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综]我在故宫装喵的日子 完结+番外 (洛娜215)


  并且很快批量生产。
  指南针最好的用法初中教过,是悬挂法,夏安然试着做了一个匣子,将指南针系在线上塞进去,时候时候打开小匣子倒出来即可,棉线的另一端在匣子内钻孔捆绑,并不会掉落,用完再塞进盒子就好。
  行军打仗最怕迷失方向,虽然之后的战役大部分都是内战,但是历史上曹操还有远征乌桓呢,乌桓就是如今的内蒙古辽宁一代,在现代虽然是国内,但是在东汉那属于国外。
  但凡国外,就意味着方向不明,没有舆图,说到舆图……
  东汉末年的舆图简直是抽象画!
  他研究了半天,又跑去问了荀彧,最后大概将东汉如今州郡地图画了出来,虽然线条仍然非常粗糙,但是有了标尺后显然清晰了不少。
  荀彧本事漫不经心得看过去了一眼,这一看当下就翻出了兖州州郡的地图,让夏安然再试着绘一下,这个工程就太大了!夏安然被荀彧这压榨劳工的姿态给惊得目瞪口呆,他连连推拒,就差要在荀彧面前撒泼打滚,最后才换来得了两个助手的福利。
  这两个助手到位后夏安然差点没去找荀彧拼命,一个人他认识,是曹昂,大佬的儿子!
  另一个他虽然不认识,但是那个不过是个十来岁的小童啊。
  压榨他也就算了,居然还要压榨童工?
  大概是夏安然震惊的表情太过明显,那个小童抬头看着他,目光澄澈却闪着锋锐“亮听闻夏公亦是少年之才,如今莫不是因为在下的年龄小看吾?”
  夏安然一愣,随后眼睛立刻亮了起来。
  夏公!
  他终于被人叫夏公辣!
  就冲着这一声!
  夏安然对这个粉雕玉琢长的极为精致可爱的小孩好感度便急速上升,他坐在这小儿面前,让两人视线保持在了相对的水平线上“小公子名亮?”他自然得到了肯定的回答。
  于是他微微笑着解释“并非是安然不信小公子,只是此行吾等需走遍兖州,此实为耗时耗力之事……小公子尚且年幼,此行伤身,故而吾劝小公子莫要同行,待尔稍大一些,便无妨了。“
  小孩仔仔细细得观察他的表情,确定他此言出于真心,便袖手道“夏公不必多虑,亮常于山野间奔走,身体很结实,另,夏公此行是为绘制舆图吧?”
  他既然到了这里,便也没什么可以值得隐瞒的,夏安然对着他点点头,就见小孩骄傲道“荀公之所以择了亮同夏公同行,便是因为亮是过目不忘之能。”
  他见夏安然露出了小惊讶的神色,继续道“亮是同批内最好的。”
  过目不忘?
  夏安然回头同荀彧确认了一下,后者微微点头“此儿确为最优。景熙也不必担心路程不便,之前此儿改造了一辆马车,彧试过,极为舒服,此行景熙可搭此车出行,可便宜许多。”
  见他这么说,夏安然自然没有再拒绝的道理,于是就这么定下了三人明日便一同出行,因为事发突然,夏安然的只能给家里头的兔子挨个撸过去,将它们交付给了家中仆妇,然后急着打点了一下出行衣物和用品,因为此行带上了一个小孩,他没忍住掏了一把糖塞在了布袋之中。
  咳,倒不是夏安然嗜好甜,只是这个时代实在没东西吃,尤其是一个冬天,今年还算有了柿饼可以吃,于是等到了春天,夏安然就没能忍住发了麦芽做了麦芽糖,麦芽糖经过拉扯就是饴糖,不过直接吃有些太单调,而且需要拉扯搅拌不太方便,夏安然就做成了沙琪玛。
  切得小了些,用作废了的糯米纸包裹,曹纯试过之后觉得很好吃,于是夏安然就送了些给曹纯的兄弟们,因为要解释为什么用这个名字太麻烦,于是就直接叫汤糕,这个甜品得到了曹营谋士们一致的好评。
  因为饱腹感和高热量,以及原材料的易得,还有用脑的谋士们普遍嗜甜等因素,使得它的地位直线上升,都要超过酥饼了。
  而事实证明,亮小少年也非常喜欢吃这个。
  毕恭毕敬端坐在马车上的亮小少年很快在甜食下头折服,原本严肃的小表情变得软乎乎,眼角更是因为心情愉快微微下垂,连连吃了三块糖糕才极为克制得取了清水将手擦干净。
  而在这一过程中,夏安然一直在研究这两据说是亮小少年改造的马车。
  夏安然不知道小少年是怎么做到的,在没有弹簧和轮胎的时候,这辆马车的避震性的确被提高了很多,平衡感也极佳,坐在铺了软垫的榻上之后,人只会有轻轻的碰撞。
  据亮少年给他解释这两马车其实有两层,他们乘坐的一层是里层,和外层通过机扣相连,严格来说,他们其实是悬挂于外层车厢中的。
  夏安然听得目瞪口呆,这采用的技术就是悬挂减震原理啊!是古罗马马车通用的减震方式,他曾经在看书时候看到过一句,但是没弄明白这到底是什么意思,虽然不知道是不是一样,现在这个技术似乎被亮少年用到了马车上……
  他看着小少年面上不显但是明显带着自豪的模样,顿时明白了为什么荀彧将他派了过来,只怕有的不仅仅是过目不忘的本事吧,这个少年本身就是一个发明奇才啊!
