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再等等,他总能找到机会。
***
萧明晟既已登基便不能兼任天策上将,但天策上将的职务高于亲王、三公,仅次于三师,不是随随便便能够给出去的官职。
第一任天策上将是太宗皇帝,而第二任天策上将已经称帝。
萧明晟琢磨了一下,索性空置天策上将之位,再设下一个从一品的天策大将军,位同骠骑大将军,总理府事。
不过,萧明晟有意搞事,没有指派哪个将军担任天策大将军,而是下诏在北邙山天策府开武试,考核武艺、兵法与领兵作战三大项,其下再设有若干小项目。
大唐国民,四十岁以下皆可参加。已入军中者可直接参与考核,普通百姓则需要通过初试,再参与武试,最终武魁首将得皇帝亲授官职。
最重要的是,这一次武试,皇帝金口玉言,如今朝中未至不惑之年的年轻将领,同样可以参加。
大唐开国以来第一次武试就这么轰轰烈烈地开始了,萧明晟将四十岁以上在朝的名将全部派到了天策府,协理此事顺便再当裁判。
这一场武试持续了整整三个月,最终决出来的武魁首让萧明晟有一种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感慨。
贺兰敏之赢到了最后。
其实,大唐到了现在,武将上其实出现了断层。追随太宗皇帝打江山的大将们,如李勣、程知节、苏定方、尉迟敬德这样的名将相继亡故,如今大唐武将的中流砥柱是薛仁贵、刘仁轨、裴行俭这些将领,但他们一个个都过了知天命的年纪。
在他们之中,贺兰敏之的存在就格外显眼。
比贺兰敏之官位高战功多的,没有他年轻。比贺兰敏之年轻的,不及他官位高战功多。
贺兰敏之的兵法与领军作战的能力是经过战场考验过的,而武艺……
说来也是萧明晟功劳。
自从与贺兰敏之有了真正亲密的接触,床笫之间还不小心将内力“漏”到贺兰敏之的身上,再一个循环回到丹田里,不知道是不是这种不伦不类的双修方式有效果,贺兰敏之的丹田里竟然也聚集出了一点真气。
在武道还没有晋入大宗师之境前,内力的存在能够将普通一招的威力划分为天上与地下。再普通的招式,有内力加持,威力便能够翻倍。而且,贺兰敏之丹田里聚出来的内力不仅能够留住,还能够作为火种修炼增加,终于能够伸向更为高深的武学了。
萧明晟为贺兰敏之高兴,索性代师收徒,将贺兰敏之收入万花谷门下。
只不过,贺兰敏之跟万花谷里一些师弟师妹们一样,别说兼修,《离经易道》的法门是怎么也入不进去,反而《花间游》的修习还算顺利。
萧明晟将《花间游》教给了贺兰敏之,修炼了四年多,磕磕绊绊地晋入了第四层。
贺兰敏之虽然不是萧明晟的对手,但武艺上夺魁却半点不费力。又在其他项目上夺得高分,可不就让贺兰敏之夺得了这一次的武魁首。
三个月的比试下来,其他被贺兰敏之淘汰的对手对他是心服口服。
萧明晟便按照之前的打算,当众封赏贺兰敏之,封了他天策大将军,从一品,统领天策府。
当然,贺兰敏之也不必太过劳心劳力,毕竟天策府不仅有副统领,还有管理府内诸事的长史和司马可以压榨。
***
如此,又过了五年。
晟安六年,萧明晟二十七岁,后宫依旧空置,满朝文武也不见圣上有亲近的女人,哪怕大唐在萧明晟的统治下蒸蒸日上,更胜当年贞观盛景,满朝文武包括大唐宗室都有一种说不出的危机感。
这源自于皇帝无继承人,大唐未来随时可能倾覆的担忧。
说白了,他们就是担心皇帝突然死了,没有指定继承人,大唐宗室会因此乱起来。
萧明晟默默地翻了个白眼,这算什么,在他登基后不久,他的《花间游》和《离经易道》就修至了第八层,内力深厚,寿数上向医圣孙思邈大家看齐是完全没有压力的。等过上了七八十年,这满朝文武都入了土,他的外表可能还会保持在现在的巅峰期。
萧明晟完全不急着找继承人。
只是,这话说出去也不会有人相信,极有可能将他联想成想要求长生的秦皇,萧明晟也就不多加解释了。
那群忧国之危的老臣们不敢闹萧明晟,只得去找在外云游的太上皇。幸运的是,太上皇在外溜达累了回长安看儿子,一下子就被他们给堵到了。
李治虽然也嫌弃这群大臣管太多,但想要自己这个年纪的儿子,儿子都好几个了,而他家明晟还极有可能是童子鸡……呃,到底是不是童子鸡?
