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魂]如果的事 (是是非非是非)
- 类型:BL同人
- 作者:是是非非是非
- 入库:04.09
父亲的离世对于明子的打击是相当大的。很长一段时间她都显得意气消沉。
她曾如饥似渴地读着《三国志》,想借此来遗忘掉父亲的死。
只是,怎么可能忘记呢?
那可是自己最最崇拜,最最尊敬的父亲啊!
即使父亲变成了植物人,她也还是希望父亲能继续活下去啊……
可是……
父亲的去世使明子沉浸在深深的悲痛之中。直到一年后的一天,明子像往常般去医院接受检查时,被医生告知自己怀有了身孕。
这一消息所带来的喜悦感终于将笼罩在明子身上的悲伤冲淡了许多。
也就是在这一年,25岁的行洋获得了首次正式比赛的头衔称号——名人。
1986年12月14日,在立川的医院里,明子生下了阿亮。
在医院里约住了三星期后,明子就背着阿亮去棋院参加比赛了。
“只要能升到七段我也就心满意足了。”明子曾这样说过。
实际上,从准备结婚到正式结婚的这段时间,明子几乎停止了一切以前一直进行的诸如下指导棋之类的活动。
她的想法是作为妻子不能妨碍丈夫的事业。
毕竟在结婚的时候,行洋是六段,明子也是六段。只不过,相对于行洋的初出茅庐,明子作为大名鼎鼎的大竹老师的女儿,加上在女子本因坊赛上多次连续取得冠军,她在围棋界具有极高的声望,还极受棋迷们的欢迎。
为了不给行洋增添压力,于是明子做出这样的决定。
只是,升段赛她是无论如何也不愿割舍的。
为积累足够的积分,明子一直坚持不断地参加比赛,在阿亮出生前她还特意委托棋院的棋战企画部将自己的对局日程作了调整。因此在生下孩子不久,就有了对局的安排。
“我们再找一处大一点的房子吧。”一天,明子对行洋这般说道。
现在他们所居住的地方是母亲同意他们的婚事之后,明子和行洋一起去物色并租下来的,到现在已经居住有四年了。
之所以是暂借,是因为他们两人都没有什么积蓄,而结婚仪式和婚宴的举行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所以他们仅有的一点积蓄根本无法买下哪怕一间房屋。所以最后只能选择租用了。
那是一幢独立门户的二层楼建筑,有三间居室并带有餐厅和厨房,房租是四万八千日元。
仅有两个人的时候,还不觉得什么,只是有了孩子以后,房子就显得狭窄了。此时行洋由于在名人战中获得优胜而稍微有了一些积蓄,所以明子才这样的提议。
对于明子的提议,行洋是这样回答的:“我想再多存些钱,所以请你再等一段时间,要买的话,总是买能够长久居住的房子。”
阿亮一岁的时候,行洋创办了研究会,像自己的岳父同时也是自己老师的大竹先生那样培育有才能的弟子。
在阿亮两岁的时候,行洋终于存了足够的费用。他买下了现在居住的地皮,并建造了房子。
也正是在这一年,阿亮开始跟随自己的父亲塔矢行洋学习围棋。
第87章 番外篇:塔矢明子(3)
“阿行,今后就只能指望你去挣钱了。”
这天在他们回到房间准备休息的时候,明子突然稍显歉意地这般说道。
行洋没有立即做声,而是静静地看着明子,等待她接下来的话语。
只见明子深深地呼出一口气,然后直直地望向自己:“因为,我决定暂时休息一段时间。”
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她的神情变得极为严肃,像是下定某种决心一般。
听着明子宣誓般地说出休职的消息,行洋不由得沉默了。停了一小会儿,他才缓缓地开口:“……是因为阿亮吧。”
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也不是并无道理。毕竟,几天前刚刚上小学的阿亮才在早饭后提出不再去围棋教室学习一事。
果然,听到自己这样说之后,明子的神色有了些许的变化。
休职一事是明子慎重考虑许久后才终于做出的决定。
理由正如行洋所说,是因为阿亮。
确切说,是因为她想好好地尽一下母亲的责任。
明子一直都知道,阿亮是一个聪慧而又懂事的孩子。
因为他的乖巧,明子在照料时省事了不少,也因此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围棋上。
阿亮出生未满三周的时候,明子就背着他去棋院参加比赛了。
