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穷秀才和他的侯门小夫郎(星懒懒)


谢宁鼓起脸,撒娇道:“可是我想洗凉水澡。”
陆川摇头,眼神很坚定:“不行,我们刚到这里安顿下来,还不是很适应,任何一点儿变化,都可能导致生病。”
舟车劳顿加上水土不服,很容易病邪入体,他不得不防。荷花就是因为贪凉,用了凉水洗澡,昨天已经病倒了。
谢宁泄气:“好吧,那我要少兑一点热水。”
陆川应下:“可以。”让厨房烧热一点便是了。
谢宁被热得蔫蔫的,他本来就不太喜欢这种场合,宴席上除了感兴趣的话题,都没说几个字。
而且宴席上的菜肴,可能是想展现醉月楼厨师的厨艺,大部分都是肉菜,奈何天气太热,加上场合不对,谢宁这个肉食爱好者,都不太有胃口。
出门前雄赳赳气昂昂的气势一扫而空,如今谢宁只想回去洗个澡,吃一碗黎星做的凉拌面。
临安府这里冬天几乎不下雪,也不结冰,压根存不了冰。
虽说硝石能够制冰,但由于硝石是制造火药的主要材料,朝廷已经管控起来,只有少数皇商才有资格制冰,临安府的冰,价格贵得离谱。
否则谢宁还想吃冰沙呢,刨出冰沙来,淋上酸酸甜甜的果酱,在夏日可是他的最爱。
陆川劝慰道:“我们这两天都在安顿,明儿我就让齐管家去买些冰回来吃。”
谢宁抬头:“买冰也太奢侈了吧,会不会对你的形象不太好啊?”
陆川笑了:“我的形象可不就是个有大靠山的愣头青吗,大手大脚才叫正常,顾忌这顾忌那的,反而让他们警惕。”
谢宁:“也是,那我可就要大花特花了?”
陆川:“随便花吧,现在先花着你的嫁妆钱,等过些日子,我在你名下开个工厂,赚了钱你再花我的。”
以前在京城,有谢宁的几个嫁妆铺子养着,每月都有收益。
现在铺子在京城,收益一年送一次,陆川总不能就巴望着京中送钱来花,还得自己寻些生计。
他从京中带了这么多人过来,总要给人发点月俸,多多开源才是正经的。
两人在甜蜜地讨论着要吃什么,半点不聊官场之事。
陆川和谢宁离开后,丁同知他们也散了,各自归家。
丁同知喝着厨房送上来的解酒汤,心情很是愉悦,看他心情好,丁夫人也笑着说几句她的见解。
“看来这位新来的陆知州,不是个心思深沉之人,八成是来历练的,咱们多顺着他一点,待三年一过,刷够了政绩,自然就高升离开了。”
丁同知眼中闪过赞同,但嘴上却说着:“陆知州虽然是贫苦出身,但他夫郎却是永宁侯府的哥儿,还是轻慢不得,不可松懈。”
丁夫人识趣地附和:“大人说得极是,京里来的富贵哥儿,只怕没见过临安的风景,过日子妾身便邀请陆夫郎出去逛逛,探探他的底子。”
丁同知满意地点头:“夫人不愧是本官的贤内助,那就有劳夫人了。”
丁夫人很顺从:“大人与妾身夫妻一体,这是妾身应该的。”
丁同知搁下手中的空碗,站起身来,说道:“夫人便早日休息吧,本官还有事儿,就不多留了。”
“大人慢走。”
丁夫人对着丁同知的背影福身,直到看不见背影,她才站起身来,随意地坐下。
她嫌弃地看了一眼丁同知用过的碗,吩咐身边的丫鬟,把那个碗收走。
旁边的嬷嬷像是不知她心思,有些气愤地上前劝说:“夫人,大人今儿心情这么好,您怎么不趁机把人留下,大人这会儿,八成又去找庆芳轩那个贱人了。”
丁夫人把玩着桌上的茶杯,满脸不在乎:“方姨娘也是正经抬进来的,伺候大人是她应该的。”
嬷嬷似是恨铁不成钢:“夫人,你也太不争了,迟早有一天会被那个小妖精爬到头上来。”
丁夫人露出一个轻蔑的笑,语气很肯定:“不会的。”
只要丁同知还需要她娘家的助力,就不会让后宅中任何一个人越过她。
临安府有两个判官,除了周判官之外,还有一位易判官。
易判官在宴席中表现并不明显,别人说什么,他就应和什么,没有一点儿自己的主见,像个随波逐流的老油条。
可此时回到府中,易判官的样子却和宴席中表现出来的不太一样。
易判官是外地来的官员,他是上届中举的进士,因为排名靠后,家中又没有什么关系,所以被指到了临安府当一个从七品的判官。
他出身贫寒,家中夫人是他考上举人时娶的商户之女,两人都没多大见识,来到临安府快四年,每年考评都只是个下等。
易判官叹气:“走了个捞油水的知州,又来了个愣头青,这临安府,什么时候才能脱离丁家的掌控?”
