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奶奶在电话里一直不停地问。
“奶奶,我过得还好,有好好吃饭,身体也很健康……”
赵想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回答,他记忆力好所以就算赵奶奶问了一大堆,他也都记下了。
“电话给我,电话给我,轮到我和大孙子通话了。”
赵爷爷的声音从电话里传过来,赵想在另一边忍不住笑了起来。
“你别急嘛,先让我说完行不行?”
两老在电话里吵了起来。
赵想也不打扰他们,把电话夹在肩膀上,然后整理上午的病历,这些病历都是要存档的,他早点整理好,晚上就能早点完成。
“阿想,我是爷爷……”
相继和两位老人通完话后,赵想才把电话挂上。
他每个星期要接好几通电话,不是两老打来的,就是赵勇军和翟新打的。
赵想每天听到家人关心的叮嘱,心里都是暖洋洋的。
除了家人们的关心,赵想同样也关心着大家,他们问赵想的问题,最后赵想也会反问一遍。
虽然大家隔了千里,但是有电话和写信,所以赵想与大家的感情并没有减退,相反因为他不在,大家更加想念他。
光是写信寄照片打电话也不能消除他们的思念之情,大家每年都许愿赵想能回来,然而赵想一直没能调回来。
虽然赵想人不在首都,但是在首都一直有他的传说,甚至因为本人不在,大家传得更凶了。
特别是后来赵想又研究出了新的解毒剂,那可是能解大部分蛇毒的药,现在好多山区的都备上了这样的解毒剂,大家再也不怕被蛇咬上一口就没命了。
就算解毒药不能完全解掉的蛇毒,也能解除大半,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医院治疗。
所以说赵想凭着这一药方,救回了不知道多少西南地区的百姓。
因为西南地区的毒蛇特别多,每年都有不少人死于蛇毒。
有了新型解毒剂,死亡人数大减,甚至不足原来的百分之一。
所以才说赵想救人无数,他的名声在西南地区特别是毒蛇多的地方还是很出名的。
赵家村共河镇本来应该知道赵想,可不知道为什么,这一片地区的人只知道有一位姓赵的神医研究出了解毒剂,却不知道这人是赵想。
很多有关赵想的消息,好像被封锁了,或者说只要是能暴露出赵想身份的消息,都传不进共河镇。
他们知道的都是一些无关紧要,又不会暴露赵想身份的消息。
因此几年过去,他们才不知道赵想在蜀省,还是在离他们不远的地方当军医。
晚上,赵想到培训教室给军医们上班,除了值班的医生,其余的军医全都在课室里等着。
“老师好。”
看到赵想,大家纷纷站起来问好。
“同学们好。”
赵想按了下手让大家坐下,也没废话直接进入今天的主题。
“今天大家学习如何判断相差不大的病,比如风热和风寒两种感冒。它们虽然都是感冒,可是因为一个风热一个风寒,这用药也有讲究,不能随便乱用。如果风热用了风寒的药,风寒用了风热的药,只会加重病情……”
赵想一边讲解,一边在黑板上写下了两种感冒的名字。
“现在有谁来告诉我,风热和风寒的区别?”
赵想都是从基础开始教,现在大家的医术大有长进,再也不是以前野路子出身了。
“我来我来……”
现在的学生不像刚开始那样不敢站起来发言,现在他们发言可积极了,赵想话一落音立即有学生站起来举手。
“好,你来。”
赵想点了跳得最高的学员。
老实说,这在部队里有点夸张,可要是动作不夸张一点,老师都看不到他。
“好,那我就浅浅说一下吧!”
