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富二代被迫从头再来(寓风)


他站起来,直奔楼梯快步上了二楼,站在雅间外,听见房中有人边“嘶嘶”有声边抱怨“县伯不许我再接近抒妹妹,他要给抒妹妹另寻别人了!”
紧接着,另一道声音道:“世子,他已经拒绝县公了,你何必多此一举胡乱编造?”
“我怎么知道!我只知道县公去你们翰林院找他了!”
伙计瞧见卢栩站在走廊似乎在发呆,忙问:“客官……”
卢栩抬脚进了一旁的雅间,“这间我占了,一会儿有人问李公子,你请他进来。”
伙计:“好嘞!”
卢栩点完菜,叫伙计关上门,马上贴到墙壁上开始偷听。
好你们俩坏鸟,让我逮到了吧!!
正心殿中。
弘安帝:“不愿意?为什么?”
殿中几人也都转头看向颜君齐,似乎也好奇他要怎么答。
颜君齐:“臣不愿意原因有三,其一,婚姻之事,事关一生,纵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当讲你情我愿,不可强求,我与县主素不相识,互不了解,不但县主不了解臣,只怕国公也不了解臣,这样贸然找一个看似不错的人,国公真是爱护县主吗?”
昭国公:“谁说我不了解你,你姓甚名谁家住何处,家中几口人,品性如何本国公都打听过。”
颜君齐笑道:“若国公真有好好了解,就当知道臣喜欢的是男子,且有同寝之人。”
几人:“……”
昭国公失语道:“什么?!”
颜君齐:“这便是臣不愿理由之二……”
昭国公急走到他面前,打断道:“你什么?那不是安乐侯家小子造谣吗?”
颜君齐:“世子传言臣去烟花之处确为诬蔑。”
“……”昭国公呆滞,“你真喜欢男的?”
颜君齐:“确实。”
昭国公:“我若将人……”
颜君齐:“臣与倾心之人患难与共,两情相悦,早已相约相守一生,此生绝无相负,纵使有一天他不能在臣身边,臣也绝不会再倾身他人。”
昭国公:“要是你不娶县主,我便宰了那小子呢?”
大学士怒道:“陛下御前,国公慎言!”
昭国公嘿嘿一笑,继续盯着颜君齐:“我以那小子的命要挟,你娶县主吗?”
颜君齐迎着他的目光看过去,面色平静道:“国公身为皇族,身为大岐勋贵,身为群臣楷模,却为一己之私,今日要罢免官员,明日要迫害他人,以权谋私,借势压人,毁坏国法纲纪,此为臣不愿、不能、不可娶县主原因之三,请国公悬崖勒马,请陛下约束国公,切莫纵容国公因私害公、为害社稷。”
说罢,他朝弘安帝行拜礼,一副宁折勿弯的倔强模样。
弘安帝问昭国公:“他这三个理由你可接受?”
昭国公哼道:“我什么时候以权谋私、迫害他人了?!为害社稷?荒谬!说了便是做过吗,本国公只是吓吓你。”
颜君齐不卑不亢:“那便请国公自此时起慎言慎行。”
昭国公:“……”
范孝笑道:“叫你成日口无遮拦胡说八道。”
昭国公哼一声,朝弘安帝道:“陛下,他说的臣不信,臣要再调查调查!你早不喜欢男人,晚不喜欢男人,我要嫁闺女了,你喜欢男人了?!”
另几人:“……”
大学士听完直甩袖子,生出想骂人的冲动:“他一个尚无品阶的小翰林,怎敢骗你堂堂国公,即便敢骗你,他敢欺君?国公说话前请先过脑三思!”
昭国公:“若县主不在意你喜欢男子,你可愿意?”
颜君齐:“国公莫要同臣开此玩笑,若我明明喜欢男子,却答应迎娶县主,那不过是求权求财,觊觎国公府家产,国公若真的珍爱县主,便应当为她寻找真正值得托付之人,而不是贪慕国公府权势之人,应当为她寻找两情相悦,与县主真心相待之人,而不是强扭强逼,对国公对县主心生怨怼之人。这样待国公百年后,才能保护县主无忧,国公府无忧,父母爱子当为子女计长远,臣非良人,请国公慎思。”
昭国公:“你既这么说,想必人品不错。”
颜君齐倍感无力,他都这么推心置腹了,怎么就说不清呢?