易夫人看着郁郁不得志的夫君,走到他身后,一边给他捏肩膀,一边宽慰他:“依我看,这陆知州应该不是个简单的,还有他夫郎,两人看着眼神清明,不像是表现出来的那样。”
易判官回想宴席上陆川和谢宁的表现,还是没看出两人有什么心计,最后只能再次叹气;“希望你说得对吧。”
回到府中的陆川,并不知道有人对他寄予厚望,他刚洗完澡出来,穿着简单的薄衫,和谢宁在庭院里,一边吹着过堂风,一边等黎星的凉拌面。
他们刚来这里几天,除了扫洒婆子,还不敢招太多的丫鬟仆从,尤其是厨房这个地方,更不敢让不熟悉的人进去。
这几天的伙食,基本都是黎星主厨,大河虎子这两个少年给他洗菜切菜打下手。
黎星最擅长做的就是大锅菜,大家这两天吃的都是一样的,大河虎子一身的牛劲,来揉面最适合不过了。
两盆煮好过完凉白开的面条,被端了上来,黎星跟在后面,手里端着做凉拌面的调料,小葱、芫荽、醋、青瓜丝、油辣子等等一应俱全。
调好的第一碗面被小溪捧到谢宁跟前,接着就是陆川的。
谢宁夹了一口吃进嘴里,满脸的享受:“这才是这种天气应该吃的东西啊!”

和丁同知他们宴饮后的第二天,陆川起了个大早,在点卯前半个时辰去了府衙。
其实起床的时间跟他在京城时一样,但他住的地方就在府衙后院,走两步路就能到,节省了不少时间。
住在府衙后院也挺好的,至少路程短了。
昨天宴会时,陆川说过他第二天就会来府衙上值,所以今天大家都来得挺早的。
本以为他们已经来得很早了,但在府衙点卯处看到陆川的那一刻,周判官还是吓了一跳。
周判官后退一步,表情讪讪:“大人怎么这么早就来上值了?”
陆川坐在负责官员点卯的书吏旁边,姿势悠闲,谢五谢六站在他身后,书吏拿着毛笔战战兢兢,大气不敢喘一口。
他掀起眼皮扫了周判官一眼,声音温和道:“本官初来,还不认识临安府衙的人,索性夏日天热起得早,便来这一一认一遍。”
周判官扯出一抹笑:“原来如此,其实大人若是想认识他们,下官尽可以寻他们来集合,不必浪费大人的时间。”
陆川说:“何必如此麻烦,本官坐在这里,一个人对应一个名字官职,更容易记忆。”也顺便瞧瞧有没有不把他放在眼里的。
事实证明,他这个知州的名头还是很好用的,官员名册上的人,全都在规定时间内来点卯了,就连丁同知也不例外。
经过早晨点卯一事,似乎所有人做事都兢兢业业的,新官上任三把火,生怕这第一把火就烧到他们头上来。
不过陆川可没有兴致烧火,他昨天已经摆明了自己的身份和背景,只要不是想要跟他作对,基本没几个官员敢惹他。
点卯结束后,他也没把人叫来训话,直接进了属于知州办公的屋子,让人把各个部门的资料都送来。
要快速熟悉一个新的职位,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各种文书上熟悉办事的流程,以及各种账册,最能看出一个府的发展程度。
于是府里的所有人都兢兢业业干了三天活,而他们的顶头上官,却一眼也不瞧,窝在屋子看了三天典籍,还时不时让人进去讲解。
丁同知看到陆川如此勤奋,心里又提了起来,这个陆知州不会要搞什么大事儿吧?
