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吃吃喝喝的重生小日子(枫香)


他们中学其实建校时间挺长的,还保留着建国前的教学楼和宿舍楼。
教学楼改成了老师办公室,宿舍楼好像变成了杂物房。
王老师想了想:“恐怕得重新装修才行。水管电线都得重新布置。”
对宁乐意来说,哪怕新建一栋宿舍楼也不是问题。不过遵守王老师的精神,不多花一分钱。
“能重新装修就好。类似情况的学生应该不多。基金来补贴他们的住宿费、生活费和学杂费。宿舍的运维费用,也从基金里出。”这会儿钱还很值钱,宁乐意估计这些算下来,前期投入大概几百万就够了。
这种事情难就难在长期运维上。
就说最简单的,他给学校捐空调。一整个学校的电费不是个小数目。
如果学校没资金来出这笔钱,那么势必这些空调就会成为摆设。
空调电费只是其中最简单微小的一部分。
剩下的哪一样都比这个困难,甚至钱还不是最主要的。
像是宁乐意想帮助的那些其实家庭并不困难的困难学生,有些学生家长自己不管孩子,但别人来管孩子他们又觉得丢了面子,各种胡搅蛮缠的情况非常多。这其中就需要老师们的大量沟通工作。
宁乐意之所以想要每周发放生活费,一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好好规划金钱的用途,二是钱如果多了点,他们也缺乏确保这些钱用在自己身上的能力。
也许是社会上的小混混或者是“学校大哥”的敲诈勒索或者盗窃,也许是来自家庭的压迫。
他倾向于尽量以实物方式来帮助,直接金钱帮助尽量少,当然也不能没有。
“学生如果遇到意外情况,譬如医疗之类,可以另外申请。”其实在这方面,姜家做的慈善已经有比较成熟的一套东西,只不过姜家的基金帮助的对象更多更复杂。他可以先简单借鉴。
“还有就是关于老师的部分。”宁乐意刚想跟老师皮一下,看了一眼王老师的三角眼,顿时连坐姿都更加端正了一点,“提升教学质量。过年的时候跟你聊过的。”
王老师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我打算在助学基金里分出一部分钱来奖励优秀教师。你过年的时候说过,门卫大爷是TOP2毕业的,负责打印室的老师是C9的,初中的生物老师是TOP2的物理学博士……”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他本来以为是这些老师只是自己读书很牛,但教不好人,才从一线教师的岗位上退下来做后勤工作的,但经过了解之后发现,这种情况更多的原因是教师的工资构成。
这些老师们已经拿到了高级教师的职称,相比于担任主课老师和指导升学班的压力,他们还不如直接从事更加轻松的工作,反正拿的工资是一样的。
教师这个职业很伟大,也确实有很多为了教育事业付出许许多多的老师,但一部分老师向钱看也没什么,毕竟老师也是一份工作,大部分人工作就是为了赚钱,只要他们能够付出对应的劳动价值。
宁乐意是生意人思维,倒是不觉得这些老师的行为有多么让人诟病。
既然这部分漏洞,目前的教育体系没办法完善,那就他来填补。
嗯,能填补一点是一点。
“考核指标方面,还需要麻烦王老师。”他不管这些老师的毕业院校和过往成绩,只要能够教出成果来,他就愿意花钱。
王老师找宁乐意要了纸笔,把内容一条条记下来:“行,到时候我先拟个章程出来给你看看。”
“另外关于教师培训的事情,我没有这方面的资源。”宁乐意说起来有些尴尬,“不知道我能做什么?”
王老师跟他提了一嘴:“教师培训也分很多种的。我们每年都会培训,大部分就是形式主义走个过场。要是有可能的话,最好让我们的老师去听听一些重点中学老师的课学习学习,或者有条件让那些厉害的老师来学校上几节课。”
宁乐意就琢磨了一下,问:“王老师,你说我高薪挖人,能挖动吗?”
王老师一瞪眼:“你钱多啊!”