他无语道:“心中有怨,怎么会待县主好呢?臣是火坑,请国公明察。”
听出他语气中快压不住的不耐与怨气,范孝乐了。
他往弘安帝那一瞧,他们陛下果然也在憋笑。
大学士白眼都快翻上天了,就贺太师一人似在神游。
范孝:“我看不如算了吧,你这般一厢情愿,他不愿意,县主也不见得愿意。他说的也有几分道理,日子是自己过,纵使陛下赐婚,也无法保证他对明巍好不好,你的女婿另寻他人吧。”
弘安帝:“行了,强扭的瓜不甜,朕再为明巍另找良人。”
昭国公不情不愿惋惜道:“一块好肉都到跟前了,不能捞回家……”
颜君齐:“……”
大学士:“陛下您听听国公说的都是什么话?!大岐翰林乃未来之栋梁之材,他竟然比作肥肉!”
昭国公:“我不是那个意思你不要上纲上线。”
大学士:“你随口便是此言,可见平日心中所想所思!”
眼见他们俩又吵起来了,弘安帝叫他们赶紧出去,“今日起昭国公不许再踏入翰林院一步,若非公事私入任何衙门干扰群臣公务,杖责五十,行了,退下吧。”
颜君齐随大学士一起告退。
出了正心殿,大学士宽慰他:“没事了,有陛下做主,昭国公日后必定不会再骚扰你。”
颜君齐:“多谢大人助学生脱困。”
大学士摆摆手:“也未帮什么。”
他顿了片刻,提点道:“以后你见到那群勋贵躲着些,如今你无官位地位,又无家世背景,最是要韬光养晦。你这性格也要改改,切勿再做什么弹劾大将军,御前指责因私废公之事,官场不是只靠孤勇便行的,你可知?”
颜君齐垂眸:“学生懂,多谢大人。”
大学士叹气,犹豫片刻还是没告诉他其实户部、工部他们都想要他过去,只要他能改改脾气,将来何愁一片坦途。
还是太年轻,再磨一磨吧。
正心殿内,昭国公还在生闷气,“唉……唉……唉……”
弘安帝:“没事就出去,唉声叹气做什么?唉得朕头痛!”
昭国公:“煮熟的鸭子飞了,这脾气,多对我胃口。”
弘安帝抄起折子扔他,“还好意思说,连他喜欢男女都不知道,你是怎么当爹的?”
昭国公缩头。
范孝:“你是给明巍找夫婿,不是给你自己挑老婆,对你胃口有什么用?”
昭国公:“我家明巍和我喜好一样,都喜欢胆子大,敢说话,不怕人的。”
弘安帝:“那你怎么不找头驴?”
昭国公赔笑:“还得好看嘛!”
范孝:“那位探花郎如何?我听说尚未婚配,品性也不错。”
昭国公撇撇嘴:“模样是不错,就是太圆滑了,差点儿意思。”
范孝:“……”
就喜欢顶着他对骂的是吗?
弘安帝:“滚!”
昭国公臊眉耷眼“哎”一声,准备滚。
弘安帝:“等等。”
昭国公连忙停住。
弘安帝:“要是再让我听说你跑去哪个衙门胡闹抢人,说些大逆不道的混账话,自己到宗正寺领板子去,长不了记性你也到皇陵扫三年地去!”
昭国公神色一凛,“是!”
说罢连忙灰溜溜跑了。
弘安帝扔下奏折,揉着额头,问范孝和贺太师:“你们瞧着如何?”
贺太师:“锋芒太盛。”
弘安帝笑了笑,叹气,“颂之倒是不错。心有规尺,知进退。”
贺太师:“遇挫太少,尚需锻炼。”
弘安帝笑起来,“那可都怨太师你没教好。”
贺太师笑了。
弘安帝沉默片刻,“朕还是最喜欢朕点的传胪呀。”
贺太师不语。
范孝心道,你们家都喜欢烈马、倔驴。
范孝问:“听说户部一直想要他,不如叫他去锻炼锻炼?”
