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目光不动声色地扫过了和珅,又不动声色地与一旁同僚对上了双眼。
若是今日和珅依旧无法坚定地同他们站在一边,他们便要用强硬的手腕替代那些温柔攻势了。
卢见曾笑着将人迎进去坐下。
秀儿便挨着和珅坐下了。
她抬手为和珅倒了杯酒。
卢见曾开口道:“近日实在劳烦致斋兄为我等奔走,我心中着实感激。但有一事,若是办下来了,自可消去这些麻烦……便想请致斋兄,再劳烦一趟,将此事办下来。”
语毕,便又与和珅许了些财帛美人。
这是从前他们都不曾说起的。
大约是今日已经作好了决定,不成功便成仁,于是也就坦然开口了。他们想着有前面那些铺垫,今日和珅若是聪明些,便知道不能拒绝。
和珅垂下目光,盯着那酒杯。
酒杯中水光粼粼。
不知为何,他脑中想到的却是黛玉。
那灵月可还有去闹事吗?
黛玉可会心中积下怒气?
何时那信……才会送到她的手上?
见和珅不答,卢见曾不由出声催促道:“侍郎以为如何?”
和珅这才分了他一点目光。
卢见曾觉得这位和侍郎的目光似乎有些冷,但仔细瞧却又瞧不出什么来。
他能如何?
卢见曾不屑地想。
一个奶娃娃,难不成还敢拒绝了他们吗?
正想着,这头和珅便摇了摇头,道:“不好。”
卢见曾微微变了脸色,但还是笑着问:“哪里不好?谁不好?秀儿将您伺候得不好吗?”
和珅端起桌上的酒杯,还是语调不急不缓:“哪儿都不好。”
卢见曾盯着他的手指。
这人手指细长有力,像是能将万物都掌握在手中一样。
卢见曾觉得自己似乎是魔怔了,竟然会觉得心头浮动起了一丝恐惧。
恐惧?
他有何恐惧的?
卢见曾朝旁人使了个眼色。
随即他站起身来,也端了一杯酒,正要敬和珅,准备同时再说上两句强硬的话。却见和珅手指一动。
“啪——”
那酒杯落了地。
外头突然变得躁动了起来。
和珅哪怕不往外看,也知道外面有官兵动了。
卢见曾脸色霎地沉了下去:“侍郎这是做什么?”
“摔杯为号。盐运使不是打算这样调动官兵,来对付我吗?”
“你怎么会知道?”卢见曾转头看向秀儿,秀儿脸色煞白,忙辩解道:“奴家什么都不晓得啊。”
卢见曾冷笑一声,道:“既如此,我也不怕与侍郎撕破脸了。这里乃是两淮的地界,侍郎身边不过十余侍卫,焉能挡得住我们?”
和珅坐在那里动也不动,他道:“试试?”
此时只听外头一声怒吼。
竟是兵甲声响作一片。
他动了驻军!
而且是在卢见曾全然不知晓的情况下。
此时一旁的尤拔世也发作了起来,他身边的亲随拔出了剑来。
门外侍卫也一应破门而入。
刘全战战兢兢地护卫在了和珅的身边。
但当他抬头去看和珅的面色时,却发现这位爷实在冷静极了,丝毫不畏惧那些刀剑在自己面前挥舞。
刘全咽了咽口水,忍不住问:“咱们这就完了?”
“嗯,罪证已经拿到手,再过两日就可回京了。”
说罢,刘全见他面上竟多了一丝笑意,和一丝急切。
刘全忍不住想。
突然这样快下手解决……
主子不会是因为放心不下,惦念着早日回京吧?
荣国府内。
黛玉小小地打了个喷嚏。
紫鹃见状,紧张极了,问:“姑娘这两日可受凉了?”
雪雁却笑道:“怕是有人在惦念姑娘罢?”
