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老二夹在中间是个受气包,这话说得一点都不错,她家秦二就是个受气包,爹不疼娘不爱的,家里的东西都是他们两口子省吃俭用挣出来的。
特别是赵秋霞,李桂枝最为厌恶她了,因为赵秋霞老是嘲讽她生了两个哥儿,李桂枝倒是看得开,两个哥儿咋了,哥儿也是她生的,他们两口子辛苦一点,以后多攒下银子,家里的哥儿招个婿在家就是了。
赵秋霞这一跑路边就热闹了起来,“赵秋霞这次没在林清手下讨了便宜呀。”
“她哪次讨过便宜呀,林清哪次不是和她五五开。”
李桂枝答了一句,“就是这次格外的惨哈哈哈,天天炫耀自己家有门体面的亲戚,呸,看不起谁呢。”
一说起这个大家纷纷说道,“就是,就是,又不是她亲舅舅,就那种拐着弯的舅舅,天天挂在嘴边吹嘘的。”
尽管不是什么亲舅舅,但赵秋霞攀上去了,村里人的人家还真不敢得罪她,怎么说人家也是在衙门里办事的,还是个秀才呢。
这种体面三里五村都找不到一个呢,隔壁村子就一个老童生就够受人尊敬的,每次去吃席了都是跟着主人家坐主桌的,更何况人家一个在衙门里办差事的秀才了。
这会儿天也不早了,一众人说了几句闲话就纷纷回家做饭去了。
林清晚上弄了个小炒肉和凉拌荠菜,三人吃了饭就歇下了。
第二天一早又早早起来弄盆子里的螺蛳了,盆子里剩下的螺蛳就够卖今天一天的了,卖完了等今天下午回来在去山里摸一些下来。
林清秦钊秦小花今天三人都搬着凳子剪螺蛳尖尖,这家里也没啥吃食了,林清不想吃白粥了,干脆说道:“小花,今天跟我们去镇上玩去,早饭去镇上吃去。”
秦小花没想到今天还会带上她,她眼睛睁大,“可,可是,我去了要花铜板。”
她知道她后小爹和哥哥去镇上都是坐的牛车,那她去了不是也要花铜板坐车,三个铜板呢,挺贵的,都能买上一个肉包子或者鸡蛋了。
“没事,昨天辛苦小花帮忙削竹签了,今天跟着一起去玩,等收了摊子了咱在镇上买些东西带回来。”
秦小花这才高兴地嗯嗯点头,镇上的集市很热闹,秦小花也喜欢去镇上玩。
三人加快了手上剪螺蛳的速度,一会儿到了镇上在吃早饭。
林清很快把螺蛳给炒了,锅里放着柴呢,在炖煮一会儿就行了,他拍了拍手出去了。
院子里秦钊正往一个背篓里放竹筒木柴和碗这些东西,看样子已经收拾地差不多了,林清想着竹筒天天伐得砍得,还得往镇上背,也太麻烦了。
日后等生意做稳当了就不提供竹筒了,让客人自己带碗过来成,或者用桐树叶子无花果叶子呀这些包着,他们也不用背这么重的东西去镇上了。
秦小花得知今天要一起去镇上格外的高兴,一看见林清从厨屋出来了,忙跑过去把她的头绳举了过去。
林清笑了一下,“梳子拿了吗?”
“给。”
秦小花忙把木梳子给递了过去,林清趁着空闲给她梳了梳头发,“今天还弄鱼骨辫子吧。”
“嗯嗯!”
林清把秦小花的头发给辫了起来,下面依旧是两个圆滚滚的丸子,在用红头绳系着,小丫头梳起来格外的可爱。
给秦小花梳好了头发了,锅里的螺蛳也煮得差不多了,林清翻炒了几下给盛到了坛子里,今天带的比昨天还多呢,不光坛子装满了,就连那个瓦罐也盛满了。
林清给放在了竹篓里面,有些重量,要是能早早买了骡子就好了,就不用还要背着朝着村口走上一段路了。
林清三人收拾好就朝着村口走去,遇见村里人了也没人和林清打招呼,林清也乐得懒得搭理人家,谁都不挨着谁,各自过各自的多好啊。
没人和林清说话不代表没人和秦小花两人说话呀,一个婆子看见了秦小花问道:“小花,这是去哪呀?”