弘安帝摆摆手,“乌问书太惜才,做事尽责,威仪不足,压不住他。”
范孝一想,也是。
先前颜君齐才往户部去了几天,就敢背着户部尚书搜集资料弹劾他这大将军了。
但范孝和贺太师都清楚,那只是户部尚书一时没想到新人胆子敢这么大,不至于真的压不住一个小新人。
弘安帝口中的压不住,指的是太子。
自从弘安帝摔伤后,他为太子找班底比从前更紧迫了。
六部,九寺五监,朝中军中,全是可托之人。
但也大多是老臣。
老臣终有要离开之时,将来新帝登基也必然更愿意启用年轻人。
如何过渡,来不来得及磨炼,弘安帝私下总会有些焦躁起来。
果然弘安帝长叹了一声,“一转眼,咱们老了呀。”
范孝和贺太师都没出声。
弘安帝年轻时最喜欢胆大有才、性情叛逆的。
他就是这样的性格,只要对方有才,他就敢用,从不怕臣强凌君,别人强,他就要更强,他有足够的信心可以掌天下权,驭豺狼虎豹。
可太子,太温和了。
温和好,又不好。
尤其是弘安帝知道自己若不尽快扫荡内忧外患,留给太子的摊子不好管。
北有强敌初降难驯,边境并不安稳,内因连年征战,积弊浮现,朝中文武矛盾、文臣与勋贵的矛盾,需要有人能平衡震慑……
他缺人,庸才难治国,太能干,又怕太子驾驭不了。
弘安帝的目光忍不住转向朝中的年轻人,选来选去,最满意的是贺承业,最近的三届殿试中,最满意的是前前届的榜眼,和这一届的贺颂之、颜君齐。
可已经有了贺承业,要不要再往太子眼前添一个贺颂之,他又有所犹豫。对此贺太师极力反对,以辞官告老威胁过弘安帝绝不可使一姓一族霸占朝堂,为此,范孝明知贺承业、贺颂之品性不错,对用人之事也不太好插嘴。
贺太师太倔,他在朝中,就不许亲儿子握实权,贺承业虽然考了状元,不是外派,就是闲差。贺颂之能稍好一点儿,但将来也有得磨炼。
至于颜君齐……优势与劣势一样多。
范孝问道:“工部如何?”
弘安帝摇头。
范孝:“兵部?”
弘安帝没动。
兵部倒是个选择。
范孝也在兵部挂着闲置,还能替他盯着些。
贺太师忽然道:“臣倒是有个锻炼之处。”
弘安帝:“哦?哪个衙门?”
贺太师:“西北。”
作者有话要说:
弘安帝:让我看看,往哪安插呢?
六部:看看我看看我!
贺太师:西北。
六部:????还是不是自己人了?!

“西北?”弘安帝沉默片刻,摇摇头,“还是让他先在京里锻炼吧。”
贺太师欲再劝,弘安帝却不欲再听,让他们退下了。
范孝和贺太师出来,贺太师罕见地主动叫住了范孝。
范孝稀奇,“承业遇到麻烦了?”
贺太师:“他和定山私怨难消,陛下让他去督军我本就不赞同。”
対此范孝没什么发言权,贺承业是他女婿,魏定山是他义子,关系却特别差。
他们俩一个督军,一个统军,范孝猜,但凡贺承业脾气差那么一点点,他们俩就得天天打架。
但他们俩又不能不磨合,他们看得出来,弘安帝是希望将来他们一个统兵,一个辅政,一内一外协助太子,若他们俩在西北磨合不好,弘安帝就要考虑换掉他们其中之一了。
贺太师叹道:“不过这都是小事,算是陛下给他们两人的锻炼。我是怕连年欠饷,和平日久,兵士懈怠,若遇寒冬,蛮人会生异动。”
范孝神色绷紧,“今年又是寒冬啦?”
贺太师:“西北百年来,从未有接连五年暖冬,今年已经是第五年了,你我不要心存侥幸。”
范孝:“定北郡郡守可有送来粮收牒报?”
贺太师气得哼了一声,“去年的还没送来!我看苏岭中这郡守也干到头了。”
范孝叹气:“他也是赶鸭子上架。”
定北郡一个郡守管整个蛮区,统管的面积算下来顶南边两三个郡,物产却匮乏得要命,整个郡内,住的不是蛮人就是兵,百姓全是军户,和大岐其他郡情况根本就不一样,普通的郡守过去,哪能管得了?
