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修真,也就只有大道相伴,唯有同行者,才是伴侣,称得上道侣,白献之可以算得上。
而大尊展现给他的,就是前路,是一盏在黑暗中照亮彼方的明灯。
“你与我有缘,可愿受我戒律,做我弟子?”
“何戒?”
“不杀有灵众生。”
“弟子谨遵法戒。”
“善哉,善哉。”
槐序睁开眼睛的时候,夜游神不在了,大尊也不在了,鸿飞缈缈,恍如一梦。
但是槐序明白这不是梦,因为他已经能透过时空感应到极乐世界,感应到阴山,那是他的“家乡”,也是他的羁绊。
佛在灵山莫远求,
灵山就在汝心头;
人人有个灵山塔,
好向灵山塔下修。
槐序甚至分不清自己是在哪里见过大尊,是在心头所见,还是在眼前所见。
但是,他见过。
槐序站了整整一宿,不曾动弹。他还陷在大尊的佛性中无法自拔,观佛见法。
天明时分,白献之过来看他,他才从妙境中醒来。
醒来后就发现自己莫名其妙多了一个神通,“不杀有灵”。
这是他的戒法,经过大尊点化,一夜悟法之后,就成了神通。神通和道术不同,道术是外求而来,神通是内寻而来。
人有双目能观,这就是人的神通。神通本就是人的能力,只是因为种种谜障,才无法显现。
这会儿,槐序就已经经过了一个神通自现的过程。
槐序觉得这是个很有趣也很麻烦的神通,他脚踩在地上,不会踩死一只蚂蚁,也不会踩坏一片嫩草,但同时,他就是把一座山搬来,也不可能砸死一个敌人。
果真应了他“不杀有灵”的戒律。
白献之嘲笑了他一顿,道:“师兄好好的俗人不做,偏要受什么戒律,也亏得只受了一个不杀生,否则还不知道要把日子过得多清苦。”
槐序自然是没办法辩驳,佛门戒律众多,他算不上佛门弟子,但大尊却是佛门菩萨,这一戒自然受得。
众生皆有佛性,有灵众生,也是有佛性的众生,就像在大尊眼里,槐序和他自己没有分别,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这份感念,也要传到槐序心中。
不杀有灵众生,也是不杀佛性。
只是这话没法说给白献之听,白献之走得不是他的路数,并不忌讳杀生,甚至玄阴秘录是更靠近死亡的秘法,不是一个路数。
道理说出来都懂都理解,实际上都不懂都不理解。
所以槐序只是笑笑,在白献之额头啪得一声弹了个脑瓜崩。
“行了,别笑我了,只是这个样子,对敌确实不便,好在我受大尊戒律之后又有所领悟,需要闭关半月,修行因缘经中一门佛法,届时出关,才能化解此时尴尬。”
白献之道:“好,香行的是不必操心,容娘已经过去看顾了,山上我也看着呢。”
槐序笑着,同白献之聊了一路,说着未来的打算和目标,白献之听着,心里暗自欢喜,知道这个未来,也有自己一份。
把槐序送到藏经阁,闭上门扉,槐序还对他眨眨眼。
白献之一愣,有些开心的笑着,暗道:“往日师兄便是温和,也总觉得有些郁气,不知今日怎么忽然开解了,比以往倒更活泼些。”
他不知道槐序是有了“根”,不再是浮萍微末,因此化解了心中的郁气,却也为此感到开心。
槐序往日是温和的,却总缺了什么,今日见过,忽然觉得,也许是缺了些“人气”。
伴随着槐序闭关,整个黑山都沉寂下来。
白献之主持着兰若居,偶尔会有鬼神路过,在兰若居中享用美食,也顺带着,将兰若鬼市的名头带了出去。
兰若居日常所需不少,仅仅靠黑山难以满足,因此山上经常要下山采买,或是去金华的集市,或是拜访各个山头水涧,以补足山上所需。
这一日,正是黄九郎当值,要往茯山采买茯苓,黄九郎在泉上人处领了一道符召,贴身收好,背着布褡裢就下山去了。
黄九郎穿着黄衣戴着黄帽,背着布褡裢,化作一只硕大的黄鼠狼朝山下飞奔而去。
黄九郎前脚离开,后脚就有一只绿豆眼的老鼠吱吱乱叫,跟着他下山去。
黑山不远处的小村里,一个老头痴痴呆呆的坐在门边,见到老鼠在身前站定,这痴呆的老头眼里才注满了神采。
“乖儿,有消息了?”