“嗯。”他是钱多啊。
王老师:“……”过了一会儿,她嘀咕了一句,“你真钱多,还不如去办个民办中学。”
宁乐意摇了摇手上的笔:“不行,大部分学生只能读公办学校。我们安蔡镇的孩子又不比别的地方的孩子差。”凭什么人家大半个班级的学生都能考入大学,他们学校高中只能考进去十来个,甚至都还不是什么好大学。
至于民办中学还是算了。
镇上有钱人家的孩子,压根就不愁教育资源。
譬如他家老姜是一个;他姑姑那边的东家姑娘也是从小私立学校读着的;再不济的人家也不止一套房子,家长早就买好了市重点中小学的学区房,更早一点打算的,连幼儿园都已经考虑好了。
至于天赋真的像他们家欣欣那样的学生,能有几个?
能够惠及大部分人的公立学校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至于宁乐意,他是完全没有学区房这个概念,还是等上辈子房地产大热的时候,才意识到这一点,那时候他都快三十了。
宁乐意说完,从包里拿出一份早就准备好的资料递给王老师:“这些是我这些天拟的关于基金章程草稿,你先看看。一部分像帮助贫困生这样的事情,我们可以先做起来。”
王老师拿起薄薄的文件夹,感到手上的分量很重,想到自己学生做的事情,感觉喝的奶茶都更甜了:“我尽快给你答复。”她看了眼时间,“那我先回去上课了。”
说完,她站起来就往外面走,突然想到什么,回头问:“你现在不是应该还在上课?”
宁乐意顿时汗流浃背:“没有!今天下午没课!”翘课就是没课,反正他已经和校领导达成了控辩交易……呸,是达成了一致意见。
王老师一眼就看出了他的心虚,想说什么还是没说。
算了,孩子大了,她也管不了太多,自己心里面有数就行。
宁乐意缓和了一下情绪,才跑去找他们小学校长。
温伟根据他的指示,开车七拐八弯进入老镇窄窄的街道。
宁乐意看了看:“你到那边把车停下,再往里面车子应该进不去。”
老镇沿河而建,以前走路骑自行车都没什么,现在已经差不多半废弃状态。
道路狭窄,两边还是木制骑楼。曾经林立的店铺全都已经关门了不知道多久。
街口最宽敞的地方是原先的供销社,牌子还挂着,外面的铁门已经锈得不成样子了。
供销社的对面,就是他前姑父庄国志的服装店。当年这里是个很好的市口,服装店开在这里相当风光,现在往来的人流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校长家就在供销社后面。
宁乐意熟门熟路,带着温伟逮到了在某个树荫下跟人下棋的退休老光头。
时间还不到五月,今天的天气却异常高。
宁乐意早上出门的时候还穿着件薄针织外套,这会儿外套早脱了,穿个长袖还觉得热。
退休老光头看到一个小年轻一边走过来,一边撸袖子,还以为怎么了,两眼一瞪。
温伟要不是提前知道这是一位老校长,还以为是哪里的大当家。
“蔡校长。”
蔡校长当然不可能记得所有学生,尤其是一个已经小学毕业了很多年的学生,成年人的样貌和小学生差距也大,尤其宁乐意还不是那种特别优秀的学生。
但,蔡校长打量了他几眼:“哦,你是那个宁乐意!小时候皮得很,现在看着倒是……嗯,还是不斯文。”
温伟不由得多看了宁乐意两眼,暗忖:宁总小时候得皮成什么样,才能让校长都记住?
宁乐意把衬衫袖子卷到手肘上,瞧瞧自己今天衬衫西裤皮鞋的,哪里不斯文了?不是挺人模狗样的?
老头子不懂得欣赏。
他上去往蔡校长身边一蹲:“你快点认输,我跟你商量个事情。”
“我怎么就认输了,我赢面大得很!”话是这么说,但学生找过来,蔡校长还是把棋盘让给了其他老兄弟,领着宁乐意和温伟往自己家走,一边问,“宁欣是你妹妹吧?现在在哪儿读书?”
