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高手在红楼 完结+番外 (安静的九乔)
- 类型:BL同人
- 作者:安静的九乔
- 入库:04.09
工匠们大多面露不信之色,倒是铜匠与贾放的合作最多,干脆脱去了外头的大衣裳,只穿了贴身的小褂,露着一对精壮的胳膊,朝车驾跟前一站,沉声说:“俺老童来试试。”
结果自不必说,铜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将平地上的货车拖了五六尺远。可一换到铜轨上,铜匠轻轻松松,没费多少力气,就在同伴们惊呼声中将货车拖出两丈开去。
实验过程中,贾放与任掌柜全程在旁围观。
“我想,这时候您应该明白我为什么要做这些了吧。”贾放说。
任掌柜却还沉浸在震惊之中,没回过神。
这时工匠们已经将朝贾放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请贾放给他们“说说”——这些匠人们知道贾放的能耐,每一件事都能将背后的道理说明白。
贾放乐得大方,将摩擦力和摩擦系数的原理讲给众人知道,尽量用工匠们听得懂的大白话。
摩擦力这个名词众人都没听过,贾放就用“阻力”,摩擦系数也没法儿直接用,贾放就用“阻力因子”,但是他一边比划一边解释,又引导众人联想冬季的冰面、铺满碎石沙土的道路……虽是对初中物理全无概念的工匠,渐渐地也好似明白了什么。
候在一旁的任掌柜,越听越是心情激荡——贾放只让人做了两丈长的铜轨,但任掌柜心思活络,知道贾放必定会让人做上几十丈、上百丈的轨道,用于重物的运输。
就算贾放不做,他老任也要让人开工:这两条铜轨,看起来普普通通,在京里修一小段这样的道路,老百姓最多也就图个新鲜。
可是这样的东西如果放在矿山、码头、货仓……这可以节省多少人力和畜力!
任掌柜一面想,一面自顾自眉飞色舞,表情夸张。他可不知道,贾放可是将任掌柜的表情全都一一看在眼里的。
贾放当然知道轨道可能会给这个时空带来什么样的改变,他也完全无意打扰任掌柜的浮想联翩——但是他打算先请这些高手匠人们满足他在大观园中的需要。
他需要总长两百丈的铜轨,数对青铜铸就的车轮,可以随意拆装的那种——他并不是想在大观园里安装观光小火车,目前贾放的野心还只局限于:加强大观园内部的货物运输能力,如果真有什么货物送抵稻香村,这些货物需要尽量在外界不知情的情况下运出大观园。
于是,贾放豪放地下了订单。
任掌柜也很豪气地应了:百工坊若是连这个都答应不下来,就别想着以后了。
*
贾放通过稻香村里的“缩地鞭”,再次来到桃源村。
这回他一抵达,就发现村民们正喊着号子,将一株又一株的带皮杉木从河道中拖上来。这种杉木大概有海碗的碗口粗细,笔直笔直,每一株都有个三四丈长。
看起来,桃源村新拓宽河道的这条“青坊河”,成了运输这种木材的良好途径。
“这又是要做什么?”贾放问正在现场指挥村民们劳动的老村长。
老村长热情地回答贾放:“这种树叫做铁衫,树芯处木制坚硬,几乎与精钢不相上下。大伙儿从上游的村子那里采买了一些,正好可以用来做运货的轨道。”
说着,老村长还给贾放比划:“削成这么粗,这么宽,铺在平地上,回头车辆就在这轨道上行走,比在平地上走省劲,省好多劲!”
贾放:……
我在做什么,您怎么也能知道,不止有样学样,还懂得因地制宜?
他使劲儿旁敲侧击,想知道老村长是怎么想到这个主意的。如果这回老村长还说是贾放说的,他有绝对的把握可以跳出来反驳——这绝对不是我说的。
谁知老村长说,是一个从村子里路过的货郎提起了这个法子。正好上游有人伐了这铁杉,老村长就自己拍板,开始行动了。
贾放面上不显,可是心里的震惊并不亚于他第一次发现这座桃源村的时候——这真的是,镜像世界吗?
他打算看看村民们到底是怎样自己把这铁杉制成木轨的,谁知老村长这时终于露了怯:“三爷,三爷您指点我们一下啊!”
“那货郎只是提了个法子,具体怎么做……我们不会呀!”