“去镇上玩。”
“去镇上玩呀,那路上慢些跑。”
“哎,我们坐牛车哩~”
秦小花回答起来语气轻快,跟个小百灵鸟似的。
看着三人走远了那婆子说了一句,“这林清看样子是真要老实过日子了。”
走到了官道那林清就不走了,把背篓往路边一放等着路过的牛车拉他们,这些牛车都一个价,带的东西重了另收铜板,轻了就不收。
三人没等多久就碰见了去镇上的牛车,三个人连带着两个背篓,把后面都给塞满了,秦小花这次去镇上挺高兴的,不似之前那么畏缩了,坐在后面眼睛亮晶晶的。
今天他们来镇上的早,隔壁的肉摊子已经摆上了,林清一看他的摊子那放着一张长条有些破旧的桌子,有一米来长,虽然破旧但不影响使用,上面还放着一个炉子呢。
林清眼睛都亮了,这比弯腰给人家舀螺蛳方便多了。
林清放下了东西忙道谢,“朱大哥,多谢你了。”
“谢什么,一点小事。”老朱一看今天来的还有一个小丫头呢,“这个也是你家的?”
“嗯,剩她一个小丫头在家没事,今天带过来镇上玩玩。”
秦钊放下来背篓就拿着铜板交市银去了,现在就剩秦小花一个跟着林清,秦小花有些怕这个一脸胡子的壮汉,怯生生地跟在林清身后。
第32章
林清正忙着生火呢, 他家那个瓦罐往这炉子上一坐刚好,下面点着些柴火温着,也不会像昨天那样烟着人了。
林清生好了火,秦钊也回来了, 林清把位置让给了秦钊, “你在这卖着, 我和小花去买些吃的。”
秦钊嗯了一声, 林清带着秦小花逛集市去了。
这会儿正是早市, 街上卖吃食的还不少呢, 卖包子的, 卖羊杂汤的, 卖饼子的,卖糖油糕的……
小摊子上的叫卖声此起彼伏的各有特色,林清听着有趣。
“小花,有啥想吃的吗?”
秦小花摇了摇头,她都想吃,但又怕后小爹觉得她贪吃。
林清也不在问了,他也知道秦小花还有些怕生, 看见卖羊杂汤的一大锅奶白的汤煮着, 还挺香的。
“吃羊杂汤行吗?一会儿给你哥哥带一份过去。”
秦小花点了点头。
两人一人要了一碗羊杂汤, 里面汤汁奶白, 上面还撒了葱花,林清要了两份饼丝,直接把饼丝泡着汤里面吃格外的鲜美。
林清很是喜欢,里面还有一些细粉丝呢!
这一碗羊杂汤可不便宜, 汤八文钱一碗,饼丝两文钱一份。
秦小花虽然胃口小, 但一碗汤也给喝了个干净,饼丝倒是剩下了一些。
林清也吃好了,给了铜板又要了一份,说一会儿就给他们把碗给送过来了,秦小花没吃完的饼丝就一起带走了给秦钊吃,也不浪费。
两人回来的时候他们小摊子前竟然围了不少的人呢,林清记性还算不错,这今天来买的不少是昨天买过的。
林清端了羊汤给秦钊,“我来打,你去吃饭。”
秦钊接了过来去后面吃饭去了,秦小花也跟着去了后面,“哥,人好多呀。”
秦钊嗯了一声,“吃过了吧。”
“嗯!吃的羊杂汤,这汤可真好喝。”
林清在前面招呼着客人,今天也不用他端着碗给人家试吃了,昨天人家吃过了吃着好吃自然就过来了。
秦钊也吃完了饭,让秦小花带路去还碗去了,在回来就帮着林清收铜板,今天来的人格外的多,前面一直有三五个人排着队,有的人甚至一下子就买上两份。
别说林清的摊子了,就连一旁的老朱的肉摊子今天生意都好了不少,两家摊子挨着呢,这多多少少给他的摊子也带了人过来。
老朱一早上也断断续续没咋闲着,一直都在给人家割肉,都送走了客人他才得了闲,林清见他空了给送了一碗的螺蛳,“朱大哥,刚好空了吃点螺蛳。”
老朱嘿嘿笑了起来,“林小哥儿,今天你的生意真不错呀,连带着我的摊子生意都好了不少呢。”