“京城的农业大学,过几个月要去留学。”宁乐意简单说了一下宁欣的近况。
相比较宁乐意这种特别调皮捣蛋的,宁欣这样的读书种子显然更得蔡校长的青睐:“宁欣是个好苗子,好好培养,将来不得了。”
蔡校长家几步路就到了。
他家是个两层小楼,带着个不大不小的院子。
院子里的花草树木长得很繁茂,还摆了一组石桌石凳。
蔡校长让他们坐下,自己进屋去泡了一壶茶出来。
宁乐意就把助学基金的事情,跟蔡校长说了。
蔡校长虽然是个退休老头,但小老头在教育体系内还有点影响。
来找蔡校长,也是宁乐意没别的人选。
如果他认识现任校长,关键是对现任校长的人品有信心,那他肯定不会拐这个弯。剩下的小学靠谱的老师,他梳理了一遍,不是已经退休了,就是如今家庭繁重没有空闲,或者干脆已经调到别的学校去的。
蔡校长是个在教育方面很有创新精神的老头,一直想着要提升教育质量,在他担任校长期间,安蔡小学也确实办得不错,但再怎么不错,毕竟是个乡镇小学,能够得到的提升有限。
现在听到宁乐意的来意,老校长的第一反应和王老师差不多,都觉得他是瞎胡闹,乱花钱。
在看到宁乐意的各种证明后,他才确信事情是真的。
其实学校得到的捐助不少。
像是宁乐意幼儿园毕业后,就有人捐了钱,把幼儿园重新翻修了一遍;等宁乐意小学毕业后,又有人出钱建了新楼。
有新的教学楼当然是好事,但这对提升教育质量的帮助比较有限。
宁乐意想要从根本上提升,蔡校长觉得:“你做这个事情很好,但这种事情一年两年看不出结果,也不是一次性投入一笔钱的事情,得有人长期维持。”
“我知道。”所以他不是简单的捐款,而是准备成立一个基金,会聘用一些专业人士来维持、运营以及监督。这其中当然需要和学校方面进行对接,也少不了校方的参与。
两人聊了一个多小时,蔡校长让他把资料留下:“我找几个人再仔细看看,尽快联系你。”
“麻烦蔡校长。”宁乐意跟老校长挥手道别。
温伟跟在他身后,忍不住回头多看了一眼在院子里瞧着普普通通的退休老头:“你们校长好厉害,还能认出你。”
宁乐意微微一笑:“大部分学生蔡校长都认识。”
以前小老头就能拉到很多关系,现在别看退休了,很多人还会卖他个人情。
宁乐意这么想着,万万没想到小老头竟然找上了姜宏宇。
隔了三天的周六下午,宁乐意在蔡校长家的院子里看到了:“爸?你回来了?”
姜宏宇也没想到看到宁乐意,手上拿着助学基金的资料在看,对他招招手:“我说这风格看着怎么这么眼熟,原来是你写的,过来坐。昨天晚上刚回来,本来想看看老宅的房子造得怎么样了,再过去你们那儿,这不蔡校长找我。”
蔡校长的视线在他们两个之间扫了扫,对他们的称呼没多说。
剩下围坐在一起的几个,有一个宁乐意也认识。
看到宁乐意,皮肤白皙体型微胖的和蔼女士对他笑了笑:“原来是乐乐啊。”
宁乐意叫了一声:“悠悠阿姨。”这位就是他姑姑宁翠芬服务的东家,开了一家糖果工厂,生意相当不错。
另外两位,一位是现任安蔡小学的校长,姓葛;另外一位是一名还在教书沨的同样德高望重的教师姓黄。
蔡校长相互介绍了一下,显然有些意外:“怎么你们有钱人都是一家人啊?”
姜宏宇笑着示意宁乐意给在座的人倒茶:“这不都是您的学生嘛,肯定都是一家人。”
蔡校长其实联系挺多人,但大部分人都推脱了。
听他说助学基金,愿意出点钱的倒是不少,但真正愿意做事的人就不多了。
不过人少有人少的好处,都知道开小会办大事。
他们这五个人凑一起,倒是很快就商量好了初步细节。
说是很快,也花了一下午时间。
姜易云都牵着狗溜达过来找人了,他们才发现时间已经不早。
宁乐意最终拿了一堆资料站起来伸了个懒腰,跟廖悠悠招呼:“悠悠阿姨有空来我家玩。”
廖悠悠刚才已经和他交换了联系方式,很爽快地答应:“好。你也来阿姨家玩,真的是,住那么近也不上门。”
客气完,他们相互告别。
姜易云不认识廖悠悠,问宁乐意:“怎么又认了个阿姨?”