弘安帝设郡满朝同意,让谁去做郡守却成了大问题。
敢去的,资历太浅,弘安帝不放心。
弘安帝放心的,当值的位置又极为重要,轻易挪不动不了。
剩下的,大多不敢去。
吃苦、穷、难出政绩倒是不怕,怕的是定北郡地域太过特殊,管辖的人也太特殊,一旦出问题,便是关乎大岐危亡的大问题。
到时,丧命是小,大岐再陷入战局可成千古罪人了。
僵持之下,后来还是老臣张衾主动请缨。
可惜他赴任不足半年,就因水土不服疾病难愈,死在定北郡。
弘安帝伤心不已。
再选人手,就先挑起有过在北地生活经验的。
最后选来选去,选了苏岭中。
他武官世家出身,后来科考走了文路,老家又偏北,性格勇猛不足,谨慎有余。
弘安帝想着他成不了什么建树,保一方安稳总不是问题。
情况也确实如弘安帝所料,定北郡目前没出什么问题。
但这不代表苏岭中就能干,就合适,就愿意,他走的时候可是老泪纵横,哭着走的。
他独身去定北郡,一个家人都没带,抱着以死殉国的决心去的,他与弘安帝拜别,差点把弘安帝气死。
范孝和贺太师都知道,苏岭中只是个过渡,弘安帝一直在挑人选,只是还没选出来。
范孝在北边带兵打了十几年的仗,自然知道北边的处境,叹气道:“我先给定山写封信。”
贺太师点头。
眼下也只能先骂醒魏定山和贺承业,叫他们赶紧冰释前嫌,好好练兵,提高警惕。
范孝问道:“不过你怎么提起将颜翰林调去西北了?”
弘安帝想培养颜君齐给太子做班底,他们从殿试时就已经看出来了,他定然是要留在京中,将来入六部的。
贺太师轻叹一声,笑道:“你看不出来此子并不适合京中吗?”
范孝哪儿看不出来,但颜君齐的不适合,也正是他的可贵之处,“年轻人嘛。”
范孝甚知贺太师那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性格,替颜君齐拒道:“西北艰难复杂,他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再能干也应付不来,过去一不小心便会送命,再选其他稳妥人选吧。”
贺太师叹道:“不是我看中他,而是承业屡次提及他口中那个此生不负的心上人。”
范孝一怔,都忽略了贺太师难得的调侃,“皇孙伴读那个哥哥?”
贺太师:“怎么,你也有印象?”
范孝想起那日在大将军府的情景,笑道:“一面之缘,那小子确实有些意思。承业怎么认识他?”
贺太师闻言,玩笑道:“他与李修、张昶兄弟私交甚笃,出入北境军和骁骑军畅通无阻,还和两军做着买卖,你身为大将军,竟丝毫不知?”
范孝这回可真吃了一惊。
张昶、张骈他熟,尤其是张昶,杀伐果决,作战神勇,年纪轻轻就是一员虎将,经常能以少胜多,可惜用兵养成那个脾气,说一不二,対人対己都太狠厉,那就是个狗脾气。
李修不是他带出来的,対他恭敬有余,却并无私交,也向来独来独往,与他们保持着距离。
他印象中李修其实滑不溜丢,非常难交心。
一个小商人,怎么和他们有私交的?
贺太师见他又如年轻时一般露出震惊到发呆的表情,忍俊不禁,“你不觉得骁骑军和北境军这几年向兵部哭穷要饷,哭得雷声大雨点小吗?”
范孝:“……”
范孝不可置信,“你是说,都是因为那个小子?”
贺太师摇头,“是又不是。”
范孝:“你快别卖关子了。”
贺太师:“你随我来。”
他神神秘秘带着范孝到户部调阅隆兴郡、朔州郡和隆兴郡南侧的苍原郡的档案。
“你看看隆兴和苍原的粮食流向,你再看看这五年两郡新增的粮商数量,新增的商籍人数。”
范孝翻阅档案,越翻越心惊。
贺太师道:“你还记得颜君齐会试时所答的商路?”
范孝:“你是说?”
贺太师:“不错,他手中无粮,却靠自己开了条商路,把隆兴和苍原两郡近半的粮商都引向朔州和北境了。不止如此,承业说,他还和蛮人几个部落私交甚好,牵桥搭线的助蛮人与军户、行商往来贸易。有那几个部落从中缓冲,北境的军户与整个北境的蛮人极少发生冲突。”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