当然,为了避免影响到比赛,阿亮是不能进入对局室的。因此明子通常都是先将阿亮寄放在棋院附近饭店的托管处,然后自己去棋院比赛,等对局结束后,再去接他一同回家。
每一次阿亮都是乖乖地待在那里,安静地等着自己接他,从来没有出现哭闹着不让明子离去以致影响到比赛的状况。
虽然在孩子出生八周后就可以将其送进保育园了,不过由于明子希望自己来照顾孩子,所以并没有这样做。
于是,除了比赛的时候,阿亮一直都是在他们身边的。
一、二岁的时候,她和行洋研究棋谱时,阿亮就在一旁玩围棋子,有时候他还会模仿他们的动作像模像样地在棋盘上摆放棋子。
看着他的举动,明子产生了将阿亮培养成职业棋士的念头。
当然,她很清楚那是一个怎样严酷的世界。
只是,见阿亮似乎有围棋天赋的样子,明子还是希望他也能进入职业棋士的世界。
这种嗜才如命的心理,或许是受到父亲的影响也说不定呢。:)
关于什么时候开始学围棋比较合适,说实话,明子自己也不是很清楚。
她只记得自己小的时候似乎很早就接触围棋,四岁左右就开始和父亲对弈了。而行洋他则是直到快九岁了才开始学习围棋,不过他如今的成绩也相当了得。
身边熟悉的人学习围棋的时间各不相同,对才能的开发情况也都不一样:有的人是一直都顺风顺水的;有的人是一开始才华横溢,后来成绩一直停滞不前,似乎是有点江郎才尽了;有的是一开始默默无闻,到后来竟一举成名,有种大器晚成的感觉;也有的人是一直都没有什么成绩,如今苦苦地挣扎在坚持与放弃的边缘……
因此,尽管有了培养阿亮的想法,却一直没有具体实施过。
“暂且试试看吧。”
得知自己的苦恼后,行洋是这么说的:“如果阿亮能够理解,现在开始也未尝不可。即便最终没有走上下棋之路也没有关系,毕竟人生并不是只有围棋。”
于是,在阿亮两岁的时候,行洋就开始教他下棋了。
学棋的时候,每天端坐在棋盘前好几个小时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这对于一个仅仅两岁的小孩子来说,却是相当痛苦的。
然而阿亮却坚持下来了。
似乎从那时起,阿亮就展现出自己执著与不愿服输的性格。在以后的对局过程中,这种性格更加明显了。
当然,他的才能也随之逐渐显露出来了。
与行洋对弈时,阿亮需要让子的数目一天天地减少,到三岁时,行洋只用让他九子就足够了。
为了有更充足的时间学习围棋,明子没有将阿亮送进三年制的幼稚园。平日里阿亮就跟随行洋学习,在研究会举行的时候,阿亮也会参加,有时候他还会和行洋的弟子们下棋。
对于父母的安排,阿亮一直都很乖巧地接受。
或许是热心围棋的缘故,不用明子他们在一旁督促,阿亮自己就能格外认真地研究着棋书。
只不过,弟子们中年龄最小的也要比阿亮大七岁。也就是说,童年时期的阿亮完全没有和同龄人相处的机会。
直到有一天,他们在对弈的空闲里,不知是谁起的头,大家谈论起围棋教室的事情。
这天,在大家都离开后,阿亮来到了明子的身边。
“妈妈,围棋教室是什么样子的呢?”阿亮睁着大大的眼睛,好奇地询问着。
看着阿亮难得露出的孩子气,明子不由得笑了。她想了想,才语气柔和地解释道:“围棋教室其实是一个专门学习围棋的地方,就像爸爸的研究会这样。不过,那里面的学生要多一些,而且年龄也都相差不大。”
“也会有像我这么大的小孩子吗?”阿亮追问道。
“当然。”明子笑着望向阿亮,“阿亮想去吗?”
明子其实只是随口问问而已。
只不过,阿亮在听到自己的询问后明显地愣了一下,接着,他稍稍垂下眼眸,故作平静地说:“我其实也不是特别想要去……”
看到这一幕,明子只觉得自己嘴角的笑意不知为何变得有些苦涩。
那并不是什么格外高明的掩饰,甚至一眼就能看穿。
阿亮其实是想去的。
这才是答案。
只是,在自己询问时,他选择了掩饰,而不是直接说出自己真正的想法。
自己是阿亮的母亲,本应是他最亲近的人才对的。
可是现如今……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或许是因为自己从来没有问过阿亮的意愿吧。
无论是学习下棋的事也好,还是不去幼稚园一事,甚至是在阿亮尚在襁褓之中最需要母亲关爱之时,自己却为了比赛而让他独自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