陆川一连看了三天文书典籍,都快看吐了,才稍微了解一些临安府的情况。
临安府地处亚热带地区,主要种植水稻,一年两稻。但山地较多,可以耕种的土地较少,每年交上朝廷的农税都是倒数的。
府衙能够自留的税就只有人头税、户籍税和商税,其中人头税和户籍税每年都差不多,商税却是逐年递减。
这足以说明了有问题。
也不知道上任知州把钱都花在哪里了,才刚年中,府衙的库房就已经空了,账上只有五百两银子。
这点银子够干什么,府衙的官员书吏衙差有这么多,发几个月俸禄就没了。
不过这都不是最要紧的,如今已经是七月,正是夏耕的季节,他得保证百姓们有饭吃,才能进行下一步计划。
这天丁同知照常在他的房舍里琢磨陆川,突然进来一个人,是他留在陆川房舍附近的眼线。
“大人,陆大人要出门了,他还让人去叫了周判官同行。”
丁同知眉心一皱,不知陆知州为何不继续窝在房舍里看文书,他站起身来,在陆川出门前把人拦下。
丁同知笑道:“听说大人要出门,不知大人所为何事?可要下官陪同?”他瞥了陆川旁边的周判官一眼。
陆川抬眼:“没什么大事儿,只是如今已是七月,听说正是夏耕的时候,本官想到附近村落看看夏耕的情况,免得耽误了年底的收成。”
说到夏耕,丁同知脸色僵了僵,这大热天的,竟然要到乡下去,还嫌不够热吗?
但想到这是新知州来临安府的第一次外出,他还是咬牙坚持说想跟随。
反正第一次只是探查临安府的种植情况,陆川无所谓跟多少人,叫上周判官,也只是因为他是负责农耕水利方面的。
乡间多小路,陆川没坐马车,直接带着谢五谢六几个护卫骑着自己的马过去,府衙里的马不多,丁同知和周判官,一人只能带一个手下带路。
一行人穿着官服和衙差服饰,策马出了城。
陆川作为知州,有任命衙差的权力,为了谢五谢六他们办事方便,就让他们到府衙里领个衙差的虚职,也吃朝廷的一份俸禄。
蚊子再小也是肉,银子再少也是钱,能抠一个铜板是一个铜板。
这边陆川出了城,谢宁也带着人出了府,来到临安府最大的牙行。
“我要买一间宅子,两进或是三进都可以,但要离闹市近一些。”谢宁说。
接待谢宁的是牙行的掌柜,掌柜显然是个有眼色的人,一看谢宁是个陌生夫郎,又穿得华贵,身后跟着仆从护卫,就猜到了他的身份。
新知州到任的消息,短短几天内,就已经传遍了整个临安府,凡是做生意的商家,就没有不想打听的。
只是新知州的家规森严,打听不出什么来,只知道新知州是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娶的是个哥儿。
掌柜的态度很恭敬,听到谢宁的要求,脑瓜子很灵活,很快就找出了十几间没问题的宅子。
“这位夫郎,您看看这几间宅子怎么样?离闹市很近,拐弯走一步就是闹市,却闹中取静,平时一点儿也不吵闹。”
谢宁坐在椅子上,品尝着牙行端上来的特色点心,当地有名的鲜花饼,听说里面的馅儿是用百合花制成的。
当地鲜花很多,智慧的百姓便想到了用鲜花做点心,谢宁吃着感觉还不错,入口有浓郁的花香,甜中带着一点鲜花的苦涩,但点心师傅把两种味道糅合得很好,吃起来风味十足,而且还不腻人。
谢宁一口气吃了两块,才端起茶杯,饮了一口茶,茶水也是当地特有的茶叶泡的,谢宁喝着不比京城的那些名茶差。
没想到一个牙行,随随便便拿出来招待客人的东西,品质都这么好。
牙行掌柜若是知道谢宁的想法,怕是得哭了。他们哪里是随便招待,分明是看出了谢宁的身份,以贵客相待。
谢宁没有说话,站在他身后的白玉上前一步,接过掌柜手中的图纸,一一看了起来。
“这间宅子虽然是三进,但是布局小了些,不要。”
“这间宅子离青烟街太近了,也不要。”
“这个倒是还行,虽然是两进的,但格局大,加上院子不小,还能接受。”
“这间……”
他挑挑拣拣,十几张图,被白玉挑得只剩下三间宅子。
掌柜的抹了一把汗,还好没有把宅子全部筛了,还留了几间。
知州夫郎身边的人果然不同凡响,一个哥儿小侍都有这般眼力,知州夫郎估计会更厉害。
白玉拿着剩下的三张图,放到谢宁面前:“公子,您看这三间宅子如何?”