  夏安然当下对小朋友的好感度直线上升。


第92章 三国(二十四)
  带着一个小天才出行有多幸福, 夏安然很快就知道了。
  他这次为了绘图方便,带上了很多能够用得上的工具, 譬如铅笔、画板, 另外还有用麦秆制作的纸,麦秆稍硬,原材料廉价, 做出来的纸也比较厚实,不利于用水墨书写,但是使用铅笔却很好,而且因为纸张比较厚,修改的时候也能够用小刀轻轻刮掉最上头的一层, 而不会影响下一步的书写。
  这是因为铅笔的写作原理是石墨覆盖在了纸张的最上层,理论来说只要将这一层粘走就好, 咳, 夏安然试过用馒头,但是效果不咋的,最后还是觉得小刀更好用一些。
  这点就比毛笔更好,毕竟墨汁是会深入到纸张纤维内部的。
  而且用废了的纸张在经过泡水后还能二次利用, 大大节省了原材料。
  而同时,在夏安然说了将石墨粉和黏土混合后挤出, 可以得到比较细的笔芯后, 大佬们很快就给他鼓捣出了一支真正意义上的铅笔……只不过在这里,铅笔的大名叫做墨笔。
  不用加墨,方便携带, 可以批量生产,造价也相对低廉的墨笔很快抢占了中低层市场,工匠在此时虽然地位不高,但是有些大家们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
  而且他们多采取用师带徒,徒带孙的方式,每个匠人背后都有庞大的人脉链,在墨笔被弄出来不久后,很快这种笔就普及开了,本身没什么用的石墨忽然被大量采购,利益链有所牵扯后,墨笔的制法自然也保不住。
  当然,荀彧也没打算保密,夏安然最近弄出来的东西太多,一个墨笔不过是其中的小小添头,更关键的造纸法还在他们手里。
  此时曹操选择的《劝学》正在赶制中,荀彧特地托了关系寻了刻章大师,请了他门下的学徒们来帮着制作雕版,他的想法很简单,第一本【书】的推广肯定会遇到阻力,但如果是一本精美的书籍呢?出自大儒蔡邕的手,又请了大师刻板,使用的还是蔡邕的笔迹,文体内容也是最平和的劝人学习的问题。
  他努力将世家对此可以指摘的地方降到了最低。
  如果还有别的……
  那也只能拼上一拼了。
  荀彧出生世家,他比谁都明白这本书的重量。
  这不是一本书,是载着知识的船,劈开封锁的斧子,刺在世家功勋心中的利剑,他比谁都明白这一点,也知道曹操此举为何,知道夏安然是为何。
  制造可批量生产,轻便的纸张,制造可以大量刊印文书的雕版,制造最便捷最廉价,在任何地方都能书写的墨笔。
  夏景熙虽然不说,但是他的目的一直都明明白白。
  他要开民智。
  他要打开世家封锁下的门,让底下的平民也能接受到教育,也能习得知识。
  如此推行下,可能只要二十年……等下一代人诞生、成长,局面就要改变。
  当世家只有血统可以炫耀的时候……世家又会变成什么样子?
  这个问题钟繇来问过他,二人那时正看着第一本被印出来,用麻线装订后的书册。
  荀彧只是微微一笑,自眼角至唇角全是温柔的笑意,唯独眼中没有“倘若世家只剩下血统,那灭绝了又何妨。”
  他是荀子之后,颍川荀氏之人,饱览群书,少有美名。
  在那一刻,他极为骄傲也极为冷酷得告诉了他的友人“我荀家,并不惧此变。”
  “彧之兄伯均是三岁开蒙,六岁习艺。彧之子亦然”
  “荀家的名声,不是因为吾等姓荀,而是因为自出生之日起,吾等便不曾停过修习之路,自祖至吾子,以荀为傲,却也让荀以吾等为傲。”
  他眼光扫过桌上的这本书,轻轻笑“倘若有人中龙凤,能凭借这些【书】越过我等,那认他为上,何来耻,哪来辱?”
  “开此门,吾不怕,元常可惧?”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