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高手在红楼 完结+番外 (安静的九乔)
- 类型:BL同人
- 作者:安静的九乔
- 入库:04.09
袁县令还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道路,他现在很有些后悔,不应该坐轿过来的,应该直接坐车,快马拉车,一个时辰不到就该到了,他也不至于天不亮就要出门——而且在这样的路面上风驰电掣的赶路,感觉一定不错。
袁县令缓步而前,与昔日下属桂遐学打过招呼,又见了几个“外联办”的工作人员,表情淡漠地点了点头,问:“贾大人今日可在寨中?”
外联办的人都摇摇头:“贾大人最近都不在,但是听说快要回来了。”
袁县令听说,既觉得安慰,又有点小失望。
但不在就不在吧,他对这桃源寨久闻大名,能过来欣赏一下也好。
只听桂遐学对外联办几个工作人员说:“我们先去办公区,去金融办吧!”
于是一群人,乌泱泱地去了桃源寨正中几座简易活动房。桂遐学熟门熟路地找到金融办,掏出手里的银子,大声道:“老金,老涂,快来收银子!”
李师爷的脸色登时变了——这一锭,就是刚才他偷偷塞给桂遐学的银锭子呀。
活动房里坐着两个账房先生,闻言一个将戥子拿了出来称银子,另一个拿了账簿出来。称完银子的大声报:“五两七钱八分!”
另一位马上换算:“折五千七百八十文的流通券,小桂,怎么说,是要流通券,还是折进共同基金里。”
桂遐学嬉皮笑脸地道:“这是从武元过来的李师爷带到本县的银两,折不折共同基金,要看他的意思。”
账房们的目光平平地移动,转向师爷打扮的人。李师爷登时头上冒汗,颤声问:“啥叫‘共同基金’?”
老金开口解释:“近来从外县到本寨参观的人愈多,时不时有像阁下一样的,希望向本寨贡献一些金银。但是本寨有财务纪律,这些金银本寨但凡有公职在身的人,都是不能收的,但往往又盛情难却,不好拂去了对方的好意。于是,贾三爷提议设置了这个‘共同基金’。”
“往后寨子里修个桥、挖个路,除了从财政口出钱之外,共同基金也会出一份力。各位,往这共同基金里捐钱,就是给桃源寨捐钱,就是给贾三爷捐钱!”老金这一套话已经说得熟极而流。
最难得的是他最后明确说了,这钱是给“贾三爷”的,这让李师爷下定了决心,握着拳头道:“捐!”
决心一下完,这李师爷马上又问:“写不写功德簿?”
老金点头道:“写!”
这时李师爷已经接到了无数来自县尊大人的眼刀,这时抵挡不住压力,连忙说:“请写上,来自武元县县尊大人。”
“好的!”老金与老涂,一个记账,一个开保险箱,两人都没有起身向县尊大人行礼的自觉。
只有桂遐学笑嘻嘻地向袁李二位解释:“这两位也是寨子里的公门中人,这边几位都是。”
袁县令终于吃惊了:“这么多?”
桂遐学点点头:“大家都是有公职在身的,只不过不一定便是全职,还有几位另有本职工作。好比学生我吧,学生另有一份在潇湘书院任教的职务。”
袁县令心里有数,贾放早先曾经要求各县到桃源寨来参观,推广“桃源”经验,就是让各县自行考察,有没有可以照样搬去各县的做法,能改良各县现状的。
这桃源寨,公门中人如此之多,完全可以照搬到武元县去嘛。
于是袁县令开口问:“各位有公职在身的,是否身上都有功名?如果是这样桃源寨一地,就出了如此之多的秀才、举人,那真是要羡煞本县……”
周围人相互看看,然后一起点头:“县尊大人,我们都有,但是那不叫功名,也不是说考过了秀才、举人……我们都有‘基础文化知识文凭’,都是要考的。”
袁县令惊讶了:“基础文化知识文凭?”
他一推李师爷,李师爷吓得赶紧从袖子里抽出一本空簿子和一枝毛笔,在老金那里借了一点墨,才匆匆记下“基础文化知识文凭”“人人必考”这样的字样。
而袁县令则越问越惊讶:这“文凭”,桃源寨里两个月就举行一次考试,考通过了就能拿文凭,所有的“公门”职位,无论工作内容是什么,一定要拿到文凭才能上岗。
袁县令心想:若是按照这个标准,他县衙里一大半人都要涮去,毕竟县衙里那些衙役,多数是不识字的。
另外他见到外联部里有梳着发髻的女性,于是颤声问:“妇人若是得了这文凭,也能进公门办差吗?”
