的骄傲不自觉地流露出来,见林禹州和季盛彦同时看向自己后,他脸一红,神色微哂道:“让二位见笑了。”
林禹州伸手指着东北角特意隔出来的卡座,笑着询问:“司马兄,不如我们去那边说话?”
大概也察觉到在书架前聊天给其他找书的学子带来了不便,司马朗连连点头,他跑去柜台,交了茶水费用。
郭嘉和荀彧在三楼转了一圈,了解大概的图书分布后,回头却不见了林禹州和季盛彦。他俩找了一圈,才在某个偏僻角落的卡座里,看见了他们。
郭嘉要走过去,却被荀彧拉住了,“你我都参加了大汉学宫的揭幕仪式,那个学子不认识将军和军师,但肯定认识我们。”
郭嘉挑眉,他想低调的逛街,不想被围观,想到这儿,他扯着荀彧的衣袖,将他往楼梯处带,“先走吧,留他俩在这儿,就行了。”
荀彧笑了笑,将手中的书籍放到书架上,跟着郭嘉走了。
林禹州一心二用,自然看到了郭嘉和荀彧的动向,不过他也不在意。跟司马晨聊天,也是想了解一下司马家族的状况和想法。据司马晨说,司马家族很重视朝廷变革举措,家主司马防一直注意这洛阳动向,这次司马朗参加科考,就是司马防一力促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