“吱吱……”
老头的眼色一下就变了,冷笑一声,把老鼠放到地上,就朝村外走去。
“公公,你去哪?”老头从板凳上站起来就有,身后的儿媳连忙追了出来。
老头自然不会回答,反正这具身躯很快就会没用了,不值得多费神,只是越走越快,几步就将身后的儿媳甩开。
这副腐朽的身体并不堪使用,只有燃烧气血精魂,把阳寿都烧了,才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供占据着躯体的灵神使用。
“不过是个蝼蚁。”二春道人冷笑一声,暗道:“能为我所用已是莫大的荣幸,又值得费什么心思呢。”
黄九郎沿着大路去了茯山,这条路被槐序花钱重新修整过,黄九郎在这条路上,催动怀中的符召,微微发光,就能感受到暗埋在路面下的阵基,借着这阵基,就能避开人的耳目,日行千里,直入茯山。
茯山有一窝狐狸,看管着茯苓生长,平时也用茯苓去山下换些生活用品,黄九郎来得正是时候。
黄九郎采买茯苓,留下来一瓶狐狸用得上的丹药,就朝山下走去。
草丛浮动,老头一动不动的站在茯山下,浑身都渗出血汗。硕大的黄鼠狼在草丛里抬起头,就看到了老头。
黄九郎心生不妙,缓缓后退着。
老头咳了一声,吐出一口血痰,道:“孽畜,别逃了,你想逃到哪里去?”
黄九郎化作人形,小心戒备着,叫道:“你是什么人?”
老头嘿嘿一笑,却不答话,抬脚在地上一跺,泥土仿佛活过来一般,化作绳索扣住黄九郎的脚踝。
黄九郎脸色一变,使了个幻术,缩小身形,脱身而出,朝山下跑去。
黄九郎跑得飞快,只要到了大路,这老头就不可能追得上他。
老头脚踩大地,泥土在他脚下蠕动,带着他前行,缩地成寸。
“孽畜,你也别怪我,要怪,只能怪你跟错了主子。”
黄九郎这点微末道行,远远无法和二春道人想比,若非这个老头的身体已经气力不足,甚至连逃跑的机会也不会有。
二春道人不知道黄九郎的心思,却也知道自己撑不了多久,那容得黄九郎逃脱,于是在口中念诵秘咒,扯下左臂化作一道血箭飞射出去,正中黄九郎的后心。
老头狞笑一声,上前捏住黄九郎的咽喉,“我问你话,你是活着答,还是死了答?”
黄九郎啐了他一脸口水,哈哈大笑,道:“我什么也不会告诉你,老匹夫,大王会为我报仇的!”
老头被吐了一口口水,脸色顿时难看之极,道:“敬酒不吃吃罚酒,你就死来吧!”
老头正要发力结果了黄九郎,冷不防身后忽然一阵劲风,正打在他的腿上,让他跌了一跌,手上一轻,黄九郎已经不见。
老头回头去看,正瞧见一只黄皮狐狸背着黄九郎往山上跑去。
“畜牲!”
黄九郎被狐狸背在身上,已经气若游丝,在狐狸耳边耳语道:“不要上山,你们打不过他,你听我说,下山往南走,直上大路,我怀中有一道符篆,你念动法咒,就可带我回黑山。”
黄九郎断断续续将法咒念给狐狸听,念得几句,已经出气多,进气少。
“带我回黑山……”
狐狸感觉到黄九郎已经没了声息,身后老头越追越近,狠狠咬了咬牙,转头转进灌木丛,另寻小路下山。
那老头追之不急,只见得一只狐狸背负黄鼬上了大路,就越走越快,快到他都追不上。
“该死!这里不能待了!”
说着,就弃了这具破败的身体,灵神悄然遁走。
没了二春道人的灵神压制,先前强行用秘法逼迫出来的力量迅速迎来反噬,老头直挺挺的倒在路边,周身都冒出血来。
第三十七章 摩耶三相
灯火低垂,灯花噼啪作响,寂静的大堂里显出一股诡异的气氛来。
白献之穿着苍云纹的白衣,坐在上首,眯着眼睛,把玩着手中的玉钩。
这枚小小的玉钩是槐序用玄阴佩雕琢出来的,共有一对,白献之取了一枚,还有一枚被他挂在槐序的腰上。
黄皮狐狸跪在地上,一身血迹,身边放着已经没了气息的黄鼬。
黄皮狐狸瑟瑟发抖,他已经将所知道的事情都说出来了,白献之却没了声响,这般寂静,让他从心底感到不安。
这些大人物,一言就能决定他的生死。
门口传来慌乱的脚步声,黄十九郎扶着老母亲黄姑婆进来屋子,黄姑婆须发皆白,穿着一身黄衣裳,人立而起,右手拄着拐杖,左手被十九郎扶住,颤颤巍巍的进了房子,身后跟着七八个兄弟。