表现欲很强的学员开始述说起了两种感冒的区别。
“风热感冒具体表现在……”
随着学员把风热和风寒的区别说出来,其他人也在下面讨论。
原来他们搞不清楚,因为他们是军医嘛,又不是正经的医学生,所以很多都是和别的军医学的,而且还都是战场上急救那一套居多。其他医术要么是自学,要么是询问别的军医。
可是其他军医也很忙,特别是医术好一点的军医,每天都忙着治病,根本没时间教导其他军医。
自然能当上正式军医的,医术也不是很差,肯定比乡下的赤脚医生要强一些。
不是说赤脚医生里没有医术很好的,而是这样的人少。赤脚医生能看的都是一些小病小痛,大病还是要去医院看的。
然而他们这个部队医院是特例。因为新成立,军医的医术也一般,只能看一些小病。可是他们是正规医院,每天都有不少病人前来求医。因此他们接触的病人更多,遇到的病症也更多。
而他们又不是医术多高明的医生,因此只要病情复杂一点,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办了。
幸好有了赵想的加入,让这一群没接受过正式教导的军医有了老师,开始系统地学习医术。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因为早些年的混乱,国家各行各业都缺少人才,医生当然也是。
有好多军医是赶鸭子上架,不得不接受这样的安排。
上面也知道这样不是办法,可是人才稀缺,只能矮个子里拔高个子了。
现在有了老师教导,大家学习很认真,赵想每次讲课,教室都挤满了人,笔记本上也写满了字。
所以赵想怎么能离开吗?他多教一些军医出来,部队医院就能收容更多的病人。
对于大徒弟开始教导学生的行为,张百草作为师父,除了寄一些资料医书外,也帮不了徒弟多少。
不,当遇到赵想也束手无策的病人时,他们会在电话里讨论,张百草隔着千山万水指点徒弟。
有了师父做后盾,赵想的医术自然也精进不少。
二十三岁的主治医生,是他们军医院的活招牌。
虽然有人不相信才二十三岁的赵想医术有多高明,但是认识赵想的人却知道这个主治医生是没有半点水分的。
结束今天的课程,赵想回到宿舍时已经快十点了。
他提着水桶去洗澡洗脸漱口,躺下时都十点半了。
然而部队熄灯时间是十点,赵想因为工作特殊,所以不限制他睡觉时间。
毕竟你不能让一个半夜都要爬起来救人的医生,按照部队的作息时间吧?
像今天,赵想回来都快十点了,他洗完澡收拾好自己都十点半了。
如果非得按部队的作息来,难不成他工作了一天,也热了一天后连澡都不让人洗吗?
部队再不通情面,也不会这么做的。
不仅赵想,还有其他军医也是一样,只要是特殊情况都能特殊处理。
“赵军医,你看我的腿能好吗?要是好不了,我家的田地都没人种了,家里老小吃啥啊? ”
一位老人看着认真给自己扎针的赵医军,脸上的悲苦就算赵想没看到也听出了他语气中的难受。
“老人家别急,没事的。”
赵想扎好针才抬头看着对方微笑着说道。
也许是赵想的微笑让老人安心了。
“好好好,我不急,你扎你扎。”
“扎好了,等下我再给您拔针。”
赵想说着又给一旁的小朋友把了脉,这孩子是个留守儿童,父母都出去打工了,可惜一年了都没写封信回来,也不知道他们在外面过得好不好?
老人带着孙子在老家,靠着家里的田地过活,所以他刚刚才会担心自己的腿好不了。
“赵军医,我能问一下,我的腿是怎么回事吗?今天特别的痛,要不是赵军医你今天下乡来给咱们免费看病,我都没办法走山路去医院找你看病。”
老人小心翼翼问着正专心给他孙儿把脉的赵想。
“过度劳损引起的,再加上您还有关节炎,所以这一次才会特别痛。”
赵想没隐瞒老人,说了对方才能在平时多注意一点,不然照他以前那种劳动量,腿今天治了痛,过不了多久又会痛的。
“唉,我昨天挑了上千斤的土豆,怪不得今天早上这么痛了。”
老人才知道是昨天自己挑了太多重物的原因。
“可是土豆总要收啊,我不挑回来就被人偷走了。”
老人也是无可奈何,他们这里山多,水田少。山上浇水不易,所以平时种的粮食多是红苕土豆这一类耐旱好养活的粗粮。
“下回别一次性挖,分几天挖嘛。”
赵想也知道不让老人干活是不可能的,他要养活自己的孙儿,不过可以让老人一次性少干一点,别一天把活都干了。
“唉,只能如此了。”
老人看着自己扎了针的腿说道。
“对了,我孙儿没事吧?赵军医。”
“他有些缺少营养,我看您家里有养鸡,以后每天给孩子吃个鸡蛋吧!”
