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话都是老生常谈了。宝钗心中烦躁的不行,却不好十分表露出来。正在敷衍间,突然见薛蟠从外面走进来,连声嚷着:“这府里要出大事了,你们听说了没有?”薛姨妈和宝钗都问何事,薛蟠就说听冯紫英言道,如今皇恩浩荡,准许内廷鸾與回家省亲,入其重宇别院,略尽骨肉亲情,京城中各家椒房眷属都在忙着修园子,说要盖什么省亲别院。薛姨妈和宝钗听说,也连声道稀奇。
这话说了没几日,果然见王夫人带着贾琏来说,省亲的事情已经定下来了,宁荣二府合议在两府之中,量造省亲别院,一共三里半大,从东边一代借着宁国府里花园起转到北边,盖着省亲别院。因梨香院离此处甚近,唯恐大兴土木之时有所妨碍,便请薛姨妈另挑一处房舍居住,以免工匠进进出出,反扰了兴致。
薛姨妈是客,哪里好意思挑三拣四,最终贾家人殷勤苦留,客随主便,仍由贾政拍板定了东北上一所幽静房舍不提。
其实以薛家之富,京城中原有几处房舍。只是薛姨妈和王夫人从小一处长大,姊妹情谊深厚,离别了这许多年,只想着厮守,如今薛姨妈又是寡居,更不愿远离亲友。王夫人在贾府之中虽然贵为当家夫人,其实却是公婆不疼、老公不爱的,心中也有许多说不出口的苦楚,每日里于吃斋念佛之余,也盼着和薛姨妈说说话,消磨时光。宝钗也十分体谅母亲的心意,再加上又有林黛玉和三春姐妹相伴,也不愿轻易分离。至于薛蟠呢,他早和贾珍贾蓉冯紫英一伙人混做一处,在一群纨绔子弟中如鱼得水,更不舍得移居远处。
几乎在薛家人迁移新居的同时,省亲别院风风火火地建造起来了。从荣宁二府的爷们到下头管家小厮一干人等,还有两府平日里眷养的清客们,各都领了差事。除贾政不惯于俗务,不好插手外,贾赦、贾珍、贾琏、贾蓉、贾蔷、赖大、来升、林之孝、吴新登等人,各个都忙得不亦乐乎。
贾蓉因单管打造金银器皿,这却是薛家的老本行之一,便三天两头跑过来讨主意,接连将薛家经验丰富的老人借过去搭把手。老家人回来的时候便咋舌说贾家如何把金山银山不算钱一般糟蹋,引得众人都议论纷纷,连薛姨妈闲来无事,也跟宝钗聊些闲话,暗暗说贾家这次只怕出血不小。
宝钗于经商上头何其有天分,当下就随口跟薛姨妈算了一笔账,言道这园子建下来,只怕没有十几万二十万两银子是打不住的,说得薛姨妈也是目瞪口呆。
第68章
薛姨妈闻言大惊,道:“怎么要用这许多银子?”
宝钗笑着回答:“这算什么?昨日我到老太太房里请安,正赶上下头人呈上园子的图样,大家在争着看。我看按上头画的地步方向,只怕有得忙活了,这还亏得有能人从中调度,省了许多财力。头一样,地皮是现成不用另买的。再者,竹树山石以及亭榭栏杆植物,皆可从东府会芳园及荣府旧园中挪就前来,纵使仍不够用,所添亦是有限。”
薛姨妈疑惑道:“既是如此说,又如何用得了一二十万两银子。”
宝钗道:“母亲仔细想想看,盖园子哪处不要用钱?人工、建筑用的木料砖瓦尚是小事,等到真个建成,材花银子呢。前几日听哥哥说,那蔷大爷带着几个人下江南去买戏子,聘请教习兼置办乐器行头,单这一注你算算有多少?”
薛姨妈定定神说:“我冷眼看着,若是以他们家平素的□□,只怕少说也要一二万两银子。”
宝钗笑道:“这还是懂行的价了。这事情虽不算甚大,里头却是大有藏掖。如今咱们关起门来说话,也不怕别人知道,我就着实说了,只怕蔷大爷年纪轻,不在行,虽下头有几个认真跑去讲价钱会经纪的人,到底又远了一层。母亲想想看,这里头的油水难道能少了?这样层层盘剥加码,少说也要二三万两银子。”
薛姨妈点头道:“我的儿,你说的很是。好在贾家家大业大,花的起。贾府里沸沸扬扬都传遍了,都说蔷大爷带了五万两银子去呢。”
宝钗道:“这个我倒是听哥哥说了,不是五万两。是用的他家存在江南甄家的银子,说支三万两用作采买戏子等之用,下剩二万两预备置办花烛彩灯并各色帘栊帐幔的使费。”
薛姨妈忍不住念佛道:“阿弥陀佛!快赶上当年我们王府预备接驾时候的做派了。”
宝钗笑道:“也就是快赶上,以贾家的谨小慎微,又怎么敢逾制呢。除了前头说了那两样外,打造金银器皿、安置各处陈设、乃至采办鸟雀,哪里少得了银子了?”
