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棋魂]如果的事 (是是非非是非)


  作者有话要说:
  佐为有麻烦了……
  昨天光顾着码字更文了,突然发现自己忘记一件事!!Σ( ° △ °|||)︴
  感谢1+1>2慷慨投递的地雷!真的非常感谢!
  请原谅鱼唇的作者菌吧……(っ╥╯﹏╰╥c)


第112章 特训
  这里是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的中国棋院。
  这是一栋四层建筑。从外观上看它并不怎么的宏伟壮观,不过这里对于诸位职业棋士来说却是极其神圣的。
  中国棋院是中国棋艺事业训练和竞赛的基地,是职业棋士之家,在这里聚集的都是一些绝顶聪明、胜负观念极强、棋艺高超、各具个性的年轻人,他们都是棋院从全国各地的职业棋士中精心挑选出来的,可以说是精英中的精英。
  能够被棋院选中,这是对于自己实力的一种肯定。更为重要的是,这里的对手实力都很强大,再加上半军事化管理下的集中训练与比赛,对于成绩的提高是具有相当大的成效的。
  除了有助于提升自己的棋艺之外,这里对于每一位棋士来说还具有极其特殊的意义。
  与日本、韩国的棋院不同,中国棋院才刚建成没几年,它可以说是借着中日围棋擂台赛的东风建立起来的。
  1984年,中日双方合作主办了NEC中日围棋擂台赛。比赛开始前日本的《围棋俱乐部》和中国的《新体育》杂志都以问卷形式请读者预测中日围棋擂台赛。结果无论是日本的还是中国的读者,80%以上的人都认为是日方获胜。
  会出现这一情况也是无可奈何的。
  虽然中国是围棋的发源地,但到了近代,由于战乱等诸多现实原因,中国围棋也随之逐渐衰落,日本的围棋于是就后来居上了。
  那时候中国与日本围棋水平的差距有多大呢?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虽然中日尚未恢复邦交,但在爱好围棋的陈毅元帅与日本著名政界人士松村谦三先生的共同倡议下,1960年中日开始进行围棋友好交流。只不过,前几次的交流都是以中方全军覆没收场。直到1983年,虽然棋艺有所提升,但在中日交流赛上,中方只取得了25胜31负的成绩,依然是输多赢少的局面。
  因此,比赛最初中国棋手不被看好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出乎意料的是,第一届NEC中日围棋擂台赛是中国队摘得桂冠。
  这一结果让日本围棋界大为震惊。要知道,在之前的数次中日围棋友谊赛上,中国棋手无一不是以惨败收场的,没想到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中国棋手的棋艺竟能有如此的提高!
  中日围棋擂台赛日方原本只打算办一届的,结果这一输,擂台赛是无论如何要继续办下去了,为的是在下一届比赛中一雪前耻。然而,第二届和第三届的擂台赛上,即使险象环生,最终获胜的依然是中国队。
  至此中国已获得中日围棋擂台赛的三连胜,这样的成绩可以说是在围棋领域为国家建功立业了。
  由于中国尚无棋院,自中日围棋擂台赛激战以来,成立中国棋院的呼声就不断地高涨,再加上方毅、张劲夫等老先生的推动,国家终于决定建立中国棋院。
  1988年,国家拨款1800余万元并开始破土动工,经历了三年的漫长时光,1991年秋天,中国棋院终于建成了。
  棋院的建成不仅意味着中国也具有了棋艺事业的专门场所,它也是中国围棋终于摆脱落后挨打地位的象征。
  时隔多年,擂台赛的号角再次吹响了。
  在共同的战斗面前,中国的围棋高手们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显示出空前的凝聚力和高涨的士气,大家献计献策,只为了一个共同目标——打倒sai。
  现在是午休时间,棋院的训练室里却依然有不少人。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大家差不多是分为两组围在一起的,而被围在中间的正是本届农心杯中国队的主将王星和副将华松力。
  原来,棋院的队友们正在对他们进行名为“加压”的训练。
  何为加压训练呢?