谢宁没看图纸一眼,而是又喝了一口茶水,站起身来整了整衣衫,悠闲得只差没伸个懒腰了。
“既然你选好了,那就去瞧瞧这三个宅子吧。”
休养了两天,荷花已经大好,谢宁本来还想让他在府里再休息一天,但他偏要跟着出来。
谢宁还没出门,荷花就已经打好了伞,随时为谢宁遮阳,谢十一他们紧随其后。
一行人的动作快得掌柜都没反应过来,谢宁都出门了,他才回过神来,快步走到谢宁跟前,为他们引路。
“客人请跟我来!”
谢宁看房的速度很快,都是大致看了一眼布局,再结合来时观察的情况,很快就定下了一间二进的宅子。
他跟着陆川来临安府,是有自己的事情做的,他之前就计划要办一个地方报纸。
版面要有别于大安报纸,其中一半可以引用大安报纸的时策文章和朝廷颁布的政令,学习方面的文章,和大安报纸保持一致。
至于小说板块和新闻板块,则让人投稿,实在不行,就让陆川再写两本小说大纲,他找人来编写;记者采访当地的新闻,写云南当地的故事。
既然来到了云南,办的是云南报纸,也该适当调整成云南的内容才是。
不过在此之前,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需要解决,云南当地的百姓,不像京城百姓一样普遍识字,他们是普遍不识字。
其实不仅是云南一地,其他省份其实也都是这样,只有江南一带,鱼米之乡,百姓富足,识字的人才多一些。
地方报想要和大安报纸一样,被当地百姓接受,就需要提高他们的识字率,买报纸的人才会多起来。
所以谢宁在临安府办报社,一开始肯定是亏损的,不过这点儿亏损,他能亏得起。
对此谢宁已经想好了法子,那就是说书,八卦是人类的天性,先用说书把人吸引进来,再教他们慢慢识字。
“公子,这是临安府里最有名的十位说书先生。”谢十一说道。
谢宁坐在大堂的上首,打量着这十个说书先生,他们五个一排站着,有老有少,神色既有兴奋又有不安。
他们被人找来时,并不知道是何人来找,直到来到府衙后院,才知道找他们的人是知州夫郎。
能为贵人说书,自然是值得自豪的事情,但同时也惴惴不安,生怕言语不慎,就得罪了贵人。
半晌,谢宁才开口;“你们可都识字?”
十位说书先生纷纷开口:“自然识得”、“会一些”、“读文章不成问题”。
谢宁一听,十个说书先生,各有各的口音,有说官话说得字正腔圆的,也有说官话口音歪得听不懂的。
谢宁有些绝望,难道第一关就要倒在语言上吗?

虽然口音各异,但文字是统一的,他们至少都识得字。
谢宁拿了一本话本子考较了一番,确认他们都识字,便放下心来。
“你们知道大安报纸吗?”谢宁问。
这几天谢宁让人去调查了,大安报纸已经传到了云南这边,只是京城终究离得太远了,最新的一期报纸还是半年前的。
也是这一次外放到云南,谢宁才发现,原来大安报纸有这么多的盗版,盗版也就算了,版面质量堪忧,一份报纸的价格竟然高达上百文。
在京城才三文钱的报纸,来到云南,居然要上百文钱,而且看的还是盗版。
听说是湖广那边的行商,来云南收货时,顺便带过来卖的。
这让谢宁有种亏大了的感觉,他得卖多少份报纸,才能赚到一百文啊!
而且还是盗版,连三文钱都舍不得出,这上百文一份的报纸,他连半个铜板的利润都没捞到。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