林清今天生意格外的好,带的螺蛳不到半个时辰就卖完了,他也挺高兴的。
林清几人收拾收拾东西准备回去了,“朱大哥,明天就不来了,后天在过来,家里的螺蛳没了,要在去弄一些回来。”
“行那。”
林清怕老朱不知道,明天又帮他把桌子和炉子带了过来,省得老朱白帮他带了过来了,他又不来。
他原本是打算下午回去进山摸螺蛳呢,但林清想了想,算了,都说好下午教两人读书识字的,也不急这一天,后天在进山好了。
收拾了摊子,林清让老朱帮他看着些背篓,他带着两个小的逛街,家里的米面没多少了要买些回去,在给买些笔墨纸砚这些的。
集市上卖小吃的还挺多的,上次给秦小花买的饴糖少,这次干脆给买了半封,够秦小花吃上一段时日了。
这个时候集市上已经有卖新鲜的野菜蔬菜这些了,林清买了一些小勺菜,这个时候蔬菜还蛮贵的,这一把小勺菜就要了八个铜板。
一路上林清走走停停,最后逛到了一家书局,林清想着进去看看里面都是卖什么书的,在顺带买些笔墨纸砚这些东西回去。
林清穿着一身短褐,身后还跟着两个小的,一看就是乡下的人家,这乡下人家能读书的少,小二看见了也没招呼,只是不冷不淡地说了句,“架子上的书不要乱碰。”
林清懒得搭理他,带着两个小的在里面转了起来,这书大部分刊印的都是一些读书人考仕途的书,还些一些民间杂记小说这些东西,书的品类倒是挺全的。
但现在他是给两个小崽子启蒙呢,这四书五经暂时还不需要买。
林清让小二给割了一摞纸,又要了两根毛笔和一锭最普通的墨,这小二没想到林清要的东西不算少呢。
小二脸上的表情都热情了几分,“小哥儿,你们也是要参加今年的考试的?”
“什么考试?”
“就是三月底的考童生呀,你们不考呀,店里还有专门考童生的书呢,要不要买一本带回家看看。”
林清现在也拿不准秦钊这学习水平咋样,这考童生只是最初级的考试,就是个入门级别的,也不知道秦钊能不能考上,这士农工商,走仕途当然是最好的。
林清没有在说话,只要了自己要买的东西,就这些东西都花了快一两的银子了,难怪乡下人供不起读书人呢。
出了书局的门林清才问道:“秦钊,你想读书吗?”
“不知道。”
“要不试试今年的童生考试,应该不难,你以后要是考上了,咱家也好过一些。”
家里有个人身上稍微沾一些功名,那出去办事就方便多了,若是日后考中了秀才说出去了也好听,就算不走仕途了,想干其他的也行,当教书先生呀,账房呀都是体面的活。
秦钊没想到林清想送他去参加童生的考试,他自己都拿不准自己的水平,他以前贪玩,这书是没有好好读的,现在参加童生考试谁知道呢。
“要不去考一下试试?以后有了功名也能给家里免些赋税。”
秦钊点了点头,林清高兴了,“这还有两个月呢,这两月我带着你读书,家里没有的书咱再去买。”
别说秦钊了,就连林清都没想到,他就是买个纸的功夫就要送秦钊去考试,反正这童生的考试是在县城,也花不了多少的银子,就当试试了,秦钊要是没有读书的天分,那就在学其他的活计也行。
三人在集市上买了一些小吃,林清喜欢吃蜜饯就买了一些,还给秦小花买了糖油糕,最后买了些米和面回去了。
下午的时候林清依旧教两人念《弟子规》,秦小花的主要任务是识字,林清就先教了她新学的六个字,然后在去辅导秦钊读书。
他发现秦钊读书挺聪明的,他一教一讲秦钊就懂了,就是写字的时候需要费些时间,林清嗯了一声,“这不是读得挺好的,以前怎么学了那么久了字都没认全。”
秦钊不说话了,他能说是他之前没好好学吗?