  加压训练,这个词语从字面上就可以简单理解了,在这里就不多作解释了。具体实施我们就以副将华松力这边的情况为例好了。
  只见华松力和几位棋手分坐在棋盘的两侧,这也就表明本次比赛华松力为一方,几棋手为另一方。在比赛过程中,每当华松力下出一手棋之后,几位棋手就会进行商讨,共同研究出最恰当的着法,然后将棋子放在讨论好的位置上。
  也就是说,这局棋华松力的对手不是一个人,他要面对的是凝聚着众人围棋智慧的团体。
  这样的对手才是最难应对的。
  因为,围棋是两个人下的,出错越少的一方就越有获胜的可能。然而,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不管再怎么小心谨慎,在比赛的过程中总会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出现判断失误的状况,但在加压训练的情况下,对手出现失误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
  因为加压训练的对手在想出对策后会有不同的人从多个方面对这一手棋进行观察思考,他们会权衡众多的应法,然后从中选处最恰当的一手。
  因此这个比赛是很能磨砺人的棋艺和意志的。毕竟在整个比赛过程中,不仅要有坚韧的意志,不能因为对手的过于强大而心生怯意,还要有极强的运算能力,在棋子落下的同时能迅速准确地推算出对手的目的,找出对方的破绽,并准确地进行反击。
  农心杯第二阶段结束后,在开过擂台赛检讨会,一起复盘,总结经验教训之后,王星和华松力就开始了类似这般的特训。
  虽然第三阶段的首日是韩国队率先进行挑战,目前也还不清楚到时候会派谁上场,不过即使派出的是主将徐彰元,也不能肯定他一定能拦住sai连胜的势头。而且一旦主将落败的话,剩下的选手就更没有争胜得可能了。
  因此,韩国很有可能先派出至少一名棋手去试探或者说去消耗sai的精力,为之后比赛的胜出增添筹码。
  既然只是消耗战,那么势必无法成功将sai拦截,所以,王星他们一定会与sai进行正面交锋。
  出于这样的考虑,即使第三阶段首场比赛的胜负尚不可知,他们就进入了全力备战之中。
  首先就是研究sai的棋谱了。毕竟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嘛~
  王星他们现在很庆幸sai的活动场所都固定在网路上,围棋之神的网站上又恰好有sai的棋迷们整理好的棋谱,所以想要收集sai的棋谱并不是什么难事。如果sai是像日本大部分职业棋士那般大多时候只活跃于国内围棋比赛中的话,那就难办了。
  日本有许许多多的围棋大赛,而且这些围棋赛大都是新闻单位尤其是报社举办的,东京的几大报纸都办有自己的围棋大赛:如《读卖新闻》举办的“棋圣战”,《朝日新闻》办的“名人战”,《每日新闻》的“本因坊战”,等等。
  虽然有如此多的比赛,然而日本的报纸却只刊登自己办的围棋赛的消息和棋谱,对于其他比赛要么不报,要么顶多只有一条简讯而已。这样一来传播渠道就显得狭窄许多,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毕竟在日本刊载棋谱是专利,别的报纸不好问津。
  棋谱的整理工作杨海主动揽过去了,毕竟在计算机领域他比其他人要擅长得多的多。
  除了尽可能多地搜集棋谱之外,他还初步分析了sai的下棋规律。比如sai特别喜欢以秀策流开局,如果是由他执黑先行的话,第一手他几乎都是下右上角小目。
  棋谚中有“金角银边草包肚”的说法,所以棋手们起手大都是先占角侵边,很少有先在中央打主意的,sai更是将这一点发挥得淋漓尽致,他的许多常用定式也都与小目有关,如小飞、尖等。
  sai的棋谱整理好之后,王星和华松力两人就开始下功夫研究sai的棋了。
  尽管两个人的家就在棋院附近,不过,为了不受纷扰地专心准备,他们两人就又住进了棋院。
  当然,棋院对于两个人也是一路的开绿灯,比如两人都是单独使用一个房间,房间内配备有棋盘和电脑等物品,训练方面担任教练的李老师将高段棋士分成两组全力配合他们的备战,为了缓解压力棋院还在地下室开设了能够打乒乓球或是唱歌的放松场所,等等。
  不过,赛前的这段时间单是用来钻研棋艺还显得有些紧张,他们连休息都顾不上,更不用说去放松心情了。
  由于sai不仅极其熟悉过去的定式,对于新内容他现在也掌握得很熟练,因此,要想打败sai就只有创造出新的定式了。
  在研究棋谱的同时,两个人会在心里不停思考着常规应法之外的应对办法。一旦想出什么棋着来,他们就会立即在棋盘上摆一摆,仔细地权衡利弊。白天的时间不够了,他们就利用晚上,有时候甚至半夜已经睡下,忽然想到一个变化他们就会又爬起来在棋盘上反复摆。
  每一个在头脑里闪现出的想法,他们都会摆出成百上千个变化来,以确保计策的万无一失。
  有时候他们还会请队友模仿sai的棋风与自己对局,进行接近实战需要的训练。
  作者有话要说: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