“那当然!”桂遐学笑道,“文凭是第一标准,若是妇人能考过,凭啥不让她当差?”
袁县令抖着胡子心想:成何体统,这成何体统。
旁边李师爷竟然还要记,袁县令当下大咳一声,李师爷笔一抖,当下悟过来,想必是县尊大人不想把这一条“移植”到武元县去,因此叫他不要记。
外联部里的女性工作人员似乎已经见惯了,朝桂遐学使个眼色:“桂教员,金融办参观得差不多了,请带袁大人去别处看看吧!”
桂遐学当即将袁化与李师爷从金融办里带出来,将他们带到山上的贤良祠跟前,让他们纵观整个寨子的布局:
“这是桃源村,这里一千人是最早在这片土地上定居的居民。大人可以见到他们的房子式样与中原不同,这其实是非常优秀的建筑方式,适应本地较为潮湿的自然环境……”
“那边几座中原式样房舍的村落,就是余江移民迁来自建的村落,分别叫做新余、一村、二村、三村……”
袁化:这村名起的还真是方便,按顺序排就行了。
话说,当初这余江移民来的时候,还是从武元县过的,袁县令亲自过问了此事,并且命衙役路上不要停,直接送出武元县境,送到桃源寨,唯恐他们那些鼓胀病人“过人”,连累了武元的百姓。
可谁能想到,现在从余江来的人病全都好了,而且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建成了自己的村落。
说老实话,他也想要人口啊!人口多,田里的劳力就多,就能多垦几亩田,多服些徭役,多缴些赋税。不过现在武元的大片良田都已经有主,都是那些富户乡绅家里占着,想多收赋税也收不上来,平日里修个桥、铺个路还得看这些富户的脸色……
袁县令越想越出神,他突然有点儿咂摸出味道,记起来了贾大人到武元县的第一天,对那些乡绅们避而不见——他好像有点儿明白,贾大人想让他们这些地方官,看什么,学什么,改什么了。
袁县令顺着桂遐学的指点,又接着看向桃源寨中的水田。他突然跳了起来:“你不是在哄我吧!这……这怎么又抛秧了?”
袁县令是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读书人,一路考上了进士,混了个同进士出身,外放来做县令——无论他再怎么不辨稼轩,也知道现在不是插秧的季节。
而且这桃源寨的稻田里之中也各有不同,有些田里水稻已经灌浆,稻穗沉甸甸地垂下,就等着丰收了。可有些才刚插秧,这是在搞什么?
“好较大人得知,”桂遐学得意地说,“寨子里现在在试种三季稻,这刚刚抛秧的是最晚一季晚稻,其它马上就能收的是今年的第二季。早些时候已经收过一季稻了。”
“你说什么?三季稻?”袁县令登时瞪大了眼,一副难以置信的神情。
他在南方为官多年,自然知道两季稻的事,但这也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能做到,一般都得是地区暖、水量丰沛的地方,此外还得农人精心侍弄,挑选合适的稻种,才能真的做到一年收两季。
可这桃源寨,竟然种三季稻?
“是呀,”桂遐学随随便便不当回事地说:“这第三季是今年新尝试的,稻种也是新培育出来的稻种,那些田都是‘试验田’,第一季种完了之后特地空了一季,让土地的肥力更好些,现在才尝试种这第三季。”
他骄傲地说,“在桃源寨,种地的农户都是要签责任状的,产量越高,交的赋税越少,不是等闲人家都能种上地的。”
袁县令:产量越高,交的赋税越少……这种事情,他还是头一次听见。
见身边的李师爷站着不动,袁县令赶紧用胳膊肘捅捅对方,李师爷一惊,赶紧提笔,在自己的簿子上飞快地记了起来。
谁知桂遐学又转换了话题:“看,大人,那边正在捕田里的稻花鱼!大人您等等,我去那边打一声招呼,让留两条大鱼做中午饭。”
袁县令与李师爷相互看看,心想:中午晌应当是有乡里的富绅请吃饭。
谁知到了午间,桂遐学还是把他们都带回了办公区,请这两位在一张长桌跟前坐下稍候。
袁县令和李师爷坐了一会儿,竟然见到有其他人进来,坐在同一张长桌上开始吃饭。
县令与师爷两个对视一眼,眼都有点儿直——对方怎么这么没礼貌,竟然与县尊大人同桌,连个招呼都不打。
偏生来的人还不止一个,很快又来了几人,坐下打招呼,各自问问差事都办得怎么样了,然后一起闷头扒饭。他们吃得都很快,一旦吃完,就抱着碗筷出去了,空出来的位置就会马上被旁人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