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群穿宋朝]苍穹之耀 (青律)


  真不是一个东西……
  “他们所研究的,是蜡烛为何可生火,云端为何会下雨,物体为何会坠地,”辛弃疾略有些费力的解释道:“而这些事情的本质,可以在理解之后进行运用,比如临国人可以自行降雨,而不是靠巫蛊之术。”
  “什么?!”赵构瞪大了眼睛:“他们——他们连下雨打雷都能控制吗?”
  那还打个屁?
  什么宋国金国,直接投降归顺不就完了吗?
  陆游在旁边神情越发严峻,直接冷哼一声开口叱责道:“你这都说的是什么浑话!”
  东西会坠落,是因为重!
  云端下雨,是因为龙王与河神在作法!
  至于蜡烛能生火,那是因为本来就可以生火!
  辛弃疾被他这一声骂止住想要说的话,只按着规矩沉默不语。
  “稼轩,你虽然生于山东,可祖辈都是宋人,你生是宋国的人,死是宋国的鬼!”陆游上前一步,神色更加严厉:“在圣上天子面前,你还敢谣言妄语,是被临国的人灌了迷魂汤吗!”
  辛弃疾咬着牙不敢反驳,这里是规矩严苛的皇庭,不是柳恣的公寓。
  他在这,是下等人,是草民。
  他自己心里已经确认,这些临国人是来自千年之后,拥有着划时代的科技和生产力。
  可是他不敢说,也不能说。
  这些事情,便是大声的昭告天下,也没有会信。
  赵构还在端详着那手感奇异的彩绘书本,皱眉道:“这么说,你倒是学了不少临国的东西?”
  辛弃疾轻轻点了点头,依旧不敢出声。
  “那你说,为何会下雨?”
  别的东西不说,如果宋国也可以自己控制下雨天雷,那千里河山都不用畏惧干旱洪涝,国家强盛昌明指日可待!
  “下雨,是因为地上的水被蒸腾到了天上,因为轻巧而凝团成云,”辛弃疾轻声道:“当云越结越重,就会无法飘在天上,所有被托着的水珠都会掉下来,便形成了雨。”
  这个……好像还确实有点道理?
  赵构心里觉得有些动摇,又询问道:“那,为何东西会掉下来?”
  “因为地球引力。”辛弃疾仿佛临时被拉去考试一样,为难道:“这个不好解释,但是书上有——”
  “陛下,这里头有些东西,不能尽信的。”
  “若鸡四十天便能出栏,那是乱了节律之法,是在逆天而行,又如何能吃!”陆游严肃了神情作揖道:“此人虽然可堪一用,但应先带着教习四书五经、道德仁义——他恐怕被临国人给迷了心智,如今尽记着些妖异之语!”
  “我没有。”
  这话一出,君臣二人都变了颜色。
  辛弃疾深吸一口气,面不改色道:“草民虽然尚未科举,但也熟读典籍国学,请陆大人放心。”
  “是么?”陆游反问道:“邦畿千里,维民所止——”
  “缗蛮黄鸟,止于丘隅,”辛弃疾直视着他道:“草民虽不及黄鸟,亦懂归其所归。”
  可当他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内心反而动摇了。
  宋国,真的是我的归宿吗。
  “若按照守节之论来说,你岂不是应该为汉唐守节,宁死不做这宋人?”
  “再往前一点,你们的文明由尧舜禹发源,推行的可是与我们民主选举制相似的禅让制,到后面却成了君权神授的世袭制,”
  “——辛弃疾,你就不觉得,这不是你们文章里所说的什么‘败坏礼法’?”