赵想看着老人住的茅草屋,知道这家人穷,吃肉肯定是吃不起的,那就吃点鸡蛋给孩子补充营养了。
“好好好,谢谢赵军医。”
老人本来想着把攒下来的鸡蛋拿去集市上买了换钱,现在看来只能留给孙儿吃了。
“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您好好休息,等下次有时间了,我再来。”
赵想把针拔下消毒放回盒子里。
“今天招待不周,下回来我请赵军医吃荷包蛋。”
老人看着赵想有些愧疚地说道,他坐着腿都疼,更不要说走路了。今天他和孙儿的饭还是请村子里的人做的,因此赵想来他家,连一口热水都没喝上。
“谢谢老人家,下次有机会吧!”
赵想没说什么不用麻烦的话,因为他知道自己说了没用,蜀省人招待客人时可不会让你有拒绝机会的。
赵想没有收钱,老人家也没什么钱可给。
他背着药箱出了茅草屋,往下一个病人家走去。
附近十里的村子赵想这几年都差不多走过了,他记忆力又好,所以哪家有行动不便的病人他都一清二楚。
赵想会下乡看病,就是给这些人看的。
他们行动不便,根本不能去医院找赵想看病。
平时找赤脚医生顶多开点治疼药什么的,治病就别想了。不是赤脚医生不治,而是他们无能为力。
赵想正是知道这一情况,毕竟他穿越后在乡下待了好几年。
因此休息日就会背着药箱四处串乡,给不方便出门的病人看病。
知道赵想为何名声这么好了吧?都是他一个脚印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老大娘,我来看您了,您的手臂没事了吧?”
赵想还记得一个月前这位大娘把手扭了,他当时给对方扎了针又按摩,还给了小瓶药油,一个月过去对方的扭伤应该恢复得差不多了。
“好了,谢谢赵军医。”老大娘说着还摆动自己的手臂给赵想看,证实自己的伤确实是好了。
“那就好,以后走路小心点,别往斜坡去。”
赵想站在坝子里提醒老大娘,
“好。”老大娘答应了。
见她答应,赵想和对方告别往下家走去。
“太奶奶,赵军医来了。”
小孩看到赵想来,立即跑回去喊奶奶。
“来了来了。”
一位拄着拐棍的老人从屋子里摸出来,她走路不方便,基本上不出门。
“老太太小心。”
赵想看到老人想出来,赶紧小跑过去把人扶住。
“谢谢赵军医,我没事。”
老太太年纪大了,都九十来岁的老人,大家哪里敢让她出门,再加上她腿脚也不是很方便,所以一看到有人来家里就很高兴。
“不用谢,老太太赶紧坐下吧!”
赵想把人扶到椅子上坐好。
“这次又要麻烦你了。”
老太太精神头不错,不过始终年纪大了,有些老人病在身上。
儿女孙儿们也没办法,家里穷只能让老人平时少受点罪,却无法带她去城里看病。
“不麻烦,老太太您坐好,我给您把脉。”
赵想拉过老太太的手开始把脉。身体还是和以前一样,老人病没办法。
赵想拿出自己搓的药丸,这是专门给老人家吃的,可以增加一点抵抗力,让老人不那么容易生病。
“小朋友,这是你太奶奶的药,每天一粒,记得跟你爸爸妈妈说,别忘记了。”
赵想把药给一旁站着的小朋友,十来岁的娃在农村已经很懂事了,不会忘记赵想的叮嘱。
“是,谢谢赵军医。”
孩子双手接过药,又乖乖站在一旁。
每一次赵军医来,都会给他们太奶奶一瓶药,他们家已经习惯了。不过爸爸妈妈也说了,不能老是白拿赵医生的药,所以小孩子把药收好,去房间里把爸爸妈妈准备好的鸡蛋拿出来。
“赵军医,这是妈妈和爸爸攒的鸡蛋。”
小孩子双手提着鸡蛋出来。
“谢谢小虎。”
赵想知道自己要是拒绝的话,这孩子会哭给自己看的。
为什么这么清楚?当然是他第一次拒绝的时候,这娃就哭过,还在地上打滚,赵想不收下都不行。
此后只要赵想来一次,他们家就给一次鸡蛋。为什么不是给钱,不是给别的东西,当然是因为他们家最珍贵的食物和东西就是鸡蛋了。
“不客气。”
小朋友朝着赵想甜甜一笑。
赵想伸手揉了揉小孩子的头,站起来和一老一少告别。
就这样,一户接一户,赵想一天要走几十户。
幸好有好些村子都一个村连一个村,不然赵想一天都未必能走上十户,毕竟赶路太花费时间了。
第111章
等到他跋山涉水回到部队时, 已经下午六点了,幸好现在是夏天,太阳下山晚, 现在外面还很亮。
“班长,这是乡亲给我的鸡蛋, 你收下给大家添道菜吧!”