薛姨妈听了这话,沉默半晌,方道:“若果真要十几二十万两银子,他们哪里来这许多钱?咱们住在这府里两年了,可没听说他家除了田舍外还有什么产业。”
宝钗想了想道:“他们家百年积累,想来总是有些家底的。别的不说,单他们家东北上的庄子,只怕一年也能入近万两银子呢!纵使遇到收成不好的年景,打个对折,也有小五千两。”
薛姨妈提醒道:“难道他们竟不吃不喝了不成?”她是当家主母,自然知道柴米油盐酱醋茶是怎么一回事,何况各种红白喜事、人情往来,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宝钗便道:“姨父是五品官,一年的俸禄、各路官吏入京的冰敬、炭敬诸物,怎么说一年也能有几千两银子。加上这一笔,应付一年的日常开支、人情往来,是尽够了。遇到地里收成好岁租多的时候,只怕还有不少剩余。就算这些年府里人口多,事情多,前几辈总也攒下来些东西。再者,大姐姐成了皇妃,荣府门口车水马龙,下头人难道就没有什么孝敬的?”
院门紧闭,这日恰逢王夫人的斋戒日,她应在房中修持,想来是不会过来跟薛姨妈说话了。白日渐长,薛姨妈午睡之后,难免觉得无聊,到宝钗房中小坐,一边看宝钗做针线活,一边跟她说些闲话。既是关起门来的私房话,便也不怕旁人听见,母女两个就这么随意算着盖省亲别院的各项使费,感叹不已。
半晌,薛姨妈突然想起一事,问宝钗道:“如此说来,既是盖园子这么大的事,咱们是不是也该出一份力?”
虽然作为亲戚,早在省亲别院动工之前,薛姨妈就曾经表示过,若有什么帮的上忙的地方尽管开口,薛家最不缺的便是银子。但以王夫人和贾母的爱面子,再加上只怕她们也对省亲别院的花费开销预计不足,自然不肯开口。薛姨妈原本虑着贾家既不肯收,自家也不好做的太着痕迹,只怕唐突了亲戚,反而不美。故而只是在得知元春封妃之时送了厚厚一份贺礼,倒没对建园子有额外的表示。如今得知建园子竟要这么许多花费,她也是经过风浪的人,自然悟出贾家是外头体面里头苦,因此就又动了心思,先来和宝钗商议。
宝钗想了一想,暗道:若是薛家住在自家宅子里,也就罢了。但如今为了母亲和王夫人说话方便,彼此间有个照应,借住在贾家。虽说借住几年房子并不值什么钱,反正贾家的房子闲着也是闲着,但难得的是这份情谊。
想到这里,宝钗就迟疑着说道:“既是借住在他家,如今他家遇上这么个大事,咱们确实不好袖手旁观。哪怕他家不缺银子,但咱们拿出来的,也是咱们家的一番心意。”
薛姨妈想了一想,豪迈说道:“既是如此,明儿个我就跟你二姨母说,咱们家拿出一万两银子来,如何?”
听薛姨妈这么说,这次吃惊的却是宝钗了。
其实薛家本有百万之富,宝钗这些年又打理着生意,单她自己手头的那几个铺子,因宝钗经营有方,属下又得力,生意越做越大,每年竟有小几千两银子的出息,因此她原不把一万两银子十分看在眼里。
只是同时她却也知道,一万两银子在别人眼睛里,却是一笔相当大的数字。显贵之家的嫡女出嫁,只怕所有的嫁妆加在一起,也不定有这个数呢!一万两银子,只怕一个贵妇诰命积攒了一辈子的体己了。
除此之外,宝钗还知道似自家母亲这般上了年纪的人,其实生性最节俭。如今竟肯一下子拿出一万两银子来,着实罕见。
薛姨妈却似主意已定。见宝钗也说并无十分不妥之处,她便行动下来,当日三催四请,硬是把薛蟠从外头叫回来,言说如此如此,催着他赶紧筹备银子。
薛蟠手里如今单京城里就有十几间大小不一的铺子,每年薛家入账几万两白银。薛姨妈想着即使这些年生意有所凋零,凑出一万两银子来还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岂料想薛蟠面有难色,一摊手道:“论理咱们在贾家住了这么久,他家建园子这么大的事情,咱们不出几个实在有些过不去。可是娘你一下子要一万两银子,这可是难住我了!我现如今从哪里给你凑一万两银子来?”
薛姨妈和宝钗都不肯相信,只道薛蟠是有意推托。薛姨妈先怒道:“你这孩子几时竟这般小气了?咱们住在你姨爹家这几年,承蒙贾家阖家上下款待,处处和气。你又和他家的爷们儿交好,每日里混在一处。如今他家这么大的事情,咱们怎能不表示一二?一万两银子是多了些,可谁不知道咱们薛家有钱?就得拿这一万两出来,才能不辱没了咱们家素来的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