  柳恣的声音在他的脑海中莫名的清晰而又明亮。
  明亮到他明明站在朝堂之中,天子之下,脑海里却突然开始回忆那天与他一起看到的星云与苍穹。
  陆游没想到这书生竟然反应如此之快,但见他已熟读经典,心里微微放松了些,只向皇帝禀道:“微臣打算,带此民再三审问,确认无误以后参与编书或著论之事。”
  “可。”赵构已经开始翻他箱子里的绷带订书机和眼药水了:“把这些抬走。”
  旁边两个太监喏了一声,飞快地把包和箱子合上,当着辛弃疾的面把东西全都抬出了殿外。
  “你自扬州归来,勇气忠心可嘉,赏点东西吧。”赵构漫不经心道:“来人。”
  旁边的太监缓步出来,捧着一尊玉如意停在了辛弃疾的面前。
  那青年怔怔的看着这托盘中毫无用处的玉如意,半晌说不出话来。
  宋国的妇女在家中,是没有财产权的。
  而宋国的子民在天子面前,连命都是他的。
  “谢……官家恩典。”
  陆游对这辛弃疾,既感到提防,又充满了希冀。
  如今自扬州逃来的人已经有数百人,但没有一人能如他这样把什么都能说得头头是道,而且好像对临国的一切都相当清楚。
  陆游本身对这个年轻的书生没有敌意,他不放心的,是临国道德沦丧、礼节败坏的风气侵蚀了这年轻人——毕竟才二十岁,正是心智不坚定的时候。
  每日多读多抄写些圣贤之书,总归是有好处的。
  辛弃疾本身不是临安人,在皇帝的授意下住进了陆游的宅邸里,开始日常写些忠君忠国的文章,再接受来自不同官员的问询和建议。
  他接受这一切,也配合的毫无怨言。
  陆游看在眼里,只吩咐下人给他的房里多放些蜡烛,随意他彻夜读书作文。
  但他并不明白,这后生怎么每次接过蜡烛的时候,都会凝视很久。
  仿佛在透过那蜡烛,在遥遥望着什么别的东西。
  ——
  孔知遥今天下班的非常早。
  官方已经放出了消息,说是今年在六月或者七月前后将开放CAT考试,意味着会有更多人能拥有参政院的正式身份。
  他现在依旧是实习生,但相比从前已经老实了不少。
  以至于家里爸妈已经开始怀疑是不是厉部长把这熊孩子给削了一层皮,还是怎么着给教训了一通。
  其实还真不全是。
  沉重繁琐的工作、大量而紧急的信息交接,以及投身于成年人的世界,可以让一个孩子迅速的成长起来。
  他依旧对这个世界有种种的不解与厌恶,但起码在办公室里已经能迅速响应工作要求,做好自己的事了。
  扬州城如今到处都修缮一新,就连老城民都想去灯火明亮的新城区里住。
  ——然而那里的房子都是公用的,还没有修建商品房。
  政府区的住房自然是根据编制分配的,而实习生们都在一起住公寓,条件也还算不错。
  由于在扬州城里呆的时间颇久,如今孔知遥的书包里都会带着几贯钱。
  扬州人口太多,不可能一下子就转换货币,想要买小吃和各种小玩意,还是只能用那模样奇怪的铜币。
  但是不得不说,这里的种种食物风味都相当不错。
  随着临粮公司的推广,辣椒之类的新调料也流入扬州百姓的家中,越来越多的新式菜被创造了出来。
  他虽然有心去尝试一二,但CAT的参考书还有一堆没看完,眼下下了班也只能找个小面馆随便对付一下——反正比食堂里的那些老菜式新鲜。
  孔知遥一只手玩着手机,一只手心不在焉地在往嘴巴里塞面,冷不丁肩膀被拍了一下。
  “啊——”他吓得差点呛到,猛地回头过去:“谁啊?!”
  一个陌生人站在他的面前,笑的有些不好意思:“打扰一下,想问你点事情。”
  那陌生男人看起来像是三十出头,穿着古代人的那种衣服,神态温和老实。
  奇异的是,他的右眼角长了好几颗痣,看起来怪怪的。
  “你是——”孔知遥打量着他的穿着,放下筷子和手机问道:“想问路?”
  现在进入扬州城务工的人越来越多,人口组成也复杂了起来。
  老派扬州人守着旧城区的一亩三分地,半自愿地适应着政策和新规。
  新派扬州人被广场四角的讲座和种种新奇之事吸引,偏主动地适应着日新月异的生活。
  江银人开始更加频繁地出入此处,也开始感受和适应古代生活。
  而务工者作为新入城的第四方,处境是有些尴尬——毕竟既不是本地人,又什么都不懂。
  但人们总归是善良和互相帮助的,整体上排外情绪并不明显。
  “这位小兄弟,”朱熹见他对自己没有敌意,开口询问道:“可否跟你问问这有关扬州城的事情?”
  “啊?”孔知遥笑了起来,指了指旁边的长凳:“坐吧,你想知道些什么?”
  他作为参政院的实习生,平时没少帮这些城民指引方向。
  想务工的,想读书的,想离婚的,想跳河的——
  有些扬州人完全把临国人当神仙,遇到事看见短头发的男人就冲过去求帮忙。
  久而久之,竟也习惯了。
  原来,这是个从福建过来的东南人,难怪口音听起来怪怪的。
  他在十年前去京中考试得了中等的名次,被安排到泉州担任同安县的主簿。
  在任满之后,这男人回归同安,不再追求仕途,而是开始教书和立著。
  他最想知道的,便是真知,也就是这万物的真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