第34章
且不论大观园和桃源村是不是真的镜像世界,在修建“轨道”这件事上,桃源村的进度还真不比大观园里慢多少。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村民们在村中拉开架势,将通过水路运输送来的铁杉晾晒、去皮、修整、刨成粗细一致的“轨道”。贾放则带着另外一群村民选址、测量、堆地基、铺木轨……忙得不亦乐乎。
令贾放没想到的是,用铁杉修建轨道,相比起京中用青铜铸造铜轨,另有一番好处:铁杉质地坚硬,同时也具备一定的韧性,用铁杉制作的木轨,很容易适合各种地表地貌,而且容易拆卸,如果其中一段坏掉,修修补补很快就能继续用,比修理铜轨要方便许多。
坏处自然是木轨没有铜轨持久。按照桃源村每年夏秋季会经历雨季来算,用铁杉建造的轨道,恐怕每年需要更换一次——但饶是如此,计算下来的成本也远远不及同等长度的铜轨。
除了铁杉制作的木轨以外,桃源村还需要配适适合在木轨上行驶的运输车辆。村里原有的木车轮这时被证明强度不够,在木轨上行驶,没多远便磨损了。于是贾放从大观园里带来了事先打好的铜皮,将铜皮蒙在木车轮上使用,这样一来就大大降低了车轮的损耗率。
这天贾放和老村长站在贤良祠附近,一面闲聊,一面观看村中初见规模的木轨道。
这些木轨连接着刚刚加宽的河道、桃源村,和坐落在桃源村外侧的贤良祠。新修的木轨穿村而过,一群村里的半大孩子偷了大人的车驾出来,你拉我,我拉你,沿着轨道玩耍。
“陶老丈,我近日晚间都在这贤良祠中忙着……读书,不希望旁人打扰。若是有人问起,还要烦请您代为向大伙儿解释。”
村长姓陶,这是贾放发现桃源村之后两三日才听说的。村里一千余口,以陶、李、赵、朱四姓居多。村中时有与外村通婚的,但是近十四年来,还没有外姓新户迁入。
陶村长赶紧说:“不敢,不敢!”
村长回答的时候,贾放盯着对方的双眼,想看清楚对方的反应——他知道自己在桃源村里的活动轨迹是反常的。最近这些日子里,他都是早晚住在贾府,白天的时候在桃源村,每天两头跑。
像贾放这样,说是在桃源村暂住,却每天早晚都独自“待在”贤良祠里,不与人见面——久而久之,真的没人起疑吗?
陶村长的反应却很了然:“三爷是贵人,自然比不得我们这些只晓得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庄稼汉。再说了,近来您每晚在贤良祠后面的小屋子里挑灯苦读,那灯光骗不得人,村里人人都是瞧得见的。”
“三爷别单只顾念我们,三爷更要顾念自己的身子骨才是。”老村长话说得很诚恳。
原来如此!
原来他每天晚上通过贤良祠返回大观园,祠后的小屋里竟是有灯光的。
贾放忍不住想起他第一次来稻香村时候见到的灯光,感情这灯光在贤良祠也一样会出现——而且还替两边交替出现的贾放打了掩护,让全体村民都以为他实际上就住在贤良祠的后面。
贾放的心情登时大为舒畅。
他深吸一口气,望着眼前桃源村的景致。这季节已是仲春,桃源村一带地气温暖,远处山峦上野生的杜鹃已经开了个漫山遍野。夕阳西下的时候,远山上火红的一片又一片。
但在贾放眼里:木轨已经将青坊河、桃源村和他身后的贤良祠联系起来,形成了对外交通的初步基础。桃源村很快就将摆脱原本出产单一、几乎与世隔绝的过去,开始……走上多元化发展的道路。
贾放在陶村长面前也用上了这样的说辞,只不晓得对方是否能够明白他的意思。
“从今以后,桃源村对外往来交通就会便宜得多。村里需要什么,尽管去外头采买便是,如果买不到的,就跟我说,我来想办法。”
“村里头有好的出产也可以考虑着与村外头交换。我看那风干的稻花鱼就很不错,等贩盐的行脚商人来了,你们就用我这次给你们带来的铜钱多买点,回头多腌些稻花鱼,争取贩到外村去,村里妇人们需用的针头线脑什么的,这钱不就都有了?”
“除了稻米之外,你们自己捕的鱼,喂的猪,养的鸡,就都是你们自己的,是自己吃还是贩到外头去,我一概都不过问。”
贾放一个劲儿地鼓舞桃源村“发展副业”:粮食产量高是个非常棒的基础,再发展些副业指定能锦上添花。
他给陶村长描绘了一副动人的画卷,饶是陶村长当了多年的村长,这时也为了这前景激动不已。
“陶老丈,接下来一段时间里,我会着手安排,将村里的粮食运出去,希望能将这粮食用在刀刃上。这是大家伙儿辛苦多年的成果,回头我会给大家相应的补偿,不会让你们白白劳作的。”
贾放说完,就向陶村长告辞,自己返回贤良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