林清一下午都在带着两个小的读书写字,两个小的不舍得用纸,就先在地上用树枝写,等写会了才会用纸写。
趁着两个小的在院子里写字,林清去东屋把秦钊之前用的桌子给擦拭了出来,以后两个小的就在东屋写。
林清发现秦钊的记性极好,今天一下午他就带着秦钊把《弟子规》给背了下来,不知道是之前没忘还是咋的,林清倒是挺意外的,这小子还挺聪明的。
秦钊会背了,林清就让他默写,遇见自己不会写的就记下来。
秦钊倒是意外的让林清省心,他还能空出时间带秦小花写字呢。
秦钊知道了林清要送他去参加今年的童生考试,他干活的时候也会拿着书本在看,他现在信了林清是真心为他好,若是能考上了功名,以后小花跟着他日子也会好过些。
夜里灯光暗,林清就不许秦钊在拿着书看了,就带着他和一起对着书本释义,秦钊发现林清的学识比隔壁村的老童生还好呢。
秦钊一时有些迷茫,林清到底是不是林清,他怎么会有这么好的学时,据他所知,林家也是普通的乡下人家,比他家还穷呢。
林清带着秦钊通了一遍书就休息了,夜里的油灯暗,看书伤眼睛。
第二天一早吃了早饭三人就进山去了,一路上林清发现了不少的野菜都已经冒头了,车前草,婆婆丁,扫帚苗,就连枸杞都已经打了包。
路上的时候林清就摘了不少的野菜,这春天也没啥地里种出来的菜能吃的,就吃山里的野菜,也爽口。
这次再去那个小谭那边,林清就不让秦钊下去摸鱼了,这潭水冷,经常下去了冻到就不好了。
三个人就在岸边捞螺蛳,三人顺着小溪往下走,搬开了石头有时候还能找到小螃蟹呢,林清一块给收到了背篓里。
三人沿着小溪捡了快一上午捡了不少,两个背篓里面都装了半背篓了,这次捡的多足够用上几天了。
下山的时候一人背一个背篓,秦小孩就负责拎个竹篮子,里面是刚上山的时候摘的野菜。
等到家的时候晌午过了些了,把螺蛳给倒在了盆子里,林清忙着做饭去了,今天摘了野菜,干脆弄个野菜窝头,在煮个白米粥好了。
下午依旧是林清带着两个小的读书写字,竹哥儿下午跑了过来,见秦小花正跟着林清在地上写字呢,竹哥儿一脸的好奇,“呀,小花,你竟然会写字了,好厉害!”
秦小花被夸的高兴,“我哥哥更厉害呢,是我后小爹教的呢,他也可厉害了。”
第33章
竹哥儿也蹲在了地上听林清给秦小花讲怎么写, 林清拿了个小棍子给竹哥儿,竹哥儿也跟着一起学了起来,等到该吃饭了才跑回了家。
他一回家嘴上就念叨着:“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竹哥儿今天就学了这四句, 小孩子学得快, 记住了就翻来覆去地来回念。
李桂枝正在家里烧火做饭呢, 叫了竹哥儿过来帮着烧火, 就听见竹哥儿嘴里嘟囔着在念书。
李桂枝惊讶地叫了一声, “竹哥儿, 你咋会念书呀!”
难不成她家竹哥儿是个天才,没人教就会了?
竹哥儿笑得露出了两个小虎牙,“娘,我今天跟着小嬷学的,他在家里教秦钊哥和小花读书写字呢,还教了我呢,小嬷说了, 哥儿女娘识些字也是好的。”
李桂枝心里很是震惊, 没想到林清竟然在教他家两个小的读书, 这秦钊去读过两年书她是知道的, 她都怀疑自己听错了,“真的是林清在教秦钊和小花读书,不是秦钊在教?”
竹哥儿嗯嗯点头,“就是小嬷在教的呀, 秦钊哥有什么不会的还要问小嬷呢,小嬷好厉害呀, 还识字呢。”
李桂枝也动了心思,这乡下哪有人家送哥儿女娘读书识字的,听说也就镇上有一家专门教哥儿女娘的书院,但里面的束脩贵,一年竟然都要二两银子呢!
这可比乡下送到老童生那贵多了,她家虽然是两个哥儿,但都是她的心头肉,若是能跟着林清识些字,以后招了女婿了,不也能当家做主了。
李桂枝知道林清上午要去镇上做生意,她上午的时候特意带着竹哥儿兰哥儿一起过来了,今天院子里就只有秦小花一个人,她今天没有在削竹子了,而是拿了个小棍在地上写着东西。
李桂枝抱着兰哥儿过来了,“小花,在这干啥呢?”
“娘,小花这不是在写字的嘛。”竹哥儿插了一句。
李桂枝当然知道秦小花在写字呢,这才两三日不见,秦小花都会写字了,她心里大为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