赵想照常把鸡蛋交给炊事班的班长, 让他做给大家吃。
“好的,赵军医。”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所以炊事班长很自然地接了过去。
他们赵军医不仅人长得俊医术好,还时常有村民送自家的东西感激他
赵想又是住宿舍的, 这些东西自然是交给炊事班, 让他们给大家做了添菜。
所以赵想哪怕单独开火, 其他人也没资格指责的。只是赵想性子好, 从不搞特殊而已。
当晚上大家看到今天多了一道番茄炒蛋,知道又是老百姓给赵军医的谢礼。
其实吃着番茄炒蛋,在场的战士和军医护士们,都有些心虚的。
这几年赵想送到炊事班的食物可不少,所有人都沾了他的光才能吃上,可是当发现赵军医碗里多了几块肉后,就有人不高兴了。
虽然赵军医没有生气, 但是大家还是对那几个最爱在背后说人坏话的人怒目而视。
“走了走了。”
那几个平时品性不太好, 又心胸狭窄的人赶吃完晚饭溜了。
“赵军医,这是你的晚餐。”
炊事班长看到赵想, 立即把赵想的晚餐端出来。
“谢谢。”
赵想端着晚餐找了个角落吃饭,当他把米饭吃得差不多时, 突然发现米饭下面还有肉。
他抬头看了眼炊事班长,只见他朝自己笑着点了点头后又摇了摇头。
赵想立即明白, 这是炊事班给自己开的小灶。赵想不能当着大家的面说出来,不然就是给炊事班长添麻烦了。
所以他只能把肉和米饭混着一起吃,不让大家发现米饭下的猫腻。
晚饭后,赵想故意走到最后,这时食堂剩下赵想和炊事班的人。
“班长,不用故意照顾我,这样对你们不好。”
赵想怕事情败露后,对炊事班有影响。
“赵军医放心吧,这是上面批准的。不过为了不给你添麻烦,所以我们才想了这个办法。”
炊事班长摇头,没有上面的批准,他们也不敢这么做啊!
如果是一般的蔬菜水果,他们偷渡一点也没什么,可肉食都是有量的,他们也不敢在这上面动手脚啊!
“啊?”
赵想愣住了。
“你的身体上面很关心,本来说是给你单独开小灶,可是又怕大家心生不满,所以才让我们想办法。”
炊事班长和他的兵都不认为赵想吃小灶有什么问题,相反他们觉得整个部队最有资格吃小灶的人非赵军医莫属了。
这些年,不说赵想拿回来的食物,就说老百姓送来感激赵想的食物,那可是一点也不少,养好几个赵军医都绰绰有余了。
然而赵军医从没有搞过特殊,和大家吃一样的饭菜。别说上面了,就连他们这些普通士兵都心疼赵军医。
和其他人不同,炊事班算是和赵想接触最多的普通士兵,因为他吃饭时间总是不定。
有时候赵军医甚至都来不及吃饭,要不是他家人送饭来,赵军医错过了食堂吃饭时间,就得饿肚子了。
相似小说推荐
-
暗卫只想报恩,不想以身相许(喵柒柒) [古代架空] 《暗卫只想报恩,不想以身相许》作者:喵柒柒【完结】番茄VIP2025-01-22完结 简介: 【双男主+主...
-
奇缘(李书锦) [玄幻灵异] 《奇缘》全集 作者:李书锦【CP完结】CP2025-1-23完结34.06万字1.40万人阅读260.86万人气2.11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