“没。悠悠阿姨就是姑姑的东家。我姑父……前姑父以前不是在镇上开服装店嘛,我姑在店里面帮忙,那时候她们就认识。后来我姑姑不是回娘家了嘛,悠悠阿姨那时候正好事业上升期,工厂很忙,家里人还拖后腿,就请了我姑过去帮忙带孩子,这么一干就到现在。”
至于上门玩不玩的,虽然廖悠悠很客气很随和,但廖家毕竟是他姑姑的工作场所,谁没事上亲戚家工作单位玩的?连宁欣都只有过年的时候一起过去吃个年夜饭。
姜易云想到那个来他们家里生怕宁翠芬不回家的姑娘,“哦”了一声,回过头又问他爸:“房子怎么样了?”
“挺好的,开始装修了。”
“前几天小孟说地下室渗水,看上去都处理好了。”
宁乐意把二黄牵到自己手上,三个人一起东一句西一句说着回家。
接下来助学基金的事情,比宁乐意预想中要顺利。
卓家和姜家都是做了很多年慈善的人家,手头有专门做这方面的基金团队,虽然他们捐助的项目不局限于学校,但比宁乐意这个完全的门外汉肯定更加专业。
在他们的帮助下,很快一个专业的助学基金团队就建立了起来。
宁乐意原本想着自己做的事情,瞬间就少了,只是他没完全丢开手,认认真真跟着从头到尾跟了一遍,体会到其中各种具体的事情有多么琐碎和烦人,是他低估了办一个长期助学基金的难度。
周自珍在小农庄看到宁乐意忍不住上前踢了一脚:“刚教你点东西,人怎么直接跑没影了?”
宁乐意躺在树荫下的吊床里,吊床绑得很低,被踢一脚都不用抬高腿。
他懒懒地抬了抬眼皮:“周小叔,我累死了。”
周自珍直接在旁边草坪上盘腿坐下,看他身上还趴着猫和狗,感觉吊床承受了它不该承受的重量:“易云说你忙助学基金的事情?不是基金成立,你给个钱就好了吗?”
宁乐意的一条胳膊从吊床上垂下来,吊床一阵晃动。
睡得好好的大黄抬起爪子摁住他脑门,示意他不要造作。
宁乐意只能用嘴巴唉声叹气:“专业的事情还是得交给专业的人去办。周小叔你都不知道怎么有家长,像是跟自己子女有仇似的。”

提升教学质量方面,宁乐意能够做的除了给钱之外,真的就不多了。
但是他对于照顾一些家庭经济困难和因为家庭困难的学生,很上心。
他还打算把这些孩子聚集起来,教他们怎么合理规划自己的生活费和零花钱。
他想的是很好,实际却发现到这一步还遥远得很。
他和老师们首先要做的是,搞定那些制造困难的家长。
“六岁的小孩儿,非得留在家里做家务,做手工赚钱。”
“有一个把孩子书给撕了,拿去烧柴引火。”
“只顾着自己打牌,孩子到年纪了该上学都不知道。”
“前天还遇到一个一提送孩子去上学,就哭爹喊娘,搞得我们好像要把孩子抓走一样的。说了所有钱都我们出,也不让孩子上学,怎么讲道理都讲不明白。”
宁乐意跟周自珍说了几个案例,发现周自珍在边上没说话,扭头去看,发现他的脸色很奇怪:“怎么了?周小叔也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吗?”
周自珍后背靠在树上,长叹了一口气:“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不是每个有血缘关系的人,都会对你好的。他们对你的好,也不一定是真的好。”
宁乐意听到他这么说,心里面咯噔一声,明白自己是戳到了周自珍的伤心事。
周家在当地是个大家族。
周自珍算是这一辈里比较有出息的一个。
当然这种比较传统的家族,某些观念就比较守旧。
周自珍当年因为工作,需要长期待在国外。
他老婆因为孩子本身体弱,加上要上学读书的事情,就基本待在国内照顾孩子,想着反正就两三年时间,中间也不是不能回。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