作者有话要说: 男主:虽然我不在京中,但我还可以给刘全发狗粮啊,微笑:)
两淮官员死于男主的相思情嘻嘻。
第五十一章
和珅还未动身回京城, 他的奏章就先递回京城了。乾隆得知从两淮官员处搜罗出了多少东西, 当即震怒。但伴随着天子之怒下达的, 还有乾隆对和珅的赞赏。
因为犯臣已经拿下,倒也没什么可避讳的,消息很快便传遍了京城。
就连酒楼里的说书人, 也都毫不吝啬地用尽溢美之词来夸赞和珅是如何与那些贪官周旋, 又如何拿下那些贪官的。
薛蟠常出入酒楼, 自然便听说了,回来还与宝钗学了几句。
宝钗笑道:“哥哥这话该学给林妹妹听几句, 也好叫她放心。”
薛蟠还没见过黛玉生得什么模样,只是想起她如今乃是那和侍郎的未婚妻,而那和侍郎何等凶悍, 他心底是清楚的。哪里敢在黛玉面前学舌。
打发走了薛蟠, 宝钗便去了院儿里寻黛玉。
待进了门,李嬷嬷当先道了声:“宝姑娘来了。”
宝钗微微颔首, 这才进了黛玉的屋子。
正巧,黛玉也在拆手里的信。
两淮距离京城并不远,快马加鞭, 那信自然很快便到了手。
见宝钗进门, 黛玉便只好先停了手, 起身将宝钗迎进了门。
“宝姐姐如何来了?”
“方才哥哥回来,与我说,外头都已经传遍了,说和侍郎已经处置了两淮大案, 不日便要返京。皇上高兴之下,将和侍郎好生夸了一番。”
“这样快便要回来了?”黛玉微微惊讶。
既然要回来了,怎么还写了回信给她?
黛玉捏了捏指边的信封,突然觉得手里的信变得沉甸甸了起来。
宝钗低头一瞥,便瞥见了她手中的信:“和侍郎写来的?”
“嗯。”
“那便是我来得不巧,妹妹快拆开看罢,我去二姐姐那里做会儿客。”
“嗯。”黛玉的嘴角扬了扬。
宝钗说走便当真快步走了,像是看穿了黛玉想要快拆信的心思。
待她的身影渐渐远了,紫鹃放下帘子,与雪雁守在一旁,都等着黛玉拆信。
黛玉这会儿都隐隐有些后悔了。
灵月本也不是什么大事,谁都瞧得出来,是她一厢情愿。但她却写进信里去了……
黛玉不免又想起来,荣国府中的下人,多有说她性子孤傲,心眼儿如针尖小的。
黛玉拆信的手顿了下。
“姑娘怎么发起呆了?”雪雁忍不住问。
紫鹃也微微急了:“是啊,姑娘快瞧瞧。”
黛玉抿了下唇,这才又继续动作起来。
那封信终于被取了出来。
她的心跳微微快了些。
然后手指一动,展平信纸。
上面只有寥寥数语,但每个字却都写得不见一丝潦草。
“若她欺你,李嬷嬷又护不住你,你大可传信给和琳。如心中再有不快,只管写信来同我说。不必委屈自己。我与她,因你方才有一面之缘。
另,不日将回京。勿念。”
黛玉才刚压下去的嘴角,便又翘了起来。
他写得虽短,但字里行间却没有半分不耐。反倒只剩下满满的回护之意。
倒是她想岔了他。
他若会觉得她心眼儿小,便也不会向她求亲了。
黛玉此时尚且不知晓,就这样短短几行字,却也是和珅写废了一张又一张纸,斟酌许久,小心思量着,力求令她定下心,如此写了半个时辰,才写出来的产物。
不知不觉盯着那信纸又看了会儿。
黛玉正要将那信纸合上,突地却又发现,背后像是也有字迹。
黛玉微微一怔,忙将信纸翻转过来。
这才见背后还写了几个字。
“两淮无趣,唯有念你。”
黛玉脸上腾地就红了。
一面让她勿念,一面自己却又写了信来,说想念她。
霸道又好笑。
黛玉哪里知晓,这人那副好皮囊下,却是这模样的。
偏偏他又与宝玉大不同,并不叫人觉得唐突。
黛玉猛地合上那封信,等了等,却又忍不住猛地翻开那封信。
如此来回看了好几遍。
随即又忍不住想,他为何写在背面?
是因为难以抑制心绪,却又觉得不好让她看见,便写在背面?
黛玉将那信纸握在手中,“噗嗤”笑出了声。
紫鹃见她先是眉心微蹙,而后又见她笑出声来,实在有些摸不着头脑,便忍不住问:“侍郎在信中都写了什么?”
黛玉却将那信收起了,摇摇头,并不说里头写了什么。
紫鹃见她脸颊微红,想来应该也是令姑娘欢喜的话,便也不提了。
只要姑娘高兴,那便都怎么都是好的。
黛玉将信收好,正想让雪雁取来烛台,但随即又想起来,如今他们已是定了亲的正经未婚夫妻,又哪里需要这样避嫌?
黛玉便将那信放进了抽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