这问题似乎有些严重啊。
李治忧心忡忡地跑到大明宫找儿子。
萧明晟无奈地看着这些年在外溜达,精神越发好的父皇,咬咬牙,狠狠心,童子鸡就童子鸡。
于是,萧明晟一脸深沉地告诉李治,他确实一直没有近过女色,这是因为他这些年一直修炼的那门武功心法禁女色!
李治震惊了。
萧明晟向李治展示了一下自己的武力值,比之当初随手一戳桌子就是一个洞的效果还要好,要不是萧明晟说这门功夫想要练好首先得是童子鸡——这是李治自己理解出来的——他都想要练一下了。
萧明晟表示,这种状态不会一直保持下去,功法练到了第九层后就没有了顾虑,而他现在已经第八层了。
李治这才松了口气,然后有些迟疑地问道:“这,也是李卿家的武功师傅教……你的?”
在李治的印象里,萧明晟的武功就是他有事没事到英国公府上时学到的。
萧明晟摇了摇头,没提万花谷,只说了是一位高人传授,神神秘秘的,倒也符合道家仙人的形象。
李治相信了萧明晟的鬼话,命人告诉那群老臣别乱想,皇帝有自己的想法,而后就包袱款款地又离开了长安城。这一次,他准备往南边走走。
送走了李治,萧明晟耸了耸肩。
他其实有想要立的皇后,只是那位“皇后殿下”终其一生也不愿被他困在后宫的大笼子里,哪怕后宫里只有他一人。
亏得萧明晟行事谨慎,与贺兰敏之在一起的时候十分小心,那些忧国之危的老臣们在心急萧明晟后宫情况的时候并没有跟贺兰敏之联想到一起。不然,现在的贺兰敏之就会成为他们的攻歼对象。
比起后宫几乎被天下人盯着的萧明晟,贺兰敏之不议亲倒不算显眼,古往今来不愿成家的将领太多,贺兰敏之放出风声,暂无成家之意,京中的人家只能遗憾地退去。
韩国夫人倒是想要抱孙子,奈何夫死从子,当初也是她答应过贺兰敏之的,只得按捺下心中的焦虑。好在贺兰敏月那边,她与陈王李忠在陈州过得和美,成亲后第二年就生下了儿子,喜得李忠找不着北,当即上书为儿子请封了世子。
贺兰敏之修书一封,贺兰敏月那里得了信,立刻写信给武顺,说她想母亲了,外孙也想要外婆。
武顺包袱款款,立刻跑去了陈州,守着女儿养外孙。
萧明晟觉得这样挺好。
武顺一走,他夜袭贺兰敏之更加方便了。
***
晟安十三年[公元686年],太上皇的生命走到了尽头。
洛阳紫微城贞观殿内,萧明晟守在李治的病床前,听着他絮絮叨叨。而这个时候,已经被外放到各地的诸王皆得到了圣旨,正向东都洛阳赶来。殿外,则是得知李治重病时,连夜离开长安的时候带着的心腹重臣。
李治跟萧明晟絮叨了很多,没有提以后如何,都是在说从前的事情。
年幼时被长孙皇后牵着手走过上林苑时的情景,少年时在皇宫初见才人武氏的情景,与心爱之人在小小临照殿中依偎在一起,畅想了未来时的情景……一桩桩,一件件,那是李治一生最美好的回忆。
亲王一个又一个赶到了紫微城,但脾气越发执拗起来的李治一个也不见,只让他们在贞观殿外待着。
萧明晟握着李治的手,《离经易道》的内力一点点输送到李治的体内,维持着他的生机。
只是,这门心法虽然厉害,却终究无法起死回生。
“明晟,弘儿。”李治回忆过去的话忽然一停,已然浑浊的双眼看向床边的萧明晟,突然道:“阿耶知道你想要的是什么,阿耶看得到。”
“阿耶……”萧明晟想要说什么,但被李治近乎强硬地截住口。
“你得向阿耶保证,会给大唐一个合格的继承人。别的,阿耶就不管了。”
萧明晟深深地看向李治,慢慢点头,道:“我会的,阿耶。”
李治的声音复又平缓起来,道:“让他们进来吧。”
这个“他们”指的是谁,不言而喻。
赶来的诸王,还有朝中重臣都进到贞观殿中,有人见太上皇如此,更是差点哭出声。还是李治声音一冷,一句“号丧呢”吓得他将哭声给憋了回去。
若说李治退位后与在位时有什么变化,可能就是微服行走大唐山水的时候,听了不少接地气的话,说起